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銅梁將籤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補償金每月100萬

2020-12-25 上遊新聞

美麗的三江匯流地合川

如何對江河水進行保護?來看看這波操作。7日,合川區環保局舉行2018年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新聞發布會,合川區、銅梁區今年「聯手」保護小安溪流域,即將籤約建立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聯手維護生態環境。也就是說,如果上遊流入下遊的水質變差,將對下遊區縣進行補償;反之則下遊補償上遊區縣,補償金為每月100萬元。

監測兩區跨界斷面的水質

合川是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匯流之地,由於增強了水環境的保護,讓這座城市的「三江六岸」更動人。

小安溪又名臨渡河,是涪江的一級支流。發源於永川區永榮鎮白龍洞,經過紅爐鎮、雙石鎮、勝利路街道、三教鎮、板橋鎮、茶山竹海街道後流入銅梁區,在銅梁區內接納淮遠河後匯入合川,在合川南屏小河口注入涪江而後匯入嘉陵江,全流域長176.7公裡,全流域面積約1600平方公裡。因流域內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工農業生產發達,水汙染問題也比較突出。

為維護小安溪流域生態環境安全,地處小安溪上遊的銅梁區、以及下遊的合川區,打破傳統局部水汙染治理局限,以流域汙染防治為重點,將籤約建立小安溪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如何實施?合川區環保局副局長張深介紹,雙方將以小安溪在銅梁區、合川區兩區跨界斷面的水質監測數據為依據進行生態補償。上遊流入下遊的水質變差,將對下遊區縣進行補償;反之,上遊流入下遊的水質達標並優於下遊的,下遊補償上遊區縣。

「補償金為每月100萬元,實行『月核算、月通報、年清繳』,最高一年補償金額可達1200萬元」,張深說,補償資金將專項用於小安溪流域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優化、流域水汙染綜合治理、生態環境保護和環保能力建設等。

將重拳打擊企業偷排現象

目前,小安溪幹流整體水質較好,臨渡、段家塘、雙河口等斷面均基本能達到Ⅲ類的水質目標要求,但太平河、匯龍河等支流水質較差。

「有了好的政策,還要有實際的舉措」,張深說,合川區制定了《小安溪流域水體達標方案》,將對小安溪流域的工業、生活、畜禽、面源等汙染進行重點治理。

比如,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汙水截流、收集、合流制排水系統應加快實施雨汙分流改造,到2020年,建成區汙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到2018年年底,各區建制鄉鎮全部建成生活汙水處理設施。

加強河流湖泊水生態保護。加強溼地保護,禁止侵佔自然溼地等水源涵養空間,已侵佔的需限期恢復,強化水源涵養林建設與保護,開展溼地保護與修復,加大退耕還林、還草、還溼力度;加強濱河(湖)帶生態建設,在河道兩側建設植被緩衝帶和隔離帶。

「將重拳打擊重汙染行業企業、汙水處理廠偷排等現象」,張深介紹,執行「紅黃牌」警示制度,對超標和超總量的企業予以「黃牌」警示,一律限制生產或停產整治;對整治仍不能達到要求且情節嚴重的企業和列入環保違法黑名單的企業予以「紅牌」處罰,一律停業、關閉。

多舉措為河流治汙

三類損害環境行為要追責

此外,合川區還將出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主要對三大類損害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依法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具體來說,一是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的;

二是在國家和市級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劃定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內發生環境汙染、生態破壞事件的;

三是發生其他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後果的。主要包括:汙染環境和生態破壞兩大類。

其中,汙染環境類是指因非法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損害的。生態破壞類的情形就比較多,比如,致使基本農田基本功能喪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壞的;林業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的;因礦山開採、河道採砂、水資源開發導致生態破壞的;野生動物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的等。《合川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中,對適用情形有詳細列舉。

張深解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是由政府代表公共利益作為賠償權利人提起損害賠償,涉及人身傷害、個人和集體財產損失要求賠償的,不適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

新聞多一點>>

全市19條次級河流

將全部建成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記者從市財政局了解到,重慶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進會10月初舉行,會上潼南、銅梁等20個區縣分別就重慶區域內的瓊江、臨江河等10條河流現場籤訂協議,建立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市財政局負責人介紹,重慶處於長江上遊和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國家重要淡水資源戰略儲備庫,承擔著保護三峽庫區和長江母親河的重大職責,在長江流域乃至國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肩負重大使命。今年2月,財政部、生態環境部等四部委在重慶召開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暨推動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工作會,永川、璧山、江津3區在會上籤協議,率先在璧南河建立流域橫向補償機制。5月,重慶市發布建立流域橫向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開啟「加速度」。

