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

2020-09-03 黑龍江教招信息港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蔡元培的思想是考試中比較容易出現的考點,尤其是他的五育並舉的思想,隨著教師招聘考試內容的細化,此部分知識點考查的越來越細緻,接下來,我們對五育並舉的方針進行總結,幫助大家進行備考。

1912年初,蔡元培發表《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一文,根據專制時代和共和時代對教育的不同要求,從「養成共和國民健全之人格」的觀點出發,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並舉的教育思想,成為制定民國元年教育方針的理論基礎。該文系統地闡述了「五育」各自的內涵、作用和相互關係。

(一)軍國民教育

軍國民教育作為一種教育主張,在維新變法時期即已萌芽,以後逐漸發展。鑑於中國近代積弱致侮的事實,部分有志之士希望藉此改變中國重文輕武的教育傳統,培養國民的強健體魄和尚武精神,強體強兵,禦侮圖強。他們主張將軍事教育引入到學校和社會教育之中,讓學生和民眾受到一定的軍事教育和訓練。在學校教育中,強調學生生活的軍事化,特別是體育的軍事化等。

蔡元培認為,軍國民教育不是理想社會的教育,「在他國已有道消之兆」,但在中國仍有提倡的必要。從國際形勢看,中國「強鄰交逼,亟圖自衛,而歷年喪失之國權,非憑藉武力,勢難恢復」。從國內形勢看,「軍人革命以後,難保無軍人執政之一時期,非行舉國皆兵之制,將使軍人社會永為全國中特別之階級,而無以平均其勢力」。可見,蔡元培主張軍國民教育,有寓兵於民、對抗軍閥擁兵自雄、捍衛民主共和的良苦用心。

(二)實利主義教育

所謂實利主義教育,即是「以人民生計為普通教育之中堅」,密切教育與國民經濟生活的關係,加強職業技能的培訓,使教育能發揮提高國家經濟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蔡元培指出,世界各國的競爭不僅在軍事,更在經濟,武力需要財力的支持。而中國豐富的自然資源未得到開發利用,「實業界之組織尚幼稚」,人民失業,國家貧窮,發展實利主義教育實為當務之急。

實利主義教育也是蔡元培對當時流行歐美、以杜威為代表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一種概括,他說:「此其說創於美洲,而近亦盛行於歐陸。」又說:「今日美洲之杜威派,則純持實利主義者也。」儘管蔡元培當時對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學說的理解未必全面,但實用主義教育學說確是因為蔡元培的介紹而與中國教育界見面的,從此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三)公民道德教育

軍國民教育和實利主義教育旨在富國強兵,但即使國富兵強,也會出現如智欺愚、強凌弱、貧富懸殊、資本家與勞工之間矛盾激化的現象,因此必須「教之以公民道德」。蔡元培認為,公民道德的基本內容不外乎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所標榜的自由、平等、博愛(「親愛」),顯然與封建道德的專制等級性不相容,但他明確指出中國傳統倫理特別是儒家倫理的一些基本範疇,其內涵和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是相通的。蔡元培尊重文化的繼承性和發展性的統一。因此,他在摒棄封建道德專制性和等級性的同時,汲取其中有利於資產階級道德建設的養分。

(四)世界觀教育

世界觀教育為蔡元培所獨創並被作為教育的最高境界。蔡元培受康德心物二元論觀點的影響,認為世界分為「現象世界」與「實體世界」之不可分割的兩方面。

現象世界是我們可以經驗到的,它和時間、空間不可分離,受因果律的制約,其存在形式是相對的,隸屬於政治的。實體世界超越於經驗之外,只可直觀感悟,沒有時間空間可言,不受因果律的制約,它的存在形式是絕對的、超越政治的。

現象世界中的人,由於存在人我差別的意識、追求幸福的意識,而糾纏於由此產生的種種矛盾。在實體世界中,人們擺脫了現象世界的種種矛盾,實現意志的完全自由和人性的最大發展,思想和言論也不受某一門之哲學、某一宗之教義的束縛。

所謂世界觀教育,就是要培養人們立足於現象世界但又超脫現象世界而貼近實體世界的觀念和精神境界,「使對於現象世界,無厭棄而亦無執著」,「使對於實體世界,非常渴慕而漸進於領悟」。

(五)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與世界觀教育緊密聯繫。蔡元培認為,美感「介乎現象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而為津梁」。在現象世界中,凡人皆會因生死離合、禍福利害等種種境遇而產生愛惡驚懼喜怒悲歡之種種感情,而一旦將這些引入繪畫、詩歌、音樂等而成為美的材料,則審美者除得一「渾然之美感」外,不會捲入現實的情感矛盾之中。可見,美感已超越利害關係和人我之分界,「而已接觸於實體世界之觀念矣」。

