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佛教與基督教比較學術研討會在西南大學召開

2020-12-25 佛教在線


第六屆佛教與基督教比較學術研討會在西南大學召開


重慶佛學院教研處處長開智法師致辭


北美華人基督教學會會長王忠欣博士致辭


會議現場


參加會議的法師、學者合影

佛教在線重慶訊 2015年4月11日,第六屆佛教與基督教比較學術研討會「佛性與聖靈」在重慶西南大學召開。此次研討會由西南大學宗教研究所、重慶華巖寺和北美華人基督教會共同主辦。本屆研討會的主題是「佛性與聖靈」。

研討會上,首先由主辦方重慶佛學院教研處處長開智法師代表重慶佛學院院長道堅法師致辭。接著,北美華人基督教學會會長王忠欣博士致辭。

上午第一位發言的是北美華人基督教學會會長王忠欣博士,他發言的題目是《聖靈與三位一體》,王忠欣博士主要是從學理的角度上闡述「聖靈」與「三位一體」。在每位發言人闡述完後,都會有現場提問環節。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理論研究所張風雷教授發言的題目是《佛性論在中國佛教天台宗早期思想中的開展——智顗的佛性論思想》,張風雷教授從《涅槃經》的傳入以及天台對五佛性的理解進行闡述。

重慶佛學院教研處處長開智法師發言的題目是《佛教佛性與基督教聖靈之比較》,法師從四個方面,皈依對象、教典作者來源、幫助對象和認識的方法進行了比較。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惟善副教授發言的題目是《眾生之佛性與魔性》,教授從《央掘摩羅經》,《大般涅槃經》等經論進行闡述佛性是什麼。

西南大學哲學系高秀昌教授發言的題目是《佛耶對話模式之反思》,高秀昌教授從學者概論總結的角度,將佛耶對話模式歸納為以下三種進行闡釋:排斥主義模式,包容主義模式與多元主義模式。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徐文明教授發言的題目是《佛教的佛性觀簡論:兼與聖靈說比較》,徐文明教授的講解妙趣橫生,引發了會場歡快熱烈的討論。

下午普陀山惟海法師發言的題目是《佛性課題的理論佛學地位》,惟海法師從他的一場夢講起,契入深刻的話題。從七個方面對佛性進行界定。信仰到底是因信而信,還是因真諦而信?宗教徒可以有熱忱,但不能有偏激。

武漢大學文學院榮光啟教授發言的題目是《基督教的聖靈觀管窺》,榮光啟教授從三個方面闡釋:聖靈是什麼?聖靈是神(God);聖靈在哪裡?/聖靈何為?/今天的"God be with us"只蘊藉在聖靈中;讓人相信上帝的,是聖靈/聖靈與信心。

成都市佛教協會教務辦主任雷翔發言的題目是《人間佛教精神與慧能心性論的契合》,雷主任從"佛性概念及內涵演變","六祖慧能的心性論"以及"心性論與人間佛教中的契合"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西南大學哲學系講師劉阿斯發言的題目是《"聖靈基督論"的黑格爾式解讀》,劉講師從"三位一體"語境下的"聖靈基督論",黑格爾"思辨的聖靈基督論"以及巴爾塔薩的黑格爾質疑三個方面進行了講述。

雲南大學楊勇副教授發言的題目是《論佛性論思維的四個矢向》,楊教授從"佛性為何——主客之別","佛性如何存在——本始之別","佛性性質如何——染淨之分","佛性可知嗎——知智之辨"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華南農業大學、宗教與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何方耀教授發言的題目是《聖靈降臨與佛法感應之匯通》,何教授引用佛教和基督教的教典中的例證進行對比,講解深入淺出,鏗鏘有力。現場討論氣氛輕鬆熱烈 。

華僑大學哲學社會發展學院張雲江副教授發言的題目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說與"五種性"說》,張教授從"兩種說法的意涵","理性"與"行性","始教"與"終教"等幾個方面進行闡釋。

