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雙11背後的故事之主視覺設計

2020-12-1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如何通過設計去建立新的用戶心智和認知,如何從雲計算營銷設計出發去探索出一條前人未走過的路,如何通過設計解業務的痛點,同時更好地講「阿里巴巴的雲」這個新的故事?

對於阿里雲官網來說,2019年是創新和變化的一年,從上海雲棲大會正式提出「阿里雲是阿里巴巴的雲」,並伴隨著品牌升級,到後面配合對整體阿里雲官網首頁進行升級改版,無不是在用行動呼應新六脈「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從官網設計到各種運營活動,大網站設計同學一直在思考如何通過設計去建立新的用戶心智和認知,如何從雲計算營銷設計出發去探索出一條前人未走過的路,如何通過設計解業務的痛點,同時更好地講「阿里巴巴的雲」這個新的故事?

這一系列問題在今年雙11設計之初就擺在設計師案前,希望能通過背後的故事來探索一個答案。

業務痛點

變化的本質不是顛覆式創新,在每一年雙11項目之初我們就開啟前期的搜集和整理,盤點這麼多年雙11可以繼承的設計資產,同時針對新一年的策略、玩法、人群受眾、營銷內容等等,進行差異性的分析和設計。

通過前期和業務同學的不斷梳理,我們總結下來今年的雲智能雙11有以下幾個特點:

(1)今年大促活動在雙11前期開始打造「1024程式設計師節」,在開發者群體中建立心智,從10月24日開始進入雙11預熱期,一直到11月1日開啟10天正式期,到22日結束返場期,整個活動時間周期持續完整一個月,比往年活動戰線更長,要使用戶在這麼長的時間周期中一直保持對活動的新鮮感,對於設計來說是比較大的挑戰。

(2)除了往年都會售賣的基礎雲,安全等產品之外,今年的產品中還有很一大部分不同類型的企業應用,物聯網,雲通信產品,所有今年這些產品中有的是虛擬類產品,有的是實物類的智能家居產品,因此在今年的會場,卡片,購買流程鏈路的所有設計上,除了要考慮對實體,虛擬產品的展示和售賣之外,同時還需要兼顧B端及C端用戶的不同習慣和心智。

(3)今年的雙11,是官網從原來的技術布道型向銷售轉化型轉向的第一年練兵,在傳播端除了原有常規的投放陣地之外,還需要讓用戶在官網的註冊、登錄、計劃、瀏覽、選配、購買等全鏈路各個觸點都能夠感受到節日氛圍。

(4)不同於淘寶,天貓等C端的電商網站現在已經將重心放在移動端的體驗,雲計算的電商由於行業的特殊性,我們有非常多的雲產品還是需要在PC端進行複雜的選配、購買操作,從用戶使用端佔比數據來看目前也是以PC端為主,因此在會場的體驗上,我們還是需要著重保障PC端的使用體驗,同時針對移動端的體驗進行差異化設計,以保證在大促期間在各端用戶都能買的爽,買得順滑。

針對以上幾個特點,今年的設計應該如何入手?

我們在項目初期召集了所有參與KO腦爆,確定下來今年設計的幾個核心方向:

用戶視角:一切創意、會場體驗都需要從用戶視角出發,做到易懂、共鳴、信息優先,所有的會場營銷氛圍都需要服務於信息設計;創新表達:創意必須為傳達服務,在傳播/互動端,需要考慮傳達的有效性;日常可用:出於降本增效的考慮,所有今年的玩法模塊/場景模塊/卡片模塊等的,都需要做到日常可沉澱、可復用。

所有在今年的創意玩法、體驗設計,都會沉澱到品牌創意中臺和體驗設計中臺中,在未來的雲的營銷場景中繼續使用。基於以上的目標方向拆解,我們成立了品牌、會場體驗、傳播、OC文化等四個橫向小組,在小組內針對今年目標進行相應的課題研究。

雲計算營銷設計的人、貨、場

項目伊始運營和設計同學確定下來今年雲智能雙11核心主題是「All in Cloud」,這同時也是在今年雲棲大會上行癲提出的一句口號,基於這個主題我們在思考,All in Cloud對於用戶來說意味著什麼?對於阿里雲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如何從主視覺品牌上來體現今年的主題?

