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一中國女博士突然離世 曾就讀南師大

2020-12-12 大蘇網

昨天,朋友圈流傳一則「哈佛大學博士楊豔突然離世,學院號召捐款相助」的消息。記者隨後登錄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官網,確實看到了追憶楊豔的文章。文章提到,楊豔的離世令師生感到心痛,他們還為此發起捐款,希望能幫助她的家庭。楊豔讀博之前曾在南京師範大學求學,對於她突然離世的消息,有老師發表評論,「特別痛心……希望每個孩子都能照顧好自己!」

哈佛女博士突然離世

曾在南師大讀學前教育,聰明善良勤奮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在其官網掛出追思文章,稱楊豔是在11月12日突然離世,對楊豔的生平做了概括性的介紹。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瑞恩說楊豔離世,全院都感到很悲傷,他這樣形容楊豔:「她是一個聰明、善良、勤奮的教育學者,充滿希望和激情。」

根據文章介紹,楊豔2009年進入哈佛大學教育學院讀博士,在此之前,她在南京師範大學讀本科和研究生,專業是學前教育。楊豔來自江蘇常州,一位與楊豔一同被哈佛教育學院錄取的中國博士回憶,楊豔成長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她在很小的時候失去父親,家庭經濟困難。在這位博士的眼中,楊豔被錄取是對她的勤奮和能力的認可。在學校,楊豔還擔任包括統計學等多門課程的助教。

在朋友們的眼中,楊豔是一個細心、敏感和極度好客的人,她經常邀請朋友去她公寓一起晚餐。朋友們回憶,楊豔對天文很著迷,吃完晚飯,楊豔會帶著朋友們通過望遠鏡觀看土星或者月亮。

與她交流過的老師說「特別心痛」,希望每個孩子照顧好自己

昨天,南師大教科院一位老師在朋友圈看到了楊豔離世的消息,「特別痛心,當年有過交流,是多麼樂觀,上進,有抱負的學生!願每個孩子都能照顧好自己。」這位老師在朋友圈寫下這樣的評論,他告訴記者,自己不便接受採訪,因為和楊豔好多年都沒有聯繫了。隨後記者試著聯繫楊豔讀研究生時的導師,但對方婉拒了採訪。

微信朋友圈文章稱,「楊豔是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身體每況愈下,不幸離世。」不過目前並沒有權威的消息來源表明她離世的原因。為了紀念和幫助楊豔的家庭,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官網還開出籌款通道。

留學生求學現狀如何?有家長分享經歷

南京媽媽採訪留學生

越是名校,越容易出現「斯坦福鴨子症候群」

中國學生如果有機會出國留學,周圍的人常常會投來羨慕的眼光。南京媽媽黎銘花了180天走訪了耶魯、斯坦福、帝國理工等多所世界名校的130多名中國留學生,還將他們的故事寫成一本書《聽說》。這些留學生的故事反映出他們的求學現狀並不像大家所羨慕的那麼「高大上」,其實也充滿艱辛和壓力。

「有個詞叫『斯坦福鴨子症候群』,網上都能查到。」黎銘說,意思是鴨子遊在水面上看起來很悠閒,實際鴨掌在水下不停地翻騰。這個詞可以概括斯坦福學生的學習現狀。黎銘採訪過的一位史丹福大學的女生就說,同學們展示出的學習成果「高大上」,可是過程中經歷過多少艱辛,他們不會說。名校競爭激烈,很多學生不得不承受來自「同伴」的壓力。

留學生壓力,來自學業、社交甚至父母期許

黎銘採訪的學生中,有些人確實覺得壓力很大,「只有一名學生願意公布自己曾經患抑鬱症的經歷。」這位學生就讀於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有段時間,他覺得自己24小時不想睡覺,不想做事,不想見人。後來,老師建議他暫時休學調整。於是,這位同學選擇休學,回到國內一邊治療,一邊去汽車修理廠打工。該學生自嘲,他一度成為周圍人的「反面教材」。不過,經過治療,並且在父母的支持下,這位學生順利康復返校,以二等成績畢業。黎銘的這些故事反映出,中國學生的壓力多來自學業、社交、環境甚至父母的期許。

「陪讀爸爸」在美訪博士

中國學生相信「奮鬥改變命運」

十幾年前,南京人王陵帶著兒子赴美求學,成為一名「陪讀爸爸」。王陵對留學生也很關注,與黎銘不同的是,他和100多位旅美華裔博士進行交流,還拍攝了紀錄片。王陵感受到,這些博士的壓力是很大的。王陵還概括產生壓力的原因,首先是中國學生在國內接受的是灌輸式的教育,出國以後接受啟發式教育,有些人一下子感覺不適應。其次,很多中國學生學習抱著「努力才能成功」、「奮鬥改變命運」、「要做人上人」的想法,比較要強,而不是抱著「行就行,不行就不行」的態度,無形中給自己增加了很多負擔,王陵還提到,這種現象在農村學生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

