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皇帝一生積極進取,最終卻一事無成

2020-12-11 騰訊網

1085年4月1日,宋神宗趙頊在福寧殿憂鬱而逝,享年37歲,是北宋第六位皇帝。關於宋神宗,歷史上的評價雖然沒有他爺爺宋仁宗高,但是他也絕對不是一位昏庸之主。不然他也不會同意王安石進行變法,甚至在王安石被罷免之後,親自出來領導變法。

如此勵精圖治的宋神宗,為何會在正值壯年憂鬱而終呢?

還是得從他的身世說起。神宗並不是宋仁宗的親孫子,神宗的父親宋英宗,是趙光義的曾孫,因為仁宗沒有兒子,所以英宗早年被仁宗收為養子,仁宗死後,英宗就即位,可惜英宗命短,在位4年就駕崩了,於是神宗即位。

雖然神宗不是仁宗的親孫子,但他畢竟生在慶曆年間,當年的慶曆新政對他的個人成長影響很大。直至他19歲即位,立志要針砭時弊,效仿甚至是超過爺爺宋仁宗,改革北宋社會的弊端,開闢清平盛世。

既然神宗有如此抱負,那為何最後改革會失敗呢?

1、宋神宗改革過於急躁。

相比爺爺宋仁宗,神宗絕對是一個更加上進的皇帝。剛一即位,神宗就啟用了一直力主變法改革的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旋即又詔為翰林學士,開始研究商討變法之事。其實當年王安石就根據變法之事給仁宗上過萬言書,但是仁宗一直沒有重用王安石。如今神宗即位,改革決心更加堅定,二人在一起如同乾柴遇到烈火,神宗很快便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變法。

然而,在變法的態度上,神宗跟他爺爺仁宗卻不太一樣。當年仁宗重用範仲淹進行慶曆新政,仁宗的態度是叫範仲淹放手去搞,搞不好就拉倒。但神宗絕不學爺爺仁宗的態度,他任王安石為相,在全國上下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方面。同時他還先後罷免了很多否定變法的官員,如當時的御史中丞呂公著,所以,相比之下,神宗朝的王安石變法無論是在改革內容上,還是在變法態度上,都要比當年的慶曆新政更猛、更劇烈。

2、守舊派的強烈反對。

如此剛猛的改革力度,雖然使變法在初期獲得了些許成效,但同時也讓守舊派的人數越來越多,結果這種新舊兩黨之間的鬥爭,無休止地內耗下去,使政局陷入了「零和博弈」。最後連當年跟範仲淹一起主持慶曆新政的韓琦都站到了反對變法的陣營,很快,改革派分裂,守舊派又得勢。王安石不堪重負,身體被掏空,辭去官職。

立志改革的神宗當然不肯就這麼認輸,他對改革的態度一直是竭盡全力去搞,搞不好,我自己來。現在王安石不幹了,神宗要親自上陣。王安石罷相後第二年,神宗改年號為「元豐」,從幕後走到臺前,開始親自主持變法,繼續推進新法,史稱「元豐改制"。

然而宋神宗還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守舊派,不僅新法的推進收效甚微,而且守舊派的呼聲越來越高,朝局之上的內部矛盾越來越尖銳,如此下去朝局勢必大亂,後果嚴重,於是宋神宗開始思考解決辦法。

3、西夏戰爭的失敗,促使他英年早逝。

元豐四年(1081年),機會來了。

西夏的梁太后囚禁幼帝,引發了西夏內亂,宋神宗認為這是絕佳的機會,當年爺爺仁宗也這麼幹過。不僅可以趁機收復失地,還可以通過對西夏的戰爭轉移注意力,緩和朝廷之上由變法引發的矛盾。但是,在對西夏的戰爭態度上,神宗和爺爺仁宗也不太一樣。當年仁宗的態度是放手去打,打不贏,就議和。然而神宗卻不這麼想,他下旨召集五路大軍,準備一舉滅掉西夏。

事實證明宋神宗再一次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敵人。五路大軍全軍覆沒,20多萬軍民敗亡。當全軍覆沒的戰報傳回汴京時,宋神宗當場慟哭,從此一病不起,於元豐八年(1085年)在福寧殿憂鬱而逝,享年37歲。

縱觀宋神宗一生,積極上進,事事躬親,卻似乎哪件事也沒做好。再看他爺爺宋仁宗似乎做每件事都不上心,卻還都做得不錯,成了"仁宗盛治」。如此看來,當皇帝還真沒那麼簡單,光有決心不行,還得有能力。光有力氣也不夠,還得有運氣。神宗能力不足,運氣又差,而且還沒學會爺爺仁宗的無為而為,空有一腔抱負,積極上進,事必躬親,最後還是落得憂鬱而終。當然,話說回來,神宗的失敗原因也不全在他。

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因為當時北宋政局之上,兩派勢力已然站隊分明,派系鬥爭已經無法調和,這種局面是在慶曆新政時確定下來的,所以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變法,等於給北宋朝廷下了一劑猛藥。最後連王安石都明白了,他在辭官之前向神宗感慨道:「天下事像煮湯,下一把火,接著又潑一勺水,哪還有燒開的時候呢?」

