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有黃疸,是母乳性黃疸嗎?

2020-12-20 澎湃新聞

嬰兒有黃疸,是母乳性黃疸嗎?

2020-12-16 0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劉江勤 劉江勤

文丨劉江勤

圖丨來源於網絡

上一期我們講的問題可以叫母乳餵養性黃疸,因為餵養不足引起。對於超過2周黃疸還沒有消退的母乳餵養嬰兒,都會判斷為母乳性黃疸。為什麼母乳餵養會引起黃疸呢?

我只有一個推測的,並不準確的答案。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膽紅素會被肝臟代謝,有一種酶叫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會在膽紅素分子上接上葡萄糖醛酸基,從膽道排洩到腸道,從大便排出。推測認為母乳餵養的嬰兒腸道的菌群會使這個葡萄糖醛酸基與膽紅素分解,重新變回脂溶性膽紅素從腸道吸收進入血液,稱為重吸收增加引起的黃疸。

這個機制沒有那麼重要,因此沒有多少人有興趣搞清楚。真正最重要的問題是:母乳性黃疸會不會引起膽紅素腦病?

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於兩個,其一是黃疸的原因是重吸收增多,而不是自身產生過多。其二是發生的時間通常在2周後,此時大腦的屏障功能更完善,膽紅素不容易侵犯到神經。

次重要的問題是:長時間的黃疸會不會對身體有害?

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母乳性黃疸基本上不會超過20mg/dl,大多數在15mg/dl以下。這個黃疸的水平對身體沒有什麼危害。

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呢?

不是。母乳性黃疸屬於排他性診斷,也就是說要排除其他疾病才診斷。因此如果黃疸沒有消退,定期到醫院看看很有必要。有不少疾病可能早期僅表現為持續黃疸不消退。

可不可以停母乳呢?

不建議。前面說了,母乳性黃疸通常對身體沒有危害。重點是排查有沒有其他疾病,不需要停母乳。停母乳帶來的是降低母乳餵養成功率。

有的家長說:我就停幾天不會有影響。事實上中斷母乳餵養對哺乳和嬰兒腸道都不利,而這種行為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怎麼辦呢?

如果沒有其他任何表現,僅僅黃疸沒有消退,每1-2周到兒科門診看看就好。看兒科門診的目的是確定黃疸水平,以及排除那些隱匿的疾病。

有哪些隱匿的問題需要排除呢?

