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黑天鵝」的突襲下,「新基建」站上了風口,被各大機構一致看好。
不同於修路修橋修鐵道的傳統基建,「新基建」是結合基建和科技所誕生的新概念,包括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新能源充電樁等代表未來轉型升級方向的新興科技基礎設施。
其中,伺服器作為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背後的關鍵設備,在疫情期間強勢高漲。
這廂閒著沒事的遊戲玩家和追劇愛好者們,搞崩了steam、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小米電視、芒果TV、愛奇藝、韓劇TV等遊戲和視頻平臺。
那廂各大企業和高校線上開工開課,釘釘、企業微信、騰訊會議、華為WeLink、騰訊課堂、中國大學mooc、慕課、雨課堂、網易雲課堂、學習通等各大軟體也都在系統崩盤的邊緣徘徊。
玩命擴容、抗住壓力的釘釘都挺起胸脯準備迎接潮水般的好評了,萬萬沒想到被一群痛恨加作業的小學生們怒刷一星,只得可憐巴巴地發鬼畜視頻,求「各位少俠五星一次性付清」。
▲釘釘發布求五星好評的鬼畜視頻
網友調侃說:「中國人閒起來,真是檢驗伺服器終極抗壓能力的工具人。」
應對持續暴漲的流量,「擴容」已經成各大廠商的關鍵詞,雲計算板塊也從底層基礎設施到上遊服務迎來全面開花,一個個國產伺服器股票紅到發紫。
▲國產伺服器龍頭浪潮信息的股價創下歷史新高。
雲辦公、雲課堂、遠程醫療會診以及各種大數據疫情防控系統引爆的雲伺服器需求,是一時熱度,還是會催化中國伺服器市場的新一輪增長?
一、在線流量暴漲,帶動伺服器需求
2008年,雲計算剛剛興起,從那時起,人們為雲計算暢想了一系列藍圖,其中就包括雲會議、雲教育、雲經濟等等。
▲疫情衝擊下或帶來新的行業變革
雲會議在海外發展歷史悠久。早在21世紀初美國企業全球化浪潮中,WebEx抓住機遇,憑藉網絡視頻會議拔地而起,成長為雲會議第一龍頭。隨後Zoom和微軟Teams迎頭追趕,和WebEx並稱為海外雲會議三大巨頭。
相對國外雲辦公激烈的競爭態勢,國內這一市場則發展相對緩慢,許多中小型企業沒有線上會議的剛需和習慣,而大公司往往有內部使用的遠程辦公軟體。
誰能料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雲會議、雲課堂等服務吹來了春風。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部分免費提供的雲辦公產品
疫情爆發後,全國上千萬企業、近兩億人開啟在家辦公模式,隨著開課時間臨近,很多學校均將課堂搬到網上。
以阿里、騰訊、華為為代表的 ICT 巨頭以及億聯、會暢、好視通、小魚易連等雲會議企業紛紛宣布開放其免費產品,爭奪用戶資源。
▲截至2月17日,釘釘和騰訊會議位列蘋果App下載量榜單前兩名
在線流量持續暴漲,各線上會議和課堂軟體都陸續面臨宕機危機。擴容已成為多家企業最緊急的作業任務。
據公開報導,阿里雲作為釘釘背後的技術支撐,春節以來已連續擴容了10萬臺雲伺服器;
騰訊會議從1月29日至2月6日,總共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投入超100萬核的計算資源。
▲阿里雲公眾號匯報這幾天的主要工作:擴容擴容擴容……
大年初一前後,金山WPS表單伺服器擴容了5倍,到2月3日後,金山文檔遠程會議伺服器擴了3倍,金山文檔office也擴了1倍的機器。
還有叮噹快藥,在2月12日連崩兩次,當日其官微發文稱,已將伺服器擴容30倍,同時盡最大努力保障疫情商品供應。
2月17日,教育部宣布整合全國優質教學資源,正式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工信部部署百度、阿里、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網宿、華為等企業全面提供技術保障支持,協調7000個伺服器、90T帶寬,可供5000萬學生同時在線使用。
接踵而至的雲服務需求,使得伺服器廠商接單到手軟。
其中國產伺服器市佔率第一的浪潮信息,在春節假期就接到了1500臺伺服器訂單,從2月2日起緊急復工生產伺服器等信息化產品。
