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華龍兩江評:擔當世界「火車頭」 中國經濟將持續...

2021-01-07 華龍網

多國人士表示,中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中國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的全球經濟帶來更多信心。從會議釋放的信號看,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繼續發揮「火車頭」作用,助力全球經濟復甦。

劈波斬浪,中國經濟航船駛入新的壯闊海域。回望過往,儘管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席捲全球,但中國經濟經受住壓力測試,顯示了強大修復能力和旺盛生機活力,率先衝出疫情的陰霾實現復甦,乘風破浪穩健前行。展望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啟,機遇和風險同在,發展與挑戰並存,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旺的基本態勢沒有變,中國經濟「火車頭」作用將持續為明年全球經濟注入強大動力。

黨的堅強領導為中國經濟擔當世界「火車頭」築牢「壓艙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上科學回答了經濟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有力指引了中國經濟航船沿著正確方向前進。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從拍板決策實施武漢封城到有序復工復產,從舉國之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難,沉著應對、科學決策,運籌帷幄、兌現承諾,發揮了定海神針和領導核心作用,再次彰顯了卓越的治國理政能力。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我們深化了對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首要一點就是,黨中央權威是危難時刻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歷史關頭,重大考驗面前,黨中央的判斷力、決策力、行動力具有決定性作用。鮮活的事實告訴我們,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就能風雨無阻向前進。

超大規模市場為中國經濟擔當世界「火車頭」注入「強引擎」。超大規模市場,是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所在,也是任何經濟體都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近年來,消費一直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我國有14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萬美元,有超過4億中等收入人口,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具有巨大增長空間。許多國際機構預計今年中國商品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6萬億美元。雖然受疫情影響,今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負向拉動。但隨著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促進消費政策不斷發力,居民消費需求穩步釋放。特別是新消費成為引領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動力,並助推市場主體實現數位化轉型,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效益,培育數字經濟新動能。諸如,數字文化娛樂服務受到追捧,視頻、遊戲等用戶迅速增加,線上教育、辦公等迅速興起,網絡授課、視頻會議等成為居家生活新常態,無一不是最好的例證。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發布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7.8%左右。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實現4%至5%的增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強。可以想見,未來巨大的市場潛能將成為助推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澎湃創新活力為中國經濟擔當世界「火車頭」增添「新動能」。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2021年,中國經濟將闊步邁入新發展階段。隨著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支撐發展的要素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在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加大創新力度,注入強勁動能,成為中國經濟基本盤的有力支撐,助力中國成為疫情發生以來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揆諸現實,在平穩的總量增長之外,中國經濟結構更加優化,新動能蓬勃發展,創新勢頭日趨強勁。重大科技成果競相湧現,「奮鬥者」號萬米深潛,逐夢深藍;嫦娥五號九天攬月,築夢蒼穹;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建成放電,跨入世界前列;雲端會議、在線課堂、線上醫療、直播賣貨、人工智慧……今年前11個月,全國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明顯快於規模以上工業的增長,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8%,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新動能點燃中國經濟復甦引擎。可以想見,未來澎湃的創新動力,將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蓄積更多新動能,引領中國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髮展優勢,持續推動「中國號」巨輪駛向復興彼岸。

