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卡脖子」人工智慧賦能流程製造打造「工業大腦」

2020-12-15 東方財富網

流程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上海及長三角區域已經形成了石化、鋼鐵和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流程工業產業集群,正展現出日益強大的高端產業聚集效應和引領功能。然而,在當前國際貿易壁壘和全球疫情衝擊下,我國流程製造業部分領域仍存在關鍵技術被「卡脖子」和供應鏈「斷鏈」風險。在人工智慧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核心引擎的當下,如何充分釋放人工智慧對流程製造的「賦能」效應,推動我國流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12月13日,由華東理工大學和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流程智造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南平,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建華,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等領導和20多位院士出席會議,圍繞「人工智慧賦能流程製造」這一主題,就我國流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布局、趨勢預判、產業發展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討論。

聚焦基礎研究,打通研發轉化創新鏈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強大的基礎科學研究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基石。論壇上,徐南平、吳清、陸建華、雷朝滋共同啟動了「物質轉化製造過程智能優化調控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和「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

「物質轉化製造過程智能優化調控機制」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負責人、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院士詳細匯報了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的建設情況。由華東理工大學聯合中南大學、東北大學共同建設的「物質轉化製造過程智能優化調控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是首個依託上海高校建設的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該中心聚焦前沿,通過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與流程製造的深度融合,研究物質轉化製造過程的智能優化調控機制,通過對流程製造過程機制的創新理解和認知以及調控方法的深化完善,系統解決高端產品性能、大規模資源能源優化以及柔性自主調控等前瞻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的重大科學問題,服務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和高端製造的重大戰略需求,夯實創新發展基礎,打造世界一流的流程製造智能化的學術高地。

論壇上,成立了「物質轉化製造過程智能優化調控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暨「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戰略諮詢委員會,並舉行了委員聘任儀式。

打造流程製造 「工業大腦」

為打通原始創新到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的創新鏈,華東理工大學聯合相關單位成立了「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理事長、華東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杜文莉教授介紹了研究院的基本情況。研究院以「打造成世界一流、全球領先的流程製造業智能化技術創新平臺」為目標,圍繞「人工智慧賦能流程製造」主題,聯合國內外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和企業,充分利用長三角區域資源,促進在工業網際網路、流程製造智能化領域的技術轉化和產業化應用,推動工業核心軟體自主可控,並進一步打造大宗原材料工業和系列高端材料/化學品等流程製造的「最強大腦」。

流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通過產學研用深度合作實現科技創新成果的落地轉化。論壇上,「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理事長杜文莉教授與上海化學工業區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寶武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鞍鋼集團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安徽海螺信息技術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上海新興信息通信技術應用研究院等14 家企業代表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校地合作加快策源功能建設

流程製造業是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高端產品和材料的基礎性行業,是落實「上海製造」品牌的重要力量。當前正值浦東新區改革開放30周年,在新的起點,浦東新區堅持「四個面向」,尋求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為此,浦東新區與華東理工大學強強聯手,致力於加快流程製造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建設。

論壇上,浦東新區與華東理工大學籤訂了「關於加快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策源建設」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未來三年共同推進「物質轉化製造過程智能優化調控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建設。

(文章來源:東方網)

