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總書記話兒潤心田 武威這裡展新顏……

2020-09-05 武威市廣播電視臺

暑假期間,在古浪縣西靖富民完全小學,原本寂靜的校園內,琴聲悠揚,假期音樂興趣班的孩子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地彈電子琴。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就是在這間教室,鼓勵同學們要好好學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如今,這所小學利用假期的時間,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愛好。

古浪縣西靖富民完全小學音樂教師 楊亞卉

學校開設了鄉村少年宮,進了好多新的音樂設備 、音樂器材。孩子們在音樂興趣班上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發現了他們的閃光點。

就在孩子們徜徉在音樂的海洋中時,他們的父母忙活在溫室大棚中。一年來,黃花灘調蓄供水工程的實施,解決了黃花灘灌溉供水的問題,同時對灌區生態恢復和保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古浪縣黃花灘引黃灌區水利管理處處長 俞建全

調蓄水量達到1500萬方,完全能夠滿足黃花灘移民區12.4萬畝土地的生產用水和生態用水。

古浪縣幹城鄉富民新村村民 李應川

我還想請總書記(再)到我的家,品嘗我們種下的蔬菜和羊肉。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李應川的家,讓他備受激勵、倍增信心。去年,他就向村裡報名新建了1座日光溫室大棚和4座養殖暖棚。短短一年時間,棚裡的蔬菜讓他賺了1萬多元。李應川的變化,正是古浪縣西靖鎮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所有移民群眾如今幸福生活的一個縮影。而在沙漠上發展戈壁農業,這得益於幾公裡外「時代楷模」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三十九年築成的這道綠色屏障。

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場長 第二代治沙人 郭萬剛

我們一定不辜負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一定一代一代接著幹下去,把古浪北部的荒漠化土地治理好,把南部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好,讓我們古浪人民群眾過上綠水青山的好日子。

今年以來,武威市把「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當代愚公精神確定為新時代武威精神,這種精神激勵著全市180多萬武威兒女在脫貧攻堅、高質量發展、「六穩六保」、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績,交出了一份靚麗答卷。

