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聞·江西2019】"媽媽教師"劉小清20年如一日用母愛點燃折翼天使成長的希望

2021-01-14 風採蘆溪

| 風 | 採| 蘆 | 溪 |

蘆溪鎮人民政府授權開通的政務微信

微信號:luxizhen_001

劉小清正在教學生發音,為了讓學生能準確學會,她讓學生觸摸自己的聲帶

劉小清一對一教學生識字

劉小清正在為學生們上美術課

  中國江西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李小濤、見習記者鄧敏報導:在學生眼中,她不僅是老師,還是保姆,更像是媽媽;在學生家長眼中,她是啟蒙老師,也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引路人;在親人眼中,她是好妻子,更是體貼孝順的好孫媳。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這是她從事教育工作的真實寫照。特殊教育這個職業平凡樸實,工作辛苦,職業要求近乎苛刻,很多人望而卻步。然而就是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她20餘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嚴以律己,甘為人梯,像媽媽一樣呵護折翼天使健康成長,實現著人生的價值與理想。她憑著對特殊教育事業的忠誠,憑著對學生無私的愛,時刻堅守三尺講臺,無怨無悔,她就是蘆溪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劉小清,如今已然成為了全縣299名折翼天使的媽媽。

劉小清正在上課

  滿腔熱血投身教育事業 成為萍鄉首批「特校」教師

  今年47歲的劉小清小時候家庭貧困,父親患胃病在床,家裡主要靠母親一人挑起重擔,就連2.5元的學費都交不起,都是當時的語文老師幫她交的,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左鄰右舍也經常幫她家度過難關。從那時候起,劉小清就萌生了當一位教師的想法,她希望儘自己所能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劉小清課後輔導學生

  「1988年,我如願以償考上了萍鄉師範,1991年,我從萍鄉師範畢業後,帶著滿腔熱血毅然遠赴山區蘆溪鎮水山小學任教,之後又去了蘆溪鎮山下小學任教。直到1997年,蘆溪縣在全市率先創辦了特殊教育學校。我懷著一種好奇的心情,想突破自己,想知道如何教育好特殊兒童。因此,我又主動請纓,加入到特殊教育的行列中來。但一切並不是那麼簡單,當時的教學條件還不是很好,很多殘疾孩子都沒有接受過教育。」劉小清如是說。

為腦癱學生「送教上門」做康復練習

  創辦了「特校」之後,縣裡要求每個鄉鎮送2個殘疾孩子來學校讀書,但是,送來的孩子年齡都比較大,他們都不懂學校的規矩,有些孩子甚至隨地大小便,上課隨意走動,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對於劉小清來說,一切教學工作也是從零開始,談何容易。劉小清說:「當時,我們只能一個老師上課,一個老師守在門外面,防止學生們到處亂跑。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學生們連普通話都不會,因為他們一直接觸的是父母的方言,學習從方言到普通話,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這些孩子由於長期缺乏與外界溝通,難以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老師與他們之間的溝通、交流存在很大的障礙。他們愛憎分明,也很單純,也有求知慾。因此,不管學生們多麼頑皮或對老師百般刁難,劉小清都精心呵護、悉心教導,因為她知道,付出與收穫總是成正比。

劉小清發動黨員慰問貧困殘疾學生

  劉小清告訴記者,曾經有一個學生,上課時間總是喜歡跑到外面去玩,她就把學生強行拉回教室上課。「他好像就對我『有仇』一樣,每次見到我都伸出兩個小拇指向下指。」直到有一天,他的態度發生了非常大的轉變。這個孩子有一次玩滑梯受傷了,劉小清趕緊和另一位老師把他抱到醫院,一直抱著他,陪著他,之後還拿雞蛋、玉米、牛奶給他吃。這位學生深受感動,從此之後,見到劉小清,他就會豎起兩個大拇指,有時還會抱抱劉小清。「雖然有時候覺得很累,很有壓力,但作為老師,我們不應該放棄他們,哪怕他們能學會叫媽媽,我們就會感到很欣慰。」

