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家長可能留意過這樣的現象,有不少寶寶耳前鬢角旁有一小眼。很多大人也會有,老一輩的人看到這個小眼,就會很高興地說:這叫「耳倉」,寓意著有福,將來不愁吃不愁穿。但實際上是有些誤解的。
朋友的孩子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去她家裡玩,孩子讓我抱抱,就發現她的耳朵旁有個眼。我就問朋友:孩子耳朵旁邊有個洞,怎麼會這樣?
朋友說:這叫「耳倉」,一出生就有,她奶奶說這孩子有福氣,寓意著不愁吃不愁穿。可能真是一種好的預兆吧。
但是有一次,孩子老是去抓,可能是癢。孩子媽媽仔細看,從那個小眼裡有白色的像是膿的物質流出,還有一點點的臭味,媽媽就想去把裡面的物質給擠出來。但是不一會兒,那個小眼就紅腫起來,像是發炎了。嚇得媽媽趕緊帶孩子去醫院找醫生,醫生說這個小眼是先天的畸形,一不注意就會感染髮炎。
寶寶耳前鬢角旁有一小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醫生說:這個小眼在醫學上稱為耳前瘻管,是一種常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就是孩子還在母體中發育異常的一種表現,在發育的過程中,耳朵的位置沒有完全閉合好,就出現了這個小眼。一般情況下,這種情況男寶寶佔的比例比較大。這個小眼對孩子健康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如果護理不當或者外界的感染,就會對孩子的健康產生一定的傷害。
父母要重視孩子這個小眼,不要誤認為這是福氣的寓意,要多留意防止感染。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1、保持孩子的耳朵清潔
孩子這個小眼發生感染,大多是因為沒注意衛生造成的。洗臉或者洗澡的時候,要給孩子做好清潔工作,不要刻意的去洗這個小眼,要趕緊擦乾,保證孩子耳朵的乾燥,這樣細菌就不容易滋生。定期給孩子消消毒,防止外界細菌引起感染。
2、不要給孩子擠壓
這個小眼,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影響孩子健康的。做好正常的清潔和護理就行。但是不可避免的孩子去抓,甚至是大人忍不住地去幫孩子擠裡面的東西,其實這個過程很危險,會讓細菌有機可乘,造成孩子耳朵感染,發生紅腫的現象。
3、飲食上要注意,讓孩子增強抵抗力
飲食清淡為主,讓孩子少接觸辛辣刺激的食物,以鮮蛋或瘦肉為主,海鮮要少吃。有些小孩不愛動,要引導孩子多運動,多鍛鍊身體,這樣才能增強抵抗力。如果孩子比較瘦小體質差,炎症是很容易侵犯的。
這個小眼雖然一般情況下對孩子的健康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一旦發炎,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這個小眼稱為耳前瘻管,一般是一個盲管,有的深有的淺,有的還有分支。感染時就會出現紅腫、發炎的現象,有的還會化成膿,反覆感染成潰破,就會留下疤痕。如果怕孩子產生以上情況,可以去醫院手術,徹底杜絕這類事情的發生。
作為家長要理性地看待問題,孩子有福氣是好事,但是不能單純認為「耳倉」就是福氣的寓意,要用科學的方式去愛孩子,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愛孩子,懂孩子,就是保護孩子,我是頓頓媽媽,一個陪孩子成長的80後媽媽。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