全媒體記者 王炳智 王華賢 武蓓蕾 於芳

來源:武威市新聞傳媒集團

相關焦點

  • 「記者手記」我們一起走向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記者手記】我們一起走向小康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習近平總書記說,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從韓懷清家到荔園堡村,從荔園堡村到整個南梁,革命老區舊貌換新顏,貧困山村變成了小城鎮,三代人趕上了好時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在荔園堡採訪,眼前展現的是草長林茂、牛壯羊肥、谷豐藥香的美麗新畫卷,生機勃勃、充滿希望;時時刻刻感受到的是老區人民不等不靠、拼搏實幹、奮力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勁頭兒。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龜山村:傳統村落煥新顏 村民生活比蜜甜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龜山村:傳統村落煥新顏 村民生活比蜜甜 2020-12-22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老街煥新顏 小店有乾坤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28日推出《老街煥新顏,小店有乾坤》。楊梅竹斜街是北京前門僅有的四條斜街之一,只有短短的496米,卻可清楚看到街巷的原有肌理。走進胡同裡,踏著青黑色石道,兩旁的店鋪像水一樣慢慢鋪展開,浸潤在爬山虎、朱頂紅掩映的民居中間。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黃花灘盛開...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黃花灘盛開幸福花富民新村社區。 孟 捷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國華 李 峰 杜雪琴 楊世智 伏潤之古浪黃花灘,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朵朵黃花。沿橫貫古浪東西的308公路向移民新村行進,一個個新農村和一棟棟新莊院構成的美麗鄉村新圖景,從我們眼前閃過。如果不是路邊不時出現的長滿綠色植物的沙丘提醒,我們真有一種行進在某個新城市街區的錯覺。富康新村、感恩新村、陽光新村、圓夢新村、惠民新村……古浪縣南部山區8個鄉鎮困難群眾搬遷至黃花灘生態移民區新建的12個新農村和1個綠洲鎮,是當地脫貧攻堅的「大手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小康大街」,夢實現的地方村民賈建東一家坐在自家小院裡,享受著愜意的傍晚時光。「那時候我才明白,總書記說的小康,不僅是咱老百姓吃飽穿暖,還要健健康康地多活幾年。」從那以後,李引生每天吃完飯,都要在村裡走上一轉,「聽一聽東家長西家短,看一看村裡都有什麼新鮮事兒。」生活富裕了,精神也不能空虛。熱愛秦州小曲的村民們組建起了非遺傳習所,農閒時節湊在一起哼上兩句,心裡好不痛快。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文藝創作及書法美術攝影展 美術作品徵稿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文藝創作及書法美術攝影展美術作品徵稿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以文藝的形式將太原市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的偉大實踐展現在世人面前,讓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潭頭村換新顏 村民過上別樣新生活
    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多種原因,這裡的鄉村長期處於貧困狀態。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著力推動老區特別是原中央蘇區加快發展,決不能讓老區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如今,於都河畔,老區人民的小康路走得怎麼樣呢?今天就去一個叫潭頭的小村莊裡看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三)
    在四川省成都市這個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城市裡,一個個充滿煙火氣、生活味、歸屬感的社區讓居民時時處處都感受到溫馨與安逸。生活幸福,日子紅火,老百姓的精氣神越來越好,全面小康的成色越來越足。最美不過夕陽紅  黌門街社區是個普通的老舊社區,不普通的是這裡有個遠近聞名的「奶奶廚房」。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國內首個沉浸式...
    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宣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宣傳部署,由徐州市檔案局、徐州市委研究室、徐州市檔案館、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徐州市史志辦、徐州市總工會主辦,該館通過徐州城鄉普通家庭「衣食住行娛購健學」等全方位的巨大變革,以小見大呈現國家發展、社會變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讓氤氳書香浸潤小康
    這座開館只有一年的圖書館,已經成為老區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數據顯示,一年來,六安市圖書館累計圖書流通量160餘萬冊次、累計到館客流110萬餘人次,每月客流量、活動場次位居全省16個地市級圖書館第一。圖書館是什麼?有人說是丈量社會文明的尺度,也有人說是人們的「第二起居室」,還有人說是「社會第三空間」。種種說法不一,但都肯定了圖書館在群眾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
    習近平總書記一路奔波,來到這裡走訪村民,同幹部群眾共商脫貧攻堅大計。「以行動兌現對人民的承諾」,總書記的到來,給包括陳澤申在內的大灣村幹部群眾帶來了幸福的希望。  搬了新家。過去,大灣村的村民大多「蝸居」在老舊破敗的土坯房中,其中不少是危房。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就在幸福的小日子裡
    最讓陳玉芳高興的是,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東華園社區,實地了解撫順市採煤沉陷區避險搬遷安置情況。陳玉芳說:「那一天,總書記來到我們家,和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關切地詢問住房改善情況如何、退休金和社保能不能按時領取、看病方便不方便,我真切地感受到總書記對咱老百姓生活的關心。」  這兩年,東華園一天一個樣,設施日漸完善,服務功能日漸齊備,居民們喜不自勝。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全面小康...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鬱婕 攝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鞏 煒 白德斌 洪文泉 白永萍習近平總書記曾深情地說:「社會主義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聽到習總書記的這句話,我的心裡是暖暖的,非常感動。」天水市秦州區皂郊鎮賈家寺村村支書賈成剛說。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隴西:民富村美奔小康
    記者 楊倩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幾年,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們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怎麼樣,還得老百姓自己說了算,今天我們來到了隴西縣馬河鎮楊營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裡的老百姓幸福生活的真實模樣。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2020-11-05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我們的濱海,我們的小康——希望的田野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要指示精神,為新區開展「二次創業」,加快建設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美麗濱海新城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氛圍,濱海新區區委網信辦策劃拍攝了「我們的濱海,我們的小康」主題系列短視頻,本期為您帶來《我們的濱海,我們的小康——希望的田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山裡的體育課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1日推出:《大山裡的體育課》。以前,在離隴城鎮最遠的趙山教學點,一度只有4個學生,如今這裡有40個學生了。張武強老師教大家籃球的握球姿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王妍 攝)張武強:學生可以在自己家門口享受到我們專業老師帶給他們的音體美課程。讓農村的孩子也能夠享受優質的資源,我們也感覺挺幸福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用創意點亮城市角落
    居民自己動手,通過微創意、微改造,把垃圾死角變成了共享花園,把閒置空間變成了休閒廣場,用雙手裝扮著自已的小康生活。2020-08-12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走進寧波市鄞州區百丈街道潛龍社區,人們被小區裡多姿多彩的景物吸引著——校門口隔斷車流的紅、綠、黃三色人行道;彩繪著荷花、鯉魚等圖案的天藍色道路;精心裝扮、色彩絢麗的配電箱、管道。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丹東河口村:鴨綠江邊萬畝桃園助力村民小康...
    中國日報7月21日電(記者 張小敏 鄭伊然 吳勇)日前,記者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走進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河口村,採訪當地依託良好的生態優勢助力村民奔小康情況。(攝影 劉海東)當被問及「你認為的小康生活是怎麼樣的」時,村民王忠武說:「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健健康康的就是最重要的。每個人心中的小康生活標準可能不一樣,但是我認為小富即安。現在政策好,只要肯出力,沒有苦日子。」5年前,王忠武辭去公職回到家鄉,和妻子管理起自家房前屋後的二畝桃園,並經營著名為「閒舍庭院」的民宿飯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02)讚一個!聖女果種植「錢」景好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02)讚一個!聖女果有「小金果」「愛情之果」的美稱。黃花灘鎮馬路灘村村民薛剛今年流轉了五道溝56座日光溫室,全部種植了聖女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