劉小清正在上美術課

  不拋棄 不放棄 山區殘疾孩子接受教育一個都不能少

  作為「特校」的老師,常常要保持積極、樂觀、向上、陽光的心態,這樣學生們也會更加積極向上。因為這些學生就像一張白紙,老師是什麼表現,他們就學什麼。劉小清也是一樣,20餘年不管遇到任何煩心事,她從不會在學校表露出來,總是微笑對待每一位學生。

  「1+1」「1-1」「你我他」這些知識對於普通孩子來說非常容易,但對這些孩子,常常要上一個星期甚至半個月的課,他們才能慢慢理解。聾啞孩子的班級人數較少,要認識「我們,你們,他們」,還需要藉助其他班級來演示。

為貧困家庭送去小雞

  教學中,劉小清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教學風格,親自製作教學工具。聾啞孩子觀察能力強,就開發他們的潛能,給他們開設美術課。對於啟音班的孩子,劉小清又身體力行,她在教學生發音時,讓學生觸摸她的聲帶和腹部,感知聲帶振動和發音氣息。為了讓學生學會「痛」字,她用針扎自己的手。通過劉小清堅持不懈的努力,有4個學生因美術特長上了高中,今年有一位學生將要參加高考,學生參賽獲的獎項有100餘項。

「送教上門」並為貧困學生慶祝生日

  以前,「特校」有三個孩子,因為家在豐城、蓮花,雙休日常常回不了家。由於在同一個環境下待久了之後,心情感到一些壓抑,他們就大發雷霆,不聽勸阻,執意要自己搭車回家。劉小清考慮到孩子們的安全問題,同時也感受到他們很難過,劉小清就把他們帶回自己家。那時候劉小清的老公還是騎摩託車,因此,每次學生去她家的時候,她老公總要騎車來回跑兩趟。這也得到了家裡人的支持,每次有學生來家裡,劉小清的媽媽都必須要求學生們跟大家坐在一起吃飯,劉小清也會給他們鋪好床。後來每到雙休日,劉小清就把他們接回家,還經常帶他們到農貿市場買菜,買他們喜歡吃的菜。久而久之,劉小清就像他們的媽媽一樣,與學生們同吃同住同勞動。

為貧困山區的殘疾學生「送教上門」並送去新衣服

  劉小清非常關心熱愛學生,從不放棄每一位殘疾學生。有一些生病在家,或路途遙遠不能來學校的孩子,她常常帶領老師「送教上門」,將扶貧和送教結合在一起,給他們溫暖,給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關心,盡一切力量,能幫多少幫多少。

  蘆溪鎮東陽村的吳玉娟是一個腦癱兒,吳玉娟的奶奶胡媛萍在東陽村百姓大舞臺經營著一家愛心扶貧超市。劉小清不僅每月兩次「送教上門」,幫助吳玉娟做康復訓練,還為胡媛萍送去20隻小雞飼養,並提供小雞生長的飼料,等這些小雞長大以後,劉小清又號召學校的老師去買回來,幫助貧困家庭增加收入。僅去年一年,劉小清就個人出資9千餘元,為貧困家庭送去雞苗和飼料。

為貧困山區的殘疾學生家庭「送教上門」

  吳玉娟的奶奶胡媛萍的話語非常樸實,她說,劉校長是個熱心腸,人特別好,很有愛心,很關照自己的孫女。每隔半個月就會來為孫女做康復訓練,還經常買來棉襖、玩具、鈣片。每次來不僅送東西,還會照顧我們的生意,買一些東西回去,去年春節還送來了食用油。

這是學生李芬芬工作後用第一份工資給劉小清買的鞋子,她一直保存著

  20餘年如一日的堅守 點亮折翼天使希望之光

  「特校」的孩子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能獲取海量知識,對於劉小清而言,她的榮耀就是自己教的這些孩子能正常走向社會,工作、結婚、生子。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豐富學生們的世界。看到學生們畢業後能自食其力,成家立業,劉小清就會感到很幸福。

