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燒烤+啤酒」就成為了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暢談人生的標配。
然而,一頓燒烤下肚後,你吃進去的可不是肉和菜,而是等價值三公裡越野跑、不知道多少的致癌物以及腰上那一圈圈肥肉。
有沒有什麼方辦法能戒掉燒烤或儘可能減少燒烤的熱量以及健康危害呢?
為什麼燒烤讓人「欲罷不能」?
燒烤的香味兒源於「美拉德反應」,也被稱為非酶棕色化反應。化學過程十分複雜,但結果對於吃貨們來講,極其簡單,那就是賦予了食品獨特的風味和色澤。
在燒烤、烘焙和油炸等乾熱烹飪中,肉或蔬菜的表面都會產生美拉德反應,提升味道。食物表面形成的一層酥脆外皮,還會刺激人類的味覺、嗅覺以及聽覺。即使食物本身的味道不可口,但它的酥脆性也可以讓人愉悅,吃上了就停不下來。
但這麼好吃的東西,卻不能多吃。因為燒烤不僅具有讓人變胖的「魔力」,還含有致癌物,而且還與慢性病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今年4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寧光院士團隊在《Journal of Diabetes》上發表了一篇涉及2億中國人的研究,並繪製了首張中國飲食習慣與代謝病地圖。
通過對研究數據的分析,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
對油炸和燒烤的偏愛將導致高BMI、高血壓以及糖尿病的高發生率!
BMI,體質指數,數值越高,體型越胖。高血壓和糖尿病就更不用提了,都是「老大難」的慢病了。看來除了傳統的「致癌」,燒烤的「罪狀」又多了一項。
如果想避免燒烤帶來的「副作用」,不吃是最好的解決辦法。然而,這對於大部分人來講,很那做到。
既然無法拒絕燒烤的誘惑,只能讓自己儘可能吃得健康一些了。以下8個「健康擼串錦囊」請收好!
1、肉選瘦的
在肉類中有一個普遍的原則,吃起來越香的肉,脂肪的含量可能越高,熱量也越高。
此外,脂肪在燒烤過程中變成油滴,滴到炭火上會產生致癌物3,4-苯並芘。脂肪含量越高,產生的致癌物越多,所以烤肉時不妨多選點瘦肉多的食材。
2、少肉多菜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議魚、禽、蛋和瘦肉攝入要適量。每天畜禽肉、魚蝦肉的攝入量分別為40克—75克,也就是所有肉加起來也不過80克—150克。
紅肉吃多了,的確危害健康。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流行病學專家阿拉什·埃特馬迪博士及其研究小組的一項研究發現,與吃紅肉最少的參試者相比,吃紅肉最多(每天超過134克)的參試者的各種原因死亡風險高出26%。過量攝入紅肉會增加9種疾病死亡機率,具體包括:癌症、心臟病、呼吸道疾病、中風、糖尿病、感染、阿爾茨海默病、腎病和肝病。
蔬菜中的各種抗氧化的成分,如維生素C,可以抑制致癌物的活性。燒烤店一般都有韭菜、金針菇、茄子、香菇等蔬菜,可以多吃。
而黃瓜蘸醬、生抽苦菊、涼拌西紅柿等涼菜,也可以多選點。每一頓燒烤的蔬菜量建議吃到150克—200克。
3、主食選擇低油的
吃燒烤時,也會象徵性的要一些主食。建議多選擇玉米、土豆片,或非油炸的饅頭片、麵包片等;而油炸的主食,如油餅、油條等,儘量少吃。
以上3個「錦囊」主要說的是「吃什麼」,下面這些就更強調的是「怎麼吃」了。
4、徹底烤熟
燒烤食材存在不同程度細菌汙染和寄生蟲問題,所以一定叮囑廚師烤熟了。自己烤的時候,更要耐心烤熟。
如果咬一口發現肉中間還有血絲,那就不要吃了。
5、少涮醬
燒烤的美妙滋味離不開醬料。然而,醬料的熱量並不低。
按照上圖中的數據,100克燒烤醬所含熱量需要健美操52.8分鐘消耗完。
一般燒烤店或者自己烤時,為了味道豐富,會塗抹過多醬料,不僅熱量增加,而且鹽分的攝入也升高了。
5、去掉烤焦的部分
有些人吃燒烤時,特別喜歡吃帶點焦糊的肉,覺得焦糊的更酥脆、也更香。話是這麼說沒錯,但烤焦後的食物致癌物含量更高也是事實。
有研究發現烤焦的魚皮,3,4-苯並芘的含量可高達 53.6—70微克/千克。遠遠高於國標中肉製品中3,4-苯並芘的限量(5微克/千克)。
因此,建議吃烤肉時去掉烤焦的部分。
另外串肉的竹籤頭往往也被燻的都是灰末,甚至會烤焦,吃之前可以用餐巾紙擦一下。
7、電烤比炭烤更健康
炭烤時,食材與火直接接觸,產生的致癌物更多。
有條件的情況下不妨選擇低電烤,這種烤法致癌物含量遠遠低於炭烤。
8、選擇靠譜的燒烤店
吃燒烤一是吃的口味,二是食材。誰都不希望開心的吃燒烤,難受的跑廁所。所以,吃之前還是要選擇靠譜的燒烤店,儘可能在食材品質和就餐環境上更有保障,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概率。自己在野餐時燒烤時,也更要購買乾淨的、質量有保證的食材。
看完這8個「錦囊」後,相信很多人在心裡已經開始吐槽了:
呵呵,這麼吃哪有燒烤的感覺……
本來吃的就是肉的香味兒,結果讓我多吃菜……
完了,我已經不會吃燒烤了……
當然,如果偶爾吃頓燒烤,頻率不高、量不大的話,即使上面8條都沒做到,也不用太糾結。
畢竟,「吃貨」才是每個人的真實屬性。
【來源:搜狐健康】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