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人:Liliya媽媽
為了全身心陪伴孩子成長,辭掉工作自己創業,白天陪娃晚上教課,Liliya也從以前有些內向不愛說話的小女孩,變得活潑開朗,語言能力也慢慢被激發,一起來看看她的故事吧。
學員:Liliya
年齡:3歲半
學習唱唱時間:3個月
特點:主動學習,
賺再多錢,不如好好陪伴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這句話我1年前才真正體會到。
孩子2歲前是爺爺奶奶帶,我當時覺得,替孩子打好物質基礎最重要,所以一直忙著賺錢。
然而寶貝到了兩歲都不太開口,去醫院檢查,說孩子可能有點語言發展遲緩。加上孩子性格有點內向,我一下就著急了,辛苦賺錢不就是為了孩子嗎?孩子的未來發展才是最重要的,再忙再累也不能放棄陪伴。
我才知道,語言發育遲緩是因為語言環境不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給孩子的語言刺激不夠,她的輸入不夠,自然開不了口。
在我們家就是,爺爺奶奶帶娃時比較沉默寡言,加上我對寶貝的陪伴不夠,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那問題來了,怎麼解決呢?
為了彌補2年陪伴的缺失,我開始制定計劃,陪娃要時間充足且足夠自由,現在的工作滿足不了,於是下定決心辭了職。綜合考慮,我創業開了一家健身工作室,為了空出白天時間陪伴孩子,晚上才教授課程。
讓我非常欣慰的是,自從開始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半年時間不到,寶貝的性格就開朗了很多,現在甚至都有點過於外向了!有時晚上上課,寶貝也會在旁邊和我一起。
前段時間,我和寶貝在幼兒園登臺表演,一起唱了《Skidamarink》這首英文童謠,誰能想到,以前中文都說得不太好的小朋友,現在都能唱英文歌了,我感到一切付出都值得了!
用心陪伴終有回報
陪伴時間有了,還需要高質量陪伴。
我的觀點是,
陪玩就要投入、專注,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好。
比如給孩子講故事,光聽音頻是不行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爸媽必須參與進來。我的做法是,聲情並茂地講故事,語氣、動作和表情配合在一起,牢牢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經常兩個人一起哈哈大笑。
對孩子的語言問題,中文英文我是一視同仁的,每天讀一小時繪本,中文英文都有,平時還會用簡單的英文進行溝通,給孩子創造更好的雙語環境。
後來在朋友的推薦下遇到了唱唱,果然專業老師就是不一樣,英語啟蒙比我自己在家效果更好。有了蘿拉老師每天帶著孩子唱童謠做遊戲,讓我的陪伴更高效更輕鬆了,寶貝的英語進步也更快!
唱唱每天10-15分鐘的課程設置,我覺得特別好,一是如果時間太長,對小孩子來說就是無效學習,還可能毀掉專注力;二是15分鐘的時長,也不會太傷眼睛,和兒科醫生說的每天看電子屏幕不超過20分鐘的建議相吻合。
孩子在這樣的高質量陪伴下,對電視興趣不大,很愛看書學習。有一天去爺爺奶奶家玩,電視正播放著,寶貝一進去就把電視關掉了,說要好好讀書,看電視傷眼睛。
給寶貝報名2年課程,我沒有過多的猶豫,因為效果看得見,寶貝也非常喜歡!每天放學都會主動要求學英語。
有一次我在做飯,就讓寶貝自己學唱唱,之前都是我先學,再帶著她一起學,有時由於年齡原因,手腳協調性強的動作就不太會了,記動作對於孩子而言還是比較難的。但是那天,第一次看到寶貝自己學習唱跳,還會脫口而出:vampire,ghost這類比較難的詞彙。
8月剛好學到唱唱的一首歌《I Love My Daddy》,雖然父親節已經過了,但Liliya很喜歡這首歌,就一家三口一起,做了個手工領帶送給Liliya爸爸,非常有儀式感,鼓勵孩子表達愛。
溝通是最好的鑰匙
Liliya 9月初已經順利入園了,目前為止一次也沒有哭,她甚至還會好奇為什麼別的寶寶會哭鬧?
我想可能是因為在寶貝入園前,我自己看了很多書,給寶貝做各種思想準備,帶她一起看幼兒園相關的繪本,告訴她上學是義務,就像爸爸媽媽都要上班一樣,是必須要完成的。
所以當她入園時,並沒有分離焦慮,反倒迅速地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放學後,她還會在繪本區域,讓我給她講故事,然後自己會記下來,即使不識字,靠記憶拿起書也能自己講。
總之,啟蒙教育是需要家長陪伴孩子共同努力的,希望我家寶貝能夠在小學前開心快樂地學英語,建立好興趣,為之後的主動輸出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