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CPA考試時間越來越近,不少考生還沒有進入正式的複習,「裸考」又成為很多考生備戰2018年CPA考試的最大法寶。
但是作為「財會第一考」,CPA裸考的代價是很高的,而且對大多數考生來說,他們的基礎或許連裸考都算不上,只能是盲考。
2017年CPA考試結束後,有考生在註冊會計師(ID:gaoduncpa)後臺留言,說「自己9月份考出了中級3科,但是沒有花時間去備考CPA,本以為財管或者是經濟法總有一科能過,結果全軍覆滅」。吐槽中注協給廣大考生放了一瓢開水。
其實,我們經常提醒各位考生,通過了中級職稱,或者是考上MPAcc的人,才算是有基礎的CPA考生,但有基礎不複習,直接去考試的話基本相當於裸考,畢竟CPA的教材擺在那裡,就算中注協再放水,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中級和CPA難度對比
考出中級以後,直接去考CPA也算裸考麼?
很多考生可能覺得有點誇張,但是事實就是如此,如果在備考中級的時候沒有針對CPA再去做複習,想通過CPA的話難度是非常大的。中級三科是會計、財管、經濟法,和CPA中的會計、財管、經濟法三科雖然名稱相似,但難度和範圍相差比較大。
以財管公式來舉例。一般來講中級財管常見的100條公式背會的話,直接套用也可以快速提分。但是CPA的公式不僅多而且用法雜,500多條原生公式,再加上200多條衍生公式,再加上不同公式之間還需要找到切入點進行套用,光背會公式基本是徒勞。
經濟法也是如此,中級經濟法其實算是經濟法和稅法的一個柔和,但是CPA經濟法是專門針對經濟法律條例,並且不斷細化之後的知識點,從2017年的考察來看,很多細小的知識點都會成為考點,難度甚至比當年審計的考試難度還高。
CPA到底難在哪裡?
CPA考試確實難度比較高,但對考生來講,如果能知道CPA到底難在哪裡,並且針對性的進行複習,效率會提升很多。
從科目結構來看
CPA考試的科目結構,讓很多考生咋一聽上去就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因為CPA考試是「6+1」的結構,也就是先通過專業階段6科,在通過綜合階段的2科,才算考完了全部的CPA六科。
而且,從教材上來看,光會計一科的頁數就多達723頁,105萬字,6科加起來的字數多達500多萬字,全部學完需要至少1600個小時。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CPA專業階段6科在5年內考完即可,也就意味著平均每年考2科,4年的時間就可以把專業和綜合階段全科考出來,難度還能大大降低。
從知識點難度來看
CPA的知識點難度很高,這是導致很多考生無法堅持複習到最後的原因。很多時候,考生複習第一周就會覺得很難,再加上CPA的知識點是越來越難的狀態,所以不少考生在備考初期就會選擇放棄。
而且,CPA的知識點每年都會根據政策進行30%左右的調整,這就加大了考生第二年繼續備考的難度,例如上圖中會計科目2018年和2017年教材相比發生的變化,雖然新增章節只有兩章,但是各種內容調整也讓考生有一種很難的感覺。
從考生本身來看
最後還有一點是考生的主觀因素,這其實佔了很大的部分。之前我們在採訪高頓CPA六科學霸的時候,有一位學員提到,備考CPA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如果你覺得前面是黑暗,那是因為陽光正照在你的身後。
所以,即使和中級相比,CPA的難度確實很高,但只要考生能真正為CPA付出努力,成功的概率依然很大。而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放棄自己,還有合理的備考方式。
2018年CPA倒計時只剩100天出頭,沒看書的考生保一爭二,想考4科的考生保四爭五,全力以赴過後,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