​【地評線】華龍兩江評:「一張網」兜住大小事 下活治理「一盤...

2021-01-14 華龍網

近年來,重慶銅梁區探索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機制:將社區綜治、城管協管、消防等多個網格整合成「一張網」,配備充足的專職與兼職平安員,加強社區治理力量;通過社會治理指揮中心,協調各類部門,快速解決群眾難題;推行積分制度,進行人居環境綜合評比,引導居民積極參與治理。一系列舉措成效顯著,促進了矛盾化解和治安提升。

網格化模式是近些年來多地基層治理的創新舉措,實踐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受到群眾普遍好評。銅梁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歸併、整合、優化,「一張網」兜住大小事,幫助群眾解決難題、矛盾,保障社會穩定和諧,精益求精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凸顯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擔當精神和治理智慧。

「多合一」體現誠懇為民的姿態。為民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最滿意只有更滿意。網格化治理最初多是各部門、各條線分別推進,不可避免出現各自為政、管理分散、標準不一、協同不足等矛盾,客觀上導致整體效能不強,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依舊程度不等地存在,銅梁區及時發現問題、勇於直面矛盾、主動改進完善,探索構建「五級黨組織、三級指揮中心、一張網」機制,持續優化基層治理,呼應了群眾的共同期待,體現了盡心盡力、不遺余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治理秩序的為民誠意和務實作為。

「一盤棋」有利於提高治理效能。政務服務、社會治理固然有內部分工,但終究是目標一致、相互關聯的統一體,必然要求相互協作、攜手共進;不同部門分別構建專業化的治理網格,固然可以突出主體責任,但容易出現因職能交叉導致都可以管又都可以不管的治理「盲區」,也難免會因為人手不足等影響效率。堅持問題導向,將多網格統一為「一張網」,整合資源,優化流程,強化協同,既可以促成部門協作、信息共享,又可以做到「一站受理」「首問負責」,節約治理資源、提高服務效率,進而更可達成網格化治理理想預期。

「一張網」促進隊伍素質的提高。社區綜治、城管協管、消防等多網格合成一網,原來的網格員變身「平安員」,無疑對綜合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是掌握多方面治理政策、知識、技能的一專多能「多面手」,因而銅梁區網格化治理改革創新,顯然遠不止多網格的簡單歸併,更凸顯出下活基層治理「一盤棋」,促進基層職能轉變和能力提升的良苦用心,實施效果也清楚地表明,此舉有力促進了政務資源的合理配置、基層治理的效能提升、社會秩序的持續改善和人民群眾滿意度的增強,借鑑、推廣價值顯而易見。

