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玉門關究竟在什麼地方?

2021-02-23 玉門在線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一首《涼州詞》,寫的是蒼涼粗獷,悲壯雄渾。不知詩人當時的抱著怎樣的情緒,千年之後從言語中依然能夠體會到旁觀者的冷靜觀察與一腔熱血,也能從側面意會到將士戍邊的綿綿思鄉之情。據明代楊慎在其《升庵詩話》中講到:「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裡也。」也對,自《詩經》起, 「賦、比、興」便是中國詩歌最主要的表現手法。所以說楊慎這種理解基本上能夠解釋詩人的想法。

也不知這首詩在當時社會範圍內傳播的如何?究竟有沒有影響到政治決策,對於玉門關的宣傳有沒有產生直接影響。然而在我們這一代的成長過程中,玉門關,一個小小的地理名詞作為詩歌意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膾炙人口,從小讀詩如雷貫耳。那麼,歷史上的玉門關究竟在什麼地方呢?

▲ 河西四郡及兩關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來梳理一下「玉門關」的由來。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列四郡、據兩關」,這四郡為河西四郡,玉門關則為兩關之一,另一為陽關。之所以以玉命名,相傳是新疆(古西域)和田玉進入中原的最主要的關口。

在古代,關口的存在,一般來說都是在交通要道設置的關卡。作為邊境的關口,更是有海關的作用,對於整個社會來講更是承擔了重要的功能。和平時期是重要的貿易窗口,而戰鬥時期更是最前沿的堡壘。因此,玉門關在中國歷代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廟號年號紀年漢武帝建元前140元光前134元朔前128元狩前122元鼎前116元封前110太初前104天漢前100太始前96徵和前92後元前88

▲ 漢武帝在位55年年號變化



1. 最早的玉門關--石關峽

關於玉門關的置關,前文已提到,其始築年代應在 「築塞西至酒泉」 的漢武帝元鼎六年。

先講個故事: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眾所周知,這是李延年寫其妹妹李夫人的,漢武帝對於李夫人是特別的寵信。為了讓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封侯,出於對大宛汗血寶馬的覬覦,漢武帝決定讓李廣利徵伐大宛,當然,這其中也有漢作為「天朝」的虛榮等等因素。

據《史記·大宛列傳》,太初二年 (公元前 103 年) 貳師將軍李廣利率軍首次西伐大宛失利後,還至敦煌,「使使上書言: 『道遠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戰,患飢。人少,不足以拔宛,願且罷兵,益發而復往。』 天子聞之,大怒,而使使遮玉門,曰軍有敢入者輒斬之!貳師恐,因留敦煌。」由此可見,玉門關應在敦煌以東。

再,唐初僧人道宣 《釋家方志》中有記載:

...至肅州,又西少北七十五裡至故玉門關, 關在南北山間...

根據石關峽的地貌,石關峽在嘉峪關的北側,夾在祁連山與黑山之間。這又從另一方面佐證了石關峽是最早的玉門關。

從反證的角度出發,既然玉門關是伴隨著長城而建,那麼石關峽能找到長城嗎?根據古代關口的考古規律----有關必有牆,有牆必有村,有村必有水。在石關峽附近,又找到黃草營村跟溪水。更是有由黃土、芨芨草、駱駝刺、石塊層層夯制而成的古牆。

據西北師大教授、博導李並成所考察:

石關峽內及其西口今仍保存有漢代城堡遺蹟。石關峽內的古城堡名為 「石峽堡」.該堡雖為明代所築,但其 「舊有石關兒口墩一座」.今堡牆於紅柳溝南北兩側斷續存留,用片石、夯土夾柴草築成,為典型的漢代築城方式.石關峽東口北部向東, 沿嘉峪關黑山山梁今仍保留一列連續的古烽燧。

