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念好「山」字經也能加快奔小康

2020-12-22 華龍網

「十幾年前仙女山閉塞偏遠,我在山上種地一年收入不過兩三千元。現在仙女山已經建成大景區,我辦起了小旅館、脆桃園,還開上了小車,真是今非昔比」重慶市武隆區仙女山鎮村民曹世蘭感慨地說。位於武陵山區的仙女山經多年打造,仙女山如今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高峰時遊客和避暑住戶達20多萬人,拉動周邊鄉鎮農業類消費超過5億元,帶動1萬餘人就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慶仙女山區依靠山水做起脫貧致富的大文章,在「山」字經裡實現了加快奔小康。仙女山鎮之變,從窮鄉僻壤到度假勝地,該地不僅成為重慶市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的生動實踐。作為重慶渝東南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同時也將集天坑地縫、草原森林等多種自然景觀於一體的武陵山區,在脫貧致富中建設得更加生態宜人的生態樣板。

生態優勢就是發展優勢。近年來,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學好「兩山論」、走實「兩化路」,著力推動發展觀念轉變、產業綠色轉型、生態財富轉化,做大山地高效農業、做強山地特色旅遊,在提升綠水青山顏值中做大金山銀山價值,加快奔小康。通過念好「山水文字」將曾經群巒疊嶂、山高谷深一一打通,讓難以逾越的大山困住了當地群眾的致富路變得通達,而且讓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當地6個區縣目前均實現整體脫貧摘帽,55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在小康路上越走越歡暢。

如何念好「山」字經,助力山區加快奔小康?山區資源要在保護基礎上更好利用,這樣才能在鞏固戰貧成果上不退步。就如長江南岸的石柱縣,林木覆蓋率高達71.3%。當地順勢而為,重點發展中藥材、中蜂養殖、特色果蔬等生態產業,同時,石柱縣還傾力建設「中華蜜蜂特色小鎮」,使得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致富。就如中益鄉華溪村村民譚登周因病致貧,村裡動員老譚加入了勞動強度不大的養蜂業。他說:「有技術員指導,還有保底收購,養蜂一年能增收幾千元。」 是當地在生態保護上下了功夫,讓他和鄉親們一起延伸甜蜜的產業鏈條。

念好「山」字經,小康之路更寬廣。重慶渝北地區用山水做文章,脫貧致富的經驗足以說明效果。鬱鬱蔥蔥的山色,更加美麗多姿,村民在山水中,不僅實現了脫貧致富奔向小康的願景,而且,通過地方科學規劃的種養殖,找到了村民增收的重要來源,當前群眾說起重慶和信農業公司通過「基地+農戶」模式,發展的致富產業,個個如數家珍,黔江區的脆紅李、秀山縣的金銀花、酉陽縣的油茶、石柱縣的蓴菜……這些都是打響重慶農業名片的品牌,再加上當地用山水做好文旅融合,讓當地山地、山貨成為了小康路上的農家樂、幸福源泉。