重慶出臺的「實施方案」明確,以各流域區縣間交界斷面的水質為依據,達標並較上年度提升的,下遊補償上遊,反之,則上遊補償下遊。補償金以每月100萬元為基數,鼓勵區縣採取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多種方式實施橫向補償。對今年10月底前建立補償機制、籤訂3年以上補償協議的,一次性獎300萬元對上下遊區縣建立流域保護治理聯席會議制度、聯防共治的,一次性獎200萬元。對上下遊區縣有效協同治理、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市級轉移支付傾斜。與此同時,對補償機制建立滯後的區縣,市裡以考核基金的形式加以調控,水質超標的,市級相應扣減考核基金,並納入兩級財政強制清算。

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引導和帶動作用明顯。以璧山區為例,該區正採取組合措施提升境內流域水環境,兩年內將整治工業汙染源1600多家,關停不能達標的企業和治理無望的企業;升級改造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確保出水穩定達標排放;整治山坪塘水庫,並加強對農藥、化肥使用的指導和管控。

據悉,2020年前,全市19條流域面積500平方公裡以上且跨2個或多個區縣的次級河流將全部建成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蔣豔

相關焦點

  • 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完善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落實...
    截至目前,重慶市共辦理賠償案件216件,賠償金額共計1.4億元,累計修復土壤20.5萬平方米、林地45.9萬平方米、礦山11.0萬平方米,增殖放流魚苗40餘萬尾。既擔義務也享權利,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日趨完善「上遊的水質變好了,就由下遊補償上遊;上遊的水質變差了,那就得由上遊補償下遊。」
  • 加快推動建立健全長江源區生態補償機制
    據當地人員反映,能獲得補償的只佔報案總數的10%,且補償金低於家畜市場價格。此外,在補償範圍上針對水資源、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流域上下遊的橫向生態補償目前尚未涉及。  四是主要為縱向補模式,上下遊橫向關係建立較為困難。長江源頭每年向下遊輸送179.4億立方米Ⅱ類以上的優質淡水,佔長江流域年總徑流量的25%。
  • 廣東中山市生態補償新分法切出「大蛋糕」
    本報訊(記者付偉)犧牲開發機會、守住生態底線,除了可以獲得國家下撥的縱向補償,還能從其他鎮區上繳市裡的橫向生態補償金中再分一杯羹,這是廣東省中山市一些鄉鎮這兩年享受到的「新福利」。近兩年來,中山市政府先後在生態補償機制和耕地補貼方面出臺新政策,進一步提升市級財政支持保障能力。同時結合主體功能區劃戰略實施,在省內率先進行建立鎮區間橫向生態補償轉移統籌機制的探索,從而在財力配給上實現總量上的「強筋壯骨」和分法上的「削峰填谷」。2015年,中山市支出生態補償資金約1.04億元,其中市財政負擔4800多萬元,鎮區財政負擔近4200萬元。
  • 錢塘江上遊兩縣籤訂生態保護補償協議
    位於錢塘江上遊的開化、常山兩個縣近日在重慶舉行的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暨推動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工作會議上簽訂了
  • 【社情民意】關於加快推進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建議
    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擔負好黃河上遊生態保護重任,既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動的具體實踐探索。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涉及領域和要素多,生態功能價值差異大,黃河流域各省份發展和利益訴求存在差異,上下遊橫向補償機制尚不健全,還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一是生態補償政策依據不足,指標體系不健全。
  • 銅梁法院張俊文院長一行到合川法院交流執行工作
    銅梁法院張俊文院長一行到合川法院交流執行工作 2020-06-20 03: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首條城際公交開通合川到銅梁票價10元
    據介紹,合川至銅梁城際公交線運行銅梁汽車北站至合川汽車客運總站。相比之前的合川至銅梁的班車,該城際公交線增加了沿途停靠站點,方便居民出行。  具體來看,沿途停靠站點分別是銅梁汽車北站、姜家巖站、重潤科技站、全德站、梓桐壩站、舊縣大橋站、舊縣站、馬路口站、石鼓村站、箭高站、梳鋪村站、苟家村站、三江戰訓基地站、苟家廟站、南沙路口站、花園小學站、花園村站、清風寨站、銅合路口站、茂田建博城站、中醫院站、中什字站、合川汽車客運總站。
  • 加強流域水環境聯防共治 芷江與新晃籤訂舞水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
    懷化新聞網訊 為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加強流域水環境聯防共治,促進舞水流域水環境持續改善變好,6月10日,新晃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芷江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籤訂了舞水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
  • 銅梁聯手合川兩區共同打響小安溪清漂「大會戰」
    銅梁合川兩區聯手打響小安溪清漂大會戰。特約通訊員 趙武強 陳文龍 供圖    華龍網1月12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趙武強 陳文龍)薄霧籠罩田野,濃冬的寒意逼人。但在重慶市銅梁區舊縣街道宋坪村小安溪段家塘河段的河面上,七八艘清漂船的機器聲,打破了河面的寂靜。    放眼望去,寬寬的河面上,兩艘大型機動清漂專用船和六七隻小型船隻在河面上往來移動,身穿救生衣的工人有的用網杆打撈河裡的水白菜、水葫蘆和枯枝落葉,有的將漂浮物運到岸邊,還有的將漂浮物弄上汽車轉運到處理場。    小安溪全長120公裡,屬於長江水系的嘉陵江流域。