相關焦點

  • 南師大美女研究生逆襲 打破「滅絕」頭銜
    繼女博士被戲謔為男人、女人後第三種人之後,女研究生也被調侃是夾在女本科生和女博士生之中,黃蓉之後,滅絕未滿的尷尬群體。但
  • 美國北卡大學22歲中國留學生突然離世
    近日,一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不幸離世。該學生前一天身體疼痛去看醫生並無大礙,但到第三天該學生卻突然離世。22歲的小夥子在外無親無故,還是家中獨子。國內父母既悲且急。所幸,一位校友伸出援手,處理後事,還通過Zoom視頻直播了葬禮,讓父母送了兒子最後一程。
  • 哈佛大學女博士,從學渣逆襲成「最佳辯手」,多虧了媽媽的鼓勵!
    她的名字叫詹青雲,是哈佛大學的女博士,帶著名校高材生標籤的她,戴著一副眼鏡,外表斯文,書生氣息和文藝範十足,但讓人意外的是,她並非一直都是學霸,小時候的她是個實實在在的學渣,還因為成績太差被老師罵過笨豬,但是靠著後天的努力她逆襲成功,不僅考入重點高校,還成為了「最佳辯手」,這背後離不來她媽媽的鼓勵!
  • 臺大陸生女博士參選學生代表引關注,其本碩均在重慶大學就讀
    臺大陸生女博士參選學生代表引關注,其本碩均在重慶大學就讀 澎湃新聞記者 張昕然 2014-12-10 18:18 來源:澎湃新聞
  • 哈佛女博士為何放棄大學副教授,去街道辦擔任副主任?
    事件還原:這名女博士叫羅林姣,高考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專業是物理學,憑藉著優異的學習成績在本科畢業那一年獲得了極少數人才能得到的中科大最高榮譽郭沫若獎學金。中科大畢業以後,攻讀哈佛大學物理系博士,回國後在南京大學當副教授。
  • 阿根廷大學女教師上網課突然離世 曾表示感染新冠肺炎
    (推特截圖)(阿根廷華人網9月4日訊 黃東)日前,阿根廷商業大學(UADE)的一名女教師通過Zoom給學生上課時突然離世在其社交網絡上,她曾表示感染新冠肺炎。不過,有人將其突然離世時的視頻發布到了網上,並在學生間傳播,從而引起了眾人的抨擊。據悉,當事人名叫西莫內,現年46歲,是國際關係及政治學碩士,同時也是人力資源方面的專家,也曾給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上課。
  • 扎堆街道的清北畢業生,及哈佛女博士:他們為什麼選擇「下嫁」
    大家還夢想著武可定邦文可治國,結果大學一擴招,大學生的含金量有點不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時的感覺,到今天感覺尤盛,但好歹清北以及一些985還讓人有所期待!所以,今天接連爆發出清北畢業生扎堆去餘杭區街道報導,而哈佛女博士更是任職深圳某街道辦事處,就難免讓人有些崩潰!
  • 13歲被北大特招錄取,成哈佛史上最年輕女博士,卻嫁給了美國人
    在13歲的時候,正在天津13中就讀的田曉菲,因為詩歌創作獲獎,並北京大學西語系讀英美文學專業破格錄取,這件事曾轟動一時,也引來了諸多的質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13歲可能剛剛邁入初中,田曉菲卻因為詩歌優秀就被北大破格錄取,堪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事,畢竟北大是國內最頂尖的高校之一。
  • 對南京大學女博士跳樓身亡的感想
    據媒體報導,9月19日晚十點左右,南京大學仙林校區19樓發生了一起在校女博士墜樓死亡的慘劇。從昨天晚上開始,南大校園裡有自發組織的對這名女生的悼念活動。看了報導之後心情還是很沉重的,說一下我的想法。像南京這位女博士大學本科讀了四年,碩士三年,博士又讀了四年,畢業後都快三十了,女人最寶貴的青春都用來學習了,進入社會後又需要面對太多的問題,壓力太大。其次我想到了從南京大學出走到深圳街道辦的哈佛大學博士後羅林姣。羅林嬌作為國內在物理學上有極高成就的人才在南京大學物理學院任職副教授五年後,卻選擇去深圳南山區街道辦當一名辦事處副主任。
  • 南師大教授楊昊成去世:曾翻譯《老人與海》,遺體捐給南醫大
    南師大教授楊昊成去世:曾翻譯《老人與海》,遺體捐給南醫大 蔡心軼 徐翎 王贇 蔡蘊琦/揚子晚報 2018-10-29 09:11
  • 生日快樂,118歲的南師大!
    ,後發展為金陵大學,1951年與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曾稱金陵女子大學)合併,成立公立金陵大學。這些名字,與南師有關作為一所百年老校,南師大文化底蘊深厚,名家大師輩出。李叔同、陶行知、吳貽芳、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等專家學者都曾在此主政或執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專家學者在這潛心耕耘,培育後學;這裡也走出去一批批優秀人才。
