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水9月11日消息(記者孟永輝 王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隴城鎮是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最偏遠的鄉鎮。過去,艱苦的環境留不住農村教師,教育發展不均衡成為制約當地教育質量提升和改變貧困面貌的最大障礙。2015年,當地整合鄉鎮教育資源,建立隴城教育園區,開啟「師資共享,巡迴走教」的教學新模式,將好教育送到家門口,讓大山深處的學生不用再為了求學早早離家。《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1日推出:《大山裡的體育課》。2020-09-11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隴城鎮山王教學點的體育課上,學生們進行呼啦圈比賽(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王妍 攝)
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隴城鎮山王教學點,上課鈴還沒響,體育老師張武強就被30多個孩子簇擁在中心。這一天上的是籃球課。張武強老師挨個檢查大家握球的姿勢手法。以前,由於師資結構性短缺,體育課就是「瘋玩課」,專職體育老師想都不敢想。2015年開始,當地整合鄉鎮教育資源,開啟「師資共享,巡迴走教」的教學新模式。「學生不動老師動」打破了校級界限,教育力量得到整合配置。5年來,走教讓5000多名山區孩子實現高質量就近入學。山王村村民宋虹霞讓家裡的三個孩子都回到村上的教學點就讀,她說,每年能節省出至少兩萬元。
張武強老師給大家示範籃球的握球姿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王妍 攝)
宋虹霞:自從走教以來,老師也多了,學習條件也好了,上課用的是電子版,我覺得沒有必要把他送到城裡面或者鎮上上學。
為了讓老師們安心留下,秦安縣在隴城鎮建成了集食宿、辦公、管理於一體的教育園區,為老師們提供144套周轉房。4輛校車每天從園區出發,分頭奔向17所鄉村學校。隴城學區校長王旭升說,這讓老師們的幸福感歸屬感也大大提升,全鎮的教育水平年年都有新突破。
王旭升:教學點的老師很自信,學生很自信,這幾屆取得的成績也是非常不錯的。
在隴城教育園區的電教室裡,一張六米長的課表顯示著走教老師們的課程安排(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王妍 攝)
新學期開始,張武強每周都要坐著校車跑4個教學點上20多節體育課,現在,5名體育老師就可以覆蓋17個鄉村學校的課程。山區的教學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學生逐年回流。以前,在離隴城鎮最遠的趙山教學點,一度只有4個學生,如今這裡有40個學生了。
張武強老師教大家籃球的握球姿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王妍 攝)
張武強:學生可以在自己家門口享受到我們專業老師帶給他們的音體美課程。讓農村的孩子也能夠享受優質的資源,我們也感覺挺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