世界觀教育是引導人們具有實體世界的觀念,但不是靠簡單的說教可以實現的,其有效的方式是通過美感教育,利用美感這種超越利害關係、人我之分界的特性去破除現象世界的意識,陶冶、淨化人的心靈。所以,美感教育是世界觀教育的主要途徑。

大力提倡美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實踐的一個重要特點。民國元年制定學制時,他就有意識地提高中小學美育的地位。在北大,他親自開設《美學》課,並一直注意推動公共美育設施和專業美術院校的發展。他認為美感教育具有與宗教相同的性質和功用,但可以避免宗教的保守和宗派之見,所以又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號。

蔡元培認為,「五育」不可偏廢,其中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偏於現象世界之觀念,為隸屬於政治之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以追求實體世界之觀念為目的,為超越政治之教育。根據當時流行的德、智、體三育的說法,蔡元培認為,上述「五育」中,軍國民教育為體育,實利主義教育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輔助德育,世界觀教育將德、智、體三育合而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學校中每種教學科目雖於「五育」各有側重,但又同時兼通數育。

以上即為對蔡元培「五育」並舉方針的內容及關係的總結,希望對大家的備考之路有一定的幫助。

相關焦點

  • 淺談蔡元培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
    下面為大家介紹有關蔡元培的五育並舉的相關內容,在考試中經常以客觀題形式考察,需要識記要點,並作適當的了解。蔡元培認為,民國教育應以「養成共和國民健全之人格」為目標。在他看來,健全人格的養成需要通過實施體育、智育、德育、世界觀教育和美育來實現。他在《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一文中系統闡述了「五育」各自的內涵、作用和相互關係。
  •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
    在四川省教師招聘考試中,對於中國近現代教育思想這部分內容,主要考查的是教育家的思想及著作,且多以選擇題和判斷題的形式出現。本文將對中國近現代教育家蔡元培的五育並舉理論觀點進行總結,希望對各位考生備考提供幫助。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蔡元培「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學公共基礎知識:蔡元培「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蔡元培的思想是考試中比較容易出現的考點,尤其是他的五育並舉的思想,隨著教師招聘考試內容的細化,此部分知識點考查的越來越細緻,接下來,我們對五育並舉的方針進行總結,幫助大家進行備考。
  • 蔡元培的「五育」思想
    [考情介紹]蔡元培字鶴卿,號子民,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被毛澤東稱為「學界泰鬥、人世楷模」。他的思想有很多,其中「五育」思想在考試中常見的題型以客觀題題型單、多、判為主,本文旨在介紹其相關內容。」、「尊孔」的教育宗旨,從「養成共和國民健全之人格」出發,提出了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育「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
  • 圍繞五育並舉,校長匯報學校的3點思考與5個做法,教育同行點讚
    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分享關於「五育並舉」的話題。回溯「五育並舉」的源頭,我們發現: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廢」的教育思想家,主張五育並舉,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個顯著特點。
  • 五育並舉的現代啟示
    在其中兩輪評選中,蔡元培一次排名第六,一次第七,位次靠前的有孫中山、顧維鈞、馮玉祥等人。胡適也擬定了一個12人名單,分成四個組,在「影響近二十年全國青年思想」的四人中,蔡元培名列第三,排在康有為、梁啓超之後,陳獨秀之前。不知道胡適想過沒有,100年後,中國的教育改革與大學建設仍要從蔡先生的思想中吸取營養。
  • 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理想
    其後近十年間,蔡元培幾次歸國又幾次出國,於1917年初受任北京大學校長,將其教育救國的思想用於改革北大,使北京大學一舉成為我國學術研究氣氛濃厚的高等學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病逝,毛澤東給予高度評價:「學界泰鬥,人世楷模!」統觀蔡元培一生的教育主張,特別是重新認識他提出的「大學為培養民族精神之所」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積極意義。
  • 五育並舉以道德為根本——蔡元培先生的德育觀
    這是今天大學教育中的一大弊端,是對教育觀的誤解,亦是教育界中非理性思維及功利化傾向的一個表現。 中國科技大學原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教育督導餘翔林同志研讀中國現代教育史,發現一批著名大學校長如北京大學的蔡元培先生,清華大學的梅貽琦先生,南開大學的張伯苓先生,浙江大學的竺可楨先生及中國科技大學的郭沫若先生等都非常重視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尤把德育放在諸育之首,給今人很大的啟發。
  • 20年代中國教育思潮與教育改革運動人物—蔡元培
    一、「五育並舉」教育1912年初,蔡元培發表著名的教育論文《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從「養成共和國健全之人格」的觀點出發,比較系統地提出了五育並舉的思想。(一)軍國民教育近代的中國社會積貧積弱,人們因為鴉片的侵蝕,身體機能受到極大的損傷,以至於在和外界交戰時落於下風。
  • 蔡元培考點大梳理