劉小清資助貧困家庭

  老師不認輸,孩子不認輸,多觀察孩子的生活,在上課過程中將書上的知識轉化成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和事例,才能讓孩子們更容易接受知識。時間最久的一次,一篇課文,劉小清教了半個月。對於普通老師來說可能會感到很麻煩,但劉小清無論教多長時間,總是耐心細緻,因為只要學生們能獲取知識,她就感覺一切付出都很值得。

  在劉小清辦公室的書櫃裡,保存著一雙鞋子,還附帶了一張紙條,「鞋子是送給你的禮物。」雖然簡短的幾個文字都亂序了,但足以看出學生們對劉小清非常愛戴。劉小清說,這是6年前,學生李芬芬參加工作時,用第一份工資買給她的。這份禮物在劉小清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6年來,她從不捨得穿,一直保存著,並將永遠保存下去。

送教上門,為腦癱兒童做康復

  讓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看起來簡簡單單九個字,她卻要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下雨天,學生們喜歡出去玩水,她總是把學生一個一個送回宿舍。而對於住宿生來說,劉小清又像是保姆,每次晚上都要等到學生們不吵不鬧,安心入睡了,她才能休息。對於突發疾病的學生,她又要迅速進行緊急救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始終堅守陪伴。

  蘆溪縣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李會娟和劉小清同一年來到「特校」任教。她說,劉小清做事很細心、體貼。有一個學生劉理壘,他母親患有智障,家裡靠父親幹農活支撐。劉校長就在孩子過生日的那天送去了蛋糕,驅車十幾公裡之後,又步行山路半個小時到劉理壘家為他過生日,孩子的父母都很高興。

劉小清為學生做手指康復

  「不僅是工作上面,她對自己的家人也很好。讓我特別感動是,2000年左右,她丈夫的奶奶癱瘓在床,劉小清一邊上課,一邊還要無微不至地照顧奶奶,幫她餵食、按摩、清洗衣物、帶她曬太陽……一切都是那麼體貼入微,劉小清每天天還沒亮就起床,把奶奶照顧好之後才放心來學校上課,她每天早中晚都要回去給奶奶按摩、餵食。直到2013年,劉小清99歲的奶奶去世。」13年間,劉小清無怨無悔,一邊照顧癱瘓的奶奶,一邊照顧學校的孩子,從未因為照顧奶奶耽誤過一節課。每次回想起來,李會娟都特別感動。

劉小清買零食給學生吃

  李甜2011年到蘆溪特殊教育學校任教,她告訴記者,劉小清對老師,對孩子都很平易近人。「她很熱心,對待我們這些年紀小的老師,她也是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去年,我參加優質課比賽,劉校長晚上9點多還在為我進行課程指導。在工作方面,她一直指導和鼓勵我們成為一名優秀的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她一心想要我們老師起到一個榜樣作用,教育好每一位學生。」

  22年,其中的苦與樂或許只有劉小清一個人心裡明白,但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人民教師為人民的誓言從未改變。「我不是因為有希望才選擇堅守,而是因為只有堅守了,才有希望。」這是一名萍鄉最早從事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親身感悟。對於殘疾孩子來說,劉小清老師就像一盞燈,始終為學生們發光發熱,點燃他們人生的希望,點亮他們未來的生活。