"這大概就是《道德經》裡說的"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吧,可惜宋神宗到死都沒有領會,他不懂得該收手時就收手,既是帝王之術,也是歷史發展的規律。至於王安石,在變法上嘔心瀝血,卻沒得到好的結局。也基本符合古代變法者的規律。

相關焦點

  • 敢闖敢拼,勇敢無畏,對人生充滿希望,積極進取,最上進的生肖!
    最怕的就是一個人活著沒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對人生道路一片迷茫,不知道怎麼規劃自己,所以一事無成。但這幾個生肖的人,就像是勵志經歷的典範,雖然人生道路艱難險阻,但他們敢闖敢拼,勇敢無畏,對人生充滿希望,積極進取,上進心極強,所以最終也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完成自己的人生夢想!
  • 僅次於朱元璋,明朝這位皇帝的一生,太精彩了
    其它不說,單說從乞丐,幹到皇帝,這一神奇的人生逆轉,就足夠吸引人!在中國古代眾多的皇帝中,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一生可謂精彩至極,經歷了人生多重階段,轉換過多個角色,在封建社會,能做到如此,講真,實屬不易!那麼,在大明王朝中,有沒有哪位皇帝的一生,能與朱元璋匹敵?
  • 五種「窮人」相,胸無大志,眼高手低,最終一事無成!
    如果一個人的眉毛長得粗濃且與眼睛之間的距離較窄的話,看上去就像眉毛壓著眼睛一樣,這樣整個人的眼神就會被眉毛遮擋,這種人大多個性非常的消極,沒有什麼上進心,整天想的非常多,但是卻不去行動,屬於典型的眼高手低,整天想著做大事,發大財,但是遇到點困難就想著放棄,最終卻一事無成。
  • 曾國藩:「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可惜部分人明白的太晚,一事無成
    文/寒秋曾國藩:「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可惜部分人明白的太晚,一事無成在我國古代,皇帝想必是權力最高的人,身為一個國家的掌權者他們雖然身份高貴,但身處什麼地位就要擔任什麼樣的責任,皇帝當然也要管理好自己的國家,偌大的國家單憑皇帝一人管理,那麼就算是他每天不睡覺也處理不完,因為全國上下太多的事務需要皇帝處理。
  • 被歷史愛好者一致吐槽的明武宗,真的是一事無成的昏君嗎?
    那麼明武宗當真就是一事無成荒淫彌亂嗎?其實並非如此,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下這位明朝頑皮皇帝朱厚照02明武宗負面形象荒淫無度建豹房有趣的是最終明武宗朱厚照也駕崩於豹房,年僅31歲。撤職諫言的忠臣 如果說從小時候來看朱厚照絕對是一個好皇帝的標準樣子,不但過目不忘而且善於騎射,其父孝宗也是極盡所能對其培養,但是在即位之後朱厚照卻完全和孝宗不同,拒絕同文官合作。
  • 乾隆皇帝詩詞四萬,竟比不上這位流氓的23個字
    乾隆而另外一位,出身市井無賴,一生只寫下一兩首詩,但卻能夠傳頌千古,受後世君王所仰慕,這位就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乾隆皇帝一生風流倜儻,酷喜弄墨。但自乾隆的第一首詩問世之時,便被當朝文人奉為極品,溜須拍馬,爭相裱糊。而乾隆便在這片阿諛奉承之中沾沾自喜,自以為詩壇奇才,毫不精打磨鍊,反覆修改,哪裡又來的千古絕句呢?而劉邦創作出《大風歌》,卻是凝練了他一生的情感流露。我們來看他的創作背景就明白了。
  • 2020年,保持積極陽光、拼搏進取的心態,幸運和美好就會不期而至
    保持積極陽光、拼搏進取的心態,幸運和美好就會不期而至。人有兩條路要走,一條是必須走的,一條是想走的。你必須把必須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有一種成功,叫永不言棄;有一種成功,叫繼續努力。我們自己選擇的路,即使趴著跪著也要走完;因為一旦開始,便不能終止。這才叫做真正的堅持。人的一生,不知要作出多少決定,如果瞻前顧後,往往一事無成。
  • 形容人積極進取的句子
    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形容人積極進取的句子,一起來看看吧!描寫積極的人的句子1.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2. 你希望掌握永恆,那你必須控制現在。3. 所有堅忍不拔的努力遲早會取得報酬的。4. 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為真理而鬥爭是人生最大的樂趣。5.
  • 古代的皇帝大多是後宮佳麗三千,唯獨這個皇帝一生只專情於一人!
    但有這樣一位皇帝,他的一生只娶了一個人,實施了一夫一妻制。這位皇帝就是:朱佑樘(明孝宗)!其實朱佑樘這一輩子活的挺辛苦,從小母親就被他爹(朱見深)的萬貴妃設計害死了。萬貴妃不僅害死了朱佑樘的娘,還想連著明孝宗一起害死。
