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學部

2021-01-10 科學網

 

2020年4月7日,第八屆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以視頻形式組織召開第十八次會議。會議由中國科學院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白春禮主持,24位學部主席團成員參加了會議。

白春禮院長通報了中央第十五巡視組對中國科學院黨組的巡視及相關整改情況。會議強調,巡視整改是當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學部各級領導機構及廣大院士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擔當,把抓好巡視整改作為改進學部工作的重要契機,認真梳理學部各項工作,進一步將黨的領導貫穿到院士增選、制度建設、組織建設、學風作風建設等工作的全過程;同時,整改工作要注意標本兼治,舉一反三,通過不斷完善工作制度建立起長效機制。

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是今年學部的一項中心工作,大會期間將進行學部領導機構換屆等重要安排。主席團研究了院士大會籌備工作,審議了第七屆中國科學院學部學術年會工作方案。會議要求各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妥善處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紮實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確保大會順利召開。

為進一步加強諮詢評議工作的頂層設計,主席團審議了諮詢評議工作委員會提出的《中國科學院學部諮詢評議項目選題指南(2020年)》。會議提出,要進一步加強統籌謀劃,突出學科優勢,增進組織協調,做好國家重大戰略決策的及時響應,著力抓好重點任務的組織和實施,充分調動院士們的積極性,不斷提升學部諮詢工作的針對性和影響力。

此外,會議還研究審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修訂稿)》,聽取了學部2019年經費執行及2020年經費預算有關情況的匯報。

