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華龍兩江評:網絡「長下鄉」讓鄉村振興更好「上質量...

2021-01-09 華龍網

近年來,我國信息通信業積極推進電信普遍服務工作,著力解決信息通信服務在老少邊窮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推動我國農村通信服務水平連上多個臺階。從全國範圍來看,電信普遍服務試點一共支持了13萬個行政村光纖網絡建設和農村地區5萬個4G基站建設。藉助網絡,各類社會服務走進農村,百業興起,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向鄉村延伸,促進了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網際網路大數據時代,沒有網絡的地方無疑就是「睜眼瞎」。要讓鄉村振興邁出大步,信息通信不僅要「多下鄉」,更要「常下鄉」,不僅要在鄉村尤其是邊遠山鄉「駐紮」,讓這些地方有了信息化助陣,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更大。就如今年元旦期間,地處邊遠的福建省漳州市高新區九湖鎮百花村,當地的水仙花批發店通過直播,為水仙銷售旺季又加了「一把火」,商戶們由於了網絡平臺,忙著打包、外運,供應節日市場熱火朝天,增收致富更有盼頭。

加速網絡「下鄉」彌合城鄉「數字鴻溝」,需要做好充分的調研工作。哪裡的農民信息流量缺少,網絡下鄉的槓槓就要多向這些地方傾斜;哪些地方還沒有開通電信5G的鄉村,網絡信息部門更要加快速度,為他們提供網絡覆蓋的硬體;一些網絡學校和平臺,更要派出人員為當地群眾培訓網信知識,這樣網絡下鄉才能不斷提升質量,讓鄉親們能依託電信網絡,結合當地資源,更好跨越「數字鴻溝」,讓網絡文明的力量充盈鄉村,帶領農民走上了致富路。

最近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如火如荼。三下鄉工作要取得新勝利,信息技術下鄉更要用好,青年創業者更要通過網絡信息給農民傳經送寶,文化衛生工作者更要通過網絡信息將自己的拿手絕活送下鄉。這樣,網絡信息才能在鄉村收穫更多「粉絲」,讓農村的一些非遺產品、農產品、旅遊景點等才會通過網信「下鄉」更好交融匯聚,互動傳導,讓鄉村有了網絡信息技術大膽創業的人更多,宣介鄉村的力量更強。

當然,鄉村振興中,網絡「下鄉」更要有的放矢。面對哪些邊遠山鄉教育資源缺的問題,網絡電信更要發揮技術優勢,將光纖和教育盒子送進農村學校和學生家中,讓師生只要打開屏幕就能獲取超萬條視頻內容、超百門教育課程,輕鬆進行線上學習輔導。只有多將各個領域的的深刻變革及時送下鄉,才能讓網絡交流、網絡教育、網絡購物、網絡銷售等等更好深入邊遠農村的方方面面,打破了過去地域、交通、文化等限制,讓信息化時代更好造福鄉村,在教育、產業等方面利用信息技術更好搞創新、搞突破,讓鄉村振興加速提質增效。

