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嫦娥探月」的桂林姑娘:驕傲成為航天事業的一顆螺絲釘

2020-12-13 騰訊網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嫦娥五號將執行我國首個月面「採樣返回」任務,也是嫦娥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的至關重要的一步。

助推「嫦娥」奔月,離不開航天工作者的辛苦付出。在此次發射任務的眾多工作者中,有一位來自桂林的姑娘孫靜。記者電話聯繫到了孫靜,聽她講述見證「嫦娥」奔月的驕傲。

(照片由文昌航天發射場提供)桂林姑娘參與護送「嫦娥」奔月

「9、8、7、6、5、4、3、2、1、點火!」

24日4時30分,指令一發出,文昌航天發射場控制臺前的工作人員們都屏住了呼吸。在測發大廳的大屏幕上,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拔地而起,冉冉上升,尾部噴著輝煌的火焰,直上雲天。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每個關鍵節點成功後,大廳都會響起熱烈的掌聲,當火箭把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後,大廳內大家揮舞著國旗尖叫著、吶喊著慶祝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在大廳的一處,一名身著防靜電工作服的女工作人員臉上難掩激動之情,隨之也和大家一起高興地歡呼起來。她是孫靜,是一位來自桂林的姑娘,是文昌航天發射場的一名工程師,在本次探月任務中,擔任火箭控制系統伺服機構崗位負責人。

孫靜告訴記者,伺服機構的作用是對火箭進行姿態調整,是火箭的執行機構,在發射任務當天,她負責的部分順利完成時,她也鬆了一口氣。

「此次發射任務特別穩。如果順利,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帶回2千克月球樣品,堪稱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孫靜介紹說,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而長徵五號是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主要採用的是無毒無汙染推進劑,也是我國目前研製規模和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運輸系統工程。這隻火箭只有在他們這個最新的發射場才能完成發射任務。

今年,是孫靜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工作的第8個年頭,期間她一共參與過9次發射任務,每一次任務的成功,她都感到非常高興。孫靜還清楚地記得,自己完成首發任務時,內心無比喜悅,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8年前,剛進到單位的孫靜在工作中並沒有直接接觸到火箭,但孫靜一直有一顆熾熱的心,嚮往著能夠近距離參與到火箭的發射任務中,這一路來,她也用自己認真勤奮的工作態度和堅韌不拔的精神,一步步靠近自己的夢想。

初到文昌 見證資料室從無到有

2010年,孫靜從廣西大學畢業後,進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開啟了她航天事業的道路。2012年,為了支持文昌航天發射場的建設,孫靜申請轉戰到文昌工作。

初到建設中的文昌航天發射場時,工作及生活條件都較為簡陋,鼠蟲蛇蟻都變成了常見之物,在破舊的民房裡睡覺時,還會有蜈蚣爬過,如果房間裡放了一杯蜂蜜水,不一會裡面就會爬滿螞蟻......儘管每天都會面臨著這些驚嚇,但絲毫不影響孫靜在此投入工作的決心。

當時單位正處於建設階段,由於之前有檔案資料工作經驗,孫靜作為僅有的2名女同志之一,被「照顧」到資料室工作。「剛到資料室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我需要把整個資料室建立起來。」孫靜說,因為要從零開始,沒有任何借鑑的地方,所以小到刻公章,設計檔案的封皮、標籤,分類整理各類資料,大到搭建整個資料室的框架,建設文印室等,這些工作內容都由她一人完成。

作為檔案室的組建人,孫靜一幹就是6個年頭,整個過程非常艱辛,但在她的努力下,資料室逐漸規整得有序且運作順暢,她也見證了單位檔案室從無到有、從簡陋到完備。

雖然剛到文昌就一直在資料室中工作,並不能直接參與到火箭發射任務中,但這無法磨滅她對航天事業的熱愛,反而使她更憧憬自己能加入發射任務的那一天。

申請轉崗為離火箭更近一點

(照片由文昌航天發射場提供)

2018年,孫靜為了距離火箭近一點,她主動申請轉任控制系統操作手。

「我並不是最優秀、最聰明的,技術和經驗更是談不上,但我沒有妄自菲薄,我也是千千萬萬的螺絲釘中的一顆,雖樸實無華但牢靠堅固。」孫靜說無比堅定地說。

換崗之後,孫靜真正接觸到了火箭的核心技術,要學習的東西非常多,為了儘快勝任崗位工作,她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遇到不明白的就向同事請教。到控制系統之後,因為人員不多,孫靜也身兼數崗,每到一個崗位所需要學習的內容都不一樣。

在學習的過程中,孫靜向前輩請教,將試驗文書中涉及的數百個操作步驟進行了重新梳理,她利用工作間隙,通過翻閱大量的資料,請教同事,諮詢航天科技集團研發火箭的專家,對文書進行不斷完善。