湖北文理學院劉光耀教授發言的題目是《精神:聖靈理解點滴》,劉教授以條目式的方式呈現自己對聖靈的理解。

據了解,「佛教與基督教比較學術研討會」已成功舉辦五屆,前五屆的主題分別是「罪與苦」、「愛與慈悲」、「解脫與拯救」、「緣起與創造」、「成佛與稱義」。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第六屆佛教義學研討會圓滿閉幕
    2020年12月12日至13日,第六屆佛教義學研討會以線上會議的形式成功舉辦。本次研討會由佛教義學研究會主辦,以「佛陀經典中的空義」為主題,意在基於佛教本位的立場深入探討佛陀經典中的空義。本次會議作為首次在線上召開的佛教義學研討會,也是對更廣泛、深入開展佛教義學探討的一次成功探索。會議共收到論文36篇,有來自全國各地寺院、高校、研究機構的法師、居士、學者以及在讀研究生等70餘位參加本次會議。
  • 第四屆宗教經典翻譯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大學召開
    第四屆宗教經典翻譯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大學召開研討會現場佛教在線山東訊  2017年6月1至3日,由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和中國宗教學會聯合主辦、中國海洋大學承辦、《上海翻譯》編輯部和《翻譯界》編輯部協辦的第四屆宗教經典翻譯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大學召開。
  • 第七屆「邏輯、理性與互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南大學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 2019年10月18-21日,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南大學邏輯與智能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七屆「邏輯、理性與互動」國際學術研討會(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gic,Rationality and Interaction
  • 2020年第六屆全國巖石物理學術研討會簡報
    2020年第六屆全國巖石物理學術研討會簡報 2020-10-02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理論研討會在西南財經大學召開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金嶺 通訊員 劉世強 白中英)由《思想理論教育導刊》和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四川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協辦的「新思想·新目標·新徵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理論研討會11月29日在西南財經大學召開。
  • 第六屆全國典籍英譯學術研討會在河南大學舉行
    5月10日,第六屆全國典籍英譯學術研討會在河南大學舉行,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唐聞生,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副會長潘文國,中國典籍英譯研究會會長汪榕培,《中國外語》雜誌社主編張後塵,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生導師王宏印等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研究所、出版社的170多位的專家學者齊聚河大,探討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將中國的經典文獻翻譯成優美的英文,將中國的古典文化推向世界,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播。
  • 第六屆形式語言學國際研討會在清華召開
    交流探索 學習共進第六屆形式語言學國際研討會在清華召開  清華新聞網11月20日電 11月8日至9日,第六屆形式語言學國際研討會暨語言獲得、語言障礙及語言評估國際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辦。  義大利威尼斯大學的古列爾莫·琴奎(Guglielmo Cinque)教授的發言為詞序類型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製圖理論。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約瑟夫·格羅津斯基(Yosef Grodzinsky)教授在發言中分享了一項探討語言能力與數字認知能力關係的實驗研究,為語言和數字認知能力的模塊化特徵提供科學依據。
  • 中國犯罪學學會第29屆學術研討會在滬召開
    中國犯罪學學會第29屆學術研討會在滬召開 2020-12-17 2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7月初臺灣法鼓山將舉辦第六屆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法鼓山將舉辦第六屆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 第二屆感官、記憶與認同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12月15日,由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文化多樣性研究中心、北京市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共同主辦的第二屆感官、記憶與認同學術研討會在中央民族大學召開(點擊查看圖片)。
  • 一分鐘佛訊:全國佛教院校聯席會在廈門召開 | 法鼓山舉辦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全國佛教院校聯席會在廈門召開6月28日,2018年全國佛教院校聯席會暨第七屆全國漢傳佛教院校學生論文聯合發表會在廈門閩南佛學院召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湛如法師、則悟法師,中國佛教協會秘書長劉威等蒞會,3天的會議中,就宗教院校思想政策教育和公共課程體系開展研討,討論並審議《全國佛教院校佛教專業課教材編寫方案》。
  • 同濟大學第二屆「人工智慧與法律」學術研討會順利召開