從春節至今,浪潮已為多家政務系統、新冠肺炎疫情檢測系統、疫情大數據平臺等提供伺服器建設及擴容支持。
二、從零到國產伺服器之光的三個關鍵節點
根據IDC《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x86伺服器市場跟蹤報告》,該季度中國x86伺服器市場出貨量超過86萬臺,市場規模達48.33億美元。
▲IDC:2019年Q3中國x86伺服器整體市場規模(按出貨量)
浪潮、華為、新華三、聯想包攬了出貨量和銷售額的前四,前五名中僅有戴爾是外企。
▲IDC:2019年Q3中國x86伺服器整體市場份額佔比(按出貨量)
但如果回到上世紀90年代,很難想像國產伺服器廠商今日之成績。
彼時,全球高端伺服器市場,鮮有中國伺服器廠商的一席之地。國產和進口,成為基本判斷伺服器質量的固化「標籤」。
而浪潮27年前的轉型決定,國產伺服器崛起之路,埋下了至關重要的伏筆。
1、節點一:轉型做伺服器
1993年、2009年、2017年,三個關鍵節點將浪潮推到了中國伺服器市場的潮頭。
1993年,華為第一顆有名字的ASIC晶片SD509問世,並剛剛用自研交換機敲開通信世界的大門;聯想剛跨入「奔騰」時代,推出的中國第一個家用電腦品牌「聯想1+1」風靡全國。
那一年,也是浪潮轉舵駛向伺服器的起點。
如今的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當時還是浪潮集團技術副總工程師。公司採納他的建議,轉型研發伺服器,造出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伺服器小型機SMP2000,打破了國外多年的壟斷。
▲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
市場推廣之路異常坎坷。當時,只有銀行之類的高端客戶有實力使用伺服器,偏偏這些客戶擔心國產不可靠,寧可多花錢買進口的,也不肯試用免費的國產伺服器。
那會兒孫丕恕帶著幾個同事,扛著伺服器天天跑銀行,軟磨硬泡地求一個試用機會,終於用產品和服務「磨」到了第一筆訂單。
之後兩年間,浪潮伺服器陸續批量進入中行、建行、工行、農行等金融領域。
屢屢碰壁的經歷令技術理想主義者孫丕恕深受打擊,這讓他意識到,技術成果一定要轉化為生產力,這一想法也融入了浪潮日後的新研發項目中去。
從1990年代中期起,浪潮陸續剝離家用PC等產品,將有限的資源集中於發展伺服器、商用PC和存儲三大業務。
▲2007年,科技部批准建設浪潮集團「高效能伺服器和存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浪潮率先打開了國產伺服器的大門,隨之而來的就是中國網際網路創業大潮,1996-1998年,搜狐、網易、新浪接連登上歷史舞臺,網際網路為伺服器行業帶來新的需求增長。
這一時期,除了浪潮、中科曙光、聯想外,紫光、方正、長城、寶德等一批企業都湧入伺服器產業,並初具規模。
但此後數年間,因核心技術受限,國產品牌主要憑藉價格優勢活躍在中低端市場。
截至2009年,70%的中國伺服器市場份額仍被三大國外品牌佔據,而利潤最為豐厚的高端伺服器市場更是被外企佔去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2、節點二:擁抱雲計算
第二個關鍵節點是2009年,雲計算開始在中國冒出萌芽。
浪潮再次展示出敏銳的市場嗅覺——投身雲計算軟硬體,率先提出「行業雲」概念,並在2010年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代融合架構雲伺服器。
浪潮對未來IT趨勢做出預判,相信網際網路市場才是未來伺服器市場的主要陣地,並認為整個IT是依靠軟體定義的融合架構,具有計算、存儲和網絡的吞吐能力,因此浪潮也更加重視軟硬一體化交付的雲伺服器形態。
2011年,浪潮全面實施向雲計算領域的戰略轉型,具備涵蓋IaaS、PaaS、SaaS的雲計算解決方案服務能力,其32路高端伺服器填補了國內空白。
不止是浪潮,華為和聯想也在伺服器領域開始快速奔跑。
2010年,華為提出「雲-管-端」戰略,其中承載著計算和存儲任務的伺服器,成為華為雲計算戰略的基石。