  • 生日快樂,118歲的南師大!
    、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時期;另一源頭為1888年創辦的匯文書院,後發展為金陵大學,1951年與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曾稱金陵女子大學)合併,成立公立金陵大學。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在原南京大學、公立金陵大學等有關院系的基礎上組建南京師範學院,校址設在原金陵女子大學校址。
  • 中國首個跳級就讀哈佛本科的天才,馬雲都忌憚三分,賺了18億隱退
    中國第一個跳級就讀哈佛大學還拿到全額獎學金的天才;畢業後放棄百萬年薪,回國創業,不到一年時間融資超過5000萬美金;創業第4年,他把如日中天的公司賣了,大賺18億元,攜妻毅然隱退;直到他的公司易主,馬雲這才成立了淘寶,並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毫不遮掩對他的忌憚,大方的說:「他才是天才,我不過是站在天才的肩膀上取得成功。」
  • 女博士是草根男的理想擇偶對象?那我勸你娶妻別娶女博士了!
    就拿前段時間入職華為的華中科技大學女博士為例,一畢業,姚婷就以年薪156萬被華為籤下。她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計算系統結構專業,直博五年級。研究方向為新型存儲介質(NVM,SMR),資料庫和鍵值存儲系統。
  • 美名校中國留學生疑自殺 離世前曾發郵件說抱歉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13日被發現陳屍於公寓內的21歲康奈爾大學中國留學生田苗秀被警方初步判定為自殺身亡,連日來田苗秀在美國和中國的同學紛紛在網上悼念,惋惜這一年輕、優秀女生過早離世。據友人透露,看似活潑開朗的田苗秀,其實也有憂鬱和灰暗的一面,而且曾看過心理醫生。她在離世前更曾發電郵給同學,對無法完成期末項目表示抱歉,正是這封郵件促使同學報警,發現她已身亡。
  • 生日快樂,118歲的南師大
    (曾稱金陵女子大學)合併,成立公立金陵大學。這些名字,與南師有關作為一所百年老校,南師大文化底蘊深厚,名家大師輩出。李叔同、陶行知、吳貽芳、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等專家學者都曾在此主政或執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專家學者在這潛心耕耘,培育後學;這裡也走出去一批批優秀人才。
  • 西安女孩東南大學就讀 不補習被哈佛錄取
    (哈佛,我來了!)」3月6日,在收到哈佛大學錄取郵件的時候,西安女孩馬斯文在微信朋友圈裡這樣寫道。她的媽媽買亞毅說,「女兒非常自信,我也相信她有這樣的實力。」小學四年級時英語就達到了高中生水平買亞毅說,女兒兩歲時出國,再回國時女兒已經到了上小學的年紀。
  • 江蘇雙雄——南師大和蘇大,對比非常明顯
    不過,1983年江蘇師範學院改名蘇州大學,搖身一變成了綜合性高校,90年代以後又合併了幾所工業方面的專科學校以及蘇州醫學院(1912年創辦於南通的一所醫學院),蘇州大學的規模迅速擴大,尤其有了醫學院的蘇州大學學科體系大而全,綜合實力水漲船高,分數線也提高不少,有了和南京師範一較高下的資本。
  • 打破全家念哈佛傳統 歐巴馬小女兒就讀密西根大學
    (原標題:打破全家念哈佛傳統!歐巴馬小女兒進密西根大學就讀)圖為2014年薩莎與歐巴馬夫婦的合影。(Getty Images)海外網8月30日電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小女兒薩莎,即將在下周成為密西根大學的新生,儘管密西根大學未證實薩莎是否就讀,但剛結束的該校新生訓練中,已經有同學看到薩莎的身影。
  • 23年前,曾自學10年,坐著輪椅上南師大讀研的安徽女孩,現狀如何
    23年前,安徽女孩侯晶晶,在11歲時因雙腿不能走路,曾一度自卑,對生活不抱任何希望。要知道雙腿不能走路,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甚至已經被命運裹挾,再無翻身之日。但是她在多次思考之後,決定在家自學,要靠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