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學者高健在《環球時報》(英文版)發表評論文章:疏遠中國,不...

2020-12-09 澎湃新聞

●●●●●

編者按:8月3日,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研究員高健在《環球時報》(英文版)發表題為「It is not in the Great Britain's diplomatic interests to alienate China」的評論文章。該文中文版8月5日發表於「東方網·東方智庫」,標題為「疏遠中國,不符合英國的根本外交利益」。

2015年以來,中英雙邊關係一直處於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儘管過去四年英國一直糾纏於脫歐困局中,中英在經濟貿易與文化教育領域的合作交流依舊穩步前進。然而,近期部分蓄意反華的英國政客叫囂要「重置」中英雙邊關係,甚至不惜損害英國現實利益與商業信譽,這種自殘式的政治言行將「後脫歐時期」的英國置於危險的境地。

近日,英國政府在涉華問題上的態度突變,有其內在發展邏輯與機理。不少觀點認為,在華為參與英國5G通訊網絡與中國香港問題上,英國政府突然採取極端對立立場,主要是迫於美國施以的壓力。這一說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英國國內政治氛圍的基本特點與制定政策的一般規律。

事實上,中英兩國在香港問題上基本立場是根本對立的。毋庸諱言,英國主流政客始終走不出殖民時代的帝國夢境,認為英國完全有理由捍衛其在香港的「特殊利益」;為數不少的英國議員無法擺脫冷戰思維,在意識形態上將中國視為一種「異己」的政治存在,在情感上也不能接受中國強勢崛起的客觀現實。這種複雜又微妙的態度一直影響著中英雙邊關係的發展。

因此,一方面,「黃金時代」的中英關係在經濟合作與民間交流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另一方面,各種影響中英雙邊關係的噪音從來都沒有停止。

就當前局勢而言,英國處於其現代歷史進程中最為困難的時期。脫歐已經成為既定事實,儘管這一近乎經濟自殺的政治選擇是否明智始終是一個需要深入討論的問題。過去幾年,由於盲目選擇了脫歐,「任性」的英國政客已將英國置於極為尷尬的政治被動局面。一個極為尖銳的問題是,英國還能夠承擔失去中國這一不可替代的國際合作夥伴的歷史代價嗎?

圖片說明:這是6月6日在英國倫敦拍攝的一家關閉的商店。(來源:新華社)

失去中英雙邊關係的有效支撐,英國構建其「全球英國」外交戰略體系的構想,只能淪為一句空話。英國政府在應對未來世界發展的外交戰略中提出,要積極回應「日益具有挑戰性的全球政治環境」,以確保英國能夠繼續作為「全球外交領域的成功參與者」。這就意味著更為國際化的英國外交在更大範圍內構建互利共贏的雙邊關係與多邊關係,始終將基於規則的國際政治秩序與多邊外交體系作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組成部分,突出強調「自由貿易」是英國外交的核心價值理念,堅定地做自由貿易體系的代言人與守衛者。

然而,英國近來對華政策與其「全球英國」的外交戰略背道而馳,極大擠壓了英國自身的外交戰略空間,成為美國外交的附屬,這樣的政治決策還談何「全球英國」呢?過度依靠舊時代的同盟關係,只會損害英國的根本利益。沒有任何明顯的證據表明,英美特殊關係對於英國的全球外交戰略是一個加分選項,如果英國指望通過遞交反華投名狀,博得美國在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中的讓步,那無異於痴人說夢,因為當今英美雙邊關係的本質是赤裸裸的利益關係。

尤其需要強調的是,英國對華為參與英國5G通訊網絡的政策,極大損害了英國「自由貿易」立國的國際形象,過度消耗了英國的國際商業信譽。英國是「自由貿易」立國的典型國家,英國經濟的活力很大程度上依賴自由貿易體系。因此,支持世界範圍內的自由貿易是英國構建「全球英國」外交格局的核心要素,是實現「全球英國」外交戰略的首要任務。英國在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這一問題上與美國的立場存在根本差異,其在即將到來的WTO改革新一輪談判中將採取維護自由貿易原則的立場。

