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多雲 氣溫 3~9℃
新聞報料電話:0715—8128787
新鮮事、稀奇事、開心事、麻煩事,歡迎撥打熱線電話,我們願意和您分享,幫您跑腿...
「以百姓心為心」是習近平總書記常常引用的一句話。
如何做到「以百姓心為心」?就是要一切以群眾為中心,傾聽百姓的聲音,解決百姓的困難,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老百姓共享發展成果。
而這些,應當落實到一件件具體實在的事上。
為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市委市政府為民解難題、辦實事,讓老百姓看到身邊實實在在的變化,並從中受益。
我們推出《百姓身邊看變化》欄目,帶你了解一個個真實發生的美好變化,走進一個個溫暖平實的民生故事。
上周五,居住在水岸瀾庭小區的揭漢崇吃過午飯就急匆匆地出門。自從今年5月家附近的香城書房投入運營後,她這段時間總是格外忙碌。
「家門口建了書房,我每日都要『泡』一會。讀書也好,哪怕坐坐,都覺得很有意義。」揭漢崇說,退休後她一直無所事事,每天不是在家就是泡在菜市場,自從香城書房運營後,她就找到了去處。有時邀約三五好友,有時和老伴一起,去書房看書已經成為揭漢崇的一種生活習慣。
讓揭漢崇「上癮」的是鹹寧市圖書館相山書院香城書房。這座書房,建在在淦河之畔。
推門而入,明亮整潔的書房內,精緻的書架上擺滿了書籍,落地窗前三三兩兩的市民閒坐著看書,不同於城市的快節奏,書房內靜謐祥和,散發著醇厚書香,溫暖的陽光流淌在屋內每個角落。
走進香城書房,揭漢崇顧不上聊天,一頭扎進了書海裡。和揭漢崇一樣,書房內坐滿了前來「打卡」看書的市民。「這裡安靜,適合看書。」職院學生王玉仁說,書房離學校特別近,步行幾分鐘就到了,來書房看書感覺很充實。
揭漢崇拿了一本《中國皇后史》沿著書房樓梯上二樓,這裡也坐滿了人。「準備期末考試了,這個書房安靜、藏書也豐富,適合在此學習。」正在做數學試題的職院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李金珍抬起頭說道。
書房流量顯示屏上顯示,從5月1日試運行開始至上周五,已經有194000多位市民走進書房體驗。
為何他們都喜歡在這裡看書?圖書管理員冷珊解開了「秘密」:香城書房在淦河邊,環境很優雅,冬日暖陽下,選一本喜歡的書,再泡一杯茶,靠在座椅上,能休閒地坐一下午。
不僅如此200餘平方米的香城書房空間裡,有文學類、少兒繪本、科學歷史等各類書籍共計8000餘冊,並設置了自助借閱設備區、圖書陳列區、閱讀討論區、小型設備間等,配置了自助辦證機、自助借還機、安全監控等設備。同時,還配備了空調、飲水機、充電設備,讓讀者閱讀環境更加舒適。
「我們開展了多次讀書會、當地作家作品發布會等活動。」冷珊說,隨著城市書房的建設,閱讀已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成為人們生活的「新風尚」。
除了相山書院旁的香城書房,十六潭公園、南昌路社區、清華城的香城書房也相繼建成即將試運營,老圖書館也按照規劃改建成香城書房。
在這裡,經常會看到大學生帶著耳機,桌上擺滿英文書籍;老人拿著放大鏡,逐行逐字查看文史資料;小情侶面對面溫書,偶爾抬頭相視一笑;孩子寫著作業,媽媽也在一旁當起了學生。似乎來這裡的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舒服的存在感……
記者手記:
作為鹹寧市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品牌,香城書房正在用獨特的魅力,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閱讀隊伍。它用一方小小的空間,開闢了不同於傳統圖書館和書店的全民閱讀第三空間,為市民提供一個可以靜心享受輕鬆、自由,有溫度、有情懷的閱讀場所,讓書香飄進萬家。
根據市委、市政府規劃,2019年溫泉城區建成5個「香城書房」,初步形成3公裡閱讀圈。
於鹹寧而言,遍地開花的香城書房在慢慢融入城市的血脈,成為鹹寧新的文化坐標。
於市民而言,它就像生活中的「精神糧倉」,給紛擾浮躁的瑣碎日子裡增添一縷溫暖人心的光。
全媒體記者:葛利利
編輯:周萱
監製:向東寧
出品: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