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華龍兩江評:不懼風雨逆風破浪 中國經濟航船行穩致遠

2020-12-22 華龍網

在即將收官的2020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總量即將邁上100萬億元新臺階。在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中國經濟經受住了嚴峻考驗,走出一條先抑後揚的「微笑曲線」,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能。

做好經濟工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大任務。「十三五」時期,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內改革發展任務繁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牢牢把握髮展的時代主題和歷史重任,對發展大勢作出一個個重要判斷,對發展走向作出一項項重大決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宏觀政策適時預調微調,相機抉擇、開準藥方,有效引導了市場行為,穩定了社會預期,2016年至2019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6.7%,實現了穩中有進。如今,「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不斷邁上新臺階,預計2020年GDP突破100萬億元,人均GDP已邁入一萬美元門檻,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

牢牢牽住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牛鼻子」,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在國家治理體系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必須健全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經濟建設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黨的領導必然要在經濟工作中得到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上科學回答了經濟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從產業發展到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從資源環境到社會民生,從對外開放到創新驅動,5年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推動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體系,提出了引領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套政策框架,有力指引了中國經濟航船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牢牢把握新發展理念「指揮棒」,推動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發展理念,就有什麼樣的發展狀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5年前,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基礎研究經費增長近一倍,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第29位升至第14位;1億多農業轉移人口成為新市民;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升至60.6%、比2015年提高4.5個百分點;2019年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3.2%,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2%,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達74.9%……「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對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趨勢新挑戰,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創新發展動力澎湃。

牢牢踐行人民至上以人為本「價值觀」,推動中國經濟惠及全體人民。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從化解房地產庫存,到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從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到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從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到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從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到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從改革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到著力解決網上虛假信息詐騙、倒賣個人信息;從有效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上學難問題,到推動「廁所革命」……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把民生「小事」當作最重要的大事來辦,緊緊圍繞人民所急所盼所想,堅持一年年推進、一件件落實,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明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必將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起步之年部署行動方案。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繼續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中國經濟必將不斷育先機、開新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作者:趙玄穎

