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由於認識上的限制,過去的人在遇到一些有著常人不具備的特徵,往往會將他們看作是「吉祥」和「福氣」的象徵。其中蒼耳子就是其中一種。
「蒼耳子」又叫「聰明孔」,是指在孩子的耳朵上出現的一個小孔洞。
過去的人認為,有這個孔洞的孩子會更聰明,長大後也會更加富貴。而隨著現在醫學技術的發展,對於這個小孔洞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專家指出,老一輩人對這個小孔的認識完全存在著誤解:
這個小孔洞不是聰明孔,而是胎兒畸形的表現!
同事雅晴前段時間剛剛生下來可愛的寶寶。剛出生的寶寶怎麼看怎麼可愛,雅晴也是根本停不下自己親近寶寶的心。要不就摸摸孩子的小腳丫,要不就搖一搖孩子的小手,不斷和睡夢中的寶寶「互動」著。
慢慢地,雅晴發現寶寶身上的一些「特殊之處」:在寶寶的耳廓上出現了一個小孔洞,就像是天然形成的那樣。
雅晴帶著疑問去問婆婆,婆婆看到後說這個叫「倉眼」,是孩子聰明,今後富貴的標誌。雅晴並不相這麼一個小孔就能代表了孩子今後的富貴,只是覺得這種說法很有意思,私下來總是忍不住輕輕地摸摸這個小孔,想看看這個小孔到底是什麼。
一天,雅晴發現,這個小孔開始出現白色分泌物,伴隨著臭臭的味道,在雅晴將白色分泌物擠出來的第二天,更驚訝的事發生了,這個小孔發炎了,耳朵腫成了球狀。雅晴趕緊將孩子送到了醫院。
醫生檢查後發現是耳前瘻管感染,基於寶寶的情況,醫生建議立馬動手手術。雅晴這才意識到了自己做了錯事,感到很後悔,因為自己的無知才導致孩子再受一茬罪。
孩子耳朵上的這個小孔並不是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代表了孩子未來的聰明度和富貴度。在現代醫學中,這個小孔其實是胚胎畸形的結果。
醫學上將其稱為耳前瘻管,這種瘻管的形成是耳朵的部分結構在發育的過程中,融合不全的結果。
相關專家認為,這個小孔的形成主要是因為遺傳所導致的,出現在男寶寶身上的可能會更高。如果寶寶身上出現了這個小孔,父母也不需要太過擔心,一般認為,有這個小孔的寶寶,基本上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只是父母需要注意不要用手來接觸或擠壓這個小孔,避免造成感染。
1)不要擠壓
如果寶寶的耳邊出現這種小洞,父母應該注意不要輕易用手擠壓或者揉搓,這樣會給手上的細菌感染小洞創造條件。當遇到小洞中有膿的情況時,父母也不要輕易上手擠,這樣反而有感染的危險。
2)不要用異物碰
一些父母對孩子的這個小孔總是充滿了好奇,想著拿著異物觸碰這個小洞,殊不知這種行為可能會造成孩子小孔的感染髮炎,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
3)保持耳朵周圍的乾燥和衛生
絕大多數的感染情況其實都是由於不注意衛生所引起的。想要避免感染,父母首先要為寶寶提供一個清潔的環境,做好耳邊小孔處的清潔,避免出現感染和紅腫的現象。
如果耳朵上出現一些水,父母可以用棉籤輕輕地將水分擦乾,保證小孔處的乾燥,能夠有效地減少感染對孩子的影響。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