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十一預熱的第一天,全網各大主播基本都是直播帶貨,在薇婭和李佳琦的直播間剁手了兩個小時後,趕緊關掉直播,生怕控制不住又去剁手。衝進浴室讓自己冷靜一下的時候突然想到一個英文單詞:timing。覺得可以嘗試寫一篇文章叫:論timing的重要性。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大部人都會認為:時機抓住了,可以瞬間起飛。但抽離出抓住機會這個表象,拋開運氣等不可控因素,背後實際是有跡可循的。
高緯的角度觀察,能否做成一件大事(世俗的觀念的「大」),從商業角度來講就是規模很大市值很高的公司,例如拼多多,淘寶,頭條,小米,美團,滴滴等這類在某個時代裡偉大的企業。現象層的分析結果是踩準了基本盤的大變化,而我理解的基本盤是什麼?
經濟的宏觀走向,行業的宏觀走向,技術的宏觀走向,人口結構變化等方面。
那麼基於現象層的宏觀角度分析,拼多多的成功與真正的廣大中國用戶的收入及消費實際情況非常匹配,與絕大部分人群的消費力匹配;加之在當時整個電商環境下,PDD捕獲了淘寶由於IPO後不得不淘汰下來的低價供應鏈,低端產品的商家,而這些商家又是中國廣大用戶真實需要的。同時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徹底成熟和微信的全國性普及,讓拼多多通過把舊要素(團購邏輯)進行新組合而產生了強大的爆發力。
順著這個現象層的分析可以得出:淘寶的成功是早期對商業趨勢的判斷,行業空白以及內需增大的判斷;頭條,小米,美團,滴滴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技術對傳統行業改造的產物。
不僅僅只有這些公司,科技行業還有華為,騰訊,百度,傳統行業有農夫山泉,海底撈,這些公司所在的行業基本盤都是非常大的。尤其傳統消費品和服務行業,基本盤長期存在(所謂衣食住行行業的長期剛需),因為這些需求是一個長期階段內存在的,變化的僅僅是產品,服務,銷售手段不同而已。當然,以上所謂的基本盤也只是表面現象。
但撥開這些現象層,往深了挖,背後實際上是:人,錢,商品,信息,在流轉的過程中效率性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而這些改變才是真正影響和產生這些公司的最重要的因素。
例如:拼多多,淘寶,京東,唯品會等大型電商平臺都是有人,錢,商品,信息這四個點中,某一個或某兩個或全部要素(佔全四個要素的公司都是絕對牛X的公司)發生了效率性的變化而引發了行業巨大的改變。用戶需求的分層,貨品成本的降低,商品品類的豐富,獲取更多不同商品的信息觸達方式,物流效率的提升,交易成本降低等等。
拿一個拼多多局部功能來說,拼多多頁面的設計極大激發了用戶消費的衝動,一鍵付一個單品,最簡單下單交互,不可以加購物車聚合付款,只能買完一個再買下一個。僅這一點對快遞行業來講,包裹數量增大,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唯品會讓品牌的清倉覆蓋面變大,變成一個聚合型的奧特萊斯。
京東早期通過網際網路大大降低了家電行業的交易成本,後期加上京東的物流,形成了強悍的壁壘。
又例如:頭條,百度,是因為讓用戶獲取信息的效率提升。
美團早期則是通過團購幫助用戶降低了餐飲價格的同時幫助商家提升了到店流量,提供了高效的訂餐服務,商家獲客的信息傳播半徑變大,效率變高。而如今又通過外賣提升了用戶購買三餐的效率,再一次擴大了餐廳受限於區域性人群消費這一覆蓋半徑問題。
滴滴提高了車輛的流轉效率,降低車輛的空置率以及用戶訂車需求觸達司機效率的提升。騰訊是提升了用戶的溝通效率,而本質上讓簡訊免費了。
可能有人會對以上的說法產生質疑,認為是技術的提升導致的這些結果,但技術也僅僅是手段,技術的背後依舊是效率的提升。例如:直播行業是因為4G技術的成熟,而產生出的一個新業態。但技術背後意味的是什麼?是從3G到4G發生了數據傳播效率的提升,而接下來的5G會對整個社會效率的產生更大的影響。這背後又意味著科學研究對未知領域更深層的探索,從而產生更多效率提升的應用。
除了以上的這些網際網路公司,農夫山泉,海底撈,元氣森林,文和友等等傳統的消費品或服務行業的新老公司以及像華為,大疆這類的科技公司,本質上都是由於做出了或提供了和別人「不一樣」的產品或服務而成功。當然,這些公司的運營層面無一例外地也包含了人,錢,商品,信息的流傳效率。例如海底撈的供應鏈效率,人員組織能力使店內服務效率提升。農夫的水敢賣的貴,有足夠利潤給渠道商分成,通過高價和高分成提高了自己的流通效率而佔用了別人渠道空間。很多高價微商產品其實就是這個邏輯。而用戶對瓶裝飲用水的方便性這一因素,在商業本質面前就顯得有些站不住腳了。
小米空氣淨化器也是一種典型的例子。在小米之前,空氣淨化器的價格普遍非常高且使用群體非常小,日常生活中大家覺得用不用無所謂,不覺得對生活質量上有什麼影響。而由於前兩年霧霾越來越嚴重,空氣惡劣這個大前提的出現,小米通過大量規模化的生產將空氣淨化器製造成本壓縮到極致,同時配合小米生態鏈營銷,推廣和交易成本遠低於同類型產品,把價格做到極低,讓空氣淨化器徹底成了一個家庭裡的相對必需品。
