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動≠多動症?好動寶寶的注意力培養小攻略

2020-12-19 寶寶知道

專注是成功的開端,好動卻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明細表現。一方面不願寶寶失去孩童的活潑天性,另一方面更擔憂孩子注意力缺失,負面影響深遠。如何讓好動的寶寶也有良好的注意力?本期專家羅靜博士,為您指點迷津。

寶寶缺乏注意力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嬰幼兒0~3歲的時候,注意力維持的時間是很短的,一歲半以前是3分鐘左右,一歲半到兩歲大概是5~8分鐘,兩歲到三歲的,大概是10分鐘,到六歲時候才可以達到20分鐘。所以大多數孩子,在0~3歲時候,是很難發現有什麼症狀的。到3~6歲,進入幼兒園後,規則開始建立,這個時候孩子坐不住、到處跑,小動作多等,可以判斷孩子的注意力需要訓練了。再大一點,上學了,學習成績不好,做事虎頭蛇尾,與人交往的問題,健忘等,這些注意力缺失的表現。包括厭學,馬虎,這些都是表現。

判斷孩子注意力還應有兩個關注點:1,孩子的視覺和聽覺是否有問題。2,感統系統失調,各個器官間,聽覺、觸覺、大腦的協調配合,也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缺乏注意力,甚至患多動症的原因有哪些呢?

生活的顛沛,環境變化太快,比如常搬家。家裡人員流動比較大,走動的人口比較多。成長過程中,唯一性很重要,有個人要一直對孩子負責,否則也會影響他的注意力。除此之外,環境中嘈雜的東西太多了,比如噪音、動作等。以及,環境中沒有同伴,環境過於熟悉了,沒有同伴互動,缺少陪伴。

第二點,父母親的情緒狀態,如果比較焦慮,也會傳遞給孩子。

第三,很多時候家長為了保護孩子,限制了孩子的運動,導致大腦皮層發育程度低。身體好的孩子,到處跑到處玩,認知能力好,會發現更多感興趣的事情。一直限制孩子的運動,孩子就比較容易沒有感興趣的東西,缺乏注意力。

第四,強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那是成人喜歡的事情。比如強迫孩子學一些特長,反而注意力會不集中。

第五,打擾到孩子了。孩子正在做什麼,過去突然打擾孩子,這樣是不利於孩子注意力的培養。

第六,家長一次給孩子提了太多要求。比如孩子畫直線,畫直一點,不要畫在地上,畫在粉色的紙上。

再下一個原因,是家長指示的不明確,比如今天練琴,跟「今天練兩個小時的琴」,這樣越不明確,孩子越難注意到一個事情上。

再有,家長給了孩子太多的批評,不給予鼓勵。所以孩子注意力受影響的因素非常多。

對此狀況,家長們該如何解決呢?無論從心態上,還是具體措施上?

第一點,幫助孩子建立善始善終的習慣。首先家長自己要是孩子的榜樣,善始善終。讓孩子跟你一起收拾玩具,慢慢的,讓他養成這樣的習慣。

第二點,加強孩子的自控能力。很重要的一點,爸爸需要捲入。爸爸一般在遊戲中與爸爸建立規則,遊戲都是有規則的,這樣是幫助孩子建立規則的好方法。父親對孩子行為能力的影響很大,要多捲入。媽媽不要過分溺愛孩子,一歲半前,可以讓孩子想做什麼做什麼,但一歲半以後,對孩子安全、性格的考量,要給孩子立規矩。

第三點,引導孩子多餘能量的正確宣洩。精力旺盛的孩子,讓他們打球、跑、跳,而不是強迫孩子睡覺。小孩子很多智力發展和心智發展,都是通過運動中學習的。孩子的自信,與人交往,身體反應,都可以在運動中得到提升。

第四點,營造安靜簡單的環境,減少過多分心刺激。這裡還牽扯家長選玩具的問題,多數孩子都不會長時間玩玩具,更喜歡和人接觸,感觸真實存在的東西。不要讓環境複雜,比如吃飯時候不要開電視。還有電動的玩具,也不利於孩子注意力的培養,一按鈕,車就動了,這就不需要孩子的注意力。