  • 合川、銅梁公招事業單位工作人員248人
    近日,記者從市人社局獲悉,合川、銅梁公招事業單位工作人員248名,其中合川區公招223名,銅梁區考核招聘25名,1月31日起開始報名。快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崗位?招聘的單位包括大石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合川中學、錢塘中學、中西醫結合醫院、人民醫院等。  年齡35周歲及以下,年齡計算截止日期為報名前一日。
  • 看效果丨全市首條城際公交線運行一年多 銅梁合川市民過上「同城...
    重慶日報消息,10月下旬的一個趕場天,臨近正午,身背背篼、手提農貨的尹曉霞走近停靠在銅梁汽車北站的「銅梁—合川」城際公交車前門處,熟練地上車、刷卡、找座位,5分鐘後車輛駛出站臺。尹曉霞是銅梁區舊縣街道石鼓村村民,這一年多來,她已經習慣每到趕場那天,乘坐公交車往返於銅梁至合川之間,「在家門口就能上下車,方便得很!」這是全市開通的首條城際公交線,自去年9月30日開始運營,截至目前,已為105萬餘人次提供便捷出行。
  • 泰和生態公益林補償金全部兌現
    12月16日,泰和縣將2020年度共計1481.87萬元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金全部兌現到管護人員及林權所有者手中,確保「生態受保護,林農得實惠」。今年,泰和縣共有生態公益林面積77.68萬畝,其中國家級公益林24.68萬畝,省級公益林53萬畝。為落實好惠農政策,兌現生態公益林管護各項資金,泰和縣林業局高度重視,嚴格執行國家、省生態公益林補償相關政策和程序,及時將2020年國家、省級公益林所有者補償費按每畝18元標準進行兌現。
  • 【實踐新論】科學推進大氣汙染治理生態補償機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揭示了一個硬道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如何將自然資源變成金山銀山,涉及到如何建立體現生態價值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如何建立好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環境補償的制度體系,則是推進跨區域環境聯合治理戰略的關鍵。
  • 光明網:【實踐新論】科學推進大氣汙染治理生態補償機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揭示了一個硬道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如何將自然資源變成金山銀山,涉及到如何建立體現生態價值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如何建立好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環境補償的制度體系,則是推進跨區域環境聯合治理戰略的關鍵。
  • 共護帶來共贏——雲貴川橫向協作實現赤水河流域生態美百姓福
    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指引下,雲貴川三省建立起了合作共治、責任共擔、效益共享的流域保護和治理長效機制,有力推進了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赤水河水質發生了根本性好轉,幹流穩定達到Ⅱ類水質,徑流斷面水質優良率100%,魚類達到149種,實現了三省社會、經濟、生態的共贏。
  • 生態原鄉,這裡是大美銅梁
    按照城區水景段、城郊遊憩段、自然生態段「三段」布局,銅梁區在儘量保留河岸原有植被的基礎上,努力構建近自然河岸帶,營造林水相依的濱水生態體,完成巴川河、淮遠河城區段濱河綠廊景觀改造提質46萬平方米。銅梁區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作為創建森林城市的重要目標,通過實施創森工程,帶動綠色產業發展,實現綠色生態富民。全區茶產業面積達1.5萬畝,筍竹產業面積達27萬畝,花椒產業面積2萬畝,經果林面積達15萬畝;在西郊示範片建設4棟溫室大棚培育草本花卉,年產草本花卉400餘萬盆,用於城區綠化和美麗鄉村建設。
  • 林業局:足額兌現190萬畝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2600萬
    中國硒都網訊(通訊員 程陽 高明傑)12月14日,市林業局嚴格落實生態公益林補償政策,足額完成2600萬元生態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的兌現,以190萬畝生態公益林繪就恩施生態底色,用心、用情、用力幫助群眾「借綠生金」。
  • 「生態存摺」換來優良生態
    「生態存摺」換來優良生態 發布日期:2020-12-22 09:55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 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內容是什麼?
    二、重點任務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要健全資源開發補償、汙染物減排補償、水資源節約補償、碳排放權抵消補償制度,合理界定和配置生態環境權利,健全交易平臺,引導生態受益者對生態保護者的補償。積極穩妥發展生態產業,建立健全綠色標識、綠色採購、綠色金融、綠色利益分享機制,引導社會投資者對生態保護者的補償。
  • 濟南南部山區生態補償實施方案出臺 公益林補償標準逐年提高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立足於南部山區生態功能定位,按照體制創新、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共建共享的思路,健全區域性全要素生態補償機制,將生態補償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探索生態脫貧新路徑,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動補償主體多元化,建立科學長效的南部山區生態補償機制,加快構建南部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