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中國金融理財行業的發展,增進國內外金融理財師交流,提升CFP系列持證人的職業素養和執業能力,確保CFP系列品牌的國際水準,FPSB China自2008年以來,每年舉辦一屆中國金融理財師年會(以下簡稱「年會」)。2019年10月19日,第十二屆中國金融理財師年會將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今年年會的主題是「道德·理性·專業—以不變應萬變」。本屆年會可謂大咖雲集,看點十足:上午主會場,FPSB China特邀華人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終身金融學教授、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席陳志武先生進行「新時期的投資策略」主題演講;下午8個分會場,更有廣發證券首席分析師、前瑞士銀行董事、上海市委黨校副教授等市場等嘉賓學者,與金融理財領域的精英們面對面探討財富市場、理財行業的問題與發展之路。
經濟學家陳志武:其實我還是個預言家
2009年,一篇題為《從2049年看中國》的文章中寫道,「只關注經濟的『半邊改革』,勢必會造成體制與國民心態的扭曲,最終導致經濟增長受阻,外部環境緊張。」2019年,中國的經濟環境與外交形勢,似乎正在印證這一觀點。超前的預見性,使這篇文章近期再度引起熱議,而這位預言家,正是陳志武。
陳志武,著名華人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終身金融學教授,香港大學馮氏講席教授、亞洲環球研究所主任,曾獲墨頓·米勒獎學金,早年專注於股票、債券、期貨和期權市場以及宏觀經濟領域,後主攻經濟史與中國經濟研究。
十年前,「四萬億」政策剛剛推出,民眾一片叫好。但當時的陳志武卻「不按常理出牌」地認為這背後的隱患或許會加劇「國進民退」;並預言,到2018年中國潛在的金融危機將轉變成財政危機。這番言論,顯然在當時屬於「異類」。
十年後,人們真正感嘆於陳志武的先見之明。他表示,雖然自己不會寫科幻小說,但或許可以「回到未來」,預測可能出現的危機。
「文章剛出來時反響一般,因為在形勢大好之時,沒人會在乎這些少數派觀點。現在重新來看很有意思,可以看到哪些群體反映最強烈,哪些群體無動於衷。不少企業家朋友給我發簡訊表示佩服,因為此刻他們的焦慮正如我十年前預測的一樣。」
基於對現實困境、普遍人性和歷史趨勢的研究,陳志武認為,中國在三十年內,一定要經歷一場政經兼備的全面改革。只有這樣,我們的價值體系、制度體系和文化體系,才能達到高度一致,才能有信心向世界講述屬於我們的「中國故事」。
「目前的形勢和預測的差不多,因為我本身就是根據人性判斷的。十幾年前,我的研究興趣從純粹的金融理論、金融實戰,轉移到用量化的方法研究歷史。過去十幾年,我接觸到世界各地不同的經濟史學者,他們的研究使我意識到,不做真正的體制性改革,就無法融入世界的大潮流。」
「社會和經濟體發生危機並不是壞事,關鍵要看如何回應。如果危機發生後,不從根本上改變,反而變本加厲,將扭曲的觀點推向新高度,才有可能留下更大的隱患。而中國的很多關鍵結構性改革,在當時都沒有及時完成。」
犀利的點評,精準的預測,這次又將出現在哪裡?
2019年10月19日,陳志武將現身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出席2019年第12屆中國金融理財師年會,並帶來精彩主題演講。金庫網作為本次年會的網際網路和媒體支持單位,將會在現場帶來一手精彩報導。
想知道這位預言家又將做出怎樣的經濟形勢預測;想了解新時期下的最佳投資策略;想聽專家親自為你答疑解惑,歡迎關注金庫網,為我們留言並留意中國金融理財師年會資訊,你的問題或許會得到陳志武的親口解答。
往屆理財師年會嘉賓精彩回顧
李迅雷 第十一屆中國金融理財師年會主講嘉賓
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演講主題:《2019年中國經濟展望與資產配置策略》
「看中國的經濟應該使用望遠鏡,而不是顯微鏡。從10月份公布的數據來看,金融數據還是讓人有點意外,已經有很多猜想未來經濟大幅度下滑的空話,但我建議理財師要鎮定,要從長遠的角度思考。我們不能夠僅僅看今年增速又下來了,還要想到,明年還會更低。這種由高速回落至一個長期的下行周期叫做「均值回歸」,邊際效應遞減是最基本的原理,因為該投資的東西已經投了,該消費的都消費了。剩下的部分就是本身就要處在一個比較慢的狀態。」
謝平 第十屆中國金融理財師年會主講嘉賓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
原中國投資公司副總經理
演講主題:《金融科技的最新進展和監管》
「金融業正在面對強烈的科技衝擊,對傳統金融業來說目前最大的挑戰是數字貨幣,隨著虛擬技術的成熟,我們有可能會迎來『3.0的貨幣時代』。而網絡借貸業務、資產管理業務、保險科技等都是備受資本關注的模塊,我們金融人應該多多關注,多多補充相關知識。金融科技行業應該去泡沫化,隨著金融科技公司越來越多,那些僅僅想憑Fintech這個概念而獲得投資的泡沫平臺企業將被淘汰,只有該領域內已經開發出產品的佼佼者,才能獲得資本投資市場的青睞。」
閻學通 第十屆中國金融理財師年會主講嘉賓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
演講主題:《十九大後的國際形勢》
「十九大後我國會走上『大國通過改變自己而改變世界』的道路,發展重點是實力建設而非擴大影響。開放才是我國促進國際環境利好的重要保障,包括對內開放、對外開放,對高水平投資便利化的政策開放,對建立自由貿易區改革的開放,對擴大服務業的開放等等。」
張維迎 第九屆中國金融理財師年會主講嘉賓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創始
國務院國家審批制改革專家委員會委員
演講主題:《中國經濟增長——從套利到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