我們認為,All in Cloud從深層意義上有兩點解讀:

企業在面對數位化轉型時,一旦選擇了上雲,就意味著將身家性命託付給阿里雲,這時的All in就像德州撲克是一種決心,企業願意All in的前提是阿里雲必須要用好的產品和服務,來給到用戶信心;All in Cloud的另一點,是所有東西在雲上都有,不管是To B的企業,還是To C的開發者,阿里雲有豐富的產品、軟體、應用、工具,來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雖然是一年最重要的大促,但我們的品牌心智一定不只是告訴用戶雲產品有多廉價,刺激大家在這個時間段來消費,而更應該去挖掘主題背後我們不同用戶的感受,最終通過創意設計進行傳達。

我們也一直在思考雲計算營銷場景下的人、貨、場通過設計如何來體現,和C類的電商又有什麼不同?總結下來雙11的「人」其實是不同的企業、開發者、生態用戶,「貨」則是各種雲產品、企業應用、域名、IoT硬體等產品,而「場」則是今年各個階段的主會場、分會場及各種傳播場景。

因此我們針對今年的主題進行品牌設計推導,面對不同的用戶今年的設計需要體現「企業All in」、「開發者All in」、「生態All in」——

對於企業來說,雙11意味著一種參與感,這是一年一度的集中採購,大量的企業會集中在這個時間點進行各種;對於開發者來說,雙11意味著一種歸屬感,在這裡能感受到熟悉的各種同行者和技術、工具,這是屬於技術人員的節日狂歡;對於生態來說,雙11是一種滿足感,在這個活動中能找到應有盡有的產品與服務。

因此從用戶感受出發,出於參與、狂歡與認同,在設計的表達上通過縱深的空間來體現企業的All in,通過各種繽紛的營銷活動元素和產品元素體現生態的All in,通過各種計算符號來體現對於開發者All in歸屬感的呼應。

完成了從用戶心智出發基於「人」的主視覺品牌設計,我們在思考對於不同的「貨」應該如何設計。雲產品形象的設計是阿里雲設計持續很久的一個研究課題,不同於C類很多商品有具體的商品圖片可以表達,很多虛擬的雲產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所以一直以來我們一直在嘗試如何通過抽象的點、線、面、體、材質、光來體現產品特性完成虛擬產品的設計,經過對於以往雲產品形象設計的經驗總結,同時配合新的阿里雲品牌升級,我們也完成了對於雲產品形象的重構升級,總結下來三個主要設計語言:

有限抽象——抽象是阿里雲歷史至今的設計語言與表現手法之一,抽象的表現有利於體現雲產品的虛擬化及想像力;超越現實——進行雲產品設計時,應避免直接將現實世界中的物體、模型進行直接挪用,而應在設計中充分結合產品特點,發揮空間想像能力,體現在現實世界中無法呈現的物理狀態;幾何構建——極簡的幾何構建形態設計表現一直是歷史至今阿里雲產品識別,有序的幾何形態便於體現雲產品的穩定、理性、邏輯等特點,同時能夠保證統一的識別。在產品設計時應避免無序、無邏輯、不穩定的隨機形態,一切形態表現均應在一個無形的幾何構建空間內,如同爵士樂在框架內即興。

基於統一的設計語言我們完成了對「貨」的設計定義,同時這些產品形象也在日後的產品卡片、詳情頁中沉澱做到日常可用。

在「場」的設計上,我們基於不同產品形象,定義各個分會場的色彩規範,加之不同的場景和營銷元素,完成了各個分會場的設計。

時間與空間的All in

前文提到今年雙11設計要解的痛點,是要持續性、全方位地營造節日氛圍,培養用戶心智,以解決活動周期較長帶來的視覺疲勞,同時需挖掘更多的場景不斷強化品牌認知。

因此我們提出針對主題進行時間與空間的All in——

一方面整個活動周期不再是固定的幾張配圖,而是全階段、全鏈路的一系列動態變化,全部根據主視覺創意進行延展,達到全階段All in Cloud的目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色彩會由冷變暖越來越熱鬧,持續給用戶製造新鮮感。

