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常常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磨難,難免會處於逆境之中。這時想盡辦法克服困難,這是一種成長,更是一種收穫。
孟子說過:「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這句話就向世人說明了:一個人若是要肩負重任,就要經歷各種磨難,使其性情堅忍,增強其面對困境的能力。
逆境往往能磨練人的品格與意志,古人言「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人在經歷過逆境後,能讓自己的人生更豐富。
但是逆境往往會讓人感到絕望,很多人會被打敗,而選擇放棄掙扎。其實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當一個人身處困境時,可以先看看以下三點老祖宗的建議,讓自己化困境為順境,在逆境裡熬出頭,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01以柔克剛
道家創始人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過「以柔克剛」,意思是用柔軟去克制剛強,道家主張順其自然,萬物相生相剋,剛強的東西不一定要用剛強的東西去徵服,有時柔軟的事物才是它的弱點。
古人云:「上善若水。」意思是說最高的善,就應該如水一般能滋潤萬物,包容萬千。水無形,能因物賦形,再堅硬的石頭水都能繞過,再強的刀刃水也不會受到傷害。
水的特性就是柔,但是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水滴也能穿石。水柔而石剛就正是以柔克剛的事例。
就好比張三丰就是在觀察水的時候,領悟了水的思想,懂得了以柔克剛的道理,創造出了太極拳。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懂得「以柔克剛、物極必反」的道理,所以總是爭強好勝,遇到困難時就難免會碰個頭破血流。
相反真正能成大事的人,會像水一樣能夠適應不同的環境,有著不同的生存方式,能屈也能伸。
他們為人處世時能進也能退,能柔和也能硬氣,因此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很快就渡過難關,化絕望為希望。
人生不會一直走上坡路,處於逆境要懂得「強梁者不得其死」。
生活中不要以強碰強,要守弱用柔,善於隨著周圍的環境改變而改變,不斷調整自己,使自己能夠適應周圍的環境,戰勝逆境,迎來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