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網丨逛3號館感受中國傳統藝術魅力

2020-12-18 抽屜視頻

畲族鳳冠

石刻作品《毛主席》與《周總理》

首飾作品《幸福家園》

仫佬族第四代非遺剪紙傳承人羅華清

剪紙作品《仫佬族娃仔背帶》

壯錦作品《祥龍戲珠》

毛南族花竹帽

唐卡作品《五方文殊菩薩》

印染作品《革命之舟·;藍染》

黃楊劈雕《逆行使者》

曲陽石雕《道根儒莖佛葉花》

袁國強作品《月色菱花》

☉商報記者 陳佩蕾

中國傳統藝術到底有著怎樣的魅力?11月26日,即將開幕的2020溫州國際時尚文化產業博覽會3號館工藝美術非遺館,就能讓你感受到中國工藝美術的魅力。

展會期間,這裡不僅將全方位地展示不同區域、不同流派、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工藝美術及非遺精品,更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工藝美術大師來溫參展,為市民朋友們帶來精彩紛呈的少數民族非遺展演。此外,該館今年還將展出2020「市長杯」工業設計大賽的精品佳作。讓我們一起來圍觀這場盛宴吧!

工藝美術大師帶來非遺展演

藏於深山、少有人知的畲銀之美,黑白分明、層次豐富的雕刻之工,絢麗多彩、爭奇鬥豔的刺繡之精……在3號館中國百名工藝美術大師館,八位工藝美術大師將結合「民族和諧、共奔小康」的主題,身穿不同的民族服飾,帶來多項非遺展演。同時,該展館內還將繼續為市民呈現「中國百名工藝美術大師聯展」。

《畲族鳳冠》是畲族姑娘出嫁時戴的一件頭飾,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仕元,非遺「畲族銀器製作技藝」第五代傳承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林偉星帶來的這件作品,以傳統畲族鳳冠為原型,經過創新設計,融合南北技藝,採用花絲和掐絲工藝鏤空製作而成。

觀其細節,鳳冠正面上半部分以展翅的鳳凰為創作主元素,花絲工藝雕刻出伸展的鳳翅及栩栩如生的鳳尾;鳳冠下半部分配以鳳凰及雙龍戲珠圖案,採用高浮雕、陰陽雕工藝製作而成,龍珠鑲嵌的綠色翡翠,龍的尾部懸掛以銀鑲金工藝的向日葵花作為點綴,成為作品的一大亮點。整件作品蘊含著避邪平安、吉祥如意、代代相傳的美好祝福。

除畲族銀器外,該展區還將展示侗族刺繡、壯錦、竹編、剪紙等共八大非遺展演項目。

石刻肖像獨具藝術神韻

當代石刻藝術的雕刻技法,主要是以黑、灰、白的顏色來體現出它成像成畫的神奇效果。而雕刻技藝要求,刀法精準,作品關鍵部位一點都不可出錯。因此,雕刻一幅精美的作品不僅相當費時,更需極大的耐心。

從事石刻藝術二十餘年的曾安聽,曾為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的各界人士雕刻過肖像,其作品更是走進了千家萬戶。展會期間,他將帶來自己的石刻作品《毛主席》與《周總理》。純手工用尖利的鎢鋼刀頭,在拋光後的黑色花崗巖石板上雕刻出密密麻麻小白點。它既有攝影光學的同等藝術效果,又能體現出雕刻技法,比原圖更有意境,效果逼真,更是獨具藝術神韻。此外,還因石板堅硬不易腐蝕,可以永久保存的特性,而被譽為中華一絕、不朽藝術。

以脫貧攻堅為思路設計首飾

房子代表家,是生活安定的象徵;梯田和稻穀象徵豐衣足食;銅錢象徵發財致富……廣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蒲延麗帶來的首飾作品《幸福家園》,設計思路取材於脫貧攻堅。

作為梧州市首位獲得「廣西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珠寶設計從業者,蒲延麗大學畢業後,就任職於梧州市旺發新工藝品有限公司,任首席珠寶設計師至今。2016年獲得了「廣西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並創建蒲延麗大師工作室。