孫靜說,有老同志在的情況下,崗位的新同志對操作規程不明白時,對方可以指出,但如果一個新人想依靠操作規程了解整個測試流程,一份準確且細緻的文書顯得尤為重要。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不斷「麻煩別人」的情況下,最終孫靜打通了各個「阻塞點」,自己也成為了崗位上的「老師傅」。在任務中,崗位人員使用修改後的規程,明顯感覺測試流程進行得更加順暢,大大降低了人為差錯的概率。驕傲成為航天事業的一顆螺絲釘

從2014年進行合練任務以來,發射場的工作人員就開始了高強度的工作,最忙的時候,文昌航天發射場的工作人員一個月只能休息一次,孫靜說,因為他們發射場的火箭都是新型號,各方面都屬於摸索試驗階段,所以前期的準備工作非常繁瑣。

而孫靜作為崗位上第一位女操作手,她也以不服輸的勁頭證明了自己「巾幗不讓鬚眉」,折服了同事們。在今年執行的探火任務、嫦娥五號任務中,她負責的伺服崗位工作沒有出現任何質量問題,出色圓滿地完成了測試發射工作。

記者了解到,孫靜的丈夫同樣也是發射場的工作人員,他們已經安家落戶,當工作繁忙時,他們不能回家看望和陪伴才2歲的孩子,只能隔著手機屏幕聊聊天。

孫靜說,對於他們航天工作者而言,沒有所謂的節假日,只有任務計劃,在較為空閒的時候他們才會進行調休,作為一位從小在灕江邊長大的桂林姑娘,她每年只能回一次家鄉看望父母。

說起對家鄉的思念,孫靜脫口而出:「我最想念的就是桂林米粉,還有我媽親手打的油茶。」這一次的任務後,孫靜馬上又要投入新的工作中,雖然對家鄉和家人有無盡的思念,但對於能成為一顆為祖國航天事業做貢獻的螺絲釘,孫靜也感到無比的驕傲。「我真切地感受到祖國的航天事業在一步步變強,我也為自己能成為一名中國航天人並從中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而感到自豪。」孫靜說。