圖片說明:7月14日,英國文化大臣奧利弗·道登宣布,英國已決定停止在5G建設中使用華為設備。(來源:新華社)

然而,英國政府在華為事件中朝令夕改,視如此嚴肅的重大國際商業合作如兒戲,這種短視的態度極大損害了國際投資者對英國市場的信心。以犧牲本國消費者的現實利益為代價,在沒有任何證據的前提下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阻斷正常的商業合作,這是一個倡導全球自由貿易理念的國家做出的明智選擇嗎?

中英雙邊關係的發展空間與巨大需求,是觸手可及的現實。僅就中英經貿領域的合作而言,就有極大的合作潛能。中英在實物貿易、服務貿易、產能合作、節能環保領域、電子商務領域等眾多領域存在明顯的互補優勢。2019年,中英經貿合作也取得豐碩成果,雙邊貨物貿易額超過860億美元,比10年前已翻了一番還多。

加強中英金融服務領域合作對雙方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滬倫通」啟動開創了中國與境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先河。倫敦的人民幣累計清算量突破40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二大人民幣離岸清算中心和第一大人民幣離岸外匯交易中心。今年1月1日起,中國進一步推進金融領域開放,取消證券、期貨、基金、壽險外資股比限制。英國在國際金融領域具有豐富的人才資源與一流的服務水準,雙方基於既有合作成果進一步加強國際貨幣業務與金融投資業務的合作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近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英國外交大臣拉布通電話時明確指出,雙方應該保持應有的成熟與理性,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與重要關切,維護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英國政府素來以現實利益的最大化為立國根本,一個明智的對華政策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It is not in the Great Britain's diplomatic interests to alienate China

China-UK bilateral relations have been developing stably since 2015. Although it has been stuck in the Brexit dilemma over the past four years, the UK has nevertheless achieved steady progress in its cooperation with China in the fields of trade, economy, and education. However, some British China hawks are now demanding a "reset" of the China-UK relations at the expense of Britain's interests and business reputation. Such political claims will put the post-Brexit Britain in a very dangerous position.

The UK's recent change of attitude toward China has its own logic. Some perceive that the UK's firm opposition to Huawei's involvement in the British 5G network and the Hong Kong-related affair results from the US pressure. But they have neglect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British domestic politics and its general rules of policy-making. China-UK bilateral relations have been developing stably since 2015. Although it has been stuck in the Brexit dilemma over the past four years, the UK has nevertheless achieved steady progress in its cooperation with China in the fields of trade, economy, and education. However, some British China hawks are now demanding a "reset" of the China-UK relations at the expense of Britain's interests and business reputation. Such political claims will put the post-Brexit Britain in a very dangerous position.

In fact, China and Britain hold fundamentally opposing views over Hong Kong. Mainstream British politicians still believe in the greatness of Great Britain from the colonial era and thus claim its "special interests" in Hong Kong. Many also still have a Cold War mentality and regard China as hosting an alien ideology. They are unwilling to accept the fact that China has thrived. Under the effects of such subtle attitudes, China-UK relations have both realized rapid developments and undergone constant trials.

Britain now is in the middle of its hardest period in modern history. Controversial as it is, Brexit has become a reality. This has put Britain in a terribly passive position. The question now is: Can the UK afford to lose China - an irreplaceable partner?

To answer this mildly: Nothing can replace such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partner.

Without positive bilateral relations with China, UK's strategic vision of "Global Britain" is nothing more than a vain slogan. The British government has put forward its diplomatic strategy: It needs to cope with the world's increasingly challenging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make sure the UK will continue its successful participation in the global diplomatic practices.