    2020年11月14日,由同濟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上海基地、上海市人工智慧學會聯合主辦的同濟大學第二屆「人工智慧與法律」學術研討會順利召開。此次研討會以在線舉行的形式,主題是「人工智慧發展的科技倫理與法律問題」。來自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阿里巴巴集團等單位,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以及同濟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30餘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的線上研討,來自全國各地的200餘人在線旁聽。
  • 第四屆中日藏學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10月26日,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主辦,日本龍谷大學世界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協辦的第四屆中日藏學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十餘名中日學者聚集一堂,就藏文佛教文獻、藏傳佛教思想、歷史與藝術等領域問題進行研討。圖為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幹事、研究員鄭堆(右)在開幕式上向龍谷大學贈送電子版藏文《大藏經》,受贈者為日方代表能仁正顯教授。
  • 第六屆全國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教育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第六屆全國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教育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通訊員 黎明 佳宏 繼先 素梅)8月19-20日,第六屆全國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教育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本次研討會由清華大學新雅書院、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育部高等學校文化教育指導委員會批判性思維分指導委員會(籌)聯合舉辦。來自清華、北大、北師大、中國人大、華中大、北外、中大、復旦、同濟、華師大、法大、中青政、中國社科院等70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近160餘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大會由清華大學副教務長、新雅書院院長鄭力教授主持。
  • 第十七屆海峽兩岸行政法學學術研討會暨第十二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在臺灣高雄順利召開
    2016年11月12日至14日,第十七屆海峽兩岸行政法學學術研討會暨第十二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在臺灣高雄順利召開。
  • 中國土地法制與鄉村振興戰略會議聯盟第五屆學術研討會暨農村集體...
    2020年6月27日,中國土地法制與鄉村振興戰略會議聯盟第五屆學術研討會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法治保障學術研討會線上會議成功舉辦。   蔡立東在會議開幕式中,首先代表吉林大學向推動此次研討會順利召開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謝。他指出,學者需要以自己的行動為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自己的貢獻,明確自我認知、社會角色及社會擔當。人文社會科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擔負著重要作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者有責任積極探尋良性的社會結構、建立穩定的社會關係、順暢社會的互動。
  • 第七屆全國大學籌資學術研討會召開
    第七屆全國大學籌資學術研討會日前在青海師範大學(城北校區)舉行。會議以「大學使命與資源拓展」為主題,研究討論在「三公」經費預算壓縮的新形勢下,高校除了做好開源節流的工作, 還應如何拓寬資金渠道、緊抓籌資項目設計,同時有效地控制各種風險等問題。
  • 西南交通大學舉辦2019全國高等學校建築教育學術研討會
    未來網高校頻道10月23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李國儀)10月19日至20日,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與西南交通大學聯合主辦、西南交通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承辦的迄今規模最大的「全國高等學校建築教育學術研討會暨院長系主任大會」在西南交通大學犀浦校區隆重舉行。
  • 第八屆池田大作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開創「精神絲綢之路」的新紀元第八屆池田大作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召開10月18-19日,我校建校七十周年系列學術活動之一,開創「精神絲綢之路」的新紀元——第八屆池田大作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召開。馬場善久校長肯定了學問流通在歷史及當今的意義,把今天與會的諸位學者譽為現代版的學問行動先驅者,並祝願陝西師範大學繼續蓬勃發展。周偉洲教授從絲綢之路的含義與性質、絲路的興盛與衰落、絲路的交通與道路、絲路與中西貿易四個方面,講解了作為中西文化交流大動脈的絲綢之路。
  • 第六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在銀川召開
    中新社銀川8月15日電 (李佩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和中俄西夏學聯合研究的重要學術活動——第六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15日在西夏故都寧夏銀川召開。西夏學國際論壇每兩年舉辦一次,自2010年第一屆論壇在銀川召開以來,相繼在武威、北京、張掖、阿拉善等地和相關單位聯合舉辦5屆,該論壇現已成為國際西夏學最重要的學術交流平臺。本界論壇由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主辦、銀川西夏陵區管理處、銀川西夏陵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