學部主席團執委會秘書長汪克強、學部工作局局長王篤金等列席會議。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第五次學部委員大會
    中國科學院第五次學部委員大會中國科學院第五次學部委員大會於1984年1月5日-12日在北京召開。出席大會的學部委員323位,有56位學部委員請假。這次大會的主要議題是:傳達討論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中國科學院科研工作的任務;討論學部委員大會改變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最高諮詢機構後,如何組織學部委員參與國家重大科學技術決策的諮詢活動;聽取和討論全國科技規劃和中國科學院的長遠規劃等。主席團執行主席嚴濟慈主持大會並致開幕詞。盧嘉錫院長作中國科學院工作報告。
  • 「數」解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一甲子
    中新社北京6月1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於1955年6月1日,被譽為中國科技創新的「火車頭」。  1200——先後有1200餘名中國籍的優秀科學家榮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和中國科學院院士稱號(1994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改稱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包括21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9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  724與70——截至2015年5月31日,中科院院士724位、外籍院士70位。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數學物理學部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 數學物理學部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下面看看有哪些數學物理學部院士吧!艾國祥中國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提出了擠壓無力場耀斑模型,論證了與磁剪切同等重要的磁擠壓概念,嚴格定義了磁剪切和磁擠壓。
  • 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工作辦法
    (1997年11月6日學部主席團會議通過,2004年10月18日、2006年11月2日學部主席團會議修訂)   一、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規則》的有關規定,為加強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和院士隊伍的思想與組織建設,弘揚科學精神
  • 中國科學院學部第108次 「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在滬召開
    2020年10月26-27日,中國科學院學部第108次「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印度洋與青藏高原的相互作用」在上海衡山賓館舉行。本屆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張經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棟兩位院士共同召集,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和中國科學院學部學術與出版工作委員會承辦,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雜誌社協辦。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_數學物理學部_155人
    我國科技體系的頂層無疑是兩院:中國科學院: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其中,學部是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諮詢機構,學部的核心是院士。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由院士組成。院士是終身的榮譽稱號,個個都是我國最頂尖的自然科學人才,值得我們全體國人的尊敬。
  • 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工作報告(摘要)
    賀 賢 土(2006年6月6日)    數理學部各位院士:    中國科學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已經隆重開幕。這是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之後,召開的首次院士大會,院士們歡聚一堂,共商科教興國、自主創新之大計,暢談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探討學部改革與發展新舉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在,我受數理學部常委會委託,向大會報告數理學部第十二屆常務委員會在任期間的主要工作,提請全體院士審議。
  • 中國科學院章程---中國科學院
    第十三條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是院士大會閉會期間的常設領導機構,由中國科學院院長、負責學部工作的副院長、各科學部主任、各專門委員會主任和經院士大會選舉產生的若干成員組成。主席團設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會議每年召開兩次,其職能包括:(一)決定召開並主持院士大會。(二)審議並決定提交院士大會的各項議案。(三)聘請主席團顧問。
  • 清華大學李景虹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諮詢評議項目「我國塑料汙染...
    9月25日,由清華大學李景虹院士作為項目負責人的中科院中國科學院學部諮詢評議項目——「我國塑料汙染防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項目啟動會在文津國際酒店成功舉行。
  • 中國科學院章程
    第十三條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是院士大會閉會期間的常設領導機構,由中國科學院院長、負責學部工作的副院長、各科學部主任、各專門委員會主任和經院士大會選舉產生的若干成員組成。主席團設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會議每年召開兩次,其職能包括:(一)決定召開並主持院士大會。(二)審議並決定提交院士大會的各項議案。(三)聘請主席團顧問。
  • 中國科學院學部諮詢評議項目「我國電子電鍍基礎與工業的現狀和發展」啟動會召開
    日前,中國科學院學部諮詢評議項目「我國電子電鍍基礎與工業的現狀和發展」啟動會在上海電力大學召開。來自廈門大學、南開大學、上海電力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以及中芯國際、華為等企業代表參加會議。
  • 中國科學院發展歷程
    中國科學院由中國科學院學部和中國科學院各直屬機構組成,是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是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諮詢機構。  1949年11月1日,在原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的基礎上,匯集了當時中國最優秀的科學家,成立了中國科學院。
  • 數理學部召開全體院士會議
    6月12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期間,數理學部召開全體院士會議。會議由數理學部副主任馬志明院士主持。首先,學部主任沈文慶代表數學物理學部第十四屆常委會作工作報告。報告從諮詢評議、學術引領、科學傳播等方面,回顧了全面總結了數理學部兩年來開展的主要工作,並向全體院士對本屆學部常委會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精誠合作表示衷心的感謝,全體與會院士對報告高度評價。
  • 中國科學院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
    增選工作於2017年1月1日正式啟動,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2017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1人。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9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3人,地學部10人,信息技術科學部6人,技術科學部12人。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4.1歲,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91.8%。新當選院士中有3名女性。
  • 學部-清華大學科學與社會協同發展研究中心揭牌儀式上的講話
    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北京大學氣候變化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學部—清華大學科學與社會協同發展研究中心」揭牌儀式,這是學部與兩所著名高校深化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首先,我謹代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對兩個中心的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前來參加兩個中心揭牌儀式的院士專家和學生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
  • 【校友風採】中國科學院院士——黃榮輝
    1984年任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第五研究室主任;1988~2006年,任大氣物理研究所學位委員會副主任;1990~1999年任中國氣候研究委員會秘書長;1991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2~2009年被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995~2014年為《大氣科學》主編,1996~2002年及2006~2012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常委,1997~2013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
  • 解密 | 錢三強緣何未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葛能全,1938年12月生於湖北,1959年考入武漢師範學院(現湖北大學)中文系,1963年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政策研究室,歷任中國科學院黨的核心小組秘書、辦公廳文書處副處長、辦公廳副主任、學部聯合辦公室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秘書長等職,長期擔任錢三強的專職秘書,並曾兼任過原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嚴東生的秘書。
  • 1954---中國科學院
    周恩來談科學院的方針、關係、幹部和組織領導問題    1月28日,政務院第204次政務會議聽取郭沫若作關於中國科學院的基本情況和今後工作任務的報告,以及錢三強作關於中國科學院訪蘇代表團工作的報告。  為加強學術領導,對院部機構作重大調整  為加強科學院的領導,郭沫若於1月28日在政務院政務會議上的報告中提出:將在院務會議下成立秘書處,遴選科學家若干人充任秘書,成為院務會議在學術領導方面的有力助手;院對各研究所分學部領導,學部由有關專家組織學部委員會,只管學術領導,不管行政事務;增設人事局,加強對科學幹部的管理與培養工作;增設編譯出版委員會
  • 中科院學部諮委會六屆六次會議在西安召開—新聞—科學網
    會議現場   6月29日,中國科學院學部諮詢評議工作委員會在西安召開了六屆六次會議
  • 彭恆武: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
    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人物簡介 彭恆武,1915年10月出生於吉林長春,祖籍湖北麻城。1937年6月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生肄業。 1947年回國,先後擔任過雲南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教授,並參與創辦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二機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所長等職。1948年被選為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