This implicates a more international British diplomacy and a larger scale of mutually beneficial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relations, plus a firm attitude on free trade. However, what Britain has done against China has run against its strategy of "Global Britain." It has dwarfed the UK to an affiliate of US diplomacy. Where is "Global Britain"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Excessive reliance on its old allies will only harm UK's fundamental interests. There is no evidence to show that a spe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K and U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UK's global diplomatic strategy. The Anglo-American bilateral relationship is essentially driven by interests. Therefore, it is merely a romantic notion for UK to expect America's concession in the free trade agreement by going against China.

It is worth pointing out that UK's policy against Huawei is tremendously harming its global image as a free trade country and further damaging it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putation. The vitality of the British economy depends largely on the free trade system. Hence, supporting worldwide free trade plays a core role in the UK's construction of "Global Britain."

Britain holds a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vision from the US in terms of maintaining the global free trade system. It will uphold free trade principals in the upcoming WTO negotiations, for example.

However, its sudden change of policies on the Huawei issue has exposed its short-sighted attitudes. This has thus caused a loss of confidence with global investors in the British market. What kind of a free trade country would ever block regular commercial cooperation on the grounds of the so-called national security with no proof and harm the interests of its domestic consumers?

It is pure fact that there exists large room and huge demands in the China-UK relations. In a recent telephone conversation, Chinese State Councilor and Foreign Minister Wang Yi told British Foreign Secretary Dominic Raab that both sides should remain rational and mature, respect each other's core interests and major concerns, and maintain the political foundation of bilateral relations.

The British government has always put the maximization of practical interests as one of its founding principles. We therefore believe that a wise policy toward China can be expected.

