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解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一甲子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數」解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一甲子
2015-06-01 20:49: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北京6月1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於1955年6月1日,被譽為中國科技創新的「火車頭」。恰逢一甲子,記者以數字梳理其現狀及歷史貢獻。

  1200——先後有1200餘名中國籍的優秀科學家榮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和中國科學院院士稱號(1994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改稱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包括21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9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

  724與70——截至2015年5月31日,中科院院士724位、外籍院士70位。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外籍院士是指「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在國際上具有很高學術地位的外國籍學者、專家」,首批外籍院士產生於1994年6月舉行的中科院第七次院士大會。

  53.7與87.5——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修改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2015年院士增選工作正在進行,被推薦人選的平均年齡為53.7歲,60歲及以下的被推薦人選佔87.5%,候選人年齡分布趨於合理。本次增選還成立了化學生物學、能源科學、環境科學、信息與數學密碼等新興和交叉學科特別推薦小組,主席團決定增加5個名額用於支持新興和交叉學科。

  6——中科院現設數學物理學部、化學部、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地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和技術科學部等6個學部。籌備建立之初,曾是物理學數學化學部、技術科學部、生物學地學部、哲學社會科學部,1977年在哲學社會科學部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

  30——學部曾兩度提出「建立中國工程與技術科學院」的建議。1994年6月,中國工程院正式成立,這是工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性和諮詢性學術機構。30位中科院院士經學部主席團推薦後被選聘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截至2014年9月,中科院學部共完成200餘份諮詢報告,編印並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報送了200餘份《中國科學院院士建議》。從2003年開始,學部組織全體院士積極參與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研究制定和諮詢工作,尤為關注「三農」、能源、防災減災、基礎研究等。

  600——包括全體學部委員在內的600多位科學家,參與編制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這是新中國第一部科學事業長期發展計劃,孕育出原子彈、氫彈、東方紅一號、第一根單晶矽等重大成果。1986年3月,基於學部委員的建議,國務院責成數百位專家制定《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即「863計劃」),撥出百億元(人民幣,下同)專款付諸實施。

