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工作城市後,社保一定要轉移?你的養老金怎麼領?

2020-12-20 中民網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難免因為某些原因需要換工作城市。這時或許大家都會想到與我們密切相關的社保,原工作地已繳納的社保怎麼辦?相信很多人對於社保的問題還是一頭霧水。今天中民保險網來給大家科普一下換工作城市之後的社保知識。

一、我們所說的社保轉移是指轉移社保中的五險嗎?

並不是,五險中一般只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是可以轉移的。

1.養老保險:

你僅僅可以全部轉走養老帳戶中個人繳納的部分(個人帳戶儲存額)。單位為你繳納的部分(統籌基金),按你各年度實際繳費工資為基礎,按12%的總和轉移,也就是說統籌基金中的相當一部分,都損失掉了!

例如:小民在深圳參加社保,因個人原因回到老家工作,需轉移社保:轉移時,小民個人帳戶儲蓄總額為10000元,統籌帳戶儲蓄額為20000元,在轉移社保時,其個人帳戶的10000元可以全部轉移,但統籌帳戶中只能轉移12%,即20000*12%=2400元。

2.醫保保險:

醫療保險關係可以轉移的是基本醫療保險累計繳費年限及個人帳戶餘額。

3.失業保險:

失業人員原用人單位與戶籍不在同一統籌地區的,可以選擇在原用人單位所在地或者戶籍所在地享受失業保險待遇。選擇在戶籍所在地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經辦機構應當按照規定辦理失業保險關係轉移手續。失業保險待遇按照戶籍所在地的標準執行,由戶籍所在地經辦機構按照規定發放。

另外,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屬於當期交納當期享受的險種,並不存在轉移的問題,而且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不需要員工自己繳費,所以如果發生工傷和生育時單位沒有給員工交這兩項社保,員工就不能享受社保基金支付的待遇。

二、換城市工作後就一定要轉移社保嗎?

說到底我們轉移社保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領取養老金,那麼要考慮下養老金待遇與哪些因素有關再決定要不要轉移社保,首先我們來看看社保計算公式:

每月到手的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比例))÷2×繳費年限×1%;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累計儲蓄額(含利息)÷計發月數。

由此可見,退休時能領多少養老金與你個人的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個人帳戶餘額以及養老金領取地的職工平均工資等密切相關。同樣的條件下,一線城市的社會平均工資要高於其他地方,那麼在一線城市領取的養老金要比其他地方高得多。

所以說,並不是你換了城市工作就一定要轉移社保。如果你在大城市繳納了十幾年的社保,因為某些原因需要回老家工作,此時的社保可以考慮不轉移。

當然,社保轉移也不是你想轉就能轉的,按照國家的規定,男的滿50歲,女的滿40歲,換城市工作不能在新的城市建立社保帳戶,只能建立臨時帳戶,原先交的社保也不能轉移到新的城市。繳入臨時帳戶的,養老關係不發生轉移,仍在原參保地,待達到養老金領取條件時,將臨時帳戶中的全部儲蓄額歸集到一起,轉移養老金領取地或戶籍地。(注意一點:如果是同省戶籍人員在省內流動就業,申請省內轉移時,不設年齡以上限制!)

三、多地繳納過社保,最後在哪裡領取養老金?(養老金領取地確定不好,退休待遇將大打折扣!)

我們先來了解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退休人員應同時具備的條件:

(1)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才能終身享受養老金,執行延長退休後一般都要等到65歲才能領取;

(2)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

再要看參保人符合待遇領取條件時在各個參保地的繳費年限,然後按照「戶籍地優先、從長、從後計算」的原則來確定領取地。

一般有以下四種情況:

1.參保人的參保地和戶籍地一致,待遇領取地在戶籍地,也即參保地領取養老金;

假如小民一直在戶籍地工作,並繳費至退休,他的養老金領取地就是戶籍地。

2.戶籍地和參保地不一致的,那麼就以累計參保滿10年的地方為養老金領取地;

