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省婦保31天平安降生1692名寶寶

2020-12-23 瀟湘晨報

▲醫生正在為產婦接診。

在全國上下共同抵禦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防止疫情擴散的最佳辦法就是居家防護,阻斷病毒傳播。但一些特殊人群卻不得不去醫院,比如正處於孕期的女性。昨日,晨報記者在江西省婦幼保健院採訪了解到,疫情發生以來,省婦幼保健院全體醫護人員自願取消休假,投身於工作中,為廣大孕產婦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駕護航,迎接一個個新生命的到來。

現場

醫院門口設紅外測溫儀 排隊保持安全距離

2月23日上午,晨報記者穿戴好防護裝備後走進了江西省婦幼保健院,看到醫院門口設置了紅外測溫儀等設備,並有專人值守。記者在產科看到,10餘名挺著大肚子的孕婦正排著隊等待就診。為了防止人員聚集,大廳預檢分診處的分診員引導大家排隊時要保持前後2米以上的安全距離,現場秩序井然。

走進門診室,產科副主任周小飛正在給一位孕婦做產檢。「不要緊張,放鬆,胎心比較穩定,放心……」周小飛說,該孕婦預產期是2020年3月29日,產檢一般隔2周一次,但對方已隔了5周才來做產檢。接診完這位孕婦,已是中午12點,但周小飛還不能下班吃飯,因為門診室外還有6名孕婦在排隊。

防控

實行24小時預檢分診制度 避免交叉感染

雖然現在是特殊時期,但是孕產保健和患者的診療活動不能耽誤。那如何確保醫院孕產婦和醫護人員的安全呢?記者了解到,在疫情防控期間,省婦幼保健院實行24小時預檢分診制度,不僅設立預檢分診處,還對所有入院人員(含本院員工)進行體溫監測和佩戴口罩檢查。如發現發熱、發燒的人員,將立即對其進行排查,從源頭上保護到院的病人和病人家屬,避免交叉感染。「無論是在門診還是病房,我們都加強了疫情防控,比如,我們開設了預檢分診,對每一名到產科的人都要進行排查問詢,確認無誤後才允許其進入。我們還有專門的孕產婦通道,對孕產婦實施『一醫一戶一診室』工作模式,將她們做檢查的區域集中,避免她們因做檢查多跑路,降低她們的感染風險。」周小飛說道。

此外,省婦幼保健院還發揮網際網路 醫療的信息化建設優勢,全面推出精準預約掛號和預約診療,提供可攜式遠程胎心監護服務,推進省、市、縣三級遠程會診平臺建設,組織百名專家微信在線諮詢義診服務,開通24小時心理諮詢熱線,利用微信和抖音平臺推送系列孕產保健和兒童保健科普短視頻,解決群眾健康需求。

堅守

醫護人員放棄休假 為孕產婦築起安全屏障

記者了解到,春節前,省婦幼保健院黨委發出抗疫志願者招募令,全院400餘名黨員、團員和幹部職工積極報名,放棄春節休假,每日值守在醫院大門、住院部及病區入口排查點,嚴把三道關口,對來院人員進行嚴密排查,嚴格陪護管理,為廣大孕產婦和患者築起安全屏障。

今年32歲的龔婧是一名助產士,記者來到產房休息室時,她正獨自一人吃著自帶的飯菜。「這些菜都是我昨晚在家做的,現在醫院廚房沒開,我們都是自帶飯菜或吃泡麵。」此時,她的同事江玉從產房裡出來,「剛下臺,又接生了個男寶寶,母子平安。」她告訴記者,「生孩子是沒法挑時間的,再加上又遇到疫情,工作強度自然就更大了,但為了孕產婦和孩子們,壓力再大也得挺住。」今年是江玉在產房一線工作的第10個年頭,從大年三十開始,她的工作就沒有停下。

記者從江西省婦幼保健院獲悉,1月24日至2月23日,31天內,醫院接生了1692個寶寶,其中自然分娩866人次,剖宮產826人次,平均每天有55個新生命呱呱墜地。此外,1月24日至2月23日,醫院門急診量為25067人次,其中產科門診6993人次。

故事

產婦誕下三胞胎後因發熱被隔離 護士自掏腰包為其送餐

隨後,記者通過層層「關卡」,來到了產科的重症監護室,住在這裡的都是病情需要嚴密監護的患者。今年2月10日,懷了三胞胎的朱女士從撫州來到江西省婦幼保健院。當時孕婦身體狀況不佳,患有妊娠高血壓,為避免大出血的危險,院方決定為產婦實施剖腹產分娩手術。手術非常順利,三個可愛的寶寶出生後被送進了新生兒科的保溫箱。