作者:老帆

相關焦點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不懼風雨逆風破浪 中國經濟航船行穩致遠
    在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中國經濟經受住了嚴峻考驗,走出一條先抑後揚的「微笑曲線」,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能。做好經濟工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大任務。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蜀水繞巴山,成渝一家親
    特別是黨中央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號令下,給川渝兩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新時代的川渝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尤其在共建「成渝城市群」的時代語境下,兩地人民認真落實四川省委「一幹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和重慶市委「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布局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努力尋找兩地情感聯結的最大公約數,積極開拓兩地發展的利益共同點,共建一批各具優勢和特色的區域發展功能平臺,不斷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大力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率先在規劃統籌、政策協調、協同創新、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在思路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強化市場運行機制提升「大城眾管」在場...
    超大城市的精細治理是一道「世界難題」。重慶提出「大城細管、大城眾管、大城智管」的城市管理理念,其中「大城眾管」旨在發揮政府、社會、市民等力量,共建共享、協同推進城市管理。城市如何實現精細治理?這是一道需要地方政府、社會民眾共同作答的考題。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擔當世界「火車頭」 中國經濟將持續...
    多國人士表示,中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中國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的全球經濟帶來更多信心。從會議釋放的信號看,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繼續發揮「火車頭」作用,助力全球經濟復甦。劈波斬浪,中國經濟航船駛入新的壯闊海域。
  • 【地評線】桂聲網評:「強治理」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管理
    從2016年起,南寧全面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先後開展集中整治年、鞏固提升年、制度建設年、城市精細化管理年,持續完善城市精細化管理體系,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今年,南寧更是立足「強」字下功夫,突出抓好「強治理」工作,以「繡花」功夫推動綠城品質升級,城市治理各項工作日顯成效——城市發展空間布局更為優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加快,空氣品質持續鞏固提升,綜合環境更加優異,「繡」出了一座天藍、地淨、水清的生態宜居城,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城市治理體系支撐。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大三峽」擦亮旅遊金字招牌
    長江三峽不僅是一條特色的風景線,更厚植了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成為無數人心中的「朝聖」地。不久前,在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上,重慶市與湖北省籤署了《2020-2021年度渝鄂長江三峽區域旅遊合作備忘錄》,使長江三峽旅遊一體化發展邁出了實質性步伐。這也意味著,2020年初市人代會上雲陽代表團提出的《關於進一步強化「大三峽」旅遊一體化發展的建議》被充分吸納。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夯實產業基礎助力鄉村振興呈現新精彩
    另一方面,不斷開創「網際網路+政務」鄉村治理新模式,打破信息壁壘、消滅信息孤島,提升鄉村治理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和精細化水平,讓廣大農戶切實分享信息化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到了跑好脫貧攻堅「最後一棒」、緊密銜接鄉村振興的關鍵時候,廣大黨員幹部務必認識到夯實產業基礎的艱巨性、重要性、緊迫性。
  • 【地評線】中國的烏鎮,世界的網際網路大舞臺
    【地評線】中國的烏鎮,世界的網際網路大舞臺 原標題:   枕水人家的木門徐徐打開,世界網際網路再次進入「中國時間」。網際網路不僅成為了烏鎮連接中外的一張嶄新名片,網際網路基因也與千年水鄉的方方面面深度交融。  誰掌握了網際網路,誰就把握住了時代主動權。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2.9%;電子商務、網絡零售持續增長,電商推動農村消費規模穩步擴大,物流、電信、交通等農村消費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白鷺飛舞 野鴨飛回 生態修復修出「生態...
    「一線」即10公裡環島生態體驗線路,「六點」即西島頭、綜合示範地、山頂觀景平臺、粉黛草田、東島頭、廣陽營等6個生態示範點,同步對全島範圍的裸露地面進行生態治理,遵循自然規律,科學制定規劃,做生態的保護員,服務員,建設員,生態修復就能在綠色規律之路上揚帆遠航。生態修復不能蠻幹,必須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生態修復,讓綠色生機勃勃,讓潛在能量澎湃。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網絡「長下鄉」讓鄉村振興更好「上質量...
    哪裡的農民信息流量缺少,網絡下鄉的槓槓就要多向這些地方傾斜;哪些地方還沒有開通電信5G的鄉村,網絡信息部門更要加快速度,為他們提供網絡覆蓋的硬體;一些網絡學校和平臺,更要派出人員為當地群眾培訓網信知識,這樣網絡下鄉才能不斷提升質量,讓鄉親們能依託電信網絡,結合當地資源,更好跨越「數字鴻溝」,讓網絡文明的力量充盈鄉村,帶領農民走上了致富路。最近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如火如荼。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念好「山」字經也能加快奔小康
    現在仙女山已經建成大景區,我辦起了小旅館、脆桃園,還開上了小車,真是今非昔比」重慶市武隆區仙女山鎮村民曹世蘭感慨地說。位於武陵山區的仙女山經多年打造,仙女山如今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高峰時遊客和避暑住戶達20多萬人,拉動周邊鄉鎮農業類消費超過5億元,帶動1萬餘人就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國家儲備林成綠色發展「搖錢樹」助力...
    如何通過國儲林建設,發揮對富民增收的「溢出效應」,重慶市堅持「長中短結合」的原則,打造「長周期以營造珍貴用材樹種為主、中周期以營造鄉土中生用材樹種為主、短周期以營造速生用材樹種為主」的產業經營模式,同時結合儲備林建設,發展種苗花卉、林下經濟、木材深加工與貿易、生態旅遊和生態康養等多種經營,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將分散在村民手中的林地經由村集體組織集中,再統一交給國儲林項目平臺下的林業公司運營。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智匯八方,博採眾長,壯美重慶
    2020線上智博會,無疑讓重慶在聚光燈下熠熠生輝。對重慶而言,這不僅是聚焦重慶改革開放成果,展示重慶投資興業環境的一次絕佳機會,也是對外宣傳、推介重慶,吸引八方貴賓投資創業的一次邀請,更是吸納現代前沿科技,致力將重慶打造成舉世矚目的「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助推「5G+數字重慶」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好機會。2020線上智博會,智慧大腕雲集,引起了以重慶為中心科技「地震」。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川渝高竹新區從「新」出發 你期待嗎
    重慶渝北區與四川廣安市產業的交融和人流的交匯將促使該地加快形成先進位造業集聚區、都市近郊現代農業集中發展區、高品質生活宜居城和生態康養旅遊帶,跨區域協同發展現代化城市新區。川渝高竹新區從「新」出發,市民朋友們充滿無限期待。堅持規劃先行,謀定而後動。
  • 【網絡述年】華龍兩江評:弘揚傳承良好家風 厚植崇德向善社會風尚
    【網絡述年】華龍兩江評:弘揚傳承良好家風 厚植崇德向善社會風尚 2020年01月28日 21:38:00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如此,千千萬萬個家庭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就能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好家風靠積澱,靠傳承。在春節這個最富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裡,恰恰是家庭成員學習文明禮儀的大好時機。雖然各家過年方式不同,家風家訓各異,但每個家庭的家風內涵無不以共同的文化為基因,用傳統潛移默化人們的價值取向。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工業網際網路為中國製造插上騰飛「翅膀」
    今年,在抗擊疫情的特殊背景下,我們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到了其中的發展與變化。搭建臨時醫院、匯總救援信息、開展遠程服務、抗疫物資援助、助力復工復產,抗疫的特殊「洗禮」是對我國工業網際網路建設發展的一次大考,也讓中國製造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抗疫行動中,中國製造展現出的強大韌性與活力,讓世界更清楚地看到其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與底氣。把握大勢,幹字當頭。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好政策好收入讓農民高質量生活更豪氣
    重慶不少村民搞起電商,「網紅」農產品、鄉村直播員湧現。「新能源汽車進村,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重慶農民蔣光慧說。是什麼力量促使農民也像城市居民一樣追求生活高質量?農民鼓起來的錢袋子是第一要義。俗話說:「家裡有糧心裡不慌;袋裡有錢自然大方。」農民的消費熱情來自於他們的收入保障。以重慶農民蔣光慧為例,他在村裡農產品加工廠上班,老伴兒承攬附近建房工程,全家一年收入能有10萬多元。
  • 巫溪生態扶貧搬遷 高山居民「糠籮兜跳進米籮兜」
    記者 張暢 攝    相關視頻:巫溪高山生態扶貧搬遷5000多戶 「微播重慶」走進他們新家    華龍網6月12日22時43分訊(記者 張暢)今天 「微播重慶——全國政務微博重慶行」活動進入最後一天,第一組的13位「網絡新聞發言人」參觀的最後一個地方是巫溪的白鹿集中居住點。
  • 【地評線】南方網評:數字時代激活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地評線】南方網評:數字時代激活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2020-10-20 09:54 來源: 南方網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一帶一路」沿線工程傳捷報 奏響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