  • 積極進取的心態,走向成功
    本文由作者苗蘭生活圈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積極進取的心態,可以戰勝不足的天賦,可以站在失敗之上走向成功。即使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抱定希望,努力去做,持之以恆,終有成功的一天。強烈的希望對於人生,比任何一種已實現的快樂都具有更大的激勵作用。
  • 明朝最奇葩的皇帝,不住宮中住宮外,一生自由!
    一旦坐上了皇帝這寶座,一生就不要想著「自由」二字, 在享受無數榮華富貴的同時,身上還必然擔著治理國家的大事。但是在明朝中,卻有一位皇帝偏偏不按慣例走,非要搞特立獨行,在歷史上弄出了不少么蛾子。這位皇帝就是朱佑樘的兒子朱厚照,我們一起來看看他一生都做了哪些事吧!
  • 微典故|安於一隅:上疏震動皇帝的南宋草根,賜官他卻跑了
    文 / 杜豆豆南宋孝宗皇帝時有位讀書人,34歲時以草根兒身份,直接給皇帝上書,勸皇帝北向抗金,不可苟安於東南一隅。膽子不小吧?想想看,前有嶽飛被莫須有,當世又有辛棄疾被貶官,這樣的局勢,這位草根兒還敢妄言,這不是拿雞蛋往石頭上磕嗎?可這位讀書人絲毫不畏懼,據說還有前科。他25歲時那年,南宋朝廷和金人媾和,大家都覺得是件好事,至少能鬆口氣兒了。
  • 「30歲,打拼十年,一事無成」:前半生偷的懶,後半生拼命還
    曾經有人對幾百位老人做過一項調查,問題只有一個:你們一生中最後悔的一件事情是什麼?其中有一多半的人回答,最後悔由於年輕時不努力,而導致後來一事無成。當年同窗的同學,有的已經當了律師,有的準備出國深造,只有他自己,人到中年,一事無成。說到這裡,小夥子苦笑了一下,說:「不過後悔也沒什麼用了,我現在再努力,估計也趕不上別人咯。」聽完這番話,我很感慨。
  • 皇帝中的大情種,一生只寵幸過1個女人,最終卻落了個斷子絕孫
    一般來講,皇帝九五之尊,更是三宮六院妻妾成群,其中唐玄宗和晉武帝乃是「佼佼者」,連號稱專情的光緒也有一後二妃三人,如果說皇帝只有一生只有一個女人,那簡直是開玩笑。不過,你還別不信,歷史上真有這麼一位特別專情的皇帝,一生只寵幸過一個女人。他就是明孝宗朱佑樘。
  • 六歲繼位的童子皇帝福臨,入主中原而威震天下,最終卻英年早逝
    ,因女真遊牧民族的尚武精神使得這位童子皇帝頗有威嚴和好勝心,公元1644年,福臨在攝政王多爾袞的輔佐下成功擊敗李自成的大順軍,清軍進入關內,福臨入主中原,多爾袞離世後,福臨以十四歲的年紀親政,由一個傀儡皇帝轉為專制帝王。
  • 變「墨守成規」為「積極進取」
    要想不被市場淘汰,就必須學會積極地改變自己,多一點兒進取的精神。在如今的企業中,實......
  • 現代芭蕾舞劇《末代皇帝》 用腳尖展現溥儀一生
      末代皇帝溥儀跳芭蕾,是不是很穿越?5月12日,由遼寧芭蕾舞團打造的中國現代芭蕾舞劇《末代皇帝》「駕到」青島大劇院。三歲黃袍加身,殘缺的童年、扭曲的親情、虛偽的愛情、屈辱的尊嚴,沒落皇帝溥儀的一生 ,幾多悲歡離合 ,幾多榮辱愛恨,觀眾可以跟著演員的腳尖,穿梭於「宮廷立柱」中,了解這位末代皇帝的如夢人生。
  • 正德皇帝傳奇一生,用自己的方式與傳統道德標準抵抗到死-上篇
    最典型的莫過於他的叔祖正德皇帝。正德皇帝是一位有膽量,富有想像力、充滿好奇心的一位皇帝,他不擅長於處理文官集團錯綜複雜的關係。小編覺得他是一位比較有意思的皇帝。在他看來與文官集團作對,那就是快樂的。所以在他即位不久後,他就搬出紫禁城,不再受宮中各種宮規的限制。
  • 你又對這位皇帝真正了解多少?
    我們多多少少都對這位皇帝有些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李世民的一生。李世民出生在我國的山西,是唐高宗李淵的次子,也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是我國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家,而且李世民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哦~少年時期就去從軍了,曾經還去雁門關救國隋煬帝,後來唐朝建立了,李世民的爸爸是皇帝,自己當官肯定是少不了的,他被封為尚書令,因為他的功夫好,也擔任著右武侯大將軍的重任,同時也是秦國公,後來因為自己出色的表現,得到了父皇的賞識,被爸爸封為秦王。
  • 王蒙談傳統文化和文化自信:積極進取面向未來
    王蒙笑談,中國人喜歡「一」,相對來說中國人還喜歡「三」,因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代表多,三思而後行,三人行必有我師,吾日三省吾身,三就是多。 「傳統文化很有趣味,學問大得很,奇妙無窮,能夠幫助我們拓寬精神資源,增加我們的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