第五點,給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讓孩子關注到規律的事件。比如幾點鐘固定做什麼,幾點到幾點,我們去幹什麼,有規律。在孩子的世界也是有規律的,布置了他玩的地方,就一直有,不能隨便剝奪。

第六個,激發孩子的興趣。比如孩子不愛讀書,媽媽拿本書說「孩子爸爸,快看,這太好玩了!」孩子爸爸也配合,這樣引導孩子,吸引孩子,也會激發孩子的興趣。所以父母要有智慧。

第七點,給孩子明確的活動目的。我們要去哪,做什麼,不要以為孩子不理解,重複多了,孩子是懂的。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幫孩子決定的時候,給他明確的目的。

第八個,要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建議2歲前儘量不看,如果看每次不超過5分鐘,每星期1~2次。研究表明,7歲的孩子如果1~3歲如果每天多看一小時電視,到7歲注意力問題會增加10%。

第九個,父母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注意力表現,多多聽取專業意見,通過可靠平臺,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下結論。

鍛鍊孩子注意力的遊戲推薦給我們的爸爸媽媽們?

是的,首先是拼圖。但是注意,越小的孩子給越簡單的拼圖,一塊兒兩塊兒開始。以孩子感覺為主,不用非要正確,以訓練孩子為目的。

第二點,讓孩子幫你做一些事情,不要讓孩子覺得你無所不能,這樣更利於孩子注意力的培養。幫你拿鞋子啦之類的,注意力是智力的門戶,沒有注意力就談不上智力的提高和發展。

第三個遊戲呢,兩幅圖,讓孩子找相同和不同。媽媽和阿姨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啊?長頭髮!對了~那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讓孩子去觀察。

再有,共同協作完成事情。一起畫畫,一起和面。雖然他幫不什麼忙,可能還會搗亂,但是過程中孩子會專注,會觀察,幫助他注意力的培養。

模仿,你做一個動作,讓孩子模仿。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與孩子有互動的模仿,更能提高孩子注意力。