因此,漢代最早設置的玉門關應在今嘉峪關市石關峽,隨著歷史的發展與戰略的需要,「玉門關遂西遷敦煌西北一帶,石關峽原址改置為玉石障。」

▲ 今石關峽懸臂長城

2. 敦煌西北的小方盤城

大約在漢武帝太初三四年(公元前102--公元前101年),玉門關進行了一次一次西遷。

關於這次西遷的緣由,西北師大教授、博導李並成認為,主要是隨著武帝西方戰略的需要。學術界對於小方盤城附近存在「玉門關」沒有爭議,(自1907年,斯坦因在此發現的漢代簡牘,多標「玉門」,學術界一致認可;且有「陽關居玉門之南,故曰陽關」等史料作證)而主要的爭議集中在到底小方盤城就是漢代玉門關,還是小方盤城為玉門都尉府、關口在他處?

通過1998年敦煌小方盤城出土的一部分簡牘,敦煌市博物館李巖雲分析認為:漢簡證明小方盤城為玉門都尉府。因漢簡中有「卒吏....尉丞望對課府」等字樣。據我了解,漢朝的地方政府分為兩層,一級行政區為「郡」,二級行政區為「縣」。郡的長官為太守,太守的軍事副手為都尉,在邊塞地區,「太守府」與「都尉府」極其重要。考古發現,漢簡中的「尉丞」為都尉丞,是為都尉的助手。就「尉丞望對課府」,李巖雲認為:

「望」是尉丞的名字,「對課」是按照標準進行考核,「府」指都尉府,就是說由尉丞望按照標準對都尉府官吏進行考核。


在此基礎上,李巖雲提出:從小方盤城周圍地形環境和出土漢簡分析判斷,玉門關口應在小方盤城西側150米處的南北長城線上。他給出以下理由:

1.小方盤城的的地理位置、地貌、佔地面積與「玉門關」有所差異;

2.為了方便稽查行旅,古代設關均選在人們車輛同行的地勢險要之處,小方盤城不符;

3.古人建關無人不在長城線上,類似的有明嘉峪關、娘子關等,小方盤城不符;

4.漢簡有「出入東門」與「出入關」的顯示,唯獨沒有西門的字眼,這暗示了玉門關為西門。

李巖雲最終認為,小方盤城為內城,其周圍還有一層外城。玉門關位於其外城西側。

▲ 來源於李巖雲《漢代玉門關址考》



3. 瓜州縣雙塔堡附近的玉門關

東漢,一個新的玉門關出現了。

而位於敦煌西北小方盤城附近的玉門關,在文獻中作為「故玉門關」存在。

唐朝詩人王昌齡《從軍行》中:「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說的即是雙塔堡附近玉門關。從這句寫實的詩句中,可以看出,此時的玉門關,附近應該有雪山(祁連山)、有城。另從王昌齡之句「玉門山障幾千重,山南山北總是烽」可以看出,玉門關附近應該有連綿不絕的山巒、有烽火臺。

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玄奘於公元629年九十月份抵達瓜州晉昌城。也就是今天的瓜州縣鎖陽城。問路西行,有人告知,從此北行 50餘裡有一瓠蘆河,「下廣上狹,洄波甚急,深不可渡。上置玉門關,路必由之,即西境之襟喉也。」 之後玄奘連夜渡河遇到玉門關。這裡的瓠蘆河,即為現在的疏勒河。

(雙塔堡附近的玉門關)且傍山帶河, 形勢險要。其四周山頂、 路口、 河口要隘處今仍存古烽燧 11 座, 如苜蓿烽、 亂山子七烽等。


雙塔堡玉門關南邊為晉昌城,與之相隔的為亂山子,符合王昌齡詩歌記載。

而此次東移,時間大約在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 (公元 74 年),據李並成教授考,其認為為了避免繞行敦煌,由瓜州到伊州的伊吾路路線的開設,導致玉門關東移到瓜州。而伊吾路,在唐文獻中也稱第五道,又稱莫賀延磧。

