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廣西民族出版社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壯族傳揚歌100首》《古詩漢壯對譯》分享會」,亮相2020廣西書展。參加此次活動的嘉賓有《壯族傳揚歌100首》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原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鳳顯,廣西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蒙元耀,廣西民族語文研究中心主任黃如猛,廣西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新聞910評論員、主持人、主任編輯韋波,《古詩漢壯對譯》編譯者藍漢光之子藍岱笙。
在分享會上,廣西壯文學校學生代表用壯漢雙語朗誦《壯族傳揚歌100首》《古詩漢壯對譯》中拉開序幕,令觀眾感受到了貼近現實、通俗易懂、富於韻律、朗朗上口的壯族傳揚歌的魅力,感受到了將典雅的漢語古詩與日常壯語糅合而成的別樣滋味。
《壯族傳揚歌100首》以已出版的古壯字抄本和標註新壯文為底本,精選100首寓意深刻、發人警醒的作品,訂正舛誤,細加解讀,重新翻譯,並配以手繪插圖。用「歌」來傳播、傳承壯族優秀傳統文化是這本《壯族傳揚歌100首》少兒繪本的策劃初衷。編者期望這本書能以「歌」的形式陪伴青少年成長,在「歌」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幫助青少年從小樹立良好的素質品格、生活習慣,自覺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增強文化自信,形成一種向上、向善的力量。出版該書,可以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一分力量。
《古詩漢壯對譯》編譯者藍漢光之子藍岱笙介紹說,父親從浩如煙海的《詩經》、兩漢樂府、南北朝民歌以及唐詩、宋詞、元明清民歌民謠中精選120多首經典古詩,將這些膾炙人口的古詩譯成今用的標準壯文詩句,歷經約30年時間,殫精竭慮,將經典一一重現。
據介紹,壯族「傳揚歌」,本義是「勸人歌」「勸善歌」,是壯族民間倫理道德長詩的總稱,產生於壯族人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中,是他們用樸素理念處理社會問題和人際關係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經過長期演變,逐漸形成某種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升華為民族文化傳統,轉化為民族生活方式,凝結為倫理道德,衍變成民族文化精神。壯族傳揚歌是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倫理道德歌,是壯族人民的文化瑰寶。千百年來,傳揚歌在壯鄉影響深遠,生動而深刻地引導壯鄉人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分享會現場。廣西新聞網記者 黎瑩瑩 攝
廣西壯文學校學生代表用壯漢雙語朗誦《壯族傳揚歌100首》《古詩漢壯對譯》現場。廣西新聞網記者 黎瑩瑩 攝
(來源:廣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