新添三丁本是件大喜事。但朱女士因有發熱症狀——胸片顯示有小斑片,肺炎情況嚴重,住進了MICU(重症監護室)病房。面對該發熱病例,院方按規定對新生兒、產婦及家屬進行了隔離觀察。治療到第五天時,產婦身體情況趨於穩定,體溫恢復正常,肺部陰影也消失了,核酸檢測顯示陰性。

「感謝重症監護室的護士們,她們從1月24日(除夕夜當天)到現在就沒有休息日,防護服一穿就是近10個小時,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廁所,真的太辛苦了。」朱女士說。

重症監護室的護士蔣紅蓮從事護理工作5年,在疫情防控期間,她和同事黃小露輪流倒班,集中照料朱女士。「防護服的密閉性比較強,我每次脫下防護服就像蒸了一次桑拿。「蔣紅蓮說,特殊時期,由於產婦朱女士的丈夫被隔離,暫時又無其他親屬來院,朱女士的三餐就成了問題。看到這種情況,重症監護室的護士黃小露和新生兒科的護士長章滿花自掏腰包,每日為朱女士和他的丈夫送三餐。

2月18日上午,朱女士的丈夫張先生將一封手寫感謝信交到了章滿花的手中,並靦腆地說,「護士長,我們要回家了,我這人嘴笨不會說話,這封感謝信就是感謝你們這些天給我們的關懷和幫助……」看著他一筆一划書寫的信件,字裡行間滿是真誠和感謝,醫護人員倍感欣慰。

遠程胎監及時預警 緊急剖腹產後母子平安

「幸虧醫院有遠程胎監,不然孩子在肚子裡有危險我們都不知道,如果當時來醫院不及時,後果真是不敢想像。」2月9日上午,懷孕34周6天的熊女士在老公陪同下到江西省婦幼保健院進行產檢。出于謹慎考慮,醫生建議她加強胎心監護,但由於特殊時期,頻繁前往醫院做胎心監護會增加感染風險,門診醫生黃豔建議她租賃遠程胎監設備,居家監測胎兒狀況。

聽取醫生建議的熊女士將胎監設備帶回家,並於當晚開始做胎心監護,通過簡單的操作後即收到一份專業的胎監報告,監測數據顯示:胎心率高達200次/分。正常胎心率為110至160次/分,而熊女士胎心率達到200次/分,代表胎兒在宮內可能嚴重缺氧。隨後,熊女士接到了來自遠程胎監醫生的緊急電話。「您的胎心監護異常,請趕緊去醫院,孩子有危險!」一通電話瞬間讓熊女士的心揪了起來,她和老公立即趕到江西省婦幼保健院,掛了夜間急診。

急診醫生初步診斷後安排了B超檢查,並給熊女士進行吸氧、實時監測胎心,但胎心率仍然保持在200次/分上下。醫生將熊女士轉到產科,安排緊急剖腹產手術,最終母子平安,一家人喜極而泣。熊女士的丈夫還連夜給醫護人員寫了一封感謝信,並訂製了一幅錦旗,親自將這兩份「心意」送到了醫院。感謝信中寫道「每每回想起這件事情,我們都後怕不已,多虧了黃醫生的建議,以及對遠程胎監醫生的及時預警,讓母子平安。」

