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炎炎夏日為何還要吃性味辛辣的生薑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唐梁說,生薑、辛溫、散寒暖胃、止咳止嘔,屬於辛發之物,可祛散身體寒邪、振奮人體的陽氣。然而,吃薑是很有講究的,吃得對可以養生,吃得不對卻傷身。對於女性而言,早上起來喝姜棗茶,是極好的。
夏吃薑,驅虛寒
夏季炎熱,人體氣血趨於體表以散熱,而體內處於相對虛寒的狀態。加之人們為了避暑進食生冷的瓜果,外吹空調或風扇,導致寒邪侵襲人體。唐梁說,這時適當吃些生薑可以外散表寒,預防生病。這裡面也包含了《黃帝內經》所講的春夏養陽的道理。冬天氣候寒冷,毛孔閉塞,適量食用姜可以散寒取暖,但對於便幹尿黃等內火較旺之人,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要少吃生薑,反倒要用蘿蔔來清除體內的痰熱、溼熱、燥熱。所以「冬吃蘿蔔夏吃薑」這個說法是根據季節對人體的影響提出來的,但要結合個人體質來判斷。
而到了秋天,氣候乾燥,容易耗傷肺津,如果吃辛辣的生薑,會導致對肺部的傷害。所以「一年之內,秋不食姜」是有其道理的。不只是姜,其他辛辣之品在乾燥的秋季都要少吃。然而,體質虛寒的人可以適當食用。平時炒菜放少許姜是不會有太大影響的。
早吃薑,昇陽氣
夜間休息時,使用空調,可能會受點寒氣,等早上起床後,身體內的陽氣開始升發,吃點生薑可以激發人體陽氣的運行,散散可能感受的風寒邪氣。所以早上起來喝姜棗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陰虛燥熱、溼熱之人卻不宜。
唐梁說,夜間入睡時,人體的陽氣要潛藏入體內,人們才能獲得良好的睡眠,而姜性溫味辛主發散,刺激氣血的運行,影響睡眠,因此民間有「晚吃薑賽砒霜」一說。但晚餐僅把姜當作調味品放入一些,對一般人體及睡眠的影響是不大的。對於燥熱、陰虛之人可能會有些影響。
Tips:食療推薦
1、紅糖姜棗茶:
做法:大棗10個,生薑5片,紅糖適量,煎湯代茶飲。
功效:溫胃散寒,緩急止痛。大棗性味甘溫,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可以促進氣血流通,改善手腳冰涼的症狀。此外,生薑重補暖、大棗重補益,對胃病患者養胃也非常有效。紅糖甘甜、溫潤、無毒;有和中助脾、緩肝氣、補血、祛寒止痛、破淤之效。特別適合於產婦、兒童及貧血者使用。
2、薑絲鴨肉粥
材料:鴨肉150克,粳米1杯,食鹽適量,姜少許,香蔥切花適量,黃酒。
做法:鴨肉切成丁狀,放入部分薑絲與適量的鹽和黃酒抓勻後醃1小時左右。粳米洗淨,放入電飯鍋內,按2小時煲粥。鴨肉醃好後,放入沸水中焯熟,去掉浮沫,待粥已煲了1小時後和剩餘薑絲一起放入鍋中與粥同煮,放少許鹽調味。快煲好時,撒上蔥花即可。
功效:祛風散寒。適合體虛、風寒外感的人食用,也可以作為夏季保健粥食用。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黃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