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浙江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看不懂?我試試翻譯一下看,正文每一段的下面黑體字為翻譯部分,大家指教。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34;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34;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海德格爾的一句話&34;是現代社會的開端。最初的起源是因為家庭與社會的期望失去了它們(對現代社會)的借鑑意義。對於現代社會的未來前途,我認為像卡爾維諾&34;一樣的生活:首先為自己的目標努力,然後進步以達到完善的境界(也就是循序漸進的意思),要比過早的大步騰飛要好
我們懷揣熱忱的靈魂天然被賦予對超越性的追求,不屑於古舊坐標的約束鍾情於在別處的芬芳。但當這種期望流於對過去觀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虛無與達達主義時,便值得警惕了。與秩序的落差、錯位向來不能為越矩的行為張本。而縱然我們已有翔實的藍圖,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巔立下了自己的沉錨。
追求超越性是我們的靈魂天生的本能,不屑於被古舊的概念束縛在一個固定的區域。但是要警惕的是,超越性不是不假思索的去一味的批判以往的思想觀念,甚至走向虛無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的極端。標新立異不是極端叛逆的藉口。哪怕是我們對生活和社會已經有了具體的規劃,也不能自以為自己有了穩定的根基。(嗯,這裡是不是寫錯字了,是&34;不是&34;,還是我理解錯了?)
&34; 麥金太爾之言可謂切中了肯綮。人的社會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們欲上青雲也無時無刻不在因風借力。社會與家庭暫且被我們把握為一個薄脊的符號客體,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尚缺乏體驗與閱歷去支撐自己的認知。而這種偏見的傲慢更遠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34; 麥金太爾的話可謂是說到了關鍵點。人的社會性是不能單獨排除在外的,哪怕我們飛上青雲也是因為時時刻刻地借用風力的。我們暫時把社會和家庭的概念不當回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太年輕,沒有足夠的閱歷和社會體驗(去認識它)。偏見的傲慢比理智的傲慢危害性更大。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義的道路上,對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與家庭與社會對接中塑型的動態過程。而我們的底料便是對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覺感與體認。生活在樹上的柯希莫為強盜送書,興修水利,又維繫自己的愛情。他的生活觀念是厚實的,也是實踐的。倘若我們在對過往借韋伯之言&34; 後,又對不斷膨脹的自我進行&34;, 那麼在丟失外界預期的同時,未嘗也不是丟了自我。
我們勤奮的去尋求生活的意義的時候,對於自己的期望本來就是一個家庭和社會的對接並融合成型的動態過程。認識人們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會中不同的角色,是我們尋求生活意義的來源。生活在樹上的柯希莫為強盜送書,興修水利,又維繫自己的愛情。他的生活觀念是厚實的,也是實踐的。如果我們借用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的理論,對過往的觀念進行除去,又不斷的不正確的肯定自我膨脹的行為,那麼在丟失了外界預期的同時,未嘗也不是丟失了自我。
毫無疑問,從家庭與社會角度一覘的自我有偏狹過時的成分。但我們所應摒棄的不是對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價,其對批判投誠中的反智傾向。在尼採的觀念中,如果在成為獅子與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駱駝一樣背負前人遺產的過程,那其&34;洵不能成立。何況當礦工詩人陳年喜順從編輯的意願,選擇寫迎合讀者的都市小說,將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為橋段素材時, 我們沒資格斥之以媚俗。
毫無疑問,從家庭與社會角度來片面看待的自我有偏狹過時的成分。但是我們應該拋棄的不是批判的思想,而是那種不加思考、張嘴就來的行為,和無原則的反智傾向。在尼採的觀念中,人的精神在成為像具有反抗精神的獅子、和像純真無邪的孩子之前,如果沒有像負重前行的駱駝一樣去首先接受前人的思想遺產,那麼他的&34;的觀念就不能成立。何況當礦工詩人陳年喜順從編輯的意願,選擇寫迎合讀者的都市小說,將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為橋段素材時, 我們沒資格斥之以媚俗。
藍圖上的落差終歸只是理念上的區分,在實踐場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當我們追尋心之所向時,在途中涉足權力的玉墀,這究竟是伴隨著期望的泯滅還是期望的達成?在我們塑造生活的同時,生活也在澆鑄我們。既不可否認原生的家庭性與社會性,又承認自己的圖景有輕狂的失真,不妨讓體驗走在言語之前。用不被禁錮的頭腦去體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與風帆,並效維根斯坦之言,對無法言說之事保持沉默。
藍圖上的差別終歸是不同理念造成的,在實際的各種場合情景中也未必有明確的一一對應。譬如當我們追尋心中的理想的時候,跑到了權力的臺階上,這究竟是理想毀滅了還是達成了?在我們塑造生活的同時,生活也在澆鑄我們(人與生活相互改變對方)。既不可否認原生的家庭性與社會性,又承認自己的圖景(理想)有輕狂的失真,不妨讓體驗走在言語之前。用放鬆的思想去感受切斯瓦夫.米沃什的自由的精神境界(米沃什的作品《被禁錮的頭腦》,詩《禮物》:在我身上沒有痛苦,直起腰來,我望見藍色的大海和帆影。)。並效維根斯坦之言,對無法言說之事保持沉默。
用在樹上的生活方式體現個體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卻又不拘泥於所謂&34;的單向度形象。這便是卡爾維諾為我們提供的理想期望範式。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上天空。
用在樹上的生活方式體現個體的超越性,保持自我人格獨立,卻又不拘泥於所謂&34;的比單調的缺乏豐富角度的形象。這便是卡爾維諾為我們提供的理想期望範式。生活在樹上(精神獨立)——始終熱愛大地(不偏激對立)——升上天空(思想境界完善)。
總的來說,作文寫得挺好,就是文法是使用的西方文學的翻譯風格,與中文的風格相差比較大,導致讀起來不適應。作者的作文應該是用了浙江一貫以來的高分作文的套路,這種寫作套路在浙江以往的高考作文上出現的比較頻繁,有興趣的去看看2015年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似曾相識燕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