【來源:江西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浙江第一個試管嬰兒今年20歲了 省婦保有近2萬名試管嬰兒出生
    上周末,她和52位「弟弟」、「妹妹」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省婦保)聚會。自20年前浙江首位試管女嬰出生以來,僅省婦保就已有近2萬名試管嬰兒出生了。「試管嬰兒輔助生育技術不斷創新,已成為不孕不育家庭真正的送子觀音。」省婦保專家金帆說。
  • 春節7天市婦幼保健院降生70餘名「虎寶寶」
    昨日記者從唐山市婦幼保健院獲悉,2月13日至2月19日春節長假期間,唐山市共降生「虎寶寶」70餘名,其中2月13日(除夕)一名約5公斤男嬰順產出生,2月15日(正月初二)共有2對雙胞胎男「虎寶寶」同天出生。  據唐山市婦幼保健院醫務人員介紹,與前些年預產期臨近春節的孕婦選擇讓寶寶在大年初一降生所不同,今年春節長假期間,未見主動要求選擇生產日期的臨產孕婦。
  • 杭州女子懷孕34周後,社區婦保醫生為何天天電話上門催她剖
    這天是樓女士家寶寶打預防針的日子,從孩子出生到如今已半歲,每次到西興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是濱江區婦幼保健院,她都一定要帶孩子去見見曾經令她「厭煩」的婦保醫生們,如果沒有他們不厭其煩的一次次電話和上門催促她及早剖宮產,說不定她與孩子當時都可能性命不保。
  • 疫情防控40多天,湖北省婦幼保健院三千多名新生兒無一感染
    疫情防控40多天,湖北省婦幼保健院三千多名新生兒無一感染 2月29日凌晨1點55分,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的負壓隔離產房,新冠肺炎高度疑似患者劉麗(化名)被緊急推了進去。
  •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護士及時發現臍帶真結,醫護助力寶寶平安降生
    紅網時刻3月3日訊(通訊員 向映荷 徐明敏)「感謝省婦幼產二科的醫生護士,讓我的寶寶健康、平安生出!」3月3日上午,湖南省婦幼保健院產二科即將出院的雷女士帶著寶寶在護士站對醫護人員感激地說。3月1日上午,雷女士在省婦幼順利產下一男嬰。在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發現寶寶臍帶有一個真結,所幸通過妥善處理後,母子平安。
  • 中國平安:助力全球疫情防控,期待早日取得抗擊疫情全面勝利
    自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平安全力應對,從保險保障、公益捐贈、醫療服務等方面,持續推出各項舉措,為全社會抗擊疫情貢獻平安力量。截至目前,中國平安累計在國內捐贈各項物資及現金超過1.5億元(逾2000萬美元)。
  • 實拍「國慶寶寶」凌晨降生通州婦幼
    ,大家親切的稱這名身長49釐米、體重3080g的女嬰為「小國慶」。「國慶寶寶」「保障寶寶和媽媽的安全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能夠親手接生『國慶寶寶』,我們感到特別有意義,也非常榮幸。」親手接生「國慶寶寶」的通州婦幼助產士劉英然說。
  • 跨境轉運背後的生命奇蹟:澳門病危寶寶在廣州救治的生死31天
    後來通過澳門特區政府衛生局得知,之前已有好幾位澳門類似病情的重症寶寶轉去廣東省人民醫院做了心臟手術,效果不錯。懷著孤注一擲的心情,我們決定一試。」小翼爸爸回憶道。就這樣,通過兩地醫療「跨境轉運」救治渠道,心臟曾出現驟停的小翼輾轉來到了廣州市的廣東省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省醫)進行治療。9月24日,這位來自澳門的寶寶經過31天的生死救援,體重達到3KG,順利出院。
  • 一邊看《少年的你》一邊計時宮縮,杭州市婦保二胎超快順產日記
    說實話,我家住在城北,之所以跨越大半個杭州在市婦保建卡,也是想要體驗水中分娩的。當時接診的是市婦保一體化的護士長徐捷主任,評估了我的骨盆和胎兒的情況,還是非常建議我嘗試水中分娩的。對我唯一的要求是不能在晚上發動,因為晚上並沒有足夠的醫護人員幫助我。結果,巧的是,我就是在晚上發動了,馬上在微信上問了徐主任,徐主任告知,當天晚上一體化也沒有床位。
  • 戰「疫」場上的生命之歌:「白衣天使」迎接「小天使」降生
    醫生查看後發現她是疤痕子宮並且胎位不正,緊急剖宮產後,二胎女寶寶順利降生。疫情下的武漢,孕產婦也格外艱難。在全省分娩量第一的湖北省婦幼保健院,醫護人員奮戰不停歇。從1月20日到3月5日的40多天裡。在這裡誕生了3200多個小生命,最多的一天有108名「小天使」在此降臨。他們不但實現了胎兒存活率百分百,還實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
  • 浙江省婦保醫院:做試管嬰兒最好只放一個胚胎
    省婦保生殖內分泌科主任朱依敏說,我省約有5%的夫婦存在生育障礙。去年,超過18萬人,來省婦保看不孕不育,不少人轉而尋求試管嬰兒。目前,醫院的輔助生殖率已經達到45%。去年,廣州富商夫婦通過試管嬰兒及代孕生下八胞胎,曾引起轟動。但專家研究發現,通過試管技術懷上的寶寶,胚胎形成和發育時,基因功能可能出現改變。日後嬰兒出生低體重的發生率,比自然生育的要高1.5倍,長大後更易患上糖尿病和高血壓。
