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嫦娥五號將執行我國首個月面「採樣返回」任務,也是嫦娥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的至關重要的一步。
助推「嫦娥」奔月,離不開航天工作者的辛苦付出。在此次發射任務的眾多工作者中,有一位來自桂林的姑娘孫靜。記者電話聯繫到了孫靜,聽她講述見證「嫦娥」奔月的驕傲。
(照片由文昌航天發射場提供)桂林姑娘參與護送「嫦娥」奔月
「9、8、7、6、5、4、3、2、1、點火!」
24日4時30分,指令一發出,文昌航天發射場控制臺前的工作人員們都屏住了呼吸。在測發大廳的大屏幕上,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拔地而起,冉冉上升,尾部噴著輝煌的火焰,直上雲天。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每個關鍵節點成功後,大廳都會響起熱烈的掌聲,當火箭把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後,大廳內大家揮舞著國旗尖叫著、吶喊著慶祝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在大廳的一處,一名身著防靜電工作服的女工作人員臉上難掩激動之情,隨之也和大家一起高興地歡呼起來。她是孫靜,是一位來自桂林的姑娘,是文昌航天發射場的一名工程師,在本次探月任務中,擔任火箭控制系統伺服機構崗位負責人。
孫靜告訴記者,伺服機構的作用是對火箭進行姿態調整,是火箭的執行機構,在發射任務當天,她負責的部分順利完成時,她也鬆了一口氣。
「此次發射任務特別穩。如果順利,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帶回2千克月球樣品,堪稱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孫靜介紹說,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而長徵五號是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主要採用的是無毒無汙染推進劑,也是我國目前研製規模和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運輸系統工程。這隻火箭只有在他們這個最新的發射場才能完成發射任務。
今年,是孫靜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工作的第8個年頭,期間她一共參與過9次發射任務,每一次任務的成功,她都感到非常高興。孫靜還清楚地記得,自己完成首發任務時,內心無比喜悅,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8年前,剛進到單位的孫靜在工作中並沒有直接接觸到火箭,但孫靜一直有一顆熾熱的心,嚮往著能夠近距離參與到火箭的發射任務中,這一路來,她也用自己認真勤奮的工作態度和堅韌不拔的精神,一步步靠近自己的夢想。
初到文昌 見證資料室從無到有
2010年,孫靜從廣西大學畢業後,進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開啟了她航天事業的道路。2012年,為了支持文昌航天發射場的建設,孫靜申請轉戰到文昌工作。
初到建設中的文昌航天發射場時,工作及生活條件都較為簡陋,鼠蟲蛇蟻都變成了常見之物,在破舊的民房裡睡覺時,還會有蜈蚣爬過,如果房間裡放了一杯蜂蜜水,不一會裡面就會爬滿螞蟻......儘管每天都會面臨著這些驚嚇,但絲毫不影響孫靜在此投入工作的決心。
當時單位正處於建設階段,由於之前有檔案資料工作經驗,孫靜作為僅有的2名女同志之一,被「照顧」到資料室工作。「剛到資料室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我需要把整個資料室建立起來。」孫靜說,因為要從零開始,沒有任何借鑑的地方,所以小到刻公章,設計檔案的封皮、標籤,分類整理各類資料,大到搭建整個資料室的框架,建設文印室等,這些工作內容都由她一人完成。
作為檔案室的組建人,孫靜一幹就是6個年頭,整個過程非常艱辛,但在她的努力下,資料室逐漸規整得有序且運作順暢,她也見證了單位檔案室從無到有、從簡陋到完備。
雖然剛到文昌就一直在資料室中工作,並不能直接參與到火箭發射任務中,但這無法磨滅她對航天事業的熱愛,反而使她更憧憬自己能加入發射任務的那一天。
申請轉崗為離火箭更近一點
(照片由文昌航天發射場提供)
2018年,孫靜為了距離火箭近一點,她主動申請轉任控制系統操作手。
「我並不是最優秀、最聰明的,技術和經驗更是談不上,但我沒有妄自菲薄,我也是千千萬萬的螺絲釘中的一顆,雖樸實無華但牢靠堅固。」孫靜說無比堅定地說。
換崗之後,孫靜真正接觸到了火箭的核心技術,要學習的東西非常多,為了儘快勝任崗位工作,她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遇到不明白的就向同事請教。到控制系統之後,因為人員不多,孫靜也身兼數崗,每到一個崗位所需要學習的內容都不一樣。
在學習的過程中,孫靜向前輩請教,將試驗文書中涉及的數百個操作步驟進行了重新梳理,她利用工作間隙,通過翻閱大量的資料,請教同事,諮詢航天科技集團研發火箭的專家,對文書進行不斷完善。
孫靜說,有老同志在的情況下,崗位的新同志對操作規程不明白時,對方可以指出,但如果一個新人想依靠操作規程了解整個測試流程,一份準確且細緻的文書顯得尤為重要。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不斷「麻煩別人」的情況下,最終孫靜打通了各個「阻塞點」,自己也成為了崗位上的「老師傅」。在任務中,崗位人員使用修改後的規程,明顯感覺測試流程進行得更加順暢,大大降低了人為差錯的概率。驕傲成為航天事業的一顆螺絲釘
從2014年進行合練任務以來,發射場的工作人員就開始了高強度的工作,最忙的時候,文昌航天發射場的工作人員一個月只能休息一次,孫靜說,因為他們發射場的火箭都是新型號,各方面都屬於摸索試驗階段,所以前期的準備工作非常繁瑣。
而孫靜作為崗位上第一位女操作手,她也以不服輸的勁頭證明了自己「巾幗不讓鬚眉」,折服了同事們。在今年執行的探火任務、嫦娥五號任務中,她負責的伺服崗位工作沒有出現任何質量問題,出色圓滿地完成了測試發射工作。
記者了解到,孫靜的丈夫同樣也是發射場的工作人員,他們已經安家落戶,當工作繁忙時,他們不能回家看望和陪伴才2歲的孩子,只能隔著手機屏幕聊聊天。
孫靜說,對於他們航天工作者而言,沒有所謂的節假日,只有任務計劃,在較為空閒的時候他們才會進行調休,作為一位從小在灕江邊長大的桂林姑娘,她每年只能回一次家鄉看望父母。
說起對家鄉的思念,孫靜脫口而出:「我最想念的就是桂林米粉,還有我媽親手打的油茶。」這一次的任務後,孫靜馬上又要投入新的工作中,雖然對家鄉和家人有無盡的思念,但對於能成為一顆為祖國航天事業做貢獻的螺絲釘,孫靜也感到無比的驕傲。「我真切地感受到祖國的航天事業在一步步變強,我也為自己能成為一名中國航天人並從中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而感到自豪。」孫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