來源 | 環球時報英文版 東方智庫

頭圖 | 楊麗駿

相關閱讀

□ 埃及《羅斯·優素福周刊》| 上外學者王廣大:阿拉伯國家一致支持中國抗疫

□ 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 | 上外學者範鴻達:伊朗中國要有更客觀的互相認知

伊拉克《晨報》| 上外學者陳越洋:中伊兩國人民患難與共 中國醫療隊抵達巴格達

沙特《葉瑪麥》周刊 | 上外學者陳越洋 李雪婷:中沙人民合作抗疫積極向好

中坦攜手抗疫工作中的上外視角 | 上外學者寧藝在坦尚尼亞《每日新聞》發表斯瓦希裡語評論文章

●●●●●

閱讀上外多語種資訊,歡迎訪問

原標題:《上外學者高健在《環球時報》(英文版)發表評論文章:疏遠中國,不符合英國的根本外交利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上外學者高健在《環球時報》(英文版)發表評論文章:疏遠中國,不符合英國的根本外交利益
    >《環球時報》(英文版)發表題為「It is not in the Great Britain's diplomatic interests to alienate China」的評論文章。該文中文版8月5日發表於「東方網·東方智庫」,標題為「疏遠中國,不符合英國的根本外交利益」。
  • ...時報》(英文版)發表評論文章:疏遠中國,不符合英國的根本外交利益
    ●●●●●編者按:8月3日,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研究員高健在《環球時報》(英文版)發表題為「It is not in the Great Britain's diplomatic interests to alienate China」的評論文章。
  • 上外學者章遠在伊朗《德黑蘭時報》發表評論文章:不是零和博弈...
    本文刊載於Tehran Times2020年8月23日第1版、第7版●●●●●8月23日,上外中東研究所章遠研究員在Tehran Times(伊朗《德黑蘭時報》)發表評論文章「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at Powers in the Epidemic Control Stage: Not a Zero-sum Game」,談疫情控制階段的大國關係,指出在共同抗擊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大國關係不應是零和博弈。
  •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忻華:中歐在不確定的世界局勢中更需彼此
    ●●●●●9月10日,上外歐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忻華教授在Global Times(《環球時報》)發表評論文章「China and Europe need each other more than ever
  • 《環球時報》英文版創刊引發外媒關注
    1993年創刊以來,不斷向中國讀者呈現一個真實的世界,不斷滿足中國讀者對國際事務的知情權,得到他們的普遍認同。《環球時報》推出英文版和英文網站,是環球時報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人民日報》構建現代傳播體系的重要一步。歐盟駐華大使賽日·安博先生在講話中強調了英文報紙對於外國人,特別是不懂中文的人的重要性。
  • 上外學者舒夢在巴基斯坦《每日快報》發表評論文章:阿以和平有助於...
    ●●●●●2020年8月21日,上外中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舒夢在巴基斯坦報紙Express(《每日快報》)上發表評論文章"Will UAE-Israeli Peace Agreement Benefit來源 | 中東研究所 相關閱讀□□ 埃及《羅斯·優素福周刊》| 上外學者王廣大:阿拉伯國家一致支持中國抗疫□□□□ 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 | 上外學者範鴻達:伊朗中國要有更客觀的互相認知
  • 上外學者陳壯鷹在德國期刊發表評論文章:中國的崛起——德國的機遇
    ●●●●●2020年6月,上外德語系主任陳壯鷹教授在德國《世界趨勢——外交雜誌》發表評論文章,題目為《中國的崛起——德國的機遇》。在文章中,陳壯鷹教授詳細介紹了習近平主席在十八大上提出的「中國夢」思想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目標,用詳實的數據和有力的例證指出中德兩國加強合作、維護多邊主義、造福人類社會的現實性、必要性和美好前景。文章同時澄清了一些德方對華近年政經發展政策的疑慮,並強調雙方應當相向而行,加深政治互信、文化交流、經貿合作、兼容並蓄,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環球時報》英文版記者不曾發表筆記 直擊新聞現場
    而在當下,當膚淺和聳人聽聞已經成為常態,深度和有品質的報導,正變得越來越稀有…↑環球時報英文版記者楊靜婕走過頓涅斯科布滿彈孔的牆在即將過去的2014年,《環球時報》英文版的記者,被置於引發人強烈情緒的情境之下——烏克蘭的交火、喀什郊區詭譎的形勢、香港的抗議嘶喊……他們躲過了2014年橫飛的子彈、催淚瓦斯和其他各種看不到的危險
  • 全世界100多家媒體報導,環球時報英文版也破例評論
    相關新聞像病毒一樣迅速傳播開來,在世界各地獲得了數千萬的點擊量,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有100多家媒體報導了馬保國事件,就連《環球時報》英文版(globaltimes)也破例發表了評論。環球時報採訪了北京師範大學體育學院教授趙繼生(音譯),趙教授評論道:「功夫已經失去了以戰鬥為主的靈魂,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守法的社會中。