假如小民在深圳繳15年,在戶籍地繳8年,因深圳繳費滿10年,故以深圳為養老金領取地。

3.如參保人有多個繳費滿10年的地方,按最後一個滿10年的地方確定養老金領取地。

假如小民在深圳繳6年,北京繳12年,杭州繳10年,戶籍地繳3年,那麼退休後,養老金領取地是最後一個滿10年的地方,即杭州。

4.如參保人在所有地方繳費都不到10年,就把參保人的養老關係和相關資金轉回戶籍地,由戶籍地來支付養老金。

假如小民在北京繳7年,在戶籍地繳3年,深圳繳8年,在南京繳5年,因沒有在任何一地繳滿10年,退休後只能在戶籍地領養老金,所以小民在大城市十幾年被高額扣除的社保,到最後只能在戶籍地領到很少。

中民保險網友情提示:社保的連續性對於我們很重要,所以在選擇換工作城市或者轉移時,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想在什麼地方生活,注意儘量不要出現在大城市繳納多年高額社保金,最後回到小城市領取較低的養老金。

最後給大家分享下異地社保轉移步驟

要在接收地社保機構開具《接收函》,《接收函》上必須提供轉移人身份證號碼、轉入地社保所在銀行名稱及轉入地社保帳號。帶著《接收函》、社保手冊、終止合同書到公司辦理社保轉移手續。轉移手續辦理時公司會給轉移人開具《養老保險轉移清單》及《養老保險帳戶明細》。由本人拿著《養老保險轉移清單》到醫療保險辦公室辦理醫療保險轉移手續及醫保帳戶結清手續。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並沒有!這只是前期準備工作,接下來的5步才是跨省轉移社保的流程。參保人要先到原參保地社保機構開具《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憑證》。參保人帶著繳費憑證、戶口、身份證等到新就業地社保機構申請接續關係。接下來就是等待新就業地社保機構審核申請人是否符合條件,通常需要15個工作日。審核通過之後,原參保地社保機構在收到《聯繫函》後的15個工作日內,將著手清理申請人的參保繳費是否有欠費並辦理養老保險基金劃轉,終止申請人在當地的參保關係。向新參保地發出《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信息表》。新參保地社保機構在收到《信息表》和轉移基金後15個工作日內辦結轉移手續。