▶1、慢性溶血病:可以僅表現為黃疸,伴有輕度貧血。

▶2、慢性肝臟疾病:這也是為何我建議2個月內沒有消退的黃疸一定至少有一次肝功能檢查。

▶3、隱匿的感染:以泌尿道感染最多見。通常會發現小便味道重。

▶4、消化道疾病:如腸旋轉不良,會有嘔吐膽汁樣東西和黃疸不消退,消瘦。

▶5、良性家族性高膽紅素血症:可能父母雙方有過類似的黃疸持續較長時間。這種黃疸也會不嚴重,等待慢慢消退。

不建議家長自己根據某項表現做判斷。因為疾病的判斷需要一定的醫學知識,要把孩子的表現和疾病特點聯繫起來綜合判斷。那種希望做某個檢查就能搞清楚的想法,很違背醫學的規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母乳性黃疸,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到底是怎麼回事?
    最近我們新生兒監護室的黃疸患兒又多了,可能跟大家對黃疸的認識不足有關。今天門診有個孩子媽媽,因為怕孩子母乳性黃疸,果斷把母乳給孩子斷了。現在完全是人工餵養,我聽了之後感到很可惜,其實,只要大家正確認識黃疸,是不用做這樣的決定。
  • 母乳性黃疸,到底是不是母乳哺育性黃疸?
    常見的有四種類型,分別是: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和母乳哺育性黃疸。常規下黃疸問題處理其實不難,但是處理不當極高的膽紅素水平會導致孩子出現核黃疸,一種慢性不可逆的腦組織損傷。一看到「腦損傷」這詞媽媽那個心理活動呀,可別提有多揪心了。
  • 生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新手爸媽們,你們了解嗎?
    生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新手爸媽們,你們了解嗎?父母的疑慮可能的原因應對措施出生2~7天的嬰兒患上黃疸生理性黃疸諮詢兒科醫生。醫生會對嬰兒進行檢查並且進行必要的治療(通常情況下不需要治療)母乳餵養的嬰兒出生1周後,皮膚看起來還是黃黃的母乳餵養性黃疸或其他需要評估和治療的健康問題諮詢兒科醫生,請醫生給嬰兒做檢查並確定引發黃疸的原因。
  •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如何判斷母乳性黃疸?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是指與母乳餵養有關的特發性黃疸,多數是嬰兒剛出生的時候皮膚紅潤,但母乳餵養不久後皮膚卻變黃,一般不會影響小兒的健康,寶寶往往吃得好,睡得好,體重增長正常。 母乳性黃疸是怎麼回   原標題: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如何判斷母乳性黃疸?
  •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是什麼原因
    作者:寶寶知道 銘熙麻麻剛出生的寶寶最擔心的的就是出現黃疸情況,黃疸分為病理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對於母乳性黃疸可能很多人並不是很了解。什麼是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是什麼原因?下面專家帶來大家詳細介紹關於母乳性黃疸的相關知識,一起來具體看看吧。
  • 母乳性黃疸怎麼辦?
    母乳性黃疸可佔到新生兒黃疸發生率的20%以上,母乳性黃疸一般可持續2-3個月。那麼,黃疸一直不消退,怎麼辦呢? 1、光療:藍光能使血清膽紅素下降:對於已經確診的母乳性黃疸足月兒,如果血清膽紅素實在太高,超過220μmol/L的絕對峰值,可先通過光療把峰值降下來。一般應連續照24小時,或間隔照10小時,歇半天后再繼續照,療程為兩到三天。而症狀不太嚴重的小兒,每天多曬曬太陽也可以退黃,因為陽光中也有藍光存在。
  • 母乳性黃疸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症狀?
    「黃疸是新生兒的常見病,大約有10%-15%以母乳餵養為主的寶寶,會有母乳性黃疸。那很多家長疑惑,母乳性黃疸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症狀呢?」什麼是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是指與母乳餵養有關的特發性黃疸,多數是嬰兒剛出生的時候皮膚紅潤,但母乳餵養不久後皮膚卻變黃,停母乳後,黃疸又減退現象。一般不會影響小兒的健康,寶寶往往吃得好,睡得好,體重增長正常。母乳性黃疸是怎麼回事?
  • 退母乳性黃疸的方法是什麼
    很多的嬰兒在出生以後會出現黃疸的情況,有一些黃疸是正常的生理表現,也有一些黃疸是由於吃了母乳而引起的,所以被稱為母乳性黃疸,還有一些黃疸是由於溶血這種情況造成的。
  • 孩子得過母乳性黃疸,還能母乳餵養嗎?
