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溪村七星聚義,晁蓋梁山小奪泊,梁山大聚義的跌宕篇章就此拉開。於水滸來說,晁蓋是不可或缺的主角,然而,就是這位一力迎接宋江上山的第二任泊主,身在梁山,卻不屬於天罡地煞,而且「晁蓋」此名,即隱含水滸全篇最大的伏筆。晁蓋的綽號「託塔天王」,因何而來?
且看原著,東溪村與西溪村間隔一條大溪,這溪水湍猛傷人,傳為鬼魅作祟。一時,經過路僧人指點,西溪村鑿寶塔鎮水,不期卻把作祟的水鬼趕到了東溪村,保正晁蓋聞訊,徑直淌過大溪,將石塔挪到了東溪村。晁蓋託塔驅鬼,故有「託塔天王」之稱,這不由令人想起「託塔天王李靖」,「降魔大元帥」。
託塔天王晁蓋難道也與魔有關?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水滸原著開篇的楔子,即是《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這被洪太尉放走的「妖魔」就是「36天罡星,72地煞星,共108魔君」,也就是梁山108將的來歷。原著在此處的描寫,也暗示了晁蓋名字中的深意。
「洪太尉誤走妖魔」一回,說張天師隱修的清宮裡,有處最為神秘的「伏魔之殿」,汴梁來的洪太尉一看,心生好奇。這殿門層層疊疊封印許多封皮,那門鎖上還澆鑄銅汁,殿中有何物?道人「此乃前代老祖天師,鎖鎮魔王之殿,子子孫孫不得妄開」。洪太尉無知無畏「快快開門,我且看魔王甚模樣,否則把你等都問罪刺配」。
如此,封印數百年的大殿被開啟,挖開鎮壓的石碑,地下三四尺深處,「見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圍」,掀開石板,萬丈黑洞內湧起一陣撼天動地百十道黑氣,往四面八方去了。由此可見,這「百十道黑氣」就是天罡地煞108魔君,而蓋在魔窟巢穴上的「大青石板」蓋子,暗示的正是晁蓋。晁蓋,巢蓋也。
所以,晁蓋雖在梁山,卻與宋江108人有著不同甚至是相悖的使命,梁山諸天罡地煞壯大,託塔天王晁蓋就必須早死,這是諸人的宿命。而作為108魔君的宋江等人,最終也必要被收服,隕滅,此亦是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