至此,參保人的社保才算完成了一次跨省遷徙。各地社保轉移步驟有異,請以當地社保局規範為準。

相關焦點

  • 換工作了,我的社保怎麼辦?最全社保轉移攻略!
    因為我們的養老、醫療、生育、失業和工傷待遇,都跟社保息息相關。因此,很多人都以為,換了城市工作就一定要轉移社保。但實際上,這麼做是沒有必要的。為什麼呢?原因有三點:① 一線城市養老金高,貿然轉移不划算遠慮君給大家講了養老金如何交、如何領、領多少。
  • 換城市工作,最終在哪領養老金?社保又該如何轉移?
    換城市工作,最終在哪領養老金?社保又該如何轉移?完成以上兩個步驟後,兩地社保經辦機構會為小明進行審核、確認和跨地區轉續工作,如無特殊情況,小明只要等待轉移完成就可以咯。其實就是一個「你發起申請——B城市同意接收——A城市辦理轉移——B城市接受轉移」4步。你只需提出申請,剩下的工作將由兩地社保部門進行對接轉移。
  • 領社保卡、測算養老金、查社保轉移進度...這個功能重磅上線啦!
    領社保卡、測算養老金、查社保轉移進度......這個功能重磅上線啦!可以看病,退休以後可以領養老金女職工產檢能報銷,還能領生育津貼所以我們每個月都要花上一筆錢來繳納社保但在生活中使用社保我們總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現在有了電子社保卡
  • 社保在北京,戶口在陝西,養老金哪裡領,怎麼更划算?
    在北京交15年社保,回老家按哪裡的標準領養老金?看完鬆一口氣社保一直都是人人都很關注的一樣東西,畢竟這是和自己年老之後的生活掛鈎的,有的人年輕的時候選擇去大城市打拼,年老的時候可能就會選擇定居在那裡,比如北京,都知道北京的戶口比較難以得到,所以如果是在北京打拼的外地人,繳滿15年的社保年限之後,養老金是按照退休所在地的標準領還是按照自己的戶籍所在地的標準領取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好好的講解一下吧。
  • 社保斷繳、異地轉移……一次性說清!
    1.公司在試用期不肯交社保,怎麼辦? 2.社保斷繳會有什麼影響? 3.辭職後,如何妥善處理社保? 4.換城市工作,原來社保怎麼辦? 5.社保卡的錢可以取出來嗎?
  • 社保斷繳影響有哪些?換工作期間怎麼辦?
    生育險影響較大,很多地區都要求連續繳滿一定期限才可以享受生育保險福利。比如北京地區,要求參保者自懷孕當月起到分娩當月,要連續繳費滿9個月,才可以支取生育津貼。如果中途斷繳了,就領不到補貼了。最後,斷繳會影響購車、子女上學、落戶資格等。
  • 社保斷繳有哪些影響?換工作期間怎麼辦?
    養老金的領取是按照累計年限來計算的,斷繳幾個月,養老金領取時間、領取金額多少會受到影響。當然斷交一個月影響不算太大,但斷繳時間過長的話,影響就會很明顯。醫保也是,如果醫保繳費中斷3個月以上,那麼醫保連續繳費年限有可能清零,補繳後重新開始計算。不過大多數地區,要求的多是累計繳費年限,醫保累計繳費年限是不會清零的,這個影響不算太大。
  • 不辦理社保合併,養老金要損失一大筆錢?
    現如今隨著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職場上員工跳槽現象也越來越頻繁,不少人在換工作後需要離開之前的城市。雖然社保帳戶是以身份證作為識別社保帳戶,不能重複,但是,因為全國各地社保情況有差異,在不同的地區,講到、社保的時候,每個地區都會建立一個新的社保帳戶。
  • 繳納15年的「最低檔」社保,60歲退休後,每月能領多少養老金?
    如果沒有繳滿15年,可以延長續費或者轉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不過城鄉居民社保享受的福利要更少一些,所以儘量不要斷繳,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可以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繳納的基數和年限不同,最後到手的養老金是有很大差別的,少則幾百,多則幾千。
  • 換工作後,五險一金怎麼處理最妥當?
    離職的時候大家可一定要把社保處理好,如果不重視,到時候要是退休才發現離職斷交的時間夠自己養老金更上一層樓,後悔都晚了。社保交25年,有的地方男性要交30年,醫療保險才終身有效,看病醫保可以一直報銷,直到過世;這個月社保斷交,下個月就沒辦法享受享受醫保福利了,自費看病有多花錢,反正誰看誰知道。
  • 在多地城市工作過,社保沒有轉移對以後退休有啥影響?會清零嗎?
    問題:在幾個城市工作過,社保沒有轉移對以後有什麼影響?之前在其它城市繳納的社保會被清零嗎?我曾經從事人事工作多年,比較熟悉相關工作,我來回答你的問題。還有,我要肯定地告訴你,之前你在其它城市繳納的社保,也不會被清零。要知道,除非你自己申請,哪個地區也不敢,也沒有權利清你的戶,這是你的合法權益,神聖不可侵犯,你大可儘管放心。別說你是正常情況,舉個極端的例子,就是違法犯罪份子被判了刑,他們之前交納過的社保,都必須予以保留,法律都無權剝奪清零。2.如何處理不同地區的這幾份社保?
