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少犯錯:換個思路,改變也很簡單

2020-09-14 見素園主

孩子犯錯是個太常見的事情了。

踢球砸了杯子的,潑了牛奶撒了果汁的。。。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可刪


家長的反應無怪乎以下三個:

1. 立馬訓斥,你個孩子,我說了多少遍了,你居然。。。

2. 不打不長記性!一邊站著去

3. 我眼不見你就犯錯了,以後一定要盯著你

各位爹媽們,吼的臉紅脖子粗,孩子犯錯的花樣也層出不窮,氣的肝疼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可刪

魯迅在《記念劉和珍君》中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但是孩子終究會長成不同的樣子。

這其中,隱藏著家長的思維模式。嘗試用另外一種思維模式,引入分析,構建機制。犯錯,也是極佳的學習機會。

01 「有效犯錯」的模型很好用


2006年,卡普爾教授曾經提出有效失敗的概念。

心理學家馬努 ·卡普爾是世界頂尖研究性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教授,同時也是該學院學習科學和高等教育的研究項目主席。

他把失敗分為有效失敗和無效失敗,成功分為有效成功和無效成功。


在這個學習科學的研究項目裡面,卡普爾教授希望引導大家看到有效失敗在學習中佔的作用。

比如老師給孩子布置作業,一種是找人代工幫忙或者直接百度搜索一個完美作業;

一種是自己做,但是有很多技術錯誤,得分很低。

普遍情況,得分低的會被認為是失敗。

可是在卡普爾教授眼裡,雖然從短期結果來看那些沒有經過思考,直接照搬的孩子看起來更完美,然而這個學習過程卻被他視作是無效成功。


相反那個犯了點技術錯誤的孩子,經過一次有價值的思考和搭建,雖然拿到了較低的分數卻屬於有效失敗,因為這個孩子學到了更多知識,收穫了更多思考在未來的學習中會有更多的突破。

犯錯無可避免,但事情發生後,若能改變思維模式,考慮有效失敗的模型,並嘗試引導孩子,學會辨認。

那麼,溝通就變得理性而冷靜,孩子就可以從中學到東西。

02 「思維導圖」的方式很好懂


我曾經學到過兩個非常有用的思維模型。

第1個思維導圖模型叫我改正不了,第2個叫我可以改正。

「我改變不了」的思維模型,是一個循環往復的圓,由於孩子不相信自己可以改正,所以放棄任何努力和行動,重蹈覆轍很正常。


如果孩子選擇畫了這個圓圖,那最重要的是引導孩子說出心裡的顧慮和擔憂,避免固定性思維。

「我可以改正」的思維模型,是一條從左向右上揚的直線,代表孩子有努力行動的意願,並相信自己可以改正。


直線代表會去思考如何行動,成功的跳出了錯誤的循環,離開不斷犯錯的思維環境。

甜寶吃飯經常會灑很多飯粒。一開始,家人採取的是直接指責,罰站,撿飯粒。

學習了這個以後,我鼓勵甜寶畫個圖。甜寶說,我可以努力吃飯的時候不掉飯粒。怎麼做呢?我要靠緊桌子,我要端著碗,我要吃飯的時候多看著碗和菜…

好的,你成功了甜寶,明天我們就這麼做吧。

從那以後,甜寶很少掉飯粒,就算掉了,也都及時的撿起來。

如果孩子選擇畫這張圖,我們引導的關鍵在於讓孩子說出自己想要的努力,以及會做出的改變。

這兩個模型簡明扼要,通過畫圖的方式幫助孩子梳理內心所想,更容易產生行動。

改變都是從內而外的,不斷的分析,理性的思考,才能促進孩子的內心動力。

03 「容錯」的機制讓孩子願意跟你說


知乎上曾經有個故事,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感同身受:

每當我遇到了什麼煩惱想跟我媽傾訴時,她的第一反應不是安慰,不是提建議,而是罵我!