《資治通鑑》卷181隋大業四年 (公元 608 年)十月條: 「帝以右翊衛將軍河東薛世雄為玉門道行軍大將,與突厥啟明可汗連兵擊伊吾,師出玉門,啟民不至。世雄孤軍度磧。伊吾初謂隋軍不能至,皆不設備;聞世雄兵已度磧,大懼,請降。世雄乃於漢故伊吾城東築城,留銀青光祿大夫王威以甲兵千餘人戍之而還。」 

在這段文獻中,薛世雄從玉門出發,走伊吾路,出其不意,最終導致匈奴請降。而此時的玉門,即為東移後的玉門關。

▲ 今雙塔堡水庫



玉門關的三次變遷,是由於當時的自然環境與政治軍事條件所導致的,據分析,隨著戰爭的推進,中原的疆域擴大,從而推動作為防禦性建築的長城一直向西修建,玉門關也隨之西遷(嘉峪關到敦煌);在大規模的駐軍與開採之後,當地的環境承載力下降,同時隨著瓜州直達伊州的伊吾路的開通,玉門關進行了一次東移(敦煌到瓜州)。針對最後一次回遷(瓜州到敦煌),李並成教授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從當時河西一帶的政治軍事形勢來看,石關峽的位置正當東面的甘州回鶻與西面的瓜沙歸義軍政權的天然分疆之地,正處在由一個政權轄地進入另一政權轄地的關口,因而勢必成為溝通東西交通的必經要口;另一方面還與當時瓜州直通伊州的伊吾路的廢棄,以及沙州社會長期穩定、 沙州通往伊州的矟竿道的暢行有關。


註:

1.公元848年,敦煌豪族張議潮起兵逐蕃。851年,唐王朝任命其為歸義軍節度使。至公元1036年歸義軍滅,共統治敦煌等地區近兩百年。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前期的晚唐張氏執政階段和後期的五代宋初曹氏執政階段。

2.矟竿道是指由沙州(今敦煌)至伊州(今哈密)的官道,必經「故玉門關」,即小方盤城附近的玉門關。

▲ 宋初河隴地圖

公元1036年7月,李元昊親帥大軍大攻沙(今敦煌)、瓜(今瓜州縣西南)、肅(今酒泉)三州,三州淪陷,由此,西夏佔領了整個河西走廊。而玉門關就從史籍上銷聲匿跡了。自漢武帝置關,玉門關共歷時1140餘年,其在中華民族的軍事史、政治史、交通史以及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直到今天,後人還在源源不斷遠赴河西,觀摩憑弔。


參考文獻:

1.紀忠元 紀永元.敦煌陽關 玉門關.論文選萃,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

2.李正宇.新玉門關考.敦煌研究,1997,(3) 

3.李並成.唐玉門關究竟在哪裡.西北師大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1,(4) 

4.李並成.石關峽:最早的玉門關與最晚的玉門關.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5, (2)

5.李巖雲 傅立誠.漢代玉門關址考.敦煌研究, 2006,(4)

6.李並成.新玉門關位置再考.敦煌研究, 2008,(4)

玉門在線網——www.yumen.tv

玉門有點啥事您就給我說一聲

反正我也解決不了..