  • 《環球時報》英文版在北京舉辦創刊一周年紀念
    點擊查看更多新聞圖片胡錫進為《環球時報》英文版創刊一周年開香檳慶祝點擊查看更多新聞圖片《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慶祝典禮上致辭本報訊   《環球時報》英文版20日晚在北京三裡屯舉辦創刊一周年紀念。共有200多名中外嘉賓出席,其中包括來自巴基斯坦、智利、法國、德國等十幾個國家的駐華外交官,以及一直支持《環球時報》發展的學界、商界、媒體界朋友。奧運冠軍、中國體操運動員楊威等嘉賓也出席了酒會。《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做了開場講話。他表示,英文版創辦的第一年,趕上了這個世界不那麼平靜的一年。報導這一年中外都很關切的事件,成了《環球時報》英文版最早的工作和實踐。
  • 中國《環球時報》今日將推出英文版
    中國《環球時報》今日將推出英文版   China today begins arguably the first test case of whether the country's state-owned and state-censored media
  • 《環球時報》英文版五周年慶典活動成功舉辦
    【環球網綜合報導】4月18日,《環球時報》英文版在北京體育館鳥巢隆重慶祝創刊五周年活動。在這場生日聚會中,主辦方以一系列活動彰顯報紙越來越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以及越來越重要的媒介傳播力。此外,慶典當中還啟動了環球超級模特大賽。本賽事旨在挖掘一線超模,將賽事打造成為國際上有絕對影響力的T臺MODEL與平面MODEL的美麗盛會。各佳麗和大使們攜手款款走入會場,體會美的盛宴。另外,《環球時報》英文版還成立了學生英文通訊社。
  • 《環球時報英文版》報導王源新事跡,裡面文化家的點評讓粉絲驕傲
    《環球時報英文版》報導王源新事跡,裡面文化家的點評讓粉絲驕傲!王源是讓粉絲驕傲的愛豆,也是讓家人驕傲的孩子。《環球時報英文版》報導王源新事跡,裡面文化家的點評讓粉絲驕傲!那幾天的熱搜上一直掛著的是王源的正能量事跡,一直被讚揚的是王源的品質,王源登上初三政治課本一事,頓時掀起了大波瀾,讓很多不追星的人也開始去了解王源,國內是這樣,國外亦是如此。最近,《環球時報-英文版》在國外網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教科書使用流行歌手的聯合國演講來鼓勵學習》的全英文文章。文章裡面不僅詳細介紹了王源是誰,王源在中國的成就,還詳細地介紹了王源登上初三政治課本一事。
  • 胡錫進:《環球時報》是怎樣煉成的
    對《環球時報》早有不滿的大批網民立即跟進稱《環球時報》「一貫造謠成性」「唯恐天下不亂」。  《環球時報》迅速在其官方微博上以《朝日新聞誤報?香港記者稱日本防相沒說要對中國飛機「警告射擊」》為題反擊,稱其說法來自《朝日新聞》。
  • 環球時報英文版面向全球招聘英才
    環球網訊 環球時報英文版明年即將創刊,環球網將同時推出英語頻道。環球時報一位負責人透露,環球時報英文版的刊號已經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覆,創辦日期初定在明年四、五月間。目前報社的選址和報紙採編人員的招聘工作已經全面展開。這位負責人表示,環球時報英文版將保持環球時報的總體風格,但作為獨立的報紙,也會與目前的環球時報有所不同。
  • 環球時報英文版獨家披露「少林寺上市」內幕
    據《環球時報》英文版18日報導,在社會上引起爭議的所謂「少林寺上市」報導,源於一次會議與一份尚未籤署的合作協議。據環球時報英文版記者從有關渠道獲得的獨家消息顯示,河南省登封市政府不久前的一次會議做出決定,登封市政府與港中旅集團(在港中資企業)計劃成立「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一億元。
  • 環球時報英文版專訪:中國為何播紀錄片對比德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張海鵬向環球時報記者劉剪西談了他的認識。環球時報英文版:繼首次播出取得巨大成功之後,《光明與陰霾-德日二戰反思錄》被譯成八種語種,您認為其他語言版本的播出將會對世界產生怎樣的社會反響?
  • 環球時報英文版:中國足協應重罰韋世豪,以儆效尤
    3月25日晚,《環球時報》英文版刊登了對於韋世豪惡意犯規的報導,文章以《中國足球運動員韋世豪的惡意犯規應受到嚴懲》為題進行了報導。以下是《環球時報》的報導全文:韋世豪再一次登上了頭條,不是因為他令人信服的表現,而是因為他的惡意犯規。
  • 環球時報英文版記者提問
    圖為環球時報英文版記者提問。中國網 楊佳 攝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2020年12月3日(周四)下午15時在國家衛健委西直門辦公區新聞發布廳(西城區北禮士路甲38號)召開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交通運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鐵路集團公司、民航局有關負責同志將出席新聞發布會,介紹冬季疫情防控及發熱門診設置管理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印度抓「中國間諜」扯環球時報,胡錫進:印方搞這種小動作不體面
    印度近日抓了一名「中國間諜」,他是自由記者,名叫沙爾馬,61歲。有意思的是,印度方面在宣布這個消息和印媒報導這件事時,都突出了沙爾馬曾為環球時報撰稿,足以給人造成針對環球時報的負面聯想。印方指控說,此人是在環球時報上撰寫文章後受到中國情報人員注意,並逐漸開始向中方出賣印度國防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