另一方面是對站內資源位的統一規範管理,挖掘更多的站內資源位空間,從註冊、登錄、控制臺、首頁、用戶中心等全鏈路各個用戶核心觸達場景,不斷強化活動氛圍和品牌認知,為狂歡氛圍的營造提供更多陣地,最終做到日常可用,達到全網站All in Cloud的目的。

「阿里巴巴的雲」

最後我們今年還想體現的,是對於集團戰略「阿里巴巴的雲」的呼應——從雲棲大會戰略層提出這個口號,再到阿里雲品牌升級將顏色變成集團的橙色,再到阿里雲官網的改版,我們一直在摸索在設計上如何跟集團設計有呼應的同時,又能夠保持阿里雲自身的特點。

因此在最終的主視覺品牌設計上,除了通過環繞的、中心放射狀的構圖與集團雙11延展保持一定聯繫之外,我們也在會場氛圍設計的一些細節中,加強與集團設計語言的繼承。

至此阿里雲雙11的主視覺品牌設計已經完成,而這只是今年設計的一個開始,在今年的會場體驗、創意傳播、組織文化設計上,設計項目組也進行了許多玩法和設計上的創新,未來也將對外進行分享。

同時我們也希望借雙11這個起點,持續探索雲計算領域的營銷設計,這是一條還未留下太多腳印的路,也註定充滿困難,引用《進入空氣稀薄地帶》的一句話作為結束——「如果困難出現,就要戰鬥到底。」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8VVYr_NRt_m1rXbLizXrrg

