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悅臺誕生於2009年,距今剛好10年時間。十年彈指一揮間,從初創至今奄奄一息,負債纍纍,變化簡直不要太大。音悅臺的CEO為張鬥,為什麼會創辦音悅臺?這個創意的來源源於張鬥的女兒喜歡韓國男團Super Junior。但當時在網絡上觀看MV的體驗實在太差,畫質在今天看來實在讓人看不下去。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疼愛女兒的好父親,以及擁有阿里巴巴第126號的老員工,從女兒的抱怨中,張鬥創辦了音悅臺。
創立伊始,依靠著更新快和高畫質,趁著韓流在中國的爆火,音悅臺迅速成為日韓音樂粉絲們的聚集地。兩年後,音悅臺推出打榜功能,並成為美國打榜平臺billboard的合作夥伴。也正因為此,大量的粉絲開始集聚在此。又兩年音悅臺成為國內排名第一的音樂MV站點。
但幾乎就是在同時,音悅臺被網絡曝出拖欠員工工資和社保。在知乎上,甚至還盛傳一條「你為什麼從音悅臺離職的」的問答。在該問答之下,引來不少音悅臺員工們的吐槽。同是也是在這一年,音悅臺CTO,號稱「中國JAVA第一人」的吳萌野因為與音悅臺發展理念不合宣布離職,不久,音悅臺另一外創始人時穎宣布離職……頻繁的人事動蕩,整個公司在2013年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音悅臺的法人代表和實控人成為張鬥以及其妻張妍,並成為名副其實的「夫妻店」。
就在李國慶和俞渝為當當網的實控權而鬧上法庭,並在網絡上大打口水仗的同時,將曾經人人豔羨的「夫妻店」的美名糟蹋的一塌糊塗。坊間再聞「夫妻店」,必然多一些質疑,少一些信任和支持。
2013年如今看來是音悅臺由盛轉衰的關鍵轉折點。2013年之前,音悅臺攻城略地,好不風光,靠高清MV和快速的打歌吸引流量。隨著商業化的不斷進行,音樂V榜單剛開始其實還不錯,專輯籤售等都中規中矩。但隨著商業化的不斷推進,榜單注水帶來信任危機。音悅臺的粉絲開始尋找新替代品。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雙微逐漸成為用戶社交娛樂的新聚集地。尤其是微博,在發展初期完全靠純娛樂擔當起家,至今已經成為國人最新事件和熱點追蹤的第一選擇。B站則成為視頻流中粉絲聚集的大本營。粉絲經濟方面,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則發力增值業務。音悅臺的優勢一下子被盡數劫掠了去。
山雨欲來風滿樓,這還不是最慘的。在國內,要想將一件事做好甚至做得更好,國家的相關政策的支持是決定性的因素。而壓死音悅臺這匹「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則是,限韓令。對於依靠韓娛起家的平臺,限韓令的發布無異於當頭棒喝。隨後,音悅臺中鍾情於韓國粉絲團的粉絲開始大量流失,注意力逐漸轉移到國內明星身上。在國內明星的經營方面,音悅臺和優愛騰這三家平臺是毫無可比性的。當優愛騰這三大在線流媒體平臺推出了自己的MV頻道,再加上視頻用戶對於音樂本身的需求更大,音悅臺在後續的發展中對於視頻的畫質似乎不再怎麼關注,音悅臺在與優愛騰的競爭中無異於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再一方面,限韓令要求韓國明星不能到大陸經營業務,這也就是說,粉絲追求韓娛明星的熱情完全被切斷了。粉絲在音悅臺打榜或者購買專輯,也無異於痴心妄想了。
沒有資本的加持,再加上主營業務十分單一。音悅臺在政策的洪流中,死於非命。至今才曝光出網站打不開的消息,只不過是英雄最後的遲暮罷了。
最重要的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流媒體最核心的競爭力是版權。誰誰獲得了授權誰就有了權利讓對方下架正版的權力。音悅臺融資困難更不要說在版權上抬高價格了。畢竟,在國內視頻網站流量費是巨大的運營成本,所以,音悅臺承載著大量流量的MV不得不下架,用戶在網站上沒有了消遣,自然離開。
在2018年區塊鏈概念盛行時,音悅臺CEO張鬥曾專心下注做全球首個區塊鏈音樂榜單,以保證數據的安全,和打榜的公開公平公正。但直到音悅臺深陷泥潭時,仍然沒有最新的進展。即使具有很強的前瞻性,但現在看來沒什麼卵用。
在筆者看來,音悅臺其實最大的問題在於對粉絲互動層面的社區布局不夠。雖然在音悅臺的官網上擁有用戶交流互動的界面,但是音悅臺本身卻並未充分挖掘用戶社交互動的價值。在面對微博微信以及B站等平臺競爭時逐漸敗下陣來。「想做粉絲服務,但卻只想著從粉絲身上掠奪」的音悅臺可能一直囿於財政方面的壓力,一直在關注粉絲的消費行為,而並未完全激發粉絲們的娛樂屬性。
特別聲明:本文為DoNews籤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DoNews專欄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