2013年,浪潮推出中國第一款具備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端容錯伺服器——天梭K1,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後第三個掌握新一代主機技術的國家。
2014年,聯想收購IBM部分伺服器業務,一躍躋身全球前三、中國第一大x86伺服器廠商。
▲浪潮天梭K1
這一階段,國產伺服器廠商開始在國內市場表現強勁,並逐漸向高端伺服器市場滲透。
2015年,浪潮提出到2020年實現「從中國第一到全球前三」的小目標,結果這一目標提前在2017年實現了。
伺服器常見種類有塔式、機架、刀片和多節點伺服器。在網際網路發展成熟的北美市場,多節點雲伺服器已超越傳統機架,成為第一大伺服器形態。
根據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的2017年Q3全球伺服器市場報告,塔式、刀片伺服器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多節點雲伺服器成為全球市場增長的核心動力。
在這一季度,浪潮不僅進入全球伺服器出貨量和銷售額前三、全球出貨量增速第一,並穩居中國伺服器市場第一,而且領跑全球多節點雲伺服器出貨量和銷售額。
3、節點三:緊跟AI計算風口
多節點伺服器的增長主要由網際網路公司的採購推動,機架式伺服器的增長主要源自傳統企業採購的復甦。
而帶動網際網路需求猛增的新興技術人工智慧(AI),在2017年正式登陸中國市場。
2017年也被稱之為中國AI元年。
AI對計算性能和吞吐量有極高要求,需要巨大的算力支撐,這給基礎架構硬體帶來新的市場機遇。
▲IDC:中國人工智慧基礎架構市場規模及預測
IDC報告顯示,在我國整個AI市場中,硬體市場規模最為突出,預計到2021年前,AI硬體市場規模佔比都將在50%以上,其中伺服器市場規模佔整個硬體市場85%以上。
早在2017年初,浪潮就成立了AI部門,並確立 「智慧計算」戰略,以雲計算為平臺,以大數據為認知方法,以AI為優化手段。
據悉,浪潮已成為業界擁有最豐富AI伺服器產品線的廠商,同時也是中國AI伺服器市場份額最高的廠商。
IDC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浪潮在中國AI基礎架構市場的份額為51.4%,超過其他廠商份額的總和。另據浪潮公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浪潮共有合作夥伴9000多家,AI百強中超過80家與浪潮建立了合作關係。
聯想、中科曙光、華為等伺服器供應商也紛紛在2018年公布AI產品或戰略布局。
2018年9月,聯想發布自主研發的全新AI伺服器家族;11月,中科曙光推出了全新AI伺服器XMachine系列;12月,華為宣布將華為伺服器產品線升級為智能計算業務部,並舉辦首屆智能計算大會。
▲IDC:2019年Q3全球伺服器市場廠商份額TOP10
根據IDC最新發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伺服器市場報告,浪潮、聯想、華為、曙光分別位列全球市場份額的第三、四、五、十名。
三、伺服器全產業鏈迎來新機遇
在雲計算和AI的強勁驅動下,從晶片、整機到軟體算法,伺服器整個產業鏈都正迎來新的機遇。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全球伺服器市場長期低迷不振,直到最近幾個季度,伺服器市場逐漸呈現回春之態勢。
從IDC歷年數據可以看出,全球伺服器市場在2018年迎來高峰之年。專業人士認為,傳統企業基於網際網路和AI的轉型是伺服器市場復甦的主要因素之一。
受大型網際網路客戶周期性採購需求調整,以及及IT宏觀環境影響,2019年全球伺服器市場和中國伺服器市場需求均有所放緩。
▲IDC:2019年Q3全球伺服器前五名的營收、市場份額和增速
從全球市場來看,出貨量前五分別是戴爾、惠與/新華三、浪潮/浪商、聯想、思科,其中浪潮的同比仍在逆勢增長。
儘管總體市場出貨量、銷售額均同比下降,但根據IDC的結論,這已經是過去十六年來出貨量排名第二的季度了。
從國內市場來看,網際網路、政府和電信佔據整體市場出貨量60%以上的份額,均呈現負增長。