又感冒了?叫你多穿點不聽。

這次沒考好?我看你這人就是心太野了!

跟男朋友吵架了?教你別那麼任性你不聽,你那點臭脾氣誰受的了你!


這個媽媽在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撇清了自己的責任。都是你的錯,因為我告訴你了。

孩子會因為犯錯,感到羞愧和恐懼。

有時候,如果孩子寧可忍受拖延的痛苦,也不願意告訴家長。那說明什麼?

說明孩子和你的關係出了問題!

作為父母,我們經常提醒自己,要寬容些。因為這樣,孩子大了到青春期了,才願意繼續和我們分享和溝通。

有溝通,才能察覺孩子的感受,才能運用以上的方法進行分析。成長才會迭代。

西方學校裡面有些老師用綠筆替代紅筆修改作業。

因為他們認為紅色代表錯誤和立即停止;改用綠筆,可以削弱孩子因為害怕犯錯而帶來的恐懼。



所有的細節和環境,都是為了告訴孩子,犯錯不可怕。

《關鍵對話》中曾經提出,你要做雙核的對話人。既要考慮談話的內容,也要考慮談話的氛圍。

而我們很多父母,並不考慮這樣的範圍,無論孩子是否已經抓狂,還在那裡不停的嘮叨。

有次因為甜寶彈鋼琴的節奏不對等問題,我就開始數落她,越說範圍越拉扯的多。

突然,甜寶停止了彈奏,雙手捂著耳朵。我在她背後,我看不到她的表情,但我瞬間被這個動作驚住了。

我立刻不再說話。意識到,談話的氛圍已經沒有了。

再繼續說,結果就是,說的越多,聽的越少。

犯錯的時候,是一個孩子極好的成長機會。我們要好好抓住這個機會,用開放的和包容的胸懷,帶領孩子,爬過人生的一個又一個坎。

願每個孩子都在犯錯中得到成長,前進的路上沒有坑坑窪窪,願每個家長都腳踏實地,一直向前。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16個批評小技巧,建議收藏
    孩子犯錯應該批評,但嚴肅教育並不是劈頭蓋臉罵一頓那麼簡單,錯誤批評不僅不能讓孩子進步,反而會使其自卑或叛逆。所以說,批評孩子也要講究方式、方法。這16個正確批評孩子的小技巧,一起來看看吧!當孩子犯錯後,不要剝奪孩子說話的權利
  • 孩子犯錯如何批評的好
    育兒的一大煩惱,就是孩子老犯錯誤。家長會覺得為難:不教育批評孩子,他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以後還會再犯;批評孩子又怕他受傷害,容易自暴自棄。其實批評不一定是對孩子的打擊,積極心理學有個「批評出樂觀」的方法——如果批評得好,反而可以讓孩子更樂觀。此方法的關鍵在於找到一個人樂觀的根本原因。樂觀不是堅定相信未來會更好,這樣反而容易在現實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 孩子犯錯,16個正確批評的小技巧,建議收藏
    ,但嚴肅教育並不是劈頭蓋臉罵一頓那麼簡單,錯誤批評不僅不能讓孩子進步,反而會使其自卑或叛逆。所以說,批評孩子也要講究方式、方法。這16個正確批評孩子的小技巧,一起來看看吧!02讓孩子學會換個立場,如果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孩子所想的就不是如何去認識和改正錯誤, 而是尋求庇護。
  • 允許孩子犯錯,寬容孩子犯錯,讓孩子徹底改變放棄生命的選擇
    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還有什麼能比生命更重要,可是,偏偏有的孩子選擇了放棄人生只有一次的寶貴的生命,14歲的湖北武漢江夏男生墜樓身亡事件,再一次讓家長和老師感到震驚和痛心,是孩子抗挫折能力太弱?還是家長教育方式不對?亦或是我們的學校老師太驚詫犯錯的學生,這值得我們深深的思考。
  • 孩子犯錯先別批評,8個問題讓孩子知錯就改
    有了孩子之後,本來紳士的男士和優雅的女士都被孩子逼成了咆哮王。孩子這個生物個體就像是一個犯錯機器,剛剛處理完這個事情那個事情又會犯錯,一點一點把父母的耐心消耗完。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不要立馬批評,問這個幾個問題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一、發生了什麼情況?孩子犯錯之後如果父母劈頭蓋臉一頓批評,孩子會覺得很委屈,然後不願意跟父母交流。詢問孩子發生了什麼,能夠讓孩子有機會闡述事件的過程,知道孩子在發生這件事的時候心理想法和事情本身的原委。