串珠帶帽,讓孩子串珠子,蓋筆帽,這些精細動作,都會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講故事,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講故事給你,這都可以,培養孩子注意力。最後呢,還要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大自然中氧量豐富,讓孩子多享受。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用「心」教育)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誰說的好動就是多動症了,多動症能糾正嗎?
    天真活潑,調皮愛動是大多數孩子的天性,但不少家長卻有一些顧慮,孩子平時淘氣、跑跳、追逐、打鬧,老師也經常打電話說不認真聽課,還有永遠搞不完的小動作,開始懷疑孩子會不會是多動症?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誰說的好動就是多動症了,多動症能糾正嗎?
  • 愛動的孩子就是多動症嗎,記住不要亂給孩子貼標籤
    在此期間,家長要適時地引導孩子,不能輕易就給孩子扣上「多動症」的帽子。如果家長經常說孩子就是愛動,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真的越來越愛動,不守規矩了,因為孩子會不由自主地「按照」家長說的去做。儘管有些孩子很像多動症的症狀,但是並非就是多動症。為什麼這樣說? 多動症之外造成孩子好動的情況有哪些呢?
  • 孩子調皮活潑好動,究竟是好動還是多動症?
    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寶貝天真可愛,活潑惹人愛,但是一不小心太好動,就會讓家長覺得很鬧心,覺得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症,甚至帶到醫院去檢查,其實家長有這樣的意識,是非常正確的,但是有正確區分孩子究竟是好動還是多動症,好動就一定是多動症嗎?
  • 孩子太活潑,到底是好動還是多動症?該怎麼進行注意力訓練?
    但也正因為這樣,很多家長都無法判斷是ADHD還是調皮好動。二、寶寶是多動還是好動?要想分清楚,首先還是得了解一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大腦掌管著包括運動、平衡、協調等各個體系,所以需要處於興奮的狀態,但ADHD寶寶是不一樣的,他們的大腦其實一直處於低迷的狀態,導致體系間出現混亂,寶寶就會出現注意力分散、不分場合的過度活動和情緒衝動、任性等明顯表現。1、分場合和時間嗎?
  • 孩子好動調皮就是多動症嗎?
    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現在小學生比較常見的困擾,那麼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嗎?如果不是有如何鑑別呢?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個話題。先來看兩個案例:陽陽,一個五歲的小男孩,讀幼兒園中班。對於不聽話,調皮,有主見的孩子都別貼上多動症的標籤,那就會打擊一大片了,有些愛動的孩子其實是特別聰明,特別有想法的孩子的。前幾天剛剛接了一個6歲男孩的個案,父母帶過來的原因是老師說他上課總是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不停地做小動作;一下課就特別活躍,跟同學各種打鬧,難以安靜。媽媽就懷疑他是不是有多動症。
  • 好動不等於多動症,可能是孩子太調皮!
    當孩子貪玩好動,或者性格很外向,表現得有些調皮,就很容易被貼上「多動症」這樣的標籤。但也有很多佛系媽媽保持著無所謂的態度,會覺得好動不就是孩子的天性嗎,何必擔心那麼多呢? 其實好動和多動症有著本質的區別。多動症,在醫學上稱之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期最常見的行為障礙之一。
  • 孩子注意力總不集中,活潑好動或是多動症?想要改善從細節做起
    我和婆婆兩個人看他都不夠,好不容易送進幼兒園,麻煩事也特別多,現在上小學了,被老師反映注意力總不集中,好像凳子上有釘子似的,坐不住,一點也不省心。我現在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活潑好動,還是多動症了,您說我有必要帶他去醫院檢查嗎?其實,類似這樣的疑惑,很多家長都有。
  • 婦幼健康科普 | 寶寶好動,當心是多動症!
    豆你開心 很多寶寶家長認為,孩子性格活潑,調皮好動,是年紀小的緣故,長大了就會好一些的,甚至認為小時候越調皮,長大就越聰明,殊不知調皮好動有可能是一種病
  • 寶寶愛動就是多動症?其實是這些原因引起的,很多家長都搞錯了
    夢瑤前幾天帶著寶寶去了醫院,她說寶寶最近總是亂動、不老實,所以她懷疑娃得了多動症,於是就帶去醫院檢查一下,可是醫生卻告訴她,寶寶只是處於發育期,愛動是正常的表現,並不是多動症的原因。其實很多家長都對多動症有一個誤解,覺得只要孩子愛動就是多動症了,其實多動症最明顯的表現是注意力不集中,並不只是愛動而已,而孩子平時比較愛動的行為,可能是因為這些事。 學爬學走的正常表現寶寶到了學習爬行的階段,運動量會比之前大很多,所以這個階段,家長很容易把孩子的表現當作多動症。
  • 好動的孩子一定就是多動?兒科醫生來教你,學會區別