接地氣兒 | 吐槽 | 有情懷 | 最騷氣

 玉門在線

酒嘉地區新媒體知名品牌
生活.新聞.活動.美食.玩樂.公益.推廣

合作:180-9372-7770   客服QQ:903337659

相關焦點

  • 「春風不度玉門關」歷史上的玉門關究竟在什麼地方?
    撲朔迷離的歷史真相,不為人知的塵封往事。歡迎進入大古的歷史奇妙屋。「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悲壯蒼涼的《涼州詞》傳誦了千年,讓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記住了玉門關這座古老的關塞。玉門關究竟身處何處?
  • 「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在什麼地方?它為何出現在很多詩中?
    玉門關在詩詞中出現的頻率是比較大的,其中最著名的還是王維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戍守玉門關的將士是何等的孤寂荒涼?這句詩無論是從詩句本身的美感還是意境來說,李白的「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都要好很多。
  • 春風不度玉門關:歷史上的三個玉門關,這春風不度的是哪個?
    提到玉門關,人們一般立即會聯想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人王之渙的《涼州詞》將徵夫的思鄉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也使玉門關成為難以抹去的時代記憶。玉門關是古代絲綢之路必經關隘,也是重要的軍事關卡。歷史上玉門關共有3處,分別是西漢玉門關、隋唐玉門關、五代宋初玉門關。
  • 玉門關在哪裡,為什麼春風不度玉門關?
    為管理這些地區,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河西四郡,並修建漢長城和玉門關、陽關,作為邊防設施,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玉門關的得名,是因為絲綢之路貫通以後,商人往來不絕,西域于闐(今新疆和田)的美玉經此關進入中原,故名玉門關。
  • 春風不度玉門關,為什麼玉門關在唐詩裡出現頻率這麼高?
    同時,唐朝的發展經歷了強盛、內亂、中興、沒落等各個歷史階段,所以對於詩人來說,就有了非常豐富的題材。在初唐時期,他們抒發立志報國的豪情壯志;盛唐時期,他們讚美雄奇瑰麗的自然風光;中晚唐時期,他們表達國破家亡的沉痛悲哀,所有的情緒和感慨都體現在了他們的詩句裡。我們都熟知的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那麼玉門關是哪呢?
  • 詩行天下|玉門關: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就在黃河上遊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在悲壯蒼涼的邊塞景色中,襯託出戍守邊防的徵人回不了故鄉的哀怨。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內。歷史上的玉門關,其實有三處:漢代玉門關。
  •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帶你了解玉門關的前世今生
    其實現在的玉門關已經沒有什麼好看的了,只剩下一個大大的四方形的破土堆了,還有一個觀景臺。我想像中的玉門關比這個還要荒涼,因為那個大土堆在照片裡都見過,但是那個觀景臺卻很讓人意外。難怪玉門關會選擇建在這裡,因為有生生不息的河流,人們不僅可以解決飲水問題,還能解決運輸問題,因為在漢代疏勒河的水勢很洶湧,是可以行船運輸,歷經幾千年歷史變遷,現在的疏勒河只是若隱若現了。
  • 玉門關深度遊攻略:行程、看點、歷史
    我討厭過度修復的歷史遺蹟,更拒絕去重建的「遺蹟」。如果說河西走廊上的景點只能去一處,那我一定推薦玉門關。小方盤城、漢長城和河倉城,三處遺址的蒼涼是實實在在兩千年時光的凝聚。殘垣斷壁的每一處裂痕都是一條時光隧道,用眼睛逐一觸摸,也就跨越了兩千年的時光。
  • 春風今度「玉門關」,古代詩人經常寫到的地方,引無數人萬裡奔赴
    春風今度「玉門關」,古代詩人經常寫到的地方,引無數人萬裡奔赴!在旅途中感知世界,在生命裡感受奇趣。歡迎大家來到旅遊與攝影頻道。七彩斑斕西北天,美人翩舞路中間,若覺家中胸憋悶,不如回歸大自然!玉門關位於敦煌西北90公裡處,說起玉門關,大家立馬會想到王之渙的詩: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中那種悲壯蒼涼的情緒,引發了我們對古關塞的嚮往!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後,中西文化、貿易交流日漸繁榮,為確保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漢武帝下令修了兩關:陽關和玉門關!
  • 為何「春風不度玉門關」,它和玉門關「有仇」嗎?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王之渙的一首詩,我們早就耳熟能詳,熟記於心了,把它稍微改動一下,中間缺一字,就可以變成一首詞: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玉門關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 是漢時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是現在甘肅敦煌西北的小方盤城。 在修建酒泉到玉門間長城時,玉門關隨之設立。小方盤城,位於敦煌西北九十公裡處,很多學者認為小方盤城就是漢玉門關。
