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儘管編名言,說過一句,算我輸!」近日,北京魯迅博物館上線了一個魯迅著作全編在線檢索系統,也稱「魯迅說過的話大搜索」,一經上線,許多網友就前去驗證,網站還一度出現崩潰。
其實被胡亂編造引用的名人又何止魯迅一個,記得學生時代,小編最喜歡引用的人就是莎士比亞。在考場上,只要想起一句什麼特別適合升華主題的句子,就搬出莎士比亞。
那些名言名句,被弄錯作者、理解錯意思都是見怪不怪的事了,還有些句子,老師只告訴我們前半句,關鍵的後半句,卻沒人肯說。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句子背後的故事。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句話是孟子說的,現在也頻頻出現在各大催婚名場面。很多人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孝的事情有很多,最為不孝的就是沒有後代。
但是這還有下半句話,整句話應該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後半句話實在是非常重要,整句話真正的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最為不孝。舜沒有告訴父母就娶妻,是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君子認為還是告訴父母比較好。
記個小筆記,以後萬一有人以此來催婚,就可以懟回去,雖然懟了也沒用。
言必信,行必果
這句話出自《論語》,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出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行動一定要有結果。聽著很有道理,這句話看似是要鼓勵人們要守承諾,做事有始有終,但是還有後半句「硜硜然小人哉」常常被人刪減,有了這後半句,整句話的意思完全不一樣。
「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的意思是說了的話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堅持到底,這樣不問是非的固執己見,這樣和頑固不化的小人沒有什和區別。指這樣的人是個認死理的,算是稍差一點的人才。
以後可千萬別拿這句話誇人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這句話是莊子說的,意思是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這句話常被學校老師們用來鼓勵學生認真學習,也被許多學生當作座右銘。
但是莊子這句話的本意卻不是這樣的,後半句才是關鍵,原文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意思是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永遠看不到盡頭的知識,註定是失敗的!
相對於鼓勵大家認真學習,這句更傾向於讓大家適度有技巧的學習,及時行樂,不要當書呆子。
三思而後行
這句話出自《論語》,意思是凡事要反覆思考再行動,常常用這句話來告誡別人凡事要深思熟慮。
然而這句話的後半句是「再,斯可矣」。整句話就是「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說的是季文子每件事都要思考再三才行到。孔子聽說這件事後,說:思考兩次,(再借鑑以往的經驗)就可以了。
遇到什麼事都三思而後行,磨磨唧唧,事情還做不做了?
以德報怨
這句話出自《論語》,意思是是指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以此來感化他。
這句話是孔子與其弟子在生活中的對話,世人也是斷章取義,曲解了孔子的意思。
原句是:「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子的弟子問孔子,有人欺負我了,我不記仇反而給他好處,用我的道德感化他,這樣好嗎?孔子回答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欺負你,你就應該「以直報怨」,以正直的態度去對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該咋辦咋辦,以一個正確客觀的態度去解決。
孔子可從來沒有讓你以德報怨,「以直報怨」才是我們為人處事的正確做法。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句被各大婚禮現場用爛的句子,大家一定不陌生,但是這句話真的是用來形容愛情的嗎。這句話出自《詩經·邶風·擊鼓》,原文是: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詩中講的是戰爭,歌頌的是戰友之情,是兩名戰友在漫長的遠徵環境中相互勉勵之詞。
愚不可及
這句話出自《論語·公冶長》,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的意思是寧武子是一個處世為官有方的大夫,當國家政治開明時,他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為衛國的政治竭力盡忠。當君主昏暗無度,政治腐敗時,他就退居幕後裝起糊塗,以便等待時機。他那種聰明別人可以做得到,但他那種裝糊塗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做的到了。可見難得糊塗早已成為政客們的一種權術了。
可見「愚不可及」原來指的是人們為了逃避眼前不利局面而假裝糊塗(愚蠢)逃避責任。但現在人們的理解卻變成了愚蠢得無人能及,形容愚蠢無比。
我想孔子萬萬也想不到,他說的話能變化這麼大。
當然,古今中外還有很多被誤讀經典名句,有些是被後人故意變通,有些是被誤用,只是後來習慣成自然,只能將錯就錯了。
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注意,學東西做事情,一定要究其根本,切忌斷章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