本文由 @AlibabaDesign 授權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阿里雲雙12活動:雲伺服器租用2折優惠
    在 2017 年的中國公有雲IaaS市場份額當中,阿里雲以47.6%的佔比,一舉成為當之無愧的「狀元郎」;而在世界雲產業當中,阿里雲再度奪魁,排名僅在AWS、Azure之後,位居全球公共雲服務市場第三席位,國人之驕傲!陳位就列,不能者止!阿里雲收穫如此顯赫的戰績與榮譽,但它並未沉迷於其中,始終肩負使命與責任,在激烈殘酷的競爭態勢中保持著領先姿態。
  • 「雙11」背後的科技底色:AI調用量超15萬億次,AI翻譯高達3.7萬億個...
    今年天貓雙11期間,超450個品牌成交額過億,31766個海外品牌參加,105個產業帶成交額超1億元,210萬線下小店參與,AI調用量超15萬億次,處理圖片165億張,處理視頻超3500萬小時,AI翻譯高達3.7萬億個單詞,你能想像這是一個多大的數據處理量嗎?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程立說:「今年雙11,阿里巴巴把全副身家性命都放在了雲上!」
  • 阿里雲資深專家湯子楠:雙11背後的計算力量
    阿里雲資深專家湯子楠在演講中表示,雙11不斷打破交易紀錄的背後,有阿里巴巴強大的計算力量作為技術支撐。湯子楠在演講中重點介紹了阿里最大規模混合雲架構、異地多活技術、自研資料庫OceanBase、https加密技術、雲上商家系統聚石塔、大數據處理引擎ODPS等等,展示了阿里巴巴強大的底層技術研發實力。
  • 金麥獎杭州宣講會揭秘2135億雙11銷售額的 幕後玩家
    12月6日,金麥獎杭州宣講會在杭州餘杭舉辦,眾多電商平臺、品牌方和服務商的負責人共同「復盤」了雙11,探討了數位化驅動中國商業變革的深度和廣度。據了解,這是繼石獅、廣州、長沙之後的第四場宣講會,是今年宣講會的收官之戰。12月21日,2018金麥獎的頒獎盛典將在餘杭舉辦,年度營銷類和新零售類大獎屆時也將揭曉。
  • 專訪涯海:阿里雲中間件是如何支撐雙11的?
    歡迎收看我們這一期的雙11技術播報欄目,我是你們的播報員莫孤。今天我們依然還是雙11技術播報的特別篇,特別邀請了阿里雲中間件團隊的涯海來參加我們這一期的雙11技術播報欄目,他是這一次中間件團隊的大隊長,帶領著中間件團隊參加了雙11的整個項目,在此過程中肯定有非常多好玩的事情,也會有非常多的技術突破給我們分享。那就讓我們來熱烈歡迎一下涯海來到我們的直播間。
  • 雙11,躺平設計家打開了家裝家居行業的一口「泉眼」
    一個明顯的事實是,數位化正在開始成為家裝家居行業標配——這是一個消費網際網路和產業網際網路融合的故事。家裝行業站上電商購物節C位家裝家居行業一度被認為是最遠離網際網路的行業,但今年天貓雙11家裝行業的銷售數據,則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判斷——家裝家居行業已經站到了天貓的C位。
  • 【周報 企業服務】網絡安全法明年施行,阿里雲支撐全社會雙11
    不只是電商,阿里雲支撐全社會雙1111月12日凌晨,根據阿里巴巴公布的實時數據,截至11日24時,2016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總交易額超1207億,無線交易額佔比81.87%,覆蓋235個國家和地區。當天最多每秒有17.5萬筆交易創建,支付峰值是12萬筆。而在2009年第一次雙11,這一峰值數據僅為每秒400筆交易。
  • Flink流批一體在阿里雙11首次落地的背後
    阿里妹導讀:今年的雙11,實時計算處理的流量洪峰創紀錄地達到了每秒40億條的記錄,數據體量也達到了驚人的每秒7TB,基於Flink的流批一體數據應用開始在阿里巴巴最核心的數據業務場景嶄露頭角,並在穩定性、性能和效率方面都經受住了嚴苛的生產考驗。本文深度解析「流批一體」在阿里核心數據場景首次落地的實踐經驗,回顧「流批一體」大數據處理技術的發展歷程。
  • 阿里「安利」雲
    雖然正式確定雲棲大會這個稱呼才五年,但現在阿里系的所有業務幾乎都能與之扯上關係,比如實現晶片設計鏈路全覆蓋的平頭哥,以及剛剛推出的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背後都有阿里雲的支撐,在天貓精靈這個AI消費級產品之外,阿里雲還正在對外「安利」更多的企業級產品。
  • 雙11口水戰熱鬧,但阿里京東市場份額都降了
    摘要:今年「雙11」,阿里和京東曾就銷售額統計問題大打口水仗。新數據出爐顯示,兩大巨頭雖然銷售額均保持高速增長,但雙方市場份額均下跌。背後隱藏的是自營和垂直電商興起的行業變革。在「雙11」期間,阿里和京東高管隔空「互懟」對方銷售額計算方法之後,「雙11」最終的全網銷售額也出爐了。第三方監測機構星圖數據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11日全網總銷售額為2539.7億元,而去年「雙11」全網銷售額為1770.4億元,今年全網總銷售額比去年增加約50%,產生包裹13.8億個,全網移動端銷售佔比91.2%。