作者:水垚子

相關焦點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人」字結構彰顯中國力量與對世界擔當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中國漢字中的「人」字是一個相互支撐的架構。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當中國全力抗擊疫情之時,許多國家和軍隊向我們提供了真誠的幫助和支持。中國軍隊也將積極開展國際軍事合作,與世界各國軍隊一道,攜手抗擊疫情。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不懼風雨逆風破浪 中國經濟航船行穩致遠
    如今,「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不斷邁上新臺階,預計2020年GDP突破100萬億元,人均GDP已邁入一萬美元門檻,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牢牢牽住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牛鼻子」,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 【地評線】中國的烏鎮,世界的網際網路大舞臺
    【地評線】中國的烏鎮,世界的網際網路大舞臺 原標題:   枕水人家的木門徐徐打開,世界網際網路再次進入「中國時間」。11月7日至9日,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浙江桐鄉烏鎮如約召開,1500多位中外嘉賓圍繞「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主題,開展技術與靈感的交流和碰撞。  白牆黛瓦石板路,小橋流水傍人家。千百年來,這些典型的江南元素讓烏鎮成為無數人心儀的夢裡水鄉。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落戶烏鎮5年來,眾多前沿的網際網路技術紛紛落地。
  • 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
    古巴拉美通訊社報導稱,2019年,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中國始終致力於保持發展動力、推動經濟穩定增長,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向前的動力。中國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此外,中國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已成為中國與各國互利合作的重要平臺。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蜀水繞巴山,成渝一家親
    特別是黨中央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號令下,給川渝兩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特別是圍繞川渝兩地關聯性強、契合度高的電子信息、機械(含汽車、航空航天)、食品(含菸草)、醫藥、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等六大主導型產業和各類事關民生的重大項目開展深度合作,進一步助推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協作配套,形成特色鮮明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促進了川渝兩地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使之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川渝攜手共進,成果無限壯美。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工業網際網路為中國製造插上騰飛「翅膀」
    2017年,國務院出臺《關於深化「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深入實施工業網際網路創新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2018年,「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列為七項重大工作任務之一。一系列政策的引領,為中國製造注入強勁的動力,更為搶佔發展主動權、提升國際競爭力鋪就了新臺階。
  • 德專家:中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
    中國公布的前11個月外貿進出口數據,在全球貿易大幅度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國外貿進出口出現逆勢增長的態勢。 對此,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協會主席舒曼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他非常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中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大三峽」擦亮旅遊金字招牌
    長江三峽不僅是一條特色的風景線,更厚植了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成為無數人心中的「朝聖」地。不久前,在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上,重慶市與湖北省籤署了《2020-2021年度渝鄂長江三峽區域旅遊合作備忘錄》,使長江三峽旅遊一體化發展邁出了實質性步伐。這也意味著,2020年初市人代會上雲陽代表團提出的《關於進一步強化「大三峽」旅遊一體化發展的建議》被充分吸納。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一張網」兜住大小事 下活治理「一盤...
    近年來,重慶銅梁區探索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機制:將社區綜治、城管協管、消防等多個網格整合成「一張網」,配備充足的專職與兼職平安員,加強社區治理力量;通過社會治理指揮中心,協調各類部門,快速解決群眾難題;推行積分制度,進行人居環境綜合評比,引導居民積極參與治理。一系列舉措成效顯著,促進了矛盾化解和治安提升。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智匯八方,博採眾長,壯美重慶
    9月15日,2020線上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重慶禮嘉智慧公園拉開帷幕。線上峰會上,全球知名科技企業領軍人物深入探討全球大數據智能化領域新動態、新趨勢,集中發布智能產品和創新成果。很多嘉賓在演講中均談及了智博會帶來的重慶機遇。2020線上智博會,無疑讓重慶在聚光燈下熠熠生輝。
  • 「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中國是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成功的國家。」「如今中國在脫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阿根廷與中國經貿關係深入發展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第五集嘉賓阿根廷拉丁美洲中國政治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迭戈·馬索科尼 NO.1:當前中國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比較好的控制,您如何評價中國在整個抗疫過程中的表現?迭戈·馬索科尼:中國是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成功的國家。中國是最先遭受疫情衝擊的國家,但有效地控制住了這次艱難複雜的疫情。
  • 【地評線】桂聲網評:「挖掘機指數」見證中國經濟內生復甦的強勁動力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國內市場挖掘機單季銷量分別增長-11.6%、24.8%、33.2%;今年前三個季度,我國經濟的增速變化分別為-6.8%、3.2%、4.9%。兩條先抑後揚的「微笑曲線」,呈現出了企穩回升、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彰顯出中國經濟內生復甦的強勁動力,也折射出中國經濟自身所具有的強大韌性和發展潛力。「春江水暖鴨先知」。年初,我國經濟按下了「暫停鍵」。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一帶一路」沿線工程傳捷報 奏響構建...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政府為推動國際社會合作特別是促進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而做出的重大決策,中東地區正處於「一帶一路」的交匯地帶,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就高度重視發展與中東國家的關係。6年前,中國在中阿合作論壇上首次向中東地區發出共建「一帶一路」的邀請,由此拉開了中國在中東地區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序幕。2020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並穩步實施的第八個年頭。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好政策好收入讓農民高質量生活更豪氣
    農村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城鄉收入差距明顯縮小,農民潛在的消費需求被逐步喚醒,農村消費市場不斷活躍,為我國消費增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能。重慶農民追求高質量的消費熱情只是中國農村市場消費的一個縮影。隨著全面小康的加速進程,農民口袋越來越鼓,農民敢消費的膽氣也越來越大。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0月份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5.1%,增速較上月加快1.1個百分點。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念好「山」字經也能加快奔小康
    現在仙女山已經建成大景區,我辦起了小旅館、脆桃園,還開上了小車,真是今非昔比」重慶市武隆區仙女山鎮村民曹世蘭感慨地說。位於武陵山區的仙女山經多年打造,仙女山如今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高峰時遊客和避暑住戶達20多萬人,拉動周邊鄉鎮農業類消費超過5億元,帶動1萬餘人就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國家儲備林成綠色發展「搖錢樹」助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我國成為最大木材進口國和第二大木材消耗國、木材安全形勢嚴峻複雜這一現狀,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實施符合中國國情的木材安全戰略,努力走生產優質高效、規模經營適度、儲備調節有序、生態環境良好的木材安全道路。國家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創造性謀劃並大力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構建以《國家儲備林制度方案》為核心的制度體系,開創了國家儲備林建設新局面。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在大戰大考中砥礪「四心」 向黨和人民交上...
    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23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增強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勇當先鋒,敢打頭陣,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強化市場運行機制提升「大城眾管」在場...
    超大城市的精細治理是一道「世界難題」。重慶提出「大城細管、大城眾管、大城智管」的城市管理理念,其中「大城眾管」旨在發揮政府、社會、市民等力量,共建共享、協同推進城市管理。城市如何實現精細治理?這是一道需要地方政府、社會民眾共同作答的考題。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讓「快樂成長」在「童書熱」中翩翩起舞
    在「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川美副教授牟艾莉和7位學生創作的童書繪本《中國神話有意思》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為中國原創繪本陣營增添了「新兵」。「十多年前,引進繪本呈壓倒性佔比態勢;而如今,中國原創繪本市場份額已增長至近40%。」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夯實產業基礎助力鄉村振興呈現新精彩
    在發展壯大農村產業中始終保持奮鬥激情,因地制宜推動農村產業形成健康可持續發展格局,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支撐。夯實農村產業基礎,需要堅持市場導向、由市場決定產業發展方向,避免盲目跟風「拍腦袋」決策造成資源浪費。廣安區的龍安柚在1995年獲得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相繼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認證,好看又好吃贏得消費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