相關焦點

  • 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顆顆螺釘連著航天事業,小小按鈕維繫民族尊嚴。螺絲釘雖小,聯結的是關鍵節點、強固的是重要部位,作用不可估量。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代代中國航天人歷經風雨、自主創新,創造了北鬥系統從無到有,從服務中國到全球組網的中國奇蹟。
  • 《嫦娥探月》繪本故事會,開啟孩子航天夢想
    傳說中月亮上有著廣寒宮,住著嫦娥和月兔......當中秋節碰上國慶節,昨天(10月1日)下午,萬達茂瑪德琳童書館舉辦了一場《嫦娥探月》繪本故事會,由樂樂趣的閱讀推廣大使Lisa姐姐帶領小朋友一起去月球過中秋,看看真實的月球,聽聽中國的航天故事,開啟孩子的航天夢想。
  • 回顧2019,桂林交通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回首剛剛過去的2019年,桂林在航空、鐵路、公路方面發生的「新變化」真不少,交通事業發展又上新臺階,給每一個在桂林生活、來桂林旅遊的人帶來了更多便利,進一步助推了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我是在桂林從事旅遊工作的,聽說桂林馬上要開闢更多國際航線,這對我們的事業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不僅可以減少轉機的麻煩,還可以提高桂林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導遊傅先生告訴記者,直飛可以讓遊客到桂林旅行的性價比更高,進一步增強桂林對世界各地遊客的吸引力。
  • 做一顆在浩瀚星空裡發光的螺絲釘
    在「萬人一桿槍」的航天偉業中,在科技創新的浩瀚星空中,他是一顆最平凡、最穩固的螺釘釘……  他是任光輝,2008年6月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儀器科學與工程系,現就職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宜賓站,負責航天測控任務。
  • 我願永遠做一顆螺絲釘——記福鼎一中2020年退休教師座談會
    曾經踏進校園的是意氣風發、青春活力的年輕姑娘和小夥,現在即將離開校園的是兩鬢斑白、年華已逝的老教師。離開教師這個神聖的崗位,也許是失落是傷感是不舍,但絕不是悄然無聲。很多時候,在我們的身邊,一些美妙的意想不到的會倏然而至,就像這一天大家齊聚一堂,參加三位老師的退休座談會。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舉國歡騰,毛主席卻曾囑咐航天人:不要驕傲
    翻開歷史,我國的航天事業不僅是毛主席拍板發展的,航天事業的發展壯大也離不開毛主席的支持。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繼美、蘇、法、日四國之後第五個能製造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從1958年5月毛澤東主席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提出我國也要搞人造地球衛星,我國航天人從無到有,一步步從運載火箭到衛星,只用了不到12年的時間。
  • 致敬中國航天事業!肯德基推出WOW桶中國航天季
    三湘都市報通訊員 符聰 記者 朱蓉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同時也是長徵一號火箭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五十周年紀念日。燃動熱愛,肯德基宅急送WOW桶呈現專屬航天迷的盛宴1970年的4月24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自2016年起,4月24日便被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 『桂林高校人物』封面人物 | 姚洪慶,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前校長
    姚洪慶教授,中國科技大學近代力學系首屆畢業生,科學家錢學森的學生;畢業從軍後,在國防部火箭飛彈研究院從事固體火箭飛彈研究,榮獲「獻身國防科研事業」榮譽獎章,是我國第一代航天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宇航學會第三、四屆理事,原廣西航空航天學會理事長。
  • 做一顆戰「疫」前線的螺絲釘
    在舉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我光榮地成為了一名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臨行時,院領導的關懷與叮囑、家人的牽掛與不舍,曾令我對未知的戰場有那麼一絲憂慮,但想到自己23年的工作經歷,看到身邊戰友義無反顧地奔赴一線,堅定了我挺身而出、逆向而行的決心,與戰友並肩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迷彩城牆。戰「疫」就是戰鬥,文職也是戰鬥員。
  • 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靜下心,俯下身,做一個合格的螺絲釘  剛進入鐵路,他分配到客運段工作,一幹就是很多年。走過北京、大連、重慶、烏魯木齊和拉薩,幹過乘務員、售貨員、業務員、安保員,多元化的工作經歷讓他更加堅定,有耐心,有韌性。當領導找到他說願不願意去拉薩車隊工作時,深知條件惡劣的情況下,他毅然決然選擇了去,只為做一顆有用的螺絲釘。
  • 毛澤東囑咐航天人不要驕傲,要發射更多中國星
    毛澤東親切接見研製發射衛星有功人員,鼓舞了廣大航天人的鬥志,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氣鼓勁。囑咐航天人不要驕傲要發射更多中國星在中國第一顆衛星上天后,在近2年多的時間裡,毛澤東在與外賓談話中,多次提到衛星話題。
  • 「標識趣聞」來自螺絲釘的藝術
    「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螺絲釘雖小,其作用不可低估。螺絲釘要經常保養和清洗,才不會生鏽,人的思想也是這樣,要經常檢查才不會出毛病。」以上這段話摘自雷鋒同志語錄,也就是我們從小便被父母老師教導學習的「螺絲釘精神」。螺絲釘,一顆普普通通的機器零件材料,但正如雷鋒同志所說,不要小看每一顆螺絲釘,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 我的人生,像一顆打滑的螺絲釘(為前半生寫一份悼詞)
    我的前半生,就像一顆流水線上的螺絲釘,我為自己寫一篇悼詞。同樣是鐵的螺絲刀,也沒必要沾沾自喜,你以為掌握了螺絲釘的命運,殊不知你也同樣被人拿捏著生死。三十歲,我的人生,要像一顆打滑的螺絲釘,任何的螺絲刀都無法把我釘進哪塊木板或者水泥牆裡面,無法左右我的人生。有人會說,那就失去了價值。價值?那只不過是別人眼中的被人利用的價值。
  • 未來十年,中國航天有哪些重大看點?-虎嗅網
    天宮空間站將實現長期連續多人駐留,成為我國太空技術研究的重要實驗基地。看點二:嫦娥探月工程開始大豐收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國的一個重大航天工程,主要包括三步:「繞」、「落」、「回」。我國的運載火箭以「長徵」命名,寓意火箭事業一定會像紅軍長徵一樣,克服任何艱難險阻,到達勝利彼岸。
  • 航天科普展進商場,來這裡開啟一場星河之旅!
    觀看火箭發射的真實過程、感受「奔向月球」的神秘旅途……9月12日,隨著一道穿越宇宙的星河之門緩緩打開,「星河遊記——中國航天2020科普互動展」在龍湖北京長楹天街開幕。此次展覽是全國首次展出,通過五大場景回顧中國航天的重大事件,讓人們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中國航天科技發展的速度和實力。航天事業是一個國家科技發展與創新的生動縮影。50年前,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開啟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偉大徵程。此後,神舟飛天、嫦娥探月、天宮對接……直至今年7月31日,中國向全球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 北鬥三號「航天人」交來「作文答卷」
    這就像我們發射的北鬥系統一樣,每一顆衛星都有自己的功能,都在發揮自己的作用,如果缺少一顆,我們的北鬥系統就不算完整。這也像我們這個發射團隊,每個人都有崗位,都有作用,哪個崗位出了問題任務完成就難說圓滿。
  • 火藍尖鋒苑林:三尺灶臺寫風流,一顆紮根後勤的螺絲釘
    火藍尖鋒苑林:三尺灶臺寫風流,一顆紮根後勤的螺絲釘 2020-12-17 14: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璠:做一個「三觀正」的「螺絲釘」
    作為基層平凡崗位上千千萬萬個「螺絲釘」中的一員,想要發揮發揮出自己的「光」和「熱」,做新時代永不生鏽的「螺絲釘」,首先要從一個「三觀正」的螺絲釘做起,樹立正確的大局觀、價值觀、人生觀。 做好「螺絲釘」要樹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大局觀」。
  • 學而思網校成為「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
    10月21日,中國航天基金會與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在京舉行戰略合作發布會,中國航天基金會向學而思網校授予「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榮譽稱號。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吳志堅、學而思網校總經理劉慶遜等嘉賓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