  • 雙11技術挑戰有多難?阿里AI翻譯3.7萬億單詞、處理165億張圖
    2020年的雙11還有幾個小時就落下帷幕了,大家今天都買了啥?大家可以記得早前的雙11動不動就宕機,現在早就不會了,這背後就是阿里巴巴技術的進步,今年AI技術尤其亮眼。2020年天貓雙11成為阿里巴巴技術的新起點。
  • 天貓雙11最大的贏家,不是蔣凡,而是TA
    今年雙11,最大的贏家不是蔣凡2019年,貓晚現場碩大的屏幕上紅彤彤的「2684億」代表了蔣凡執掌天貓後的戰績,那是蔣凡的高光時刻。當時張勇才接棒馬雲成為阿里新的掌舵人,蔣凡作為張勇曾極力挽留的將帥之才,身價自然水漲船高。他一舉拿下淘寶和天貓雙總裁的桂冠,在阿里的地位是舉足輕重。
  • 將雙11新增IT成本降低一半 阿里是咋做的?
    最近剛結束的天貓2017雙11,數據顯示,成交總額1682億,交易峰值32.5萬筆/秒,支付峰值25.6萬筆/秒,比去年增長超1.1倍,再次刷新全球紀錄。  但鮮為人知的是,今年的雙11,雖然數據再度刷新全球記錄,但對阿里巴巴而言,新增IT資源需求卻實打實的削減了一半。這是如何做到的?
  • 阿里人工智慧厚積薄發 11篇論文被AAAI 2018收錄
    阿里巴巴被收錄的11篇論文,分別來自iDST、業務平臺事業部、阿里媽媽事業部、人工智慧實驗室、雲零售事業部,其中有5位作者受邀在主會做Oral形式報告,另有1位作者攜兩篇論文在主會以Poster形式做報告。阿里巴巴還會在展區向數千名參會人員展示阿里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研究、產品與落地應用。
  • 雙11深度復盤,阿里、京東、拼多多誰是贏家?
    這句採訪時的率性之言成為金融界金句,常常被學者和媒體引用,形容2007年前後華爾街的盛世狂歡。十多年過後,花旗掌門人的評論可以原封不動搬到中國。雙11是一場消費主義的豪門盛宴,從平臺到商家到消費者,「只要音樂響起,你必須站起來跳舞。」 雙11已上升為全民購物節,愛也好,恨也罷,裹挾其中,無處可逃。2019年雙11「電商大戰」剛剛落下帷幕,這似乎是一場沒有輸家的戰爭。
  • 雙11雲伺服器,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哪家優惠大
    雙11期間的雲伺服器市場,只看阿里雲、騰訊雲或者百度雲的雙11活動,你會發現其實還挺好選的。因為除了阿里雲,騰訊雲和百度雲的活動價大概都在同一個梯度上。但是,如果就從這兩家買了伺服器,很有可能會後悔,因為雙11的雲伺服器活動,多家廠商對比更有看點。下面小編以兩款雲伺服器為例,給大家整理了阿里雲、百度雲、騰訊雲、華為雲、京東雲以及西部數碼的活動價格。
  • 為什麼雙11能買到帶生產日期的衣服
    在虛擬主播的助力下,11月1日到3日,三隻松鼠完成了800萬的天貓銷售額,「預計雙11期間能做到2000萬。」鼠卡爾說。下一步,三隻松鼠計劃藉助達摩院技術孵化一批IP形象,讓三隻松鼠的卡通形象成為未來的虛擬主播。第一位出場的是松鼠小健,樣貌、語音、服裝已設計完成,預計雙11之後推出,接下來小美和小酷也將常駐直播間。
  • 巔峰之證!首位阿里雲ACE認證專家產生
    巔峰之證!首位阿里雲ACE認證專家產生作為國內最大的雲計算服務商,阿里雲不僅引領著中國雲計算技術在全球範圍內擴大版圖,同時還責無旁貸的承擔著培養、壯大中國雲生態人才力量的使命。作為第一位通過阿里雲ACE認證的考生,來自阿里雲授權服務中心——廣東創雲科技有限公司的謝俊東為我們分享了他在參與ACE認證前後的一些經驗。
  • 「感知之維-2020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雲論壇」開幕
    2020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主視覺2020年11月18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聯合主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協辦的
  • 城市大腦獨樹一幟,阿里雲比騰訊雲華為雲厲害在哪?
    但細觀浪潮,不難發現阿里雲、騰訊、華為諸家中,阿里雲依舊是行業標杆,而華為雲和騰訊雲有不免有舊瓶裝新酒之嫌。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入場智能城市境況對比河都過了為什麼還要摸著石頭?落地案例證明了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的成果差距強大永遠是自內而外的——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的基因優劣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的巨大差距,在於阿里雲其城市大腦背後的技術非常強大。 城市大腦優化城市通行時間的可觀數據,依靠的是海量視頻數據處理能力、超強計算能力以及人工智慧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