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一個健康的寶貝是每個孕媽咪的心願,但如果不足月寶貝就提前出生了,此時因為器官發育不成熟,呼吸窘迫症候群、壞死性小腸炎、高膽紅素血症等一系列問題將隨之產生,這是每個家庭都不願接受的,那早產的原因有哪些?能否避免呢?
早產的原因
早產是指妊娠滿28周後至不滿37周間分娩者。雖然30%的早產無明顯原因,但仍有一些病因會誘發早產,例如:
{C}1.孕媽咪生感染因素:某些生殖道感染如衣原體、細菌性陰道病和滴蟲等會增加發生早產的風險。細菌產生的一些物質會削弱羊膜囊周圍的羊膜,使羊膜提早破裂或者引起絨毛膜羊膜炎,30%~40%的早產與此有關。
{C}2.子宮異常:子宮體積過大(羊水過多、多胎妊娠)、子宮頸鬆弛、子宮畸形(如雙角子宮、縱隔子宮)、子宮肌瘤。
{C}3.合併內外科疾病:如糖尿病、嚴重的哮喘、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症、急性腎盂腎炎等,一方面由於某些內科合併症可引起母親全身缺血缺氧,胎盤灌注量不足易誘發早產;另一方面,疾病的嚴重性給母親健康帶來危險,有時為了母親生命安全醫生不得不提前終止妊娠,造成醫源性早產。
{C}4.胎盤因素: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等。
{C}5.其它:吸菸、吸毒、酒精中毒、重度營養不良會增加早產的可能。另外,由於目前流動人口增多,這些人群平日的自我保健意識差,懷孕後更不會重視健康問題,往往很少產檢,因此早產發生率較高。再有孕期活動量劇烈或腹部直接的外傷、孕晚期的性生活都會增加早產的機率。
對母嬰的影響
早產兒出生體重低,分娩發動後,產程進展通常會很快,易發生急產,此時因為產婦的軟產道沒有充分擴張,會導致宮頸及軟產道裂傷,產後出血的風險也會增加。另外早產是新生兒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現有的多項研究均提示胎齡越小、新生兒體重越輕其死亡比越高。
症狀表現
孕媽咪在妊娠晚期,隨著子宮的脹大,可出現不規則的子宮收縮,其特點是沒有疼痛感,且沒有規律性,時而明顯時而又消失,常在夜間頻繁出現,稱之為生理性宮縮,不會引起早產。但如果在妊娠28周至37周之間下腹部反覆變軟、變硬,間隔5~6分鐘,持續30秒,檢查時有宮頸管縮短消失、宮口擴張,有些甚至有陰道出血或流液,就是早產的表現。
診斷
在妊娠滿28周至不滿37周,出現規律宮縮(20分鐘內4次以上或60分鐘內8次以上),同時宮頸管縮短(宮頸管消退75%以上)、宮頸進行性擴張2cm以上者,診斷為早產臨產。
自我觀察監測
因此提醒各位孕媽咪要監測是否存在規律性的子宮收縮,具體方法可將手指放在腹部,如果感覺到子宮有一陣陣的放鬆和收緊,每隔10分鐘左右一次,而且即使躺下休息也是如此,就要立刻找醫生了。
緊急處理措施
當出現上述提及的徵兆時,全家人應該保持鎮定,尤其要穩定孕媽咪緊張的情緒,並讓孕媽咪立即臥床休息,儘可能左側躺在床上,若宮縮仍沒有緩解應儘快前往醫院就診。
藥物治療
若胎兒存活,無胎兒窘迫,胎膜未破,應儘可能使延長妊娠。保胎藥物可抑制宮縮,改變子宮對刺激的反應,常用的藥物有硫酸鎂、腎上腺素能受體興奮劑(如沙丁胺醇、利託君)、鈣拮抗劑、前列腺素抑制劑(如吲哚美辛)等,當然每一種藥物都會有不良反應,例如硫酸鎂過量會中毒導致呼吸心跳驟停,前列腺素抑制劑在34周後使用會引起胎兒動脈導管提前關閉,因此要由有經驗的醫師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藥物。在這段延長的時間裡,同時要積極爭取時間使用特定的藥物加速寶貝肺部及其他器官的成熟。需要強調的是用藥期間不能一味單純的延長孕周,而要嚴密觀察,對宮內環境不良有胎死宮內危險的孕媽咪,應結束治療,儘早終止妊娠。
其它治療
在用藥期間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C}1.左側臥位,以提高子宮胎盤血流量,使子宮肌鬆弛,從而減少自發性宮縮。可以間斷吸氧。
{C}2.作肛查或陰道檢查以了解子宮頸容受及擴張情況,但次數不能過於頻繁以免刺激陰道、子宮頸,激發宮縮。
{C}3.{C}對於有胎膜破裂的孕媽咪最好要進行宮頸分泌物的檢查以明確有無感染存在。
{C}4.{C}隨時了解宮縮,依此調整藥物劑量,並且要定期通過胎心監護、B超關注宮內寶貝的狀況。
預防措施
正如上文所述部分早產還是有誘因可循,因此提示我們在孕期要儘可能避免上述誘因,具體的注意事項包括:
{C}1.{C}孕期應加強營養,多吃一些魚類、肉類和豆類食品、新鮮水果和蔬菜,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豐富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不飲酒,不吸菸,更要避免被動吸菸。對於有子宮有畸形或有子宮肌瘤的孕婦,或有早產史者應該特別注意增加營養,同時禁止性生活。
{C}2.{C}孕媽咪心理壓力越大,早產發生率越高,特別是緊張、焦慮和抑鬱與早產關係密切,因此孕期要注意身心健康,保持愉悅的心態,避免精神緊張和不良的精神刺激。多胎妊娠或合併有慢性疾病的孕婦,更應多臥床休息,以左側臥位適宜,減少宮腔內向宮頸口的壓力
{C}3.{C}孕媽咪在整個孕期都要減輕勞動強度,即便運動也要量力而行,坐臥行走要緩慢,不要長時間持續站立或下蹲,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地方去,減少碰撞、外傷的機會。
{C}4.{C}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清潔,防止生殖道感染。對於宮頸內口鬆弛的孕婦,應於懷孕14~16周時,做子宮頸內口縫合術。
{C}5.{C}孕期定期進行產前檢查,評估是否有早產傾向,以便儘早發現問題,採取應對措施。如果孕媽咪孕前就患有心臟病、腎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合併症,更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以便及時發現異常,並儘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