  • 今年首隻麋鹿寶寶降生啦
    4月6日一早,在位於大興的麋鹿苑,工作人員觀測到了今年首隻麋鹿寶寶。受疫情影響,麋鹿苑目前仍處在關閉之中,全年預計將有25隻鹿寶寶降生,數量與往年持平。這隻麋鹿寶寶是飼養員張迎春在例行巡查中發現的。張迎春說,這隻鹿寶寶身體看上去很是強壯,休息了一會兒便開始跟著鹿群一起散步,非常悠閒。張迎春發現這隻鹿寶寶後,馬上抓拍了幾張照片,傳給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的專家,並前往查看,確認了小鹿健康。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去年麋鹿苑首隻麋鹿寶寶降生的時間是3月20日,為何今年推遲了10多天?
  • 「20後」降生!新年頭8小時,上海三家醫院分別迎8個寶寶
    「20後」寶寶降生。2020年1月1日上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這3家三級甲等婦產科醫院獲悉,從1月1日凌晨到上午8時,這三家醫院分別都有8名「20後」寶寶降生。2020年1月1日00:00,在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內,一名重達3550g的女寶誕生。
  • 防疫中湖北省婦幼保健院三千多名新生兒存活率100%且無一感染
    從1月23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到3月11日,在防控疫情的40多天裡,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安全迎來了3200多個小生命,佔疫情期間武漢市新生兒總數的30%。他們不但實現了胎兒存活率百分之百,還實現了新生兒零感染。雖然是特殊時期,但生娃的事耽擱不得「感謝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在最危險的時候救了我,不然真不知道會怎樣。」還在ICU病房觀察的劉麗說。
  • 安琪兒與四川省婦保整合優勢打造特需醫療服務
    此次雙方合作打造特需醫療服務,能使省婦保優質的婦幼健康專家資源和安琪兒完善的醫療服務相結合,通過優勢互補,能夠更好的滿足廣大婦女兒童就醫需求。  關於雙方合作推出的具體醫療項目,成都安琪兒婦產醫院院長洪川傑的致辭中介紹到:安琪兒將與省婦保合作共建「特需醫療服務中心」,通過這一平臺提供專人專崗、專業機制的服務配套,讓有特需醫療需求的客戶,在省婦保得到包含諮詢、預約、導診等在內的全程一體化服務,並實現特需服務的雙向轉診。
  • 霸氣寶爸為慶祝寶寶降生,竟然烤了一個跟寶寶同樣大小的餡餅
    在中國寶寶降生的時候,不少人都會在朋友圈發動態。一來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悅,二來也是跟朋友圈中的親戚好友報平安。但最近就有這樣一個爸爸,為慶祝寶寶降生,竟然烤了一個跟寶寶同樣大小的餡餅。為慶祝寶寶降生,這位爸爸烤了一個跟寶寶一樣大小的餡餅蒂姆·福格今年33歲,他已經是兩個寶寶的爸爸。
  • 「帶殼」降生!醫生護佑930克早產寶寶平安
    現代快報訊(記者 朱鯨潤)孩子出生時胎膜囊通常會自然破開,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破羊水」,但近日,在無錫市婦幼保健院產科,為了保護寶寶和媽媽的安全,醫生克服重重困難,護佑一個體重只有930克的早產寶寶「帶殼」降生。
  • 「帶殼」降生!醫生護佑930克早產寶寶平安
    現代快報訊(記者 朱鯨潤)孩子出生時胎膜囊通常會自然破開,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破羊水」,但近日,在無錫市婦幼保健院產科,為了保護寶寶和媽媽的安全,醫生克服重重困難,護佑一個體重只有930克的早產寶寶「帶殼」降生。42歲的劉女士(化名)在全家人的滿心期待下懷上了二胎寶寶,劉女士也再次沉浸在當媽媽的喜悅之中。由於劉女士是高齡產婦、疤痕子宮,為了自己和寶寶的健康,孕期她非常重視產檢。
  • 地震中的守護和新生:7個「地震寶寶」頂著餘震平安降生
    這是地震發生時手術室門口監控記錄的畫面,幾秒以後這裡就漆黑一片。  好在有驚無險,從18號凌晨3點55分第一名產婦進入手術室,一直到下午4點35分 ,十多名醫護人員接力做了六臺剖宮產手術,比平時多了一倍。雖然有餘震,但沒有出現任何意外狀況,全都母子平安。  產婦 唐歡:你看你生了一個很可愛的小棉襖,感覺很幸福。
  • 海報直擊丨保胎69天的濟南龍鳳胎寶寶順利出院了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3月29日訊(記者 陳洋洋)「保胎69天的龍鳳胎寶寶出院了!」近日,濟南市中心醫院產科二病房傳來好消息,產婦趙女士和剛剛出生的龍鳳寶寶出院了。這69天,後期正值疫情期間,醫護人員也為這個經歷漫長保胎後團聚的幸福之家而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