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芯」是如何煉成的
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高達3770億塊,同比增長10.1%;進口額為2601億美元(約合17561億元),同比增長14.6%。2017年中國貨物進口額為12.46萬億元,也就是說集成電路進口額佔中國總進口額的14.1%,而同期中國的原油進口總額僅約為1500億美元。中國在半導體晶片進口上的花費已經接近原油的兩倍。
近日,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中國自主研發的晶片進展。若想煉成一顆中國「芯」,需要怎樣的步驟?
現狀
半導體晶片進口花費
已接近原油兩倍
也許不是人人都了解集成電路,但許多人聽說過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是指,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在半個世紀前,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的摩爾提出的這一推測,已經延續了50多年。
摩爾定律揭示了集成電路領域的發展速度。在這樣的高速創新發展中,集成電路的產品持續降低成本、提升性能、增加功能。也是在這樣的高速發展中,各國集成電路技術的差距越拉越大。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若想在主要集成電路領域追趕上頂級公司,需要的不止時間,而是整個系統性提升。
海關總署公開信息顯示,集成電路進口額從2015年起已連續三年超過原油,且二者進口差額每年都在950億美元以上。其中,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高達3770億塊,同比增長10.1%;進口額為2601億美元(約合17561億元),同比增長14.6%。2017年中國貨物進口額為12.46萬億元,也就是說集成電路進口額佔中國總進口額的14.1%,而同期中國的原油進口總額僅約為1500億美元。中國在半導體晶片進口上的花費已經接近原油的兩倍。
調查
晶片有幾十種大門類
上千種小門類
晶片,是指內含集成電路的矽片,體積很小,常常是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一部分。晶片組,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晶片組合。它們相互依賴,組合在一起能發揮更多作用,比如,計算機裡的中央處理器(CPU)及手機中的射頻、基帶和通信基站裡的模數轉換器(ADC)等,就是由多個晶片組合在一起的更大的集成電路。而集成電路是非常精密的儀器,其單位為納米。一納米為十萬分之一毫米。這就對設計、製造工藝都有非常嚴格、高標準的要求。
晶片的種類很多,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對北京青年報記者表示:「僅從產品種類來說,晶片的種類就有幾十種大門類,上千種小門類;如果涉及設備流程的話就更多了。美國是整體式、全方位處於領先地位,而我們只是在某些領域裡面有所突破,並且這些領域也並非核心、高端的領域,比如中國在存儲器、CPU、FPG及高端的模擬晶片、功率晶片等領域,幾乎是沒有的。如果中國發力研發,在某些小的門類中可能會有所突破。」
追訪
一臺通信基站內
有上百顆晶片
以運營商業務為例,通信基站設備是其最主要的產品之一,而在一臺通信基站中就有上百顆晶片負責實現不同功能。「簡單來說,基站發射並回收信號,收回信號後首先要有晶片濾波,穩定信號;然後還有晶片將這種特別小的信號放大;再有晶片進行解析、處理;然後是晶片負責傳輸、分發。基站核心跟電腦類似,可以實現各種功能,但它可以支持多個手機,因而速度更快,晶片更複雜。」上述人士表示。
其中,最典型的是ADC晶片,中國目前還無法生產出可替代產品。ADC晶片是模數轉換晶片,負責將天線接收的連續的模擬信號轉換為通話或上網的數位訊號。目前ADC主要依賴亞德諾、德州儀器等公司供應。
從軟體方面來說,EDA仿真軟體是另一個典型。利用該軟體,電子設計師才可以在電腦上設計晶片系統,大量工作可以利用計算機完成,並可以實現多個產品的結合試驗等。如果沒有EDA仿真軟體,則需要人工進行設計、試驗,耗費的人力、時間等成本不計其數。目前進入我國並具有廣泛影響的EDA軟體有十幾種,基本都來自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