    蔡元培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是教育學常考的一個考點,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呈現。他以畢生精力奉獻於教育事業,為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今天我們就來全面地學習一下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及教育活動蔡元培是20世紀初中國資本主義教育制度的創者。他明確提出廢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的封建教育宗旨。
  • 中國教育家之民國風雲人物蔡元培
    一、地位:近代著名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和民主主義教育家。二、稱呼:毛澤東稱蔡元培為「學界泰鬥,人世楷模」三、代表著作:《蔡元培自述》《中國倫理學史》《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考察例題:1.【單選題】我國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澤東稱頌為「學界泰鬥,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 2020山東教師招聘考試人物解析—蔡元培
    一、考情解析對於蔡元培這一人物的考查,主要是以單選、多選題為主,對於該人物的主要事跡、思想進行考查,這一塊的內容我們可以主要從「五育並舉」、「北大改革」、「教育獨立思想」這三個方面來進行了解學習,希望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將這些比較繁瑣的知識點梳理好
  • 教育學中極其重要的人物之一—蔡元培
    1.五育教育①提出「五育」並舉: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解析:軍國民教育是指軍事教育與體育,一方面是造就強大軍隊防治軍閥專政,一方面還包括體育鍛鍊。②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將美育列入教育方針,並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解析:蔡元培首倡「以美育代替宗教」,實質上是對舊文化、舊教育的有力批判。亦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將美育列入教育方針的教育家。
  • 中小學如何設計「五育並舉」落實機制
    全國教育大會召開後,中共中央、國務院相繼印發了一系列文件,提出堅持「五育並舉」教育方針,全面發展素質教育。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強化體育評價、美育評價,再一次明確了「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五育並舉」是一個有機整體,切忌不成體系、零敲碎打,不分主次、眉毛鬍子一把抓,更不能不可持續、一時興起而為之。學校作為教書育人主陣地,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系化設計「五育並舉」落實機制,為培養時代新人進行系統思考、統籌融合併將「五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 全國首個「五育並舉實驗區」落戶龍泉驛
    2020年8月23日,中國教育學會、龍泉驛區人民政府在龍泉驛新格林藝術高級中學校舉行合作共建「五育並舉實驗區」暨教育高質量發展戰略智庫建設啟動儀式23日上午,遊森、秦建平、袁桂林、周亞等知名專家攜手龍泉驛區的中小學校長,圍繞立德樹人、五育並舉主題舉行了三個論壇活動;下午的儀式上,中國教育學會與龍泉驛區籤訂了共建「五育並舉實驗區」的合作協議,並為首批「五育並舉實驗區」暨教育高質量發展戰略智庫專家頒發了聘書。
  • 中國教育學會、龍泉驛區共同舉辦「五育並舉」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
    秦建平主任在總結點評,就龍泉教育推進「五育」並舉落地舉措進行了高度評價,充分肯定了龍泉驛區就推進「五育並舉」分層分類提高育人質量的思考,給各位校長分享了《面向2035:學校優質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科學路徑選擇》的專題報告。
  • 首創「五育並舉」學校評價方式,值得全面推廣
    近日,成都市印發《區(市)縣「五育」並舉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實施方案》。該市通過建立五育並舉、科學多元、導向明確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多元參與、考核激勵、整改提升的評價制度體系,引導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改進質量管理,扭轉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教育質量的傾向,實為全國首創。
  • 蔡元培對教育最大的貢獻,並不僅是「思想自由、兼容並包」
    1940年3月5日,歷史上的今天,民國的巨星蔡元培逝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蔡元培作為北京大學首任校長,其辦學方針是「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如果不是專門研究歷史和教育的人,或者有意學習和研究,對先生的認知恐怕大多停留於此吧。
  • 成都龍泉驛區建設全國首個「五育並舉實驗區」
    人民網成都8月24日電 (王軍)8月23日,中國教育學會、龍泉驛區人民政府在龍泉驛舉行合作共建「五育並舉實驗區」暨教育高質量發展戰略智庫建設啟動儀式。上午,遊森、秦建平、袁桂林、周亞等知名專家組織龍泉驛區的中小學校長,圍繞立德樹人、五育並舉主題舉行了三個論壇活動;下午的儀式上,中國教育學會與龍泉驛區籤訂了共建「五育並舉實驗區」的合作協議,並為首批「五育並舉實驗區」暨教育高質量發展戰略智庫專家頒發了聘書。儀式後,中國教育學會秘書長楊銀付還代表智庫專家進行了首場專題講座。
  • 蔡元培
    以生動形象的語言高度概括了蔡元培一生光輝偉大的功績。2.「五育」教育上的改革。解析:蔡元培提出「五育」並舉的教育思想。這「五育」分別指的是: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以及美感教育。其中軍國民教育指的是對國民進行體育。實利主義教育指的是對國民進行智育。公民道德教育指的是對國民進行德育。美感教育是對國民進行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