來源:中國江西網萍鄉頻道

相關焦點

  • 劉小清:守護折翼天使的夢想
    殘疾孩子的美麗嬗變是她紮根特殊教育最好的見證,她堅信:堅守才有希望。她就是蘆溪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劉小清。第三次嘗試頭部控制訓練、軀幹訓練,第四次上肢訓練、語言訓練等等……一次又一次的康復訓練,在劉小清、家長和娟娟的共同努力下,娟娟現在能夠獨自行走了……小壘家住偏遠山區,重度智力殘疾,患有癲癇,無生活自理能力,從小失去母愛,父子相依為命,家庭條件十分困難。
  • "兒臣" 的帳單與 "額娘" 的神回復火了 !
    十月份至十二月份,兒臣省吃儉用,飯費20一25每天,水、水果、牛奶5一10元,通訊費50元,其它雜項若干,每月共1200。寒假往返機票已訂2100元,至今嚢中尚餘2500元私用。請問額娘想要什麼禮物?憂的是我兒省吃儉用,幾日前聽聞已清減20斤,但想來吾兒走時大腹便便,歸時翩翩少年,內心也是歡喜的。吾兒獨自遠行求學,原非額娘狠心。
  • 第三屆「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揭曉
    希望榮獲本屆「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的同志們珍惜榮譽、不負重託,加倍努力、再創佳績;希望各界賢達更加重視教育、關心教育,崇文重教、造福桑梓;希望全省教育系統進一步堅定信心、銳意進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書寫江西教育「奮進之筆」,為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 華玉振:與"擺地攤"感同身受
    當共和國總理在莊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宣布城市管理要為"擺地攤"寬容時,我的眼睛溼了。三十四年前剛畢業的那年夏天,在家鄉小集鎮的稅務所,因拒絕"出外勤"向"地攤"收稅的風波又勾起我的回憶。所長安排我"出外勤"上街。所謂"出外勤",就是上街丶入村丶進廠,挨家挨戶收稅。我從小厭煩稅務官。據父母講太祖父、祖父都曾經因為挑擔擺攤賣杏、賣黃花菜而被稅務官盤剝過。
  • 天使媽媽攜手滴滴出行 助力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成長
    此次活動由滴滴出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北京天使媽媽慈善基金會、北京市海澱區楓丹實驗小學、北京市海澱區西三旗街道辦事處共同主辦。北京天使媽媽慈善基金會創始人、副理事長邱莉莉,副秘書長張倩出席儀式。在首發儀式上,由滴滴出行編寫、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兒童安全出行繪本《我有一個雪人朋友》正式首發。
  • 自閉患兒幹預路上最重要的一項"關係"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都會定時發送自閉症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關懷來自星星的孩子~伴他們成長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一項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這項關係是什麼呢?家有特殊孩讓許多父母總是埋頭於孩子的康復教育,心裡唯一的盼望就是希望孩子可以早日恢復成"正常"的樣子,每天有不同的幹預課程,天天在機構與家裡間不斷的來回波奔。在忙碌中甚至無法關注與特殊孩子間的親子關係。可是,特殊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難道不重要嗎?當然不是。
  • "生孩子"也要AA制嗎?
    她是這樣寫的:"我懷孕六個月了,沒上班在家待著,自己也沒多少存款,我老公今天說生孩子的時候花的醫療費用我倆一人出一半,平攤,我很震驚,想了一天都沒想通他怎麼會這樣說,為什麼呢?"看了之後,我也驚著了。難道是自己落伍了,跟不上潮流了嗎?還是現在的夫妻樣樣都實行AA制,包括生孩子呢?左思右想不得其解,於是便將這故事當新聞說與朋友聽。朋友聽後一陣哈哈大笑,我被朋友笑懵了,問他很好笑嗎?
  • 科普|為什麼自閉患兒總是"聽不懂話"?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都會定時發送自閉症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關懷來自星星的孩子~伴他們成長唷~許多星父母常常會覺得自家的星孩為什麼老是"聽不懂",而"聽不懂"好像變成了星孩的生活日程,當父母叫孩子做某件事時,孩子就只會呆站在一旁。
  • 致敬:折翼天使的守護者——特教老師
    致敬:折翼天使的守護者——特教老師她(他)是語訓班老師她(他)是啟智班老師她(他)是啟音班老師他們教孩子們生活、學習他們教孩子們唱遊律動他們撫慰孩子們心理健康他們教孩子們融入社會……他們是特教人他們是一群在特校工作的普通人