IDC報告顯示,金融科技的持續布局,推動金融行業出貨量增長10%以上;全國範圍內各省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項目,推動交通行業出貨量增長20%以上,該項目的落實預計也將在第四季度推動交通行業迎來高速增長。
▲IDC:2017-2023年中國x86伺服器市場規模預測
據IDC預測,2020-2023年,中國x86伺服器市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1.9%,市場規模在2023年將達到292.85億美元。
伺服器銷量與雲服務需求密切關聯。
短期來看,疫情加速了雲辦公、雲課堂等雲服務的普及,暴增的線上流量已經為國產伺服器廠商帶來一波訂單。
但據專業人士分析,如果後續需求持續如此猛烈的爆發,浪潮等存儲量也支撐不了太久,伺服器市場可能面臨貨源緊張局面。
長期來看,國內雲計算方興未艾,資本將持續追逐零邊際成本,線上流量埠變大,上雲服務已是大勢所趨,必然會拉動以伺服器為代表的底層基礎架構能力升級需求。
據IDC預測,到2023年,中國協同軟體市場將超過10億美元,絕大部分貢獻將來自公有雲的在線協同軟體,屆時其市場佔比將超過70%。
▲IDC:2018-2023年中國協同軟體市場規模與預測
再加上AI落地仍將是各行業智能化轉型的關鍵詞,AI伺服器的需求也會只增不減,再加上未來幾年邊緣計算的興起,這些趨勢均有望帶動國內伺服器市場的新一輪增長。
與此同時,中美貿易戰的僵持,以及人們對國產化替代需求的日益旺盛,均對國產伺服器品牌產生利好影響。
從伺服器質量來看,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等國產品牌在高端伺服器市場的攻勢都相當迅猛。
除x86伺服器外,陸續有華為等國內玩家涉足Arm架構伺服器研發,國內伺服器類型會更加豐富。
從上遊的伺服器相關晶片供應商們最新財報業績,我們看到英特爾、AMD、NVIDIA的數據中心業務均迎來營收增長,這也間接體現數據中心和雲計算客戶的需求增長。
▲英特爾2015-2019財年數據中心業務(DCG)營收及毛利變化
仍需警惕的是,現階段國產廠商的算力供給,主要還是由伺服器廠商來實現國際廠商的解決方案產品化。
也就是說,當前國產伺服器中的關鍵組成晶片,包括x86伺服器晶片、GPU和FPGA,大都來自國際晶片公司,換句話說,國產化晶片尚不具備足夠的競爭力。
積極的一面在於,部分國產伺服器廠商早已意識到自主可用的重要性,提前在晶片領域布陣。
例如,浪潮通過資本運作,初步建立起包括晶片設計、製造和應用在內的完整集成電路存儲器產業鏈;華為研發出Arm架構的鯤鵬伺服器晶片和自研達文西架構的專用AI晶片,算力均國際領先。
另外,伺服器行業的需求增長也帶給中國晶片等核心零部件供應商更多機會。
近兩年多家國內雲計算頭部玩家及晶片創企公布其雲端AI晶片進展,像中科曙光在2017年曾發布搭載寒武紀AI晶片的AI伺服器Phanero。隨著這些國產晶片陸續進入數據中心試用和部署,我們也期待會出現更多的好消息。
結語:國產伺服器將迎下一步挑戰
此次疫情結束後,隨著更多企業加速其數位化進程,以及網際網路、雲服務、電信、金融等各行業超大規模客戶持續擴容和升級其基礎架構,伺服器廠商在迎來更大市場容量的同時,也面臨著更為激烈的競爭。
國產品牌接下來面臨的關鍵挑戰,是如何把握準戰略方向,將技術創新和客戶的轉型需求相結合,在國際競爭大潮中贏得更多話語權。
參考文獻:
[1]《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X86伺服器市場跟蹤報告》IDC
[2]《2019-2020中國人工智慧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IDC&浪潮集團
[3]《進擊四十年:魯商風雲人物》樊力 馬翠
[4]《中國電子政務十年(2002-2012年)》杜平
[5]《狼道:生活中的狼性法則》羅宇
[6]《萬物互聯:物聯網創新創業啟示》李曉妍
[7]《浪潮集團孫丕恕:「跟跑」之艱與「領跑」之道》中國日報網
[8]《全球伺服器市場波動,浪潮緣何「風景這邊獨好」?》科技雲報導
[9]《國產品牌領跑高端伺服器市場 雲計算重塑行業競爭格局》傅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