類似小米空氣淨化器這樣的米家生態鏈產品還有很多,現在都可以歸集為類新奇特產品(其實就是小家電)。這些新奇特產品在網際網路上脫穎而出的核心原因除了價格,「不一樣」外,更重要的是信息傳播的效率和方式發生了變化。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報紙,廣播,電視),甚至更原始的狀態,用戶獲取產品信息的傳播的方式更多是物理的人與人對產品的轉介紹,今天不再是物理的人對人的口碑介紹,而是靠網際網路上大量的產品使用信息反饋的高效觸達+如今的最為流行的算法推薦機制,同時又聚合用戶的需求,這也是網際網路領域容易出爆款的重要原因之一。傳統線下的零售在此之前依舊是通過開店區域化輻射的方式的觸達用戶,因此整體效率會低很多。
根據恩格爾係數的理論,人的基本生活品消費降低(主要是食物),自然的其他消費增高。加之家電3C行業價格降低,已經不再是家庭必需品的重要開銷,大件商品在人的消費佔比支出降低,所以綜合原因導致類新奇特產品和新奇特產品(尤其小家電及廚衛用品)越來越受歡迎。
當然,這裡面會有一部分偶然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運氣成分。但換個角度理解,其實很大一部分科學研究也並不是有針對性的,指向性的,目的性的;而是研究中的某一個成果偶然發揮了實際應用。因此華為會去支持全世界那麼多的科學家做研究,並且不怎麼去幹涉他們的研究方向。
上面扯了這麼多,對於普通創業者來講更多的是要進行對微觀變化的關注,拿淘寶店舉例:
每個階段淘寶都會湧現出一批新人,新店鋪,新玩法,平颱風口的周期也從以前的2-3年變成了一年一個風口,甚至半年;尤其是女裝行業,推陳出新的速度極快。那麼怎麼樣去捕獲這些平臺裡的風口?這就需要長期浸淫在淘寶這個生態的基本盤裡,觀察本行業和其他各行各業的變化。事實上跨類目並不是難事,但要對品類對應的人群,品類未來的發展空間有相對準確的判斷,最重要的:提供了什麼不一樣的產品。
元氣森林背後的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跨類目做成功的好案例,核心是因為做了不一樣的產品。之前所有便利店裡的飲料產品都是老的品牌形象,產品是老的口味,而元氣森林本質上是做了不一樣的產品(針對年輕的新一代人群做了新包裝營銷,不一樣的口感)脫穎而出。但元氣森林這樣的產品也會面臨挑戰,就是那些跟進他做類似產品且渠道能力和效率更高的公司。所以經濟學家熊彼特的觀點是非常值得反覆思考:創新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源動力。要通過不斷觀察,深入思考,找到不一樣的點,進行產品上的創新。
但我們也不排除另一種次一級的創業角度:找到有極少人做出的早期不一樣東西,跟進,微創新,做的比第一個甚至第二個吃螃蟹的人更好,敢為天下後,這也是一種對商業的思考方式,並且大部分創業者和公司都會這樣做。因為同樣的商品,由於效率提升導致價格下降,產品差異造成的競爭性壁壘基本都會被很快抄襲,除了專利技術外。
因此,對於創業者來說,無論是想抓住宏觀還是微觀風口且做成功,需要具備五個非常重要的能力:
1. 大前提:對人,錢,商品,信息這四點在流轉的過程中效率性更高的認知。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風口提前的敏銳判斷,這需要對市場動態,用戶群體,供應鏈有強大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好比之前看到過的一個觀點:越LOW的東西,越看不懂的事情,可能蘊藏著你看不到的大機會。這時候要放下身段去理解,感受,嘗試,要有上善若水的態度。創業者們要對社會現象,商業現象的觀察不能停止,要「用心」去看,去關注,去思考。例如:美團有個部門就是每天全網雷達般地掃描全網各個新APP的下載量和活躍用戶量,目的就是為了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的潛在機會。
2. 新創業者要有一個好的早期團隊,用馬老師的話講:使命願景價值觀要一致。對於老創業者,原本公司要具備穩定性:收入,利潤,現金儲備,組織能力,團隊能力。
3. 強執行力,肯撲下身子去做,在沒有很強大的組織調動能力,管理能力,運營能力時,要自己能撲下身子去做,這樣才有機會在新風口中獲得成功。
4. 具備良好的融資能力,說白了就是要有錢。不論自己積累的還是投資人給的。
5. 老的優秀創業者要能放下偶像包袱,慣性思考的包袱,過往成功的心理包袱。新的創業者要能:腦袋勤於思考,行動膽大心細,敢於做不一樣的事。
寫到這裡猛然發覺忘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今晚要老羅直播間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