  • 孩子犯錯,16個正確批評的小技巧,建議老師家長收藏
    孩子犯錯應該批評,但嚴肅教育並不是劈頭蓋臉罵一頓那麼簡單,錯誤批評不僅不能讓孩子進步,反而會使其自卑或叛逆。所以說,批評孩子也要講究方式、方法。這16個正確批評孩子的小技巧,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01先聽聽孩子的解釋當孩子犯錯後,不要剝奪孩子說話的權利,給他一個申訴的機會,也讓自己的批評更有針對性。
  • 【家教微課堂】孩子犯錯,16個正確批評的小技巧,建議收藏
    ,但嚴肅教育並不是劈頭蓋臉罵一頓那麼簡單,錯誤批評不僅不能讓孩子進步,反而會使其自卑或叛逆。所以說,批評孩子也要講究方式、方法。這16個正確批評孩子的小技巧,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02 讓孩子學會換個立場當孩子強辯是別人的過錯、跟自己沒關係時,問問孩子「如果自己是別人,該說些什麼。」03 父母也要自我批評在批評孩子之前,先來一番自我批評,拉近和孩子的心理距離,培養孩子勇於承擔責任的品質。
  • 關注於解決問題,孩子犯錯就是學習機會
    人生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每個人都是在犯錯中不斷成長起來的,大人會犯錯,孩子更會犯錯。但我們很多家長會採用傳統的管教方式,關注的是教給孩子不要做什麼,或者因為別人是「那麼說的」而要做什麼。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甚至有一些家長會有這種典型的錯誤概念:為了讓孩子們做得更好,就得先讓他們感覺更糟。他們更看重的是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而不是從自己的行為中學習。
  •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父母的一句斥責,可能就成了孩子一生的隱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裡,犯錯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去面對和處理孩子犯的錯,成為了不同水平教育的分界線。這就是因為TA的心理形成了消極態度,秉持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不再去向外探索,而是將自己封閉起來。孩子在成長中,犯錯這件事情的發生是在所難免的。為了能讓TA的心理得到好的發展,我們一定不能陷入到教育誤區裡。使用斥責、辱罵、體罰、毆打等不正確的教育方法。
  • 如何讓孩子相信自己可以改變
    馬克斯韋爾認為正向的態度是擁有力量改變的關鍵,他客觀地指出:「抱著正面的心理態度,雖然不能成就所有事,但與負面態度比較,卻更能幫助你把事情做好。馬克斯韋爾在《差異製造者》( The Difference Maker)一書中,歸納了個方式檢視自己:確認自己對問題的感覺、對與他人有關的感覺、對問題的想法。
  • 《學習的格局》:讓孩子學會「有效犯錯」,比不讓孩子犯錯更重要
    「有效失敗」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從自己犯的錯誤中受益。在處理孩子的錯誤上,父母常常忽略了一點,只顧著罵,卻沒有真正的幫助過孩子面對錯誤。《學習的格局》就是一本講述關於孩子犯錯的育兒書籍,作者以小兒子為書中的案例中心人物,圍繞孩子學習過程遇到的各種問題,給父母提出很多關於育兒的建議。
  • 親子教育 | 孩子犯錯,8個批評小技巧,建議收藏
    孩子犯錯應該批評,但嚴肅教育並不是劈頭蓋臉罵一頓那麼簡單,錯誤批評不僅不能讓孩子進步,反而會使其自卑或叛逆。所以說,批評孩子也要講究方式、方法。這8個正確批評孩子的小技巧,一起來看看吧!01 先聽聽孩子的解釋當孩子犯錯後,不要剝奪孩子說話的權利,給他一個申訴的機會,也讓自己的批評更有針對性。
