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暴之後:一個縣城女人的傷痛與選擇
25歲的楊寧在等待一場與前夫有關的宣判。
470天前,她以近乎決絕的方式結束了正在進行中的家庭暴力:在前夫輪番落下的耳光和拳頭之中,她選擇從二樓的窗戶跳下逃生。
在不過百萬人口的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即便頂著熟人關係的社會壓力,楊寧也不願成為家暴中沉默的妻子。她形容過去那些家暴中的受害者,「就像是被拐賣進大山的女孩,逃都逃不出來。」
於是,原本性格內向的楊寧主動撕開婚姻的傷口,將監控拍下的家暴視頻公之於眾,並堅持離婚,將前夫對自己的人身傷害訴諸法律,並試著從對他的怨恨中逐漸抽離出來。「只要拿到判決書,我心裡就會把這件事放下,就當是生了一場病。」
和其他家暴受害者相比,楊寧說自己是少數「被外界看到的人」,更多的女性不敢發聲、不能發聲以及發聲後沒被看到。
如今,「那個場景下唯一的逃生選擇」,仍給她的身體帶來巨大痛苦。但比起難愈的傷痛,得以從家庭暴力的黑洞中逃離,她唯一感到後悔的是——沒能更早做出正確的決定。
楊寧從二樓窗戶跳下後的畫面。視頻截圖
「如果有更多的人提前看到就更好了」
一年零三個月以來,楊寧幾乎沒有睡過整覺。
那場家暴之後,救護車把她送到醫院時,她全身骨折7處。除了前夫一拳擊中的左側眼眶內側壁骨折,更嚴重的傷害是由高處跌落造成。她的胸椎、腰椎、雙跟骨、恥骨、骶尾椎骨、髖骨呈現不同程度的粉碎性、壓縮性和爆裂性骨折。醫生當時給出的診斷意見是截癱。
三塊鋼板和數枚螺釘植入她的身體中,在左右腳踝各自留下一處L形疤痕。後背到腰部的手術痕跡更明顯,是一條沿著脊柱豎直、約為20釐米的刀口,每隔一段就有一條短橫的縫合痕跡,就像是冬天女孩們常穿的牛角扣大衣全部系上的樣子。
楊寧背後的手術刀口痕跡依舊清晰。受訪者提供
她時常在半夜醒來,被那種混雜著電擊、灼燒和針扎的感覺折磨著,有時持續十來分鐘,有時長達幾小時。她形容這種綿長的痛苦,「不是發生在某個瞬間,是日復一日、每時每刻,夜晚最明顯。」
除了藥物,唯一有效的對抗方式是轉移注意力。大腦已經困到極致,眼睛也睜不開,她只能把手機放到枕頭邊,光聽視頻裡的聲音。黑暗中,耳朵的聽覺被放大,疼痛感便能緩解,再抓住下一次睡意襲來的間隙入眠。
楊寧皮膚白皙,雙眼皮,喜歡把染過的長髮紮成一束馬尾。像這個年紀愛漂亮的姑娘一樣,她會塗上豆沙粉的指甲油,自拍時配上花朵特效的可愛濾鏡。
2017年大學畢業後她從鄭州回到柘城,靠著自己經營的一家女裝店,過著沒有太多經濟壓力的日子。「那件事」之後,她把原本的店鋪轉了出去,和朋友慄子一起把新店搬到房租更低的一條巷子裡。
一天之中的大多數時間,她都待在這裡。小店裝修成時下流行的白色風格,地面是原始的水泥色,搭配著仿真綠植,清新簡約。當她套著長褲坐在沙發上時,看起來和進到她服裝店的女孩們並無二致——只是手邊多了一副灰色的拐杖。
楊寧的身體還在康復中,目前靠拄拐。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