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陳夏怡)訊,偏執狂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並不是一個褒義詞,但張鬥似乎很滿意這個評價。
張鬥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表示,他認為作為一個企業家,他首先要具備的特徵就是偏執,偏執地認為我這個方式是對的,偏執地認為只有我們這個方向才能成功……這樣的性格特徵也為如今音悅臺的現狀埋下了伏筆。
12月4日,有媒體報出,音悅臺的官網無法正常訪問,並且主要的微博帳號大多也已經在11月底賣出。12月5日,《科創板日報》記者嘗試登陸音悅臺官方網站,發現僅首頁和部分頁面可以正常訪問,但大部分視頻無法播放,評論也悉數消失。
《科創板日報》記者在微博上搜索音悅臺,發現總能關聯上「倒閉」、「欠錢」的關鍵詞,作為創始人的張鬥本人也被扣上了「老賴」的帽子,其微博評論下也滿是「坤音女孩」(指坤音娛樂旗下組合「ONER」的粉絲)各種關於「還錢」的評論。
12月5日,《科創板日報》記者致電音悅臺方面,但截止發稿對方未予接聽。
偶像經濟的先行者
縱使如此,音悅臺曾經也有過一段恢弘的歲月。
據天眼查顯示,音悅臺的實際經營主體為「北京寬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時間為2005年10月,此前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均為控股股東張鬥,平臺主要致力於高清音樂MV分享以及粉絲經濟運營。
張鬥曾經說過,他對音樂並沒有感覺,但他認為做音樂產業並不需要懂音樂,更重要的是懂市場。
張鬥的女兒是韓國組合Super Junior的粉絲,在女兒的抱怨聲中,張鬥了解到國內MV畫質不清晰且伴隨大量廣告,使得國內追星族的體驗不佳。
面對韓流的興起,以及國內追星消費意識的逐漸甦醒,張鬥迅速判斷這是個「有利可圖」的賽道。
在這之後,依託於張鬥本人及其團隊強大的執行能力,音悅臺憑藉高清的畫質,迅速吸引了一大批追星女孩。很快,僅僅成立四年的音悅臺,月活達4000萬人次,成為國內排名數一數二的MV音樂網站。
2015年,在微博開放平臺應用微指數排行榜上,音悅臺僅次於網易雲音樂位列第二。排在後面的有QQ音樂、蝦米音樂、全民K歌、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等。
圖片來源:微博開放平臺應用微指數
2012年12月,音悅臺獲得來自東方富海高達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投資資金,2015年張鬥在阿里的直屬領導,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之一的謝世煌創建的湖畔山南資本領投了音悅臺的B輪融資,該輪融資中東方富海持續跟投,金額共計3500萬美元。
此外其推出的音悅V榜又迅速彌補了國內音樂打榜的空白,國內追星女孩也得以「伸展拳腳」,使得彼時尚無知名度的TFboys憑藉音悅V榜一戰成名。
音悅臺一時風頭無兩,張鬥本人也被人譽為「TFboys背後的大佬」。
此後,嘗到粉絲經濟甜頭的張鬥再也不滿足於只做一家高清MV網站,他瞄準了粉絲經濟,嘗試構造集粉絲眾籌、藝人孵化、明星周邊、社區運營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平臺。
能否重獲新生?
但是由於攤子鋪得太大,加上中國偶像經濟產業不完善,不具備藝人、產品等完整的孵化能力,音悅臺在此後偶像經濟探索的道路上面臨諸多不順。
張鬥曾反思,「沒有考慮到戰略時機尚早,更忽視了音悅臺在人員能力和管理能力上的缺失。」
2015年,國家版權局發布《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音悅臺不得不下架大量MV,重新洽談與唱片公司的版權合作。面對騰訊音樂、阿里音樂、網易雲音樂在版權方面的競爭,資金和資源優勢不在的音悅臺始終處於苦苦支撐的狀態。
2018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網絡偶像選秀節目的播出,創造了蔡徐坤等頂級流量,使得業界重新意識到了粉絲經濟的潛力,孤注一擲的張鬥更是All In。在優酷公布的打歌節目《這就是偶像》中,音悅臺赫然位列出品方之一。
然而催熟的市場沒有好果子,中國的偶像產業由於發展時間短,從業人員過於急功近利,並不具備持續產出優秀作品的能力,加之去年政策遇冷,張鬥一直盼望的偶像經濟時代遲遲未到來,「偶像元年」終成泡影,其自身也在這最終的賭注中耗去了最後一絲力氣。
辰海資本陳悅天認為,在中國目前的偶像市場中,無論是經濟公司也好,還是平臺也罷,都存在持續的生產問題——沒有持續性的後備人才和碎片化的內容。
相比較而言,韓國的娛樂公司和電視臺有深度綁定,可以在短期內獲得大量曝光。而在中國,平臺之間的競爭還沒結束,與某一平臺的合作就意味著自動放棄與平臺競爭對手的合作。
此外,韓國成熟的產業鏈以及龐大的練習生基數,都是目前的中國市場所不具備的。
面對音悅臺疑似倒閉的消息,《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了曾經用音悅臺打榜的某位粉絲,後者表示,「可惜了,音悅臺的MV頁面非常舒服,而且也沒有廣告,也算陪著自己度過了一段青春」。
今年5月,坤音娛樂發布公告稱,公司委託音悅臺銷售旗下藝人組合』「ONER」專輯的1016萬所得款,全部被張鬥挪作他用。
在坤音娛樂創始人周秦懿公開的聲明裡,張鬥本人也承認了專輯銷售所得被自己用於其他業務的經營。
在此之後,音悅臺的前員工以及物流供應商也在微博紛紛「討伐『』張鬥,作為音悅臺三方物流供應商的一樂物流甚至在音悅臺的門口拉起了「還我血汗錢,欠債還錢」的橫幅。據其他媒體報導,音悅臺已經於兩個月前搬離了其位於北京三裡屯SOHO的辦公地。
2019年10月25日,音悅臺的法定代表人從張鬥正式變更為劉正恕。這個曾經在阿里編號為126的前員工,迎來了自己的至暗時刻。
不過即便如此,張鬥仍舊還有重頭再來的機會。有分析指出,由於目前監管趨嚴,許多大的平臺如果要開展視頻、音頻、直播等業務需要去併購那些在過去政策寬鬆時申請下網絡視聽許可證的企業。面對坤音娛樂的欠款,音悅臺如果進行出售,還是有償還可能性的,因為僅其網絡視聽許可證便可以轉讓數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