    很多家長表示自家的孩子非常愛動,很擔心孩子是不是多動症?究竟是怎麼回事?孩子這麼好動是屬於多動嗎?一、孩子好動和多動症的區別?如果寶寶確實不是多動症,只是好動怎麼辦呢?如果寶寶在做某件事時注意力不集中,要先弄清楚他到底是注意力缺陷,還是只是對現在正在做的事不感興趣,多找找寶寶的喜好。
  • 孩子貪玩好動就是多動症嗎?提升注意力的4個方法!
    導語:五歲的小孩,尤其是男孩子,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如果僅僅因為調皮、亂動、注意力難集中就被貼上「多動症」的標籤,是不是有些言重了?要知道多動症是需要醫生通過各方面的檢查,最終確認的一種兒童行為異常疾病。那麼,怎麼才能判斷五歲的小孩子是不是多動症呢?
  • 家有好動的孩子心太累!是多動症嗎?好動的孩子該怎麼教育呢?
    好動的寶寶是多動症嗎?鄰居豆媽就跟我說過兒子精力旺盛,每天睡得很晚,從來也不午睡,從幼兒園開始被老師投訴就已經是家常便飯,曾經很困惑地帶著孩子去醫院測是不是多動症,還順便測了智商。醫生說沒有多動症,智商也很高,這才放下心來。這剛上一年級,就三天兩頭接到各科老師的投訴,真是一個頭兩個大啊。
  • 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嗎?好動和多動的區別,家長收藏
    很多家長都說家裡有個「熊孩子」不能閒著,也經常有家長私信說:孩子非常好動,一刻都閒不下來,是不是有多動症啊?孩子上課總是搗亂,影響其他同學學習,老師都反應很多次,孩子是不是有多動啊?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其實並不是這樣,孩子好動不一定就是多動症。那麼如何區分孩子是好動還是多動症呢?
  • 家長注意:孩子調皮好動?不要給孩子亂貼多動症標籤
    當然,多動症越來越多的原因,還與數位化時代,孩子過分依賴電子產品,接受過多垃圾信息息息相關。專家強調:自由遊戲活動、無結構的運動體驗、增加與同伴互動的機會等,都是培養和提高其注意功能的最好做法,尤其是對學齡前孩子而言。
  • 孩子好動得讓人懷疑人生,他是不是有多動症?
    我家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一直以來都有人問我說:「我家孩子特別愛動,只要是醒著那就一刻都停不下來,他是不是有多動症?」這就屬於望文生義了,多動症的學名叫做「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它其實是一種注意力缺失的問題,多動症孩子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就算他對某件事感興趣,很想要做下去,但是依然沒有辦法始終保持專注,從而導致學習困難。而「動得多」只是眾多多動症症狀中的一種典型表現而已。
  • 孩子好動等於多動症?教你3招判斷,家長們別再誤會孩子了
    文 | 小允兒的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童年就該是無憂無慮的,因為天性活潑對世界有充滿好奇心,根本就下心來,吃飯的時候就喜歡動來動去,無法在一直上待超過三分鐘,很多父母就會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
  • 孩子活潑好動還是多動症?3個辦法可分辨
    家住羅湖的曉曉今年8歲,自上幼兒起就特別調皮好動。比如不能聽從老師的安排排隊做遊戲,經常插隊;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被外面的聲音吸引;總喜歡在幼兒園裡跑來跑去,衝撞其他小朋友。到底什麼是多動症?真正的多動症又叫「注意缺陷」,是一種腦功能障礙。但不是單純的「不聽話、調皮好動」,它的主要特點是注意力難以集中、活動過度、學習出現困難、出現認知障礙。得了多動症,人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像上述案例中的曉曉一樣,這類患兒在家庭和學校都很難與人相處,日常生活中常使家長和老師感到困難。
  • 孩子總坐不住是多動症嗎?做好這3點,保住孩子脆弱注意力
    寶寶到了4-5歲時,多數已經進入到幼兒園了,你會發現孩子不像其他孩子一樣「老老實實」坐在椅子上,動來動去,甚至在小朋友中間亂跑。寶媽為孩子擔心,擔心其不懂事,又害怕影響其發展,甚至會擔心孩子是不是患上了多動症。孩子總坐不住是多動症嗎?
  • 孩子好動,當心患上多動症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性格活潑,調皮好動,是年齡小的緣故,等長大了自然就好了,甚至認為小時候越調皮以後就越聰明,殊不知這種觀念會讓孩子錯過早期診斷和幹預而影響終生。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是兒童期比較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當孩子出現注意力難以集中、活動過度、反應過度時,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因為孩子可能患上了多動症。
  • 孩子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媽媽們別弄錯了
    多多是個好動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還影響其他小朋友,告訴後很快就犯。幼兒園老師N次投訴後,告訴家長最好領孩子去看看。「你的孩子有輕度多動症,建議服用藥物治療,服用一個月後來複查」,醫生嚴肅又面無表情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