  • 20年後退休你能領多少養老金?「個人帳戶記帳利率」是怎麼回事?
    如果20-30年後退休,預期你能領多少養老金?官方幫您預測領多少養老金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http://si.12333.gov.cn)已經上線試運行。平臺可提供社保年度參保信息查詢、待遇資格認證、養老金測算、社保關係轉移查詢、異地就醫查詢、境外免繳申請、社保卡和電子社保卡狀態查詢等,都是全國性跨地區服務。該網站平臺提供兩種註冊方式,一種是按照身份證號碼註冊,一種是按照社保卡及社保銀行卡註冊。
  • 支付寶、微信等363個線上渠道都可以做社保轉移了~
    根據我國制度,每個參保人不得同時領取多份基本養老金,而養老金能領取多少與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個人帳戶餘額以及養老金領取地的職工平均工資等密切相關,因此,參保人在跨省流動就業時,要同步辦理養老保險關係跨省轉移,保障退休後享受完整的養老保險待遇。
  • 爸媽積極參加新農保,熬到退休養老金領多少?領錢後直呼夠花了
    夢夢,都住在一個村子裡,怎麼有人能領養老金4000多呢?這都是怎麼算出來的!我媽繳費15年,養老金100多,父母倆人300塊!省吃儉用也勉強夠花。」說起農村朋友的養老金,可就複雜了,並不是清一色的低水平,也有人高達三四千,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養老金最高的農村朋友一般都是當地小學的公辦老師,比如說我老家表叔,當年大專畢業後就到附近的小學教書。
  • 社保轉移合併究竟有哪些注意事項?就看這三點,趕快告訴家裡人
    實際上,跨省跨地區繳納社保,對於老了之後領取養老金還是有很大影響的。這不僅涉及到老楊金的領取,而且還會對落戶買房產生影響。這裡,我們就社保到底要不要轉,具體怎麼轉作一些介紹。一、並非所有社保都必須轉我們之所以要轉移社保,無外乎是因為方便自己退休後領養老金,享受相應的醫療服務。
  • 國外社保如何轉移接續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饒博 馮武勇 曹揚 發自法蘭克福、東京、坎培拉工作地點從杭州變為北京,社保該如何轉移?工作單位由一家公司換到另外一家公司,社保該如何接續?……隨著人員流動成為常態,社保經辦機構經常會接到類似的諮詢。
  • 換了城市工作,企業養老保險怎麼從網上、掌上辦轉移?詳細攻略來了
    據介紹,養老保險轉移接續一直是社保的高頻業務之一,原先,參保人要辦理企業養老保險轉移接續業務,需要先到轉出地社保經辦機構列印《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憑證》,持該憑證向轉入地社保機構申請轉入,後續轉入地社保經辦機構還要與轉出地通過信函等方式公對公聯繫,整個過程比較耗時。
  • 社保繳納不到15年怎麼辦?養老金能領取嗎?
    用以下五種方法你的社會保障不到15年也可以領取養老金。 1.按年補繳。 58歲的男性,再過兩年就退休了,但發現自己的養老保險,只交了10年。 退休時還有三年。 這時可以每年補繳,再過三年滿足15年,然後每月領養老金。
  • 注意啦,多地繳納社保,在哪裡領取養老金?一文告知
    換工作跳槽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許多年輕人會因為各種原因會到大城市去工作,或者拼搏幾年後最終決定回家定居養老。 其實在同一個城市換工作倒是問題不大,但是還是有很多人跨省換工作,然後就會有社保轉移的問題或者異地該社保怎麼辦?
  • 社保繳滿15年,5種情況下也領不到養老金,這是咋回事?
    最近有網友在後臺問我,說自己社保繳費已經滿了15年,為什麼領不到養老金?這裡我給大家同意回答一下,其實就算社保繳費滿15年,這5種情況下也領不到養老金,看看你在其中嗎?第一、沒有達到退休年齡想要領取養老金,除了要滿足累計繳納滿15年,還有個必要條件是,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如果你繳納的是職工社保,我國現行的法定退休年齡是男性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職工50周歲;如果繳納的是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男性60周歲退休,女性統一55周歲退休,如果是城鄉居民社保,那麼男女退休年齡統一為60周歲。你要結合自己的參保情況,看自己是否滿足養老金領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