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0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劉江勤 劉江勤
文丨劉江勤
圖丨來源於網絡
上一期我們講的問題可以叫母乳餵養性黃疸,因為餵養不足引起。對於超過2周黃疸還沒有消退的母乳餵養嬰兒,都會判斷為母乳性黃疸。為什麼母乳餵養會引起黃疸呢?
我只有一個推測的,並不準確的答案。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膽紅素會被肝臟代謝,有一種酶叫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會在膽紅素分子上接上葡萄糖醛酸基,從膽道排洩到腸道,從大便排出。推測認為母乳餵養的嬰兒腸道的菌群會使這個葡萄糖醛酸基與膽紅素分解,重新變回脂溶性膽紅素從腸道吸收進入血液,稱為重吸收增加引起的黃疸。
這個機制沒有那麼重要,因此沒有多少人有興趣搞清楚。真正最重要的問題是:母乳性黃疸會不會引起膽紅素腦病?
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於兩個,其一是黃疸的原因是重吸收增多,而不是自身產生過多。其二是發生的時間通常在2周後,此時大腦的屏障功能更完善,膽紅素不容易侵犯到神經。
次重要的問題是:長時間的黃疸會不會對身體有害?
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母乳性黃疸基本上不會超過20mg/dl,大多數在15mg/dl以下。這個黃疸的水平對身體沒有什麼危害。
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呢?
不是。母乳性黃疸屬於排他性診斷,也就是說要排除其他疾病才診斷。因此如果黃疸沒有消退,定期到醫院看看很有必要。有不少疾病可能早期僅表現為持續黃疸不消退。
可不可以停母乳呢?
不建議。前面說了,母乳性黃疸通常對身體沒有危害。重點是排查有沒有其他疾病,不需要停母乳。停母乳帶來的是降低母乳餵養成功率。
有的家長說:我就停幾天不會有影響。事實上中斷母乳餵養對哺乳和嬰兒腸道都不利,而這種行為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怎麼辦呢?
如果沒有其他任何表現,僅僅黃疸沒有消退,每1-2周到兒科門診看看就好。看兒科門診的目的是確定黃疸水平,以及排除那些隱匿的疾病。
有哪些隱匿的問題需要排除呢?
▶1、慢性溶血病:可以僅表現為黃疸,伴有輕度貧血。
▶2、慢性肝臟疾病:這也是為何我建議2個月內沒有消退的黃疸一定至少有一次肝功能檢查。
▶3、隱匿的感染:以泌尿道感染最多見。通常會發現小便味道重。
▶4、消化道疾病:如腸旋轉不良,會有嘔吐膽汁樣東西和黃疸不消退,消瘦。
▶5、良性家族性高膽紅素血症:可能父母雙方有過類似的黃疸持續較長時間。這種黃疸也會不嚴重,等待慢慢消退。
不建議家長自己根據某項表現做判斷。因為疾病的判斷需要一定的醫學知識,要把孩子的表現和疾病特點聯繫起來綜合判斷。那種希望做某個檢查就能搞清楚的想法,很違背醫學的規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