  • 孩子犯錯,才是檢驗我們是否愛她的最佳時機
    孩子已經在承受犯錯後的內疚、難受、擔心、害怕、痛苦等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我再怎麼責怪她,也於事無補,還不如帶著她先解決問題吧。原來,換個角度,便能收穫不一樣的風景。因此我們總習慣用最簡單最快捷的方式,也就是控制、批評、指責讓孩子立刻改變。這樣的方法看似走了近道,卻更容易半途而廢。
  • 孩子犯錯只能懲罰嗎?不,掌握7個技巧,孩子不再受罰
    ,自然少不了犯錯,只是有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錯少,有些孩子犯錯多。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同一件事犯了無數次錯還在犯。這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思考為什麼?是孩子真的做不到嗎?還是我們在孩子犯錯時的教育方式方法存在不妥?
  • 把犯錯的機會還給孩子
    沒有經歷過任何挫折,沒在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得到完善與成長的孩子,到最後會留下很多沒有及時解決和消化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在某一時間鋪天蓋地而來,以至於他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而那些從小父母就給予自由空間和犯錯機會的孩子,早已經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成長和獨立起來。
  • 高手特徵之四:換個思路解決
    所以說,換個思路,海闊天空。高手的特徵之四就是:換個思路解決。再舉一個例子。如下表格,需要將文件中所有圖表刪除,一共有十二個月生成的圖表。換個思路,就是這麼簡單!還有一次有個網友問我這麼一個問題。如何把下面長得這樣子的一個表格排版成如下效果
  • 那些被孩子作業逼瘋的父母,罵哭了孩子,還被孩子鬧著要換媽
    當爸爸回家的時候更是委屈的跟小媳婦似的,等好不容易停止了哭聲,又開始抽抽噎噎的問爸爸能不能給她換個溫柔點的媽媽。,滿臉疙瘩,就這你還願意跟她在一塊,我現在要換個溫柔的媽媽,寫作業的時候不會收拾我的那種。
  • 孩子犯錯該如何教育?促進「幹勁激素」分泌才是關鍵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沒有人因為批評指責改變,都是因為愛而改變。這句話是真的有科學依據的。【比如,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學習中出錯,你對孩子說:「你真是個笨蛋」,孩子就會無所謂的回應道:「對啊,我就是個笨蛋啊!
  • 最失敗的教育是讓孩子失去犯錯的勇氣
    對於孩子的「不知錯而為之」,家長會厲聲指責,教訓孩子,希望他們以後能杜絕,少走彎路,少吃虧;對於孩子的「明知錯而為之」,家長更會大發雷霆,表現出失望和不耐煩。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在孩提時代多犯一些錯誤,父母對此應該抱著寬容的態度,小時候犯錯是為了保證孩子在踏上社會後少犯致命的錯誤。當然,這裡的「錯誤」並不是指違法亂紀等原則性的錯誤,而是孩子在求知過程中因認知能力的稚嫩導致的失敗、經受的挫折和多走的彎路。
  • 孩子老犯錯,究竟該懲罰還是不懲罰?
    很多家長可能也有著相同的煩惱,加減法在某搜尋引擎搜索「孩子」兩個字就出現了很多條熱搜問題,這些問題都是關於「孩子不聽話,犯錯,打罵不管用的,該怎麼教育」的求助。孩子犯錯、不聽話的問題困擾著眾多家長,那孩子為什麼老是犯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