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長江三峽,自古就在文人墨客手中留下了濃厚的一筆。長江三峽不僅是一條特色的風景線,更厚植了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成為無數人心中的「朝聖」地。
不久前,在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上,重慶市與湖北省籤署了《2020-2021年度渝鄂長江三峽區域旅遊合作備忘錄》,使長江三峽旅遊一體化發展邁出了實質性步伐。這也意味著,2020年初市人代會上雲陽代表團提出的《關於進一步強化「大三峽」旅遊一體化發展的建議》被充分吸納。
激活長江三峽旅遊發展的蓬勃活力,打開「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生動局面,就需要深挖長江三峽的內在潛力,塑造更加具有吸引人的旅遊品牌。此次,重慶市與湖北省的聯手,不僅進一步增強了兩地的聯動,更讓長江三峽旅遊資源的開發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構建「大三峽」旅遊品牌,形成全域旅遊的示範區,不僅會帶動重慶市和湖北省旅遊業的高速發展,更會帶動一系列與旅遊業相關的產業發展,讓更多人致富,大步邁入美好新生活。
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打通「最後一公裡」的桎梏。為了能夠更好擦亮「大三峽」旅遊品牌的建設,重慶市主動優化提升長江黃金水道旅遊交通,規劃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遊輪母港和輔港、朝天門旅遊客運中心以及豐都、忠縣、雲陽、奉節、巫山等長江沿線遊輪遊艇碼頭。讓人們能夠重走當年李白遊三峽的水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驗三峽人文歷史。隨著「大三峽」旅遊品牌建設的進一步加速,我們也將有機會感受到悠久的長江文化,激發出我們由內而外的民族自豪感。
打造「大三峽」旅遊精品,還需要因地制宜,根據沿線地方特色來制定不同的旅遊服務,根據「一縣一方案」,釋放出沿線旅遊景點的特有魅力,讓長江串聯起猶如散落在沿線的縣市,推動沿線城市一體化發展。重慶培養提升一批一體化的精品旅遊線路,探索實施三峽旅遊「一票通」,開發空水聯程、鐵水聯程、江海聯程等新產品,培育多元組合、自由靈活的遊輪遊船和「水上巴士」線路。通過主動積極探索創新,「大三峽」旅遊品牌必定叫好又叫座,讓更多人的「詩與遠方」裡多了一個必去之地。
開拓精品旅遊項目,不僅是簡單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是主動思考如何將經濟發展、品牌建設、文化傳承進行有機融合,讓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融合,助力地區更高質量發展。重慶力推「大三峽」旅遊品牌建設,既是著眼於眼下發展,更是放眼於未來更加長遠的目標。推動「大三峽」旅遊一體化發展,重慶有知更有行。
作者:李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