相關焦點

  • 保持定力恆心 確保偉大復興航船行穩致遠
    他強調,中國的事只能靠自己,做好國內的事,對外才有底氣。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謀劃和決策部署上來,保持定力、迎難而上,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確保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航船行穩致遠。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擔當世界「火車頭」 中國經濟將持續...
    多國人士表示,中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中國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的全球經濟帶來更多信心。從會議釋放的信號看,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繼續發揮「火車頭」作用,助力全球經濟復甦。劈波斬浪,中國經濟航船駛入新的壯闊海域。
  • ...在積極進取中開拓新局,中國經濟航船就一定能夠乘風破浪、行穩...
    習近平強調,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是好的,但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在發生深刻而複雜的變化。只要我們保持定力、站穩腳跟,在埋頭苦幹中增長實力,在改革創新中挖掘潛能,在積極進取中開拓新局,中國經濟航船就一定能夠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 乘風破浪 行穩致遠
    面對風雨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當前經濟工作做出清晰判斷和明確部署,必將引領中國經濟航船劈波斬浪,在高質量發展航道上繼續前行。 會議要求,有效應對經貿摩擦,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分析人士指出,中央高度重視當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對經濟穩定運行的影響,繼續強調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等務實舉措積極應對,確保經濟穩中有進,守牢發展底線。
  • 中國好人汪太銀解說「行穩致遠」
    詩經:「浮生如茶,破執如蓮,戒急用忍,方能行穩致遠」,意思是在長遠的路途中,有 上坡下坡、有平地有高山、有深水有泥灘、有直有彎,風雨霜雪人人有, 若想走的遠,必須採用不同的腳步去走,可快可慢,該慢行的時候,就該慢下來,該快的就大步快行, 一步一個腳印,首先走得穩,穩中求進,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
  • 行穩致遠 進而有為
    原標題:行穩致遠 進而有為——「領會當前經濟工作關鍵詞」系列評論之一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這是我們黨基於今年一季度經濟形勢作出的重大判斷和重要部署,對今後一個時期更好地以穩中求進應對穩中有變、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十分關鍵。穩中求進蘊含著深邃的辯證思維,需要我們深刻領會並運用到經濟工作之中。 「穩」與「進」是緊密聯繫的,堅持穩中求進,必須把「穩」與「進」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穩和進有機統一、相互促進」。
  • 藍迪銳評|全球金融市場危機邊緣 中國經濟如何行穩致遠?
    然而資本市場並不領情,美股再次大幅下跌。16日標普500指數跌超7%,道指跌逾11%,觸發本月第三次熔斷。熔斷後再次開盤交易仍未止住跌勢,三大股指繼續急速下探。早在一個月前,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就預判出美股暴跌趨勢,並將引發一系列金融和經濟動蕩。隨著國際油價驟降和疫情的全球擴散,國際金融市場風雲突變,「史詩級暴跌」印證了藍迪專家的預判。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夯實產業基礎助力鄉村振興呈現新精彩
    廣安區的龍安柚在1995年獲得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相繼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認證,好看又好吃贏得消費者青睞。因地制宜發展壯大農村特色產業,既要立足當地資源優勢,最大化凸顯產品特色;又要健全完善以市場為導向的生產加工和營銷體系,從而讓特色產業具有更高經濟效益。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蜀水繞巴山,成渝一家親
    特別是黨中央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號令下,給川渝兩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特別是圍繞川渝兩地關聯性強、契合度高的電子信息、機械(含汽車、航空航天)、食品(含菸草)、醫藥、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等六大主導型產業和各類事關民生的重大項目開展深度合作,進一步助推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協作配套,形成特色鮮明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促進了川渝兩地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使之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川渝攜手共進,成果無限壯美。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大三峽」擦亮旅遊金字招牌
    長江三峽不僅是一條特色的風景線,更厚植了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成為無數人心中的「朝聖」地。不久前,在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上,重慶市與湖北省籤署了《2020-2021年度渝鄂長江三峽區域旅遊合作備忘錄》,使長江三峽旅遊一體化發展邁出了實質性步伐。這也意味著,2020年初市人代會上雲陽代表團提出的《關於進一步強化「大三峽」旅遊一體化發展的建議》被充分吸納。
  • 【地評線】南方網評:數字時代激活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地評線】南方網評:數字時代激活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2020-10-20 09:54 來源: 南方網
  • 王斌:正視廢紙造紙 中國造紙業才能行穩致遠
    近期,中國經濟網發表了黃展的題為《丟掉拐棍 建樹理想 中國造紙業才能行穩致遠》的一篇口號式文章,片面地解讀了造紙業的基礎原材料外廢。下面我們以製漿造紙科技工作者的身份一一加以闡述。在這樣的情況下,商品木漿全部依靠進口,正中國外反華學者的言論「中國造紙業全靠國外木材資源,那麼地球不久就會毀滅」。  如用廢紙造紙,這些樹將被保留下來。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每噸漿所消耗的樹木,在生長期間能淨化超過800萬立方的水,並吸收超過4000公斤的二氧化碳。這不僅對於中國,對全球來說,都是巨大的貢獻。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智匯八方,博採眾長,壯美重慶
    9月15日,2020線上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重慶禮嘉智慧公園拉開帷幕。線上峰會上,全球知名科技企業領軍人物深入探討全球大數據智能化領域新動態、新趨勢,集中發布智能產品和創新成果。很多嘉賓在演講中均談及了智博會帶來的重慶機遇。2020線上智博會,無疑讓重慶在聚光燈下熠熠生輝。
  • 2020年高中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預測題:唯有誠信,行穩致遠
    2020年高中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預測題:唯有誠信,行穩致遠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 「地評線」京彩好評:PMI數據傳遞中國經濟加快復甦積極信號
    展望未來,憑藉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廣、政策工具多等有利因素,中國經濟必將克服暫時的困難,繼續鞏固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11月30日發布數據,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連續9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製造業恢復性增長有所加快。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工業網際網路為中國製造插上騰飛「翅膀」
    2017年,國務院出臺《關於深化「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深入實施工業網際網路創新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2018年,「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列為七項重大工作任務之一。一系列政策的引領,為中國製造注入強勁的動力,更為搶佔發展主動權、提升國際競爭力鋪就了新臺階。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好政策好收入讓農民高質量生活更豪氣
    俗話說:「家裡有糧心裡不慌;袋裡有錢自然大方。」農民的消費熱情來自於他們的收入保障。以重慶農民蔣光慧為例,他在村裡農產品加工廠上班,老伴兒承攬附近建房工程,全家一年收入能有10萬多元。有了收入保障,他們在追求高質量消費上自然不馬虎。收入是高質量生活的前提。
  • 中國證券報:堅持市場化原則 讓科創板行穩致遠
    來源:中國證券報科創板上市申請的受理、問詢正有序進行,市場各方預期明確而穩定。科創板「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市場化原則和公開、透明的承諾,初步得到有效體現。這一原則和精神,正是科創板實現「從0到1」並行穩致遠的根本保障和遵循。
  • 周強蘇輝座談 為「十四五」時期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提供有力...
    周強蘇輝座談為「十四五」時期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提供有力司法服務12月9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與臺盟中央召開座談會,圍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健全完善司法政策措施,服務保障「十四五」時期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進行座談交流。
  • 人民日報:提質增效 行穩致遠
    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中國政府有信心有能力引領中國經濟爬坡過坎,行穩致遠,繼續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   信心源自對自身實力地位的客觀認識。觀察中國經濟,既要觀形更要重勢。當前,從經濟基本面上看,中國經濟儘管增速有所放緩,但未出現大起大落,更沒有出現外界擔憂的失業飆升、惡性通脹和債務崩盤等問題,增速「換擋」平穩。在去年增長7.4%基礎上,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平穩開局,主要指標處於合理區間。經濟社會整體呈現穩中有進、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   從增長潛力上看,中國經濟仍處在大有可為的上升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