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親密關係、人際交往、時間管理等方面時常會遇到困難,而大部分問題想要得到更好的解決,其實都可以求助於心理學。
越早懂點兒心理方面的知識,越能幫助你更好地處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題。本期推薦7本超經典的心理學必讀書目,任意一本都值得你一讀再讀,這份書單,建議你收藏!
01《逃避自由》
作者: [美] 艾裡希•弗洛姆
豆瓣評分:9.2
內容簡介
《逃避自由》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西斯極權威脅著全人類的共同命運。《逃避自由》即是弗洛姆對兩次大戰之後社會政治現狀的詮釋,也是他從心理學角度對當代社會做出的系統而強烈的批判,在今天依然振聾發聵,發人深思,被譽為精神分析運用在社會學的不朽名著。
很少有一本著作像《逃避自由》這樣深入地解釋形成現代社會的力量、透徹地分析極權主義機制滋生的原因。也很少有心理學家像弗洛姆這樣熱烈地談論自由的價值、社會的塑造、民主政治的真義,以及個體發自內心的愛。他努力教導人如何自由而不致孤獨、自愛而不自私、理智判斷而不找合理化藉口、擁有信仰而不迷信於神學。
02《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作者: [美] 羅傑•霍克
豆瓣評分:9.2
內容簡介
本書的獨到之處在於填補了心理學書籍和心理學研究之間的溝壑,從歷史的角度展示了心理學史上最有名的40項研究,並介紹了這些研究的後續進展和相關研究。通過閱讀本書,讀者能以一個專業人士的眼光看待這些仍炙手可熱的歷史研究。
本書分十個心理學專題,有「生物學與人類行為」、 「知覺與意識」、「學習和條件反射」、「智力、認知和記憶」、「人的發展」、「情緒和動機」、「人格」、「精神病理學」、「心理治療」和「社會心理學」。每個專題選取了4項研究。
本書既適合於初學心理學的人,也適合於那些從事心理學事業、應用心理學的人。閱讀本書,不僅能讓人明白什麼是科學的心理學,還能夠為自己所從事的心理學工作找到依據,並能激發心理學的研究熱情,促進更多新的、對實踐有指導價值的研究出現。
03《我們內心的衝突》
作者: [美] 卡倫•霍尼
豆瓣評分:8.9
內容簡介
本書指出,由於深受生活環境的影響,我們總是與我們想成為的人背道而馳,於是產生了這些 足以主宰我們人生的內心衝突。為了解決這些衝突,我們不但自欺欺人地虛構了各種「理想化意象」,通過「外化」把責任推給他人,還基於不同的性格傾向發展出一系列各不相同的防禦策略:順從型選擇了親近他人、對抗型選擇了抗拒他人、疏離型選擇了疏遠他人。
但這些策略更像是精緻的代償與逃避,不但沒有消除衝突,反而使我們深感恐懼、焦慮和絕望,無法真誠地投入任何關係或者工作中。本書指出了我們在被內心衝突困擾時遇到的問題,並提出解決衝突的切實方法,讓我們學會處置內心的孤獨、瘋狂、迷失和熱愛,收穫內心的完整、成熟和安寧,重建人生自信,更加勇敢而健康地活下去。
04《路西法效應》
作者: [美] 菲利普•津巴多
豆瓣評分:8.5
內容簡介
一批彼此並不相識的年輕人——身心健康、情緒穩定的大學生,走進了「斯坦福監獄」。他們並沒有犯罪,只是受募到「監獄」——史丹福大學的一個精心布置的地下室,接受一項試驗。大學生們被隨機地分為「獄卒」和「犯人」,然後開始了為期兩周的試驗。然而,試驗僅僅進行了一周,原本單純的大學生,已變成了殘暴的獄卒和崩潰的犯人,試驗不得不終止了。
受試者強烈感受到角色規範的影響,使作者得以深度剖析複雜的人性,透析「情境力量」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並分析造成監獄虐囚和種族屠殺的情境影響。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社會角色劇本的規範與約束,會不會使我們像上帝最鍾愛的天使路西法那樣不知不覺中對他人做出難以置信的事,從而墮落成為魔鬼?我們如何抗拒情境影響力?作為心理學教授的作者也對此進行了研究,並做出了極有說服力的分析。
05《社會性動物》
作者: [美] 埃利奧特•阿倫森
豆瓣評分:9.1
內容簡介
《社會性動物》是一本講述人際關係的心理學著作,涉及情感、移情、偏見、攻擊性、從眾性和利他行為等諸多方面。對於人們日常生活中困惑,本書提供了科學的答案:為什麼企業熱衷於用明星做廣告?為什麼有人溺水時,圍觀的人卻不伸以援手?為什麼人們會相信邪教?為什麼受過教育的人也會盲目服從宗教領袖,即使讓他自殺也在所不惜?
《社會性動物》內容嚴謹,深入淺出,引人入勝,被譯成14種文字,在全世界廣為發行。它是「美國社會心理學的《聖經》」,從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來,在世界範圍內暢銷數千萬冊,是社會心理學領域內最具影響的著作。
06《身份的焦慮》
作者: [英] 阿蘭•德波頓
豆瓣評分:8.2
內容簡介
這本書並非一本充滿學術語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語言,為現代人解讀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們為什麼會為「身份」而焦慮。「身份」這個詞在這本書中更多的還是指一種社會地位,一種當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祿。
為什麼我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是什麼讓我們變得「勢利」,對於金錢和時尚的欲望之壑為何總也填不滿?我們到底怎樣才能克服這種身份的焦慮呢?在閱讀這些文本的時候,一方面,你會驚嘆於德波頓廣博的知識,那信手拈來的典故和風趣的點評,為你從多個視角展現了人類的「身份」觀念;另一方面,你會漸漸審視自我,發現許多已經在你腦海裡根深蒂固的東西,開始動搖和解體。
07《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 [美] 斯科特•派克
豆瓣評分:8.4
內容簡介
這本書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制,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教誨我們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開篇所言:人生苦難重重。M•斯科特•派克讓我們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但是,他沒有讓我們感到恐懼,相反,他帶領我們去經歷一系列艱難乃至痛苦的轉變,最終達到自我認知的更高境界。
互動環節
本期書單會在BOOX書城同步更新
大家可以在「本期薦書」欄目找到
這7本書你最想看的是哪一本呢?
快到留言區推薦一本你喜歡的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