  3000萬與1.72億——1981年第四次學部委員大會期間,89位學部委員聯名建議國家專門撥出經費,資助面向全國的基礎性研究工作。該建議很快得到國務院批准,撥出專款3000萬元。中科院各學部組織同行專家評議科學基金申請項目,在4年間共資助4400多個課題、總金額1.72億元,直至1986年國務院批准成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完)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學部
    2020年4月7日,第八屆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以視頻形式組織召開第十八次會議。
  • 中國科學院第五次學部委員大會
    中國科學院第五次學部委員大會中國科學院第五次學部委員大會於1984年1月5日-12日在北京召開。出席大會的學部委員323位,有56位學部委員請假。這次大會的主要議題是:傳達討論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中國科學院科研工作的任務;討論學部委員大會改變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最高諮詢機構後,如何組織學部委員參與國家重大科學技術決策的諮詢活動;聽取和討論全國科技規劃和中國科學院的長遠規劃等。主席團執行主席嚴濟慈主持大會並致開幕詞。盧嘉錫院長作中國科學院工作報告。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數學物理學部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 數學物理學部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下面看看有哪些數學物理學部院士吧!艾國祥中國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提出了擠壓無力場耀斑模型,論證了與磁剪切同等重要的磁擠壓概念,嚴格定義了磁剪切和磁擠壓。
  • 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工作辦法
    (1997年11月6日學部主席團會議通過,2004年10月18日、2006年11月2日學部主席團會議修訂)   一、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規則》的有關規定,為加強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和院士隊伍的思想與組織建設,弘揚科學精神
  • 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原研究員陳景潤——力摘數論皇冠上的明珠
    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原研究員陳景潤——力摘數論皇冠上的明珠(最美奮鬥者)  就在一間僅有6平方米簡陋的房間裡,陳景潤(見圖,新華社發)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讓人類距離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遙。
  • 中國科學院學部第108次 「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在滬召開
    2020年10月26-27日,中國科學院學部第108次「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印度洋與青藏高原的相互作用」在上海衡山賓館舉行。本屆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張經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棟兩位院士共同召集,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和中國科學院學部學術與出版工作委員會承辦,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雜誌社協辦。
  • 六十年格物窮理 一甲子春華秋實——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六十...
  • 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學系成立
    2月3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發文成立國科大心理學系,作為相對獨立的教學機構(非二級機構),主任由心理所所長傅小蘭擔任,副主任由副所長劉勳和所長助理蔣毅、王力擔任,原掛靠學生處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調整至心理學系管理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_數學物理學部_155人
    我國科技體系的頂層無疑是兩院:中國科學院: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其中,學部是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諮詢機構,學部的核心是院士。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由院士組成。院士是終身的榮譽稱號,個個都是我國最頂尖的自然科學人才,值得我們全體國人的尊敬。
  • 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學系成立—新聞—科學網
    2月3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發文成立國科大心理學系,作為相對獨立的教學機構(非二級機構),主任由心理所所長傅小蘭擔任,副主任由副所長劉勳和所長助理蔣毅
  • 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工作報告(摘要)
    賀 賢 土(2006年6月6日)    數理學部各位院士:    中國科學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已經隆重開幕。這是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之後,召開的首次院士大會,院士們歡聚一堂,共商科教興國、自主創新之大計,暢談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探討學部改革與發展新舉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在,我受數理學部常委會委託,向大會報告數理學部第十二屆常務委員會在任期間的主要工作,提請全體院士審議。
  • 首都師範大學成立教育學部!
    教育學部。教育學部是建立在學校與學院之間的學術自治性管理機構,採用委員會制運行機制,學部委員實施校長聘任制。聘任儀式上,首師大人事處處長趙云云宣讀了學部委員崗位聘任決定。他談到,教育學部的成立是首師大為了打造更加有核心競爭力的教育學科進行的重要戰略舉措,對於所有首屆學部委員來說,是沉甸甸的責任,是一次重要的出發。所有委員將同心協力,共同為教育學科的發展貢獻力量。
  • 中國科學院發展歷程
    中國科學院由中國科學院學部和中國科學院各直屬機構組成,是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是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諮詢機構。  1949年11月1日,在原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的基礎上,匯集了當時中國最優秀的科學家,成立了中國科學院。
  • 中國科學院章程---中國科學院
    第十三條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是院士大會閉會期間的常設領導機構,由中國科學院院長、負責學部工作的副院長、各科學部主任、各專門委員會主任和經院士大會選舉產生的若干成員組成。主席團設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會議每年召開兩次,其職能包括:(一)決定召開並主持院士大會。(二)審議並決定提交院士大會的各項議案。(三)聘請主席團顧問。
  • 華東師大撤銷計算機科學與軟體工程等學院建制,成立信息學部
    7月6日,華東師範大學官網發布的數則通知顯示,該校已決定成立華東師範大學信息學部,另外該校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更名為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關於成立華東師範大學信息學部的通知》稱,經研究,決定成立華東師範大學信息學部。
  • 清華大學李景虹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諮詢評議項目「我國塑料汙染...
    9月25日,由清華大學李景虹院士作為項目負責人的中科院中國科學院學部諮詢評議項目——「我國塑料汙染防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項目啟動會在文津國際酒店成功舉行。
  •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成立 國醫大師楊春波當選首批學部委員
    東南網12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儲白珊)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近日在北京成立並公布首批學部委員名單。國醫大師、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名譽院長楊春波榜上有名。據悉,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首批學部委員共93人,由代表中醫藥行業及相關領域最高學術水平的兩院院士、國醫大師組成。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以及國醫大師路志正等。楊春波是我省首位國醫大師,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八十名「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獎者之一,耄耋之年仍堅守臨床一線。
  • 1954---中國科學院
    為加強學術領導,對院部機構作重大調整  為加強科學院的領導,郭沫若於1月28日在政務院政務會議上的報告中提出:將在院務會議下成立秘書處,遴選科學家若干人充任秘書,成為院務會議在學術領導方面的有力助手;院對各研究所分學部領導,學部由有關專家組織學部委員會,只管學術領導,不管行政事務;增設人事局,加強對科學幹部的管理與培養工作;增設編譯出版委員會
  • 中央民族大學成立首個學部:中國語言文學學部
    「中央民族大學」微信公眾號7月10日消息:為適應學校「雙一流」建設發展的需要,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學術力量整合,學校黨委研究決定對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資源進行梳理整合調整,並成立了中央民族大學首個學部——「中國語言文學學部」。
  • 中國科學院章程
    第十三條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是院士大會閉會期間的常設領導機構,由中國科學院院長、負責學部工作的副院長、各科學部主任、各專門委員會主任和經院士大會選舉產生的若干成員組成。主席團設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會議每年召開兩次,其職能包括:(一)決定召開並主持院士大會。(二)審議並決定提交院士大會的各項議案。(三)聘請主席團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