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數字編碼。(教材第77、第78頁)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身份證號碼中蘊含的一些簡單信息和編碼的含義,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2.通過調查、比較、猜測、交流等活動初步了解身份證編碼中蘊含的一些簡單信息和編碼的含義,並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數字編碼思想的理解。
3.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領悟與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身份證編碼的規律,初步學會編碼。
難點:如何科學合理地編碼。
教具學具
課件、身份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班有多少人?(50人)你自己的學號是多少?(28號、17號……)老師點名時,如果不叫姓名,怎樣來區分班上的同學呢?
從而揭示課題:數不僅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還可以用來編碼。
師: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共同上一節有關數字編碼的數學課,我很高興,相信你們也很感興趣。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師:同學們郵寄過信或收到過信嗎?拿出已寫好的信封,仔細觀察,你發現什麼?同桌互相說說。信封左上角那排數是什麼?
生:郵政編碼。
師:誰知道郵政編碼的作用是什麼?
生:郵政編碼是我國的郵政代碼。機器能根據郵政編碼對信件進行分揀,這樣就大大提高了信件傳遞的速度。
師:你想知道這些郵政編碼是怎樣編排的嗎?(課件出示:教材第77頁郵政編碼信息)
引導學生了解其中的信息。
郵政編碼由六位數字組成:
前兩位表示省(自治區、直轄市);
第三位表示郵區;
第四位表示縣(市);
最後兩位表示投遞局(所)。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裡介紹自己了解到的本地郵政編碼是怎樣編排的?我們學校的郵政編碼是多少?它們是怎樣組成的?
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匯報。
師:這是老師的身份證(實物出示),誰來讀一讀老師的身份證號碼?
學生讀出號碼,教師寫出來。
師:請把你們搜集的身份證號碼拿出來,放在小組中集體去觀察、比較,看看號碼中藏著哪些秘密,從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
小組匯報,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1)地址碼。
①通過查詢直接匯報出地址碼的相關信息。
②匯報的信息不具體、不全面,師引導得出。
(2)生日碼。
看到生日,你還能知道年齡。
(3)順序碼。
順序碼表示在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中的順序。第17位單數表示男性,雙數表示女性。
(4)校驗碼。
師:校驗碼是電腦根據前17位數字按一定公式自動生成的,是電腦識別身份證真假的。
師:你們搜集的信息很全面,現行的第二代身份證號碼由18位數字組成,前6位數字是地址碼,7~14位是生日碼,15~17位是順序碼,第18位是校驗碼。像這樣把一些數字或字母按一定標準排列,就叫數字編碼。(板書課題)以前我們學習了用數表示數量和順序,這節課我們還知道了數還可以用來編碼。
師:我們的生活已經步入數字時代,生活中哪些地方還用到數字編碼?
生:數字編碼在各行各業中都得到廣泛的應用。
師:運用數字或符號來描述事物可以更簡潔準確。現在請同學們運用數字編碼,給每個同學編號,可以看到這個號碼不用知道名字就能找到這個人。首先請同學們仔細想一想,號碼中要體現哪些方面的內容?先自己思考再到小組中交流,組長記錄下討論的結果。
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交流匯報,集體討論得出結果:編入入學時間、班級序號、班級學號和性別等。
師:按什麼順序編排比較合理呢?
生:按入學時間、班級序號、班級學號、性別的順序。
學生給自己編號碼;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組織交流匯報,給予編碼正確的學生以表揚和鼓勵。
師小結:數字編碼真是又方便又快捷。
【設計意圖:感受生活中的數學,體驗數學的魅力。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三總結提升
師:同學們,未來社會將更是一個數字資訊時代,還有許多數字編碼有待我們去發現,等著我們去設計,希望同學們用學到的知識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
課後,到生活中選擇一種感興趣的數字編碼,調查了解編碼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