相關焦點

  • 拒絕「卡脖子」,人工智慧賦能流程製造打造 「工業大腦」
    然而,在當前國際貿易壁壘和全球疫情衝擊下,我國流程製造業部分領域仍存在關鍵技術被「卡脖子」和供應鏈「斷鏈」風險。在人工智慧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核心引擎的當下,如何充分釋放人工智慧對流程製造的「賦能」效應,推動我國流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12月13日,由華東理工大學和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流程智造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召開。
  • 打造「工業大腦」 !華理助力人工智慧賦能流程製造!
    聚焦人工智慧賦能流程製造,布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速發展。 石化、鋼鐵和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流程工業產業集群正展現出日益強大的高端產業聚集效應和引領功能。但是,在國際貿易壁壘和全球疫情衝擊下,部分領域仍存在關鍵技術被「卡脖子」和供應鏈「斷鏈」的風險。在人工智慧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核心引擎的當下,如何充分釋放人工智慧對流程製造的賦能效應,推動我國流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 人工智慧賦能流程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流程製造科技創新論壇在滬舉辦
    當前,上海及長三角區域已經形成了石化、鋼鐵和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流程工業產業集群,正展現出日益強大的高端產業聚集效應和引領功能。然而,我國流程製造業部分領域有一些關鍵技術亟待突破。如何充分釋放人工智慧對流程製造的「賦能」效應,推動我國流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12月13日,「流程智造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論壇上,「物質轉化製造過程智能優化調控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和「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宣布啟動。
  •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20多名院士在滬討論:人工智慧如何賦能流程製造
    日前,由華東理工大學和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流程智造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南平,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建華等20多位院士出席會議,圍繞「人工智慧賦能流程製造」這一主題,就我國流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布局、趨勢預判、產業發展等多個方面進行討論。
  • 流程製造業亟需升級 5G賦能製造業呈現三階梯
    打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裡,助力5G、人工智慧等賦能製造業轉型升級,上海正在探索新路徑。近日,在華東理工大學等單位主辦的「流程智造科技創新論壇」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為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揭牌,旨在推動「人工智慧賦能流程製造」。
  • 華東理工大學和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流程智造...
    ,當前上海及長三角區域已經形成了石化、鋼鐵和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流程工業產業集群,正展現出日益強大的高端產業聚集效應和引領功能,但是,在國際貿易壁壘和全球疫情衝擊下,部分領域仍存在關鍵技術被「卡脖子」和供應鏈「斷鏈」的風險。
  • 上海啟動「物質轉化製造過程智能優化調控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流程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當前,上海及長三角區域已經形成了石化、鋼鐵和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流程工業產業集群,正展現出日益強大的高端產業聚集效應和引領功能。然而,在當前國際貿易壁壘和全球疫情衝擊下,我國流程製造業部分領域仍存在關鍵技術被「卡脖子」和供應鏈「斷鏈」風險。今天(12月13日),上海正式啟動「物質轉化製造過程智能優化調控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和「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
  • 打造大型煉油「工業大腦」,斬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打造大型煉油「工業大腦」,斬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如何能在滿足現代生活需求的同時,又能守護住青山綠水?石化製造過程智能化是途徑之一,即以自動化和人工智慧技術實現石化生產過程的綠色製造和智能製造。華理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鍾偉民教授就是這樣一位綠色化工「智」造者。十餘年來,他針對複雜化工生產過程的節能降耗,在過程混合建模、智能優化方法和工程優化應用方面深耕細作。
  • 流程智造科技創新論壇在滬舉辦 人工智慧賦能流程製造
    昨天,「流程智造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啟動「物質轉化製造過程智能優化調控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和「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南平等20多位院士與會。
  • 【中國新聞網】「流程智造科技創新論壇」在滬召開
    由華東理工大學和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流程智造科技創新論壇」13日在上海國際會議召開。論壇上,「物質轉化製造過程智能優化調控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和「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啟動。
  • 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跨行業跨領域賦能服務全球製造
    作為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接受新華網專訪提出,工業網際網路將是引領網際網路發展的新引擎,要積極引導核心技術研發,突破「卡脖子」技術,跨行業跨領域賦能。  突破「卡脖子」技術 跨行業跨領域賦能  李軍旗:
  • 工業網際網路百家爭鳴隆力奇「奇雲大腦」表現亮眼
    隆力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打造之路轉型升級,發力智能製造。2008年,隆力奇開始規劃智能工廠;2012年,隆力奇全力打造了智能化4.0工廠,引進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或國內領先水平的生產設備和流水線。2014年,隆力奇智能化新工廠建成,向智能製造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成都企業藉助「工業大腦」乘勢而上
    著力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連續幾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當前更作為應對疫情衝擊化危為機的主戰場,被寄予厚望。 新一代信息技術結合工業製造,在改變生產方式的同時,也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在成都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一批平臺企業在其中找到了發展機遇。
  • 市縣傳真|嵊州:三賦能化解中小科企「卡脖子」難題
    為適應科技創新發展新要求,嵊州聚焦中小型企業資金、平臺、技術「卡脖子」難題,通過政策賦能、數字賦能、服務賦能,逐步化解難題,創新科技鏈,融合產業鏈,開闢市場鏈,有力推進了該市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 藍卓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工業作業系統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一家工業界的網際網路公司,我們致力於用跨界融合技術,解決工業「卡脖子」問題,以「平臺+工業智能APPs」業務模式,賦能工業用戶,實現智能製造新模式 / 數字工業大腦。  主持人:您前面提到咱們有一個新的工業作業系統supOS,您能介紹一下它能產生什麼樣的價值,能為企業解決什麼樣的痛點難點嗎?
  • 隆力奇發布中國首款日化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奇雲大腦」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為德國工業4.0首個中國試點項目,推動智能製造轉型升級的民族企業,隆力奇旗下克勞麗勇擔重任,開始研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奇雲大腦」。
  • 藍卓:構建工業企業數位化新引擎,打造自主可控的國產工業「安卓...
    近兩年默默精耕「工業作業系統」的藍卓,可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藍卓supOS工業作業系統在經歷了三代更迭之後,在與5G、邊緣計算、人工智慧、數字孿生等技術結合之下,打造了一系列行業應用標杆,堪稱智慧工業大腦。
  • 創新奇智攜手中冶賽迪成立「賽迪奇智」,搶跑工業AI轉型
    通過整合兩家公司的優勢及資源,打造以人工智慧行業解決方案為核心的創新型科技企業,用AI賦能工業效率及價值提升,助力流程製造客戶實現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伴隨供給側改革和「智能+」等國家頂層政策的推出,以及人口紅利減弱、產業轉型和AI技術成熟等現實性引擎的推動,中國工業開始戰略進入智能化階段。
  • 構建新生態 賦能新製造 | 2020中國工業計算機大會在杭成功舉辦
    大會以「構建新生態,賦能新製造」為主題,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指導;中國計算機學會、杭州臨安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計算機學會工業控制計算機專委會、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管委會、杭州數字經濟聯合會等單位承辦;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浙江省科學技術廳、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杭州市科學技術局、杭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特別支持
  • 人工智慧賦能中國健康醫療服務
    原標題:人工智慧賦能中國健康醫療服務   面對「看病難」「住院難」等一系列民生醫療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