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收官的2020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總量即將邁上100萬億元新臺階。在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中國經濟經受住了嚴峻考驗,走出一條先抑後揚的「微笑曲線」,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能。
做好經濟工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大任務。「十三五」時期,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內改革發展任務繁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牢牢把握髮展的時代主題和歷史重任,對發展大勢作出一個個重要判斷,對發展走向作出一項項重大決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宏觀政策適時預調微調,相機抉擇、開準藥方,有效引導了市場行為,穩定了社會預期,2016年至2019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6.7%,實現了穩中有進。如今,「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不斷邁上新臺階,預計2020年GDP突破100萬億元,人均GDP已邁入一萬美元門檻,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
牢牢牽住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牛鼻子」,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在國家治理體系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必須健全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經濟建設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黨的領導必然要在經濟工作中得到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上科學回答了經濟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從產業發展到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從資源環境到社會民生,從對外開放到創新驅動,5年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推動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體系,提出了引領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套政策框架,有力指引了中國經濟航船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牢牢把握新發展理念「指揮棒」,推動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發展理念,就有什麼樣的發展狀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5年前,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基礎研究經費增長近一倍,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第29位升至第14位;1億多農業轉移人口成為新市民;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升至60.6%、比2015年提高4.5個百分點;2019年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3.2%,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2%,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達74.9%……「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對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趨勢新挑戰,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創新發展動力澎湃。
牢牢踐行人民至上以人為本「價值觀」,推動中國經濟惠及全體人民。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從化解房地產庫存,到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從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到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從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到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從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到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從改革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到著力解決網上虛假信息詐騙、倒賣個人信息;從有效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上學難問題,到推動「廁所革命」……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把民生「小事」當作最重要的大事來辦,緊緊圍繞人民所急所盼所想,堅持一年年推進、一件件落實,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明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必將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起步之年部署行動方案。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繼續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中國經濟必將不斷育先機、開新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作者:趙玄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