  • 王之渙「春風不度玉門關」中,春風指的是什麼?我被萌娃問蒙圈了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大量的帶有「春風」的詩詞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但又有幾個人能夠準確地回答出來「春風」指的是什麼?
  • 西北屯兵要塞玉門關,被發現遺址時,竟然只是一個小據點?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句詩完美的詮釋了邊塞風情,千百年來也被大家廣為傳唱。如今,人們對王之渙描寫的玉門關的確切位置提出了質疑,覺得他寫的是唐朝玉門關,而非漢朝的。那麼西漢時期的玉門關到底在哪裡呢?歲月的滄桑又將它打扮成了什麼模樣呢?
  • 春風不度玉門關,古人如此的讚揚,到底有多少的奧秘呢?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大家對這首詩肯定是非常熟悉了,他是出自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我們在小學的時候應該會學到這篇古詩。後兩句提到的春風不度玉門關,大家有沒有想過玉門關在哪裡,他又有怎樣的故事呢?其實玉門關的故址在現如今我們甘肅省敦煌西北地區的小方盤城。它始建於漢武帝時期,為的是開闢西域的通道,因為當時這條通道一直是西域往我們國家輸送玉石,因此我們這個地方也就隨著它的作用起了玉門關這個名字。
  • 春風不度玉門關|湃客年度視覺大賽
    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誕生了中國第一口油井,誕生了「鐵人」王進喜。1957年12月,中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在玉門建成,當年原油產量達75.54萬噸,佔當時全國石油總產量的87.78%。玉門劃區設市,拔地而起。半個多世紀過去,石油開採殆盡,市政府、油田和9萬名居民相繼外遷。
  • 春風已度玉門關
    玉門市「脫貧攻堅宣傳周」發布活動暨脫貧攻堅主題成就展開幕新甘肅客戶端蘭州11月23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今天上午,由甘肅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和甘肅日報社共同主辦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進入玉門時間
  • 春風不度玉門關,不!這裡怎一個美字了得
    春風不度玉門關,不!這裡怎一個美字了得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王之渙的詩,最後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說的是,過了玉門關,春風就再也吹不到了!從漢唐到如今,玉門關都是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必經之地,也是將士們戍邊的重要補給之地,更是從古至今我國絲綢之路必經之地!
  • 王之渙《涼州詞》:春風不度玉門關,中國的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劃分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寫的《涼州詞》,描繪了一幅動人的邊塞畫面:遼闊的高原上,黃河滾滾而來,往西望去黃河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一般;邊塞上的一座孤城,巍然屹立在群山之中;忽然聽到了羌笛之聲,曲調恰巧是《折楊柳》,羌笛何須老是吹《折楊柳》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分吹不到的地方,哪裡有可以攀折的楊柳。
  • 為何春風過不度玉門關?那些藏在詩歌裡的小百科,你知道嗎
    藏在詩歌裡的小百科涼州詞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首詩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兩句,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楊慎曾經評論說:「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裡也。」意思是說作者寫那裡沒有春風,是借自然暗喻安居於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體恤民情,置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於不顧。我們不知道作者是否真有暗喻之意,但「春風不度玉門關」卻描述了一種確鑿無疑的自然現象。
  • 春風不度玉門關,有家不可歸的感受你可懂?
    王之渙這首《涼州詞》寫到了「玉門關」,距離涼州比較遠。關於地理問題,我們放在後面談,先來把詩作本身讀一讀。「黃河遠上白雲間」,第一句會讓人想起李白的名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我們可以對比一下。「黃河之水天上來」,是動態的黃河;而「黃河遠上白雲間」,是靜態的黃河。一個是動圖,一個是全景圖,都非常有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