作者:金易

相關焦點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夯實產業基礎助力鄉村振興呈現新精彩
    當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歷史性成就,需要無縫對接做好鄉村振興的銜接工作。越是到了跑好脫貧攻堅「最後一棒」關鍵時候,越是需要夯實農村產業基礎,越是需要依託特色產業提升農村居民自我發展能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都屬於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產業發展在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好政策好收入讓農民高質量生活更豪氣
    綠的底色更濃,「生態寶貝」不斷替換著昔日的「三大坨」,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民生呵護愈暖,貼心服務溫潤了山城煙火,市民們體驗到越來越多「巴適」和「安逸」;發展之基更實,新產業加速、城市氣質漸佳,走向美好生活的腳步愈發輕快……優質消費品下鄉,土特產品出山。重慶不少村民搞起電商,「網紅」農產品、鄉村直播員湧現。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大三峽」擦亮旅遊金字招牌
    長江三峽不僅是一條特色的風景線,更厚植了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成為無數人心中的「朝聖」地。不久前,在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上,重慶市與湖北省籤署了《2020-2021年度渝鄂長江三峽區域旅遊合作備忘錄》,使長江三峽旅遊一體化發展邁出了實質性步伐。這也意味著,2020年初市人代會上雲陽代表團提出的《關於進一步強化「大三峽」旅遊一體化發展的建議》被充分吸納。
  • 以鄉村規劃引領推進鄉村振興
    工作隊在謀劃脫貧攻堅思路上,不僅是摘掉貧困村帽子,還要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銜接,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鄉村振興要為脫貧攻堅提供支撐保障,以脫貧攻堅補齊鄉村短板。同時,堅持實事求是,堅持時間服從質量,堅決防止盲目冒進,做到鄉村振興事事有規可循、層層有人負責。
  • 福建晉江市民下鄉農業進城 鄉村振興注重「裡子」
    但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晉江不要「面子」更加注重「裡子」,市民下鄉,農業進城,一項項舉措,讓鄉村振興成為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連續幾個雙休日,晉江東石農民創業示範基地、晉江龍湖恆豐休閒農場、永和恆山農場、安海下山後村、曾埭村及磁灶洋宅村成為歡樂的海洋。
  • 鄉村振興中的僑界力量 ▏李廣華:專注農機創新振興鄉村的僑界企業家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和省僑聯大力支持下,濰坊廣大海內外僑胞、僑商僑企不忘鄉愁,情系故裡,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扶貧攻堅,湧現出一大批僑界鄉村振興先進典型,為打造濰坊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和對外開放新高地貢獻僑界獨特力量。
  • 鄉村振興,我們在行動——三下鄉心得體會
    (通訊員 張韓陽 王滿賽 梁煒昌)8月3日,河南城建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促振興,圓小康」實踐考察活動,在團總支書記黨偉老師的帶領下已臨近尾聲,這次活動對我們來說有著非常的意義。這雖說是我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但我認為這將會對我以後的生活起到關鍵作用,我們需要學會貼近生活感受生活,更好的提升和完善自己。
  • 振興的廣西鄉村「長」什麼樣?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振興的廣西鄉村「長」什麼樣?以後又要變成什麼樣?為了更好地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廣西專門成立自治區鄉村振興(「美麗廣西」鄉村建設)領導小組,並成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指揮部,下設鄉村風貌提升、現代特色農業發展2個指揮部,高位推進全區鄉村振興工作。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小檸檬做成大產業是農業現代化好故事
    讓農業產品銷售走在現代化陽光大道上。農產品銷售不僅要銷售給深加工產業,還要銷售給市場。農產品銷售現代化牽動農業做大做強的牛鼻子。在今年的各個電商平臺上,潼南檸檬的身影頻繁出現,甚至還邀請了國內頂尖的網紅進行直播帶貨。今年鮮果出口受阻,潼南將線上銷售作為挖掘國內消費市場需求的主攻方向。
  • 【網絡述年】華龍兩江評:弘揚傳承良好家風 厚植崇德向善社會風尚
    【網絡述年】華龍兩江評:弘揚傳承良好家風 厚植崇德向善社會風尚 2020年01月28日 21:38:00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從這個意義上講,家風的培育和傳承不僅是一家一戶的事情,而且事關黨風和社會風氣,是時代的事情、國家的事情。因此,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家風連著國風,家風清則國風淳,民風淳則社稷安。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就沒有家庭幸福美滿。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理念」育「財源」,貧窮村告別貧窮幸福蝶變
    走進重慶市渝北區古路鎮烏牛村,平整的柏油路穿村而過,兩側白牆黛瓦的川東民居錯落有致,清澈的小溪蜿蜒流淌,串起一片片果園……而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貧窮村,鄉村巨變,源於他們的理念,理念一變天地寬,理念一變育財源,貧窮村告別貧窮奔小康,實現美麗變遷。生產理念要變,生產制度孕育財源。
  • 鄉村人才振興,與你相關!
    ■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鄉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把鄉村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養本土人才,引導城市人才下鄉,推動專業人才服務鄉村,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健全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蜀水繞巴山,成渝一家親
    新時代的川渝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尤其在共建「成渝城市群」的時代語境下,兩地人民認真落實四川省委「一幹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和重慶市委「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布局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努力尋找兩地情感聯結的最大公約數,積極開拓兩地發展的利益共同點,共建一批各具優勢和特色的區域發展功能平臺,不斷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大力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率先在規劃統籌、政策協調、協同創新、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在思路
  • 建行啟動2020年度「金智惠民—鄉村振興」暑期學子下鄉實踐活動
    建設銀行陝西省分行啟動2020年度「金智惠民—鄉村振興」暑期學子下鄉實踐活動作者:蘇萍7月29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建行大學陝西省分行分校在全省正式啟動2020年度「金智惠民—鄉村振興」學子暑期下鄉實踐活動。
  • 推動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
    原標題:推動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 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城鎮和鄉村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城鎮的發展離不開鄉村繁榮的支撐,鄉村的振興也離不開城鎮的有力輻射和帶動。《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的要求,正意在於此。
  • 「送智下鄉,幫扶登門」——德州學院助力鄉村振興紀實
    這是德州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開展「送智下鄉」活動現場。「學校自2018年成立鄉村振興研究院以來,全面啟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確定了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工程,組織博士、教授登門幫扶困戶脫貧,科技助推鄉村振興。」校黨委書記車濱介紹說。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念好「山」字經也能加快奔小康
    現在仙女山已經建成大景區,我辦起了小旅館、脆桃園,還開上了小車,真是今非昔比」重慶市武隆區仙女山鎮村民曹世蘭感慨地說。位於武陵山區的仙女山經多年打造,仙女山如今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高峰時遊客和避暑住戶達20多萬人,拉動周邊鄉鎮農業類消費超過5億元,帶動1萬餘人就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大眾銳評|鄉村振興,靠什麼人?錢從哪來?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考卷上,「靠什麼人」「錢從哪來」是必答題,也是頗有難度的題。這兩個最現實的問題解決不了或解決不好,鄉村振興這一最美好的藍圖就無法繪就或大打折扣。他們的做法啟示我們,鄉村振興是一項需要新思維新動能的創造性事業,需要大力推動人才和資本「下鄉」,為實現鄉村振興這項世紀偉業注入新動能。凡事必先有人氣,才有生機。回望歷史,中國鄉村的每一次激蕩,必是人氣的大集聚。家庭承包如此,鄉鎮企業也這樣。同樣,一些鄉村的落後和衰敗、與城市差距的擴大,也多緣於城市對農村人才等的「虹吸」。
  • 建行大學2020年度「金智惠民—鄉村振興」萬名學子暑期下鄉
    建行大學2020年度「金智惠民—鄉村振興」萬名學子暑期下鄉實踐舉行雲啟動儀式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建行大學2020年度「金智惠民—鄉村振興」萬名學子暑期下鄉實踐雲啟動儀式正式舉行。建行大學首席學習官、執行校長薛勝利出席雲啟動儀式並做動員講話。
  • 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大關鍵詞
    在「四梁八柱」的政策體系中,包括一系列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的重大改革舉措,比如,提出探索宅基地的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改革;包括建設高標準農田等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節餘指標跨省域調節機制等。韓俊強調,探索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不是讓城裡人「下鄉」去買房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