    然而生活中總是有家長由於各種原因放棄母乳餵養。在兒科臨床工作中,特別是在兒科門急診,我們經常見到因嬰兒被診斷為「母乳性黃疸」而糾結是否繼續母乳餵養的家長。病例診療經過兒科醫生:您好,是個小嬰兒啊,孩子多大了?有什麼問題呢?怎麼不舒服了?看起來孩子挺好的呀。
  • 新生兒母乳性黃疸
    [問]嬰兒出生已40多天、一直吃母奶,生後第5天開始出現黃疸,現已一個多月不見消退,這是什麼原因?如何治療?   天津李xx   [答]在新生兒黃疸中有一種稱為母乳性黃疸,一般在生後4~5天出現,逐漸加重、升高的膽紅素可持續10天左右,然後逐漸減輕,3~12周恢復正常。
  • 母乳性黃疸要不要繼續母乳餵養?
    作者:寶寶知道 anger胖噠很多寶寶出生以後會出現黃疸,這是因為有一種稱之為膽紅素的物質在體內積聚引起的皮膚或其他器官黃染。黃疸包括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那麼,什麼是母乳性黃疸?1. 何謂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是指發生在健康足月或近足月的母乳餵養的寶寶當中,血液中以未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
  • 母乳性黃疸怎麼回事,多久能消?
    母乳性黃疸怎麼回事,多久能消? 黃疸或皮膚和眼睛發黃,是新生兒的常見症狀。事實上,大約60%的嬰兒在出生幾天內就會患上黃疸病。下面大家快一起來了解下相關常識。當嬰兒血液中有高水平的膽紅素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膽紅素是在紅血球分解過程中產生的黃色色素。
  • 母乳性黃疸如何降低
    我家糖寶母乳性黃疸因為現在都是講究科學育兒,所以這個方法我用了之後有效果也一直沒當回事,覺得可能也是差不多到了該降低的時候,直到公司媽媽群裡好幾個媽媽因為母乳性黃疸無法打疫苗,於是我分享了這個方法讓她們佛系試試,沒想到竟然也都有效,所以今天就分享出來吧。✨✨如果寶寶持續母乳性黃疸不退,首先要定期測量,確保數值是在安全範圍,如果數值過高,一定要及時就醫,該照藍光照藍光,不要信各種民間偏方。
  • 母乳性黃疸知多少
    01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是很多母乳餵養的寶寶會遇到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母乳性黃疸在寶寶出生2周後才開始出現,並逐漸加深,到一定程度時維持在一個水平。02 母乳性黃疸的表現有哪些?母乳性黃疸不會影響寶寶的體格生長和器官系統的發育,除皮膚有輕到中度黃染外,幾乎沒有其他臨床症狀。母乳性黃疸,要在排除了感染以及其他的肝臟疾病後才能確診。
  • 母乳性黃疸還可以繼續母乳嗎?
    母乳性黃疸還可以繼續母乳嗎?徐發林:母乳性黃疸分為兩種,一種是個早發性的,另外一種是晚發性的。首先我們要清楚早髮型母乳性黃疸是由於餵母乳不足引起的,早發性母乳性黃疸主要是早開奶、早接觸、早吸吮、正確的餵奶。晚發性母乳性黃疸它是由於母乳引起的,它是一個排他性的診斷。
  • 母乳性黃疸如何護理?
    媽咪根據自己在孕期學習的知識,以為小楠楠是生理性黃疸的表現,於是也沒有特別著急,耐心等待著黃疸消退。可2個星期過去了,黃疸非但沒退,反而還有點加深。媽咪有些著急,但小楠楠的樣子確實不像是有病,每天能吃能睡,小眼睛也很有神。媽咪不願把這麼小的孩子抱到醫院去,決定再觀察看看。
  • 如何退母乳性黃疸
    孩子在出生後一般會出現生理性黃疸的情況,生理性黃疸會在胎兒出生後的一周或者兩周內逐漸褪去。但是也有的孩子在生理性黃疸褪去後就先母乳性黃疸的情況。那麼,如何退母乳性黃疸呢? 首先。母乳性黃疸是因為孩子喝了母乳之膽紅素值增加了引起的。
  • 母乳性黃疸滿月還沒退咋辦
    母乳性黃疸多於出生後第二個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10周才退盡。因母乳性黃疸患兒血清膽紅素很少達到生產神經毒性的水平,故一般不必停餵母乳。這時,一方面鼓勵母親少量多次餵母乳,另一方面要監測嬰兒血清膽紅素,若血清膽紅素>256.6μmol/l時,應停止母乳餵養改用人工餵養2-4天。
  • 新生兒黃疸,母乳性黃疸
    黃疸是新生兒最容易出現的,東寶是剖腹產,東寶剛剛出生第二天黃疸數值就達到了12,接下來一天比一天高,最高到了18.6,醫生建議抽血,當時覺得孩子小,沒捨得(應該抽血查肝功能),住了6天院,吃了五天的茵梔黃和四聯桿菌益生菌(不建議吃)。黃疸真的應該照藍光,我家東寶月子裡沒有照。
  • 新生兒母乳性黃疸不必驚慌
    聽著她急切的聲音,想起幾個月前我剛生完孩子時,不也為孩子黃疸而憂心忡忡嗎?在這裡我想通過我孩子的故事,給準父母和新上任的父母提個醒,如果發現孩子是母乳性黃疸,不必驚慌。    產後三天孩子臉部泛黃    2011年4月,經過漫長而幸福的十月懷胎,兒子終於如期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