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
在科創板和創業板相繼實施註冊制後,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條件逐步具備。有消息稱,今年全國兩會後或全面推行註冊制。
消息稱,註冊制在制度設計層面,可歸納為「三取消」及「三強化」:「三取消」即取消對發行價格、節奏、規模的行政管制;取消發審委,建立由交易所審核發行上市,向證監會註冊生效的發行上市審核制;取消分板塊設置的發行條件,實行差異化的上市條件,增強市場包容性和覆蓋面。
日前,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資本市場建立三十周年座談會上表示,要聚焦「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等核心任務,以註冊制和退市制度改革為重要抓手,加強基礎制度建設。
受創業板註冊制等影響,去年A股IPO融資規模較2019年有所上升。去年8月24日註冊制在創業板落地後,合計上市公司63家,總共募集660億元,較同期分別上升162.5%和427.8%。
註冊制改革對投資者交易帶來的最大變化是新股定價愈發市場化。相較於此前新股發行市盈率23倍的限制,去年創業板實施註冊制後上市的62家新股,發行市盈率高於23倍的為52家,新股平均市盈率為35.5倍。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了修訂後的退市新規,將A股全市場退市標準與註冊制下科創板、創業板退市標準拉齊,這也為進一步推行全市場註冊制奠定了基礎。
「今年落實全面註冊制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表示,「全面註冊制將使得資本市場更好地支持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有利於推動我國的經濟轉型,也將推動A股市場走向成熟。當然,全面註冊制也將加快市場的優勝劣汰,將使得市場的兩極分化進一步顯現,並使得價值投資的理念盛行。」
銀河證券分析師蔡芳媛認為,整體來看隨著註冊制的推行,頭部公司將愈發受到資金追捧,業績差的公司市場出清逐漸加速。
國海證券指出,註冊制下,資本市場效率升級拉動經濟效率提高。市場化的發行、定價和淘汰制度將加大企業分化,促進優勝劣汰,資本向優質標的集聚,單位資本價值將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註冊制的市場化機制偏好高成長性企業,未來價值導向趨勢也更青睞價值創造型企業,而高科技產業普遍具有較好的成長性和價值創造能力,因而A股融資將向高科技行業傾斜。全面註冊制也有利於市場形成以企業價值為投資核心的理性投資文化。
審讀: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