作者:步吉莫

相關焦點

  • 念好「山」字經,寫活「林」文章
    「在這裡一天能掙120塊錢,比種莊稼強多了。」在錦屏縣銅鼓—大同萬畝林下綜合產業示範基地,村民楊金菊已上班20多天了。最近,每天有六七百名像她這樣的村民在林地務工。  錦屏縣國有林場場長孫根欽說,以前林場收入主要靠按指標賣木材,林下都是荒著的;現在套種上經濟作物後,產值增加好幾倍。規劃2.6萬畝的基地已種植中藥材、珍貴苗木等7000餘畝。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理念」育「財源」,貧窮村告別貧窮幸福蝶變
    走進重慶市渝北區古路鎮烏牛村,平整的柏油路穿村而過,兩側白牆黛瓦的川東民居錯落有致,清澈的小溪蜿蜒流淌,串起一片片果園……而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貧窮村,鄉村巨變,源於他們的理念,理念一變天地寬,理念一變育財源,貧窮村告別貧窮奔小康,實現美麗變遷。生產理念要變,生產制度孕育財源。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夯實產業基礎助力鄉村振興呈現新精彩
    當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歷史性成就,需要無縫對接做好鄉村振興的銜接工作。越是到了跑好脫貧攻堅「最後一棒」關鍵時候,越是需要夯實農村產業基礎,越是需要依託特色產業提升農村居民自我發展能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都屬於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產業發展在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蜀水繞巴山,成渝一家親
    川渝兩地在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體制創新、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領域,呈現出大批亮點。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巴山蜀水,千年情緣。自古就有「川渝一家親」的說法,此話折射出了川渝兩地情感和關係的特殊性。特別是黨中央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號令下,給川渝兩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
  • 【展扶貧成效】踮起腳尖奔小康​
    【展扶貧成效】踮起腳尖奔小康​ 2020-12-17 1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土家大寨村古風猶存:守著「靜土」 念好「山」字經
    中新網重慶12月25日電 題:土家大寨村古風猶存:守著「靜土」 念好「山」字經作者 馬佳欣 張燕「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走進重慶秀山自治縣清溪場鎮大寨村,一座依山而臥的自然村落浮現眼前,讓人沉浸到這樣的詩情畫意中。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好政策好收入讓農民高質量生活更豪氣
    以重慶農民蔣光慧為例,他在村裡農產品加工廠上班,老伴兒承攬附近建房工程,全家一年收入能有10萬多元。有了收入保障,他們在追求高質量消費上自然不馬虎。收入是高質量生活的前提。農村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城鄉收入差距明顯縮小,農民潛在的消費需求被逐步喚醒,農村消費市場不斷活躍,為我國消費增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能。重慶農民追求高質量的消費熱情只是中國農村市場消費的一個縮影。
  • 念好「山字經」 走好「特色路」
    人民政協網湖北12月13日電「如何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的戰略部署,念好『山字經』,走好特色農業發展之路,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值得我們探索和思考。」近日,湖北省黃石市政協召開的議政性常委會議上,市政協委員鄭安章的建議引起參會部門和市領導廣泛關注。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擔當世界「火車頭」 中國經濟將持續...
    在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加大創新力度,注入強勁動能,成為中國經濟基本盤的有力支撐,助力中國成為疫情發生以來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揆諸現實,在平穩的總量增長之外,中國經濟結構更加優化,新動能蓬勃發展,創新勢頭日趨強勁。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川渝高竹新區從「新」出發 你期待嗎
    重慶渝北區與四川廣安市產業的交融和人流的交匯將促使該地加快形成先進位造業集聚區、都市近郊現代農業集中發展區、高品質生活宜居城和生態康養旅遊帶,跨區域協同發展現代化城市新區。川渝高竹新區從「新」出發,市民朋友們充滿無限期待。堅持規劃先行,謀定而後動。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國家儲備林成綠色發展「搖錢樹」助力...
    國家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創造性謀劃並大力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構建以《國家儲備林制度方案》為核心的制度體系,開創了國家儲備林建設新局面。重慶針對森林覆蓋率尚不到46%,畝均林木蓄積量僅4立方米,人均水平僅為全國水平的三分之二的局面,積極擔負起建設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國家使命。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網絡「長下鄉」讓鄉村振興更好「上質量...
    哪裡的農民信息流量缺少,網絡下鄉的槓槓就要多向這些地方傾斜;哪些地方還沒有開通電信5G的鄉村,網絡信息部門更要加快速度,為他們提供網絡覆蓋的硬體;一些網絡學校和平臺,更要派出人員為當地群眾培訓網信知識,這樣網絡下鄉才能不斷提升質量,讓鄉親們能依託電信網絡,結合當地資源,更好跨越「數字鴻溝」,讓網絡文明的力量充盈鄉村,帶領農民走上了致富路。最近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如火如荼。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大三峽」擦亮旅遊金字招牌
    長江三峽不僅是一條特色的風景線,更厚植了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成為無數人心中的「朝聖」地。不久前,在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上,重慶市與湖北省籤署了《2020-2021年度渝鄂長江三峽區域旅遊合作備忘錄》,使長江三峽旅遊一體化發展邁出了實質性步伐。這也意味著,2020年初市人代會上雲陽代表團提出的《關於進一步強化「大三峽」旅遊一體化發展的建議》被充分吸納。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強化市場運行機制提升「大城眾管」在場...
    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公眾對城市環境、市容秩序、生態文化等發展型和享受型公共服務的需求不斷快速增長,對市容環境服務不斷提出越來越高的個性化要求;另一方面,是作為社會公共服務供給者的地方政府,對城市治理的傳統保障服務力量、程序化的服務方式等,無論是在推進途徑還是實現效率方面,都亟待加快創新。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工業網際網路為中國製造插上騰飛「翅膀」
    抗疫行動中,中國製造展現出的強大韌性與活力,讓世界更清楚地看到其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與底氣。把握大勢,幹字當頭。近來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計劃,打出了一套推動中國製造高質量發展的組合拳。通過企業上雲補貼政策、標杆示範企業獎勵政策等措施,促進工業網際網路蓬勃發展。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不懼風雨逆風破浪 中國經濟航船行穩致遠
    在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中國經濟經受住了嚴峻考驗,走出一條先抑後揚的「微笑曲線」,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能。做好經濟工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大任務。
  • 決勝小康、奮鬥有我——黃瑞蘭:趕著牛兒奔小康
    她帶領一家人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越走越寬,越走越穩。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黃瑞蘭家在2013年被評為了貧困戶,老實巴交的兩口子耕種著20多畝地,主要靠種植藥材、玉米、洋芋、豌豆等農作物作為家裡的主要收入來源,但癱瘓在床的婆婆,常年需要吃藥,還有兩個讀小學的孫子,然而家裡的重擔並沒有壓垮這個勤勞的女人,反倒讓她越挫越勇,在2014年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 【地評線】天府網評:「你笑起來真好看」激勵發展自信
    【地評線】天府網評:「你笑起來真好看」激勵發展自信 為展現西部深度貧困地區在脫貧攻堅奔小康徵途上攻堅克難、脫貧摘帽的動人場景、創新做法和亮點成效,反映西部地區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關部門日前啟動了「你笑起來真好看——決戰脫貧攻堅看西部」網絡主題活動啟動。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白鷺飛舞 野鴨飛回 生態修復修出「生態...
    山在哽咽,河在哭泣,飛禽走獸,逃之夭夭,一片荒涼,大開發導致了大悲傷。2019年10月,被列為重慶市級重大項目的廣陽島生態修復項目正式動工,用綠色治癒傷痕,廣陽島告別陰影,走向陽光,生態修復讓健康生態歸來。傷痕是生態的傷疤,治癒開啟綠色徵程。遵循自然規律,做生態的服務員。在具體的修復工作中,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自然修復就是要儘可能留下原生植物。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智匯八方,博採眾長,壯美重慶
    然,心嚮往之 行必能至。重慶發展的藍圖已經繪就,重慶已經吹響了引智發展、博採眾長的集結號,重慶一定會更加奪目亮眼,成為我國西南地區的一顆明珠,成為我國城市集群效應中的佼佼者。作者:卞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