  • 駁"教師教學質量差點,只要不出事故就是最好的成績"
    有教師說,校長開會提出,"教師教學質量差點沒問題,只要不出事故就是最好的成績",我認為 這種說法不對。這是一種不思進取,只求安全的錯誤思想。為什麼要二選一呢?為什麼不能把教學質量和安全都做好呢? 學校的教育方針是什麼?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人才,學校不是公安部門。
  • 【紅燭照丹心】覃小梅:為「折翼天使」插上「夢想的翅膀」
    【紅燭照丹心】覃小梅:為「折翼天使」插上「夢想的翅膀」 2020-09-07 1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I love You」的真正意思其實不是 "我愛你"
    "L"-loyal 忠誠桐廬百事通微信平臺「私人訂製的桐城新聞和業界動態」訂閱ID:tonglutong 加關注▲我們致力於打造桐城「自媒體」▲找我們可以回文章頂部,點「桐廬百事通」加關注訂閱▲我們歡迎您的投稿(6318445@qq.com)▲我們更希望您能加入我們(6318445@qq.com)▲商務合作聯繫微信
  • 棗陽市特殊教育學校:折翼天使的"啟明燈"
    棗陽市特殊教育學校:折翼天使的"啟明燈"發布時間:2019年11月15日 09:07 來源:中新網湖北 >  中新網湖北新聞11月15日電 (林爽 李雪婷)日常的句子、簡單的加減乘除、簡易的手工,這些教學內容對於大多教師而言,輕而易舉。
  • 南明區啟智學校教師彭瓊:「折翼天使」的守護神
    為弘揚人民教師高尚品德,進一步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激勵教師、樹立典型,充分展示全區教師隊伍良好的社會形象,引導廣大教師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南明區開展了2020年「南明好老師」評選活動,有10名老師榮膺「南明好老師」稱號。
  • 「折翼天使」的新年期盼
    這群特殊的孩子多數患有腦癱,腦癱兒童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樣行動、說話,被稱為「折翼天使」。安琪之家副院長樊莉花說,安琪之家為腦癱兒童提供康復和教育等服務,目前有40多個腦癱孩子在這裡接受康復訓練。「他現在基本能走了,也能聽懂別人講話,但自己還說不出來。」小志恆的媽媽梁惠菊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
  • 板橋艾貝樂關愛「折翼天使」教師團建活動
    艾貝樂幼兒園團建之旅開始了,教師們整裝待發,盡顯教師風採。
  • 周玲麗:讓「折翼天使」重新展翅飛翔
    懷揣教育夢想,走進無聲世界,她一待就是20多年;她無怨無悔奉獻,讓很多失聰孩子聽見美妙的聲音,在無聲世界中唱響生命之歌。她就是安徽馬鞍山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周玲麗。周玲麗說,一定要盡最大努力讓這些「折翼天使」重新展翅飛翔。
  • 富裕特教學校:「折翼天使」送別樣教師節禮物
    教師節到了,富裕縣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們收到了一群「折翼天使」送給他們的特別的禮物,使得今年的教師節格外有儀式感。富裕縣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在學校不僅教孩子們學習文化課,還要對學生進行康復訓練以及生活上的指導與輔助,教學生學知識、學做人,培養學生自理、自立的能力,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辛苦。雖然學生在聽力、智力等方面有欠缺,但是特教老師的一言一行學生看在見眼裡,感恩在心上,教師節來臨,富裕縣特教學校的學生們秘密策劃,為老師們送上了別有深意的節日禮物。
  • 健康街小學送教上門教師團隊:用愛助折翼天使飛翔
    小閱是健康街小學送教上門教師團隊服務的對象,重症肢體殘疾一級,花一樣的年齡,卻在輪椅上度過,不能站立,不能自理,甚至交流都有障礙。2017年9月起,健康街小學送教上門教師團隊在市區兩級特殊教育指導中心專家的指導下,組建送教團隊,開啟了送教工作。他們為小閱制定了總體目標、每學年訓練目標,以及每學期的短期訓練計劃。送教團隊由骨幹教師、黨員教師、青年教師等21人組成。學科有數學、語文、英語、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科學等,每學期至少30課時。
  • 網絡"遊戲"的泛濫,你孩子的人生是否被偷換了概念?
    人類的生命本質是公平的,但是這種本質的公平已經被"經濟"所打破。這"經濟"當然不僅僅指的是金錢和物質,它當然包含一種無形的、也是比金錢更具威力的"經濟"~那就是"名"。所謂的"名",當然是指那些出了名的人名,統一稱呼為"名人"。名人當然也就不同於一般的人名,他們具備一呼百應的能力。特別是在當下的網絡時代,這名人效應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