仫佬族剪紙以「紋」書寫歷史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羅城縣是我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當地獨特的仫佬族剪紙以其精湛的技藝受到群眾喜愛。仫佬族雖然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但羅氏娃仔背帶卻是一部沒有文字的史書。仫佬族第四代非遺剪紙傳承人羅華清,8歲時就跟隨外祖母和母親學習剪紙、刺繡、繪畫、縫紉等各種民間手工藝,尤其對古老神秘的仫佬族剪紙藝術有著執著的追求。由於家傳純手工製作背帶的手藝在當地堪稱一絕,每年三月三,羅華清的家門口便會排著一批又一批買背帶的人。

這次她將帶來剪紙作品《仫佬族娃仔背帶》,展現錦雞、石榴樹、枝繁葉茂的千年柳樹、萬子格、千斤頂等神秘的圖案和精湛的工藝,以「紋」的方式,書寫仫佬族的文明歷史和族人對子嗣綿延、富貴吉祥的生命渴求。

當壯錦遇上壯鄉風情

壯錦與雲錦、蜀錦、宋錦並稱四大名錦,是唯一的少數民族織錦,同時也是壯族民間傳統的優秀工藝品。靖西壯錦第六代傳承人、廣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李村靈帶來的壯錦作品《祥龍戲珠》,寓意人們對富貴美好生活的強烈渴望,也是吉祥如意的象徵。

李村靈採用傳統手工反面挑花、通經繼緯的方法進行織造,其圖案生動,結構嚴謹而富有變化,色彩搭配對比強烈,具有豔麗粗獷的藝術風格,整體效果美觀精緻,有著豐富文化底蘊的壯錦與濃鬱的壯鄉風情碰撞出了美麗的光彩。

小小花竹帽 大大致富經

廣西環江毛南族花竹帽,又名「頂卡花」,意為「在帽底編織花紋」。廣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譚素娟的竹編作品《毛南族花竹帽》,就是用當地盛產的金竹和墨竹蔑子編織而成的,結實耐用之餘,也不失精緻美觀。

譚素娟編織花竹帽已有近30年時間,是花竹帽編織的第五代傳人,而她所編「頂卡花」最為搶手。花竹帽的編織製作工藝極其考究,其選取毛南山鄉盛產的金竹和墨竹,將竹破成竹篾,手工編織而成。使用傳統編織技藝製成的花竹帽細密、勻齊,不透光,不漏雨,帽子形狀大方,精巧新穎,十分俏麗美觀。近幾年來,通過創新改良,譚素娟編織的花竹帽已成為毛南族知名品牌,累計帶動1000餘人傳承民族傳統技藝,其中,帶動多戶貧困戶利用農閒創收脫貧致富。

耗時七個月繪就唐卡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帶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鬱的宗教色彩以及獨特的藝術風格。唐卡畫師傳承人、雲南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麗江龍樹唐卡畫院創始人莊麗娟帶著唐卡作品《五方文殊菩薩》參加本屆文博會。

莊麗娟從小熱愛美術繪畫,畢業後獨自赴高原,跟隨青海熱貢唐卡之鄉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血熱老師,沉澱五年時間學習唐卡繪製;出師後,又赴拉薩跟隨著名的國家級唐卡大師丹巴繞旦進修唐卡繪製和理論知識。她此次帶來的這幅唐卡採用礦物顏料繪製七個月,畫工精美,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徵。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文博會上,將迎來青海唐卡首次參展,感興趣的市民朋友們不妨到場一觀。

溫州工美精品聯袂獻禮

鹿城百工、樂清黃楊木雕、泰順石雕……在3號館溫州工藝美術展區內,將整體特裝展出溫州工藝美術的精品。其中,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公博的黃楊劈雕《逆行使者》,以劈雕技法刻畫抗疫英雄,表現白衣天使捨生忘死的高尚品德;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桐鄉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省級傳承人哀警衛的印染《革命之舟·;藍染》運用民間工藝——桐鄉藍印花布印染技藝,表現了上海一大舊址和嘉興南湖的景色,以此刻畫中國革命前行路上重要的一段歷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劉紅立的曲陽石雕《道根儒莖佛葉花》,採用曲陽石雕傳統手工技藝雕琢而成,造型誇張而簡潔,富有現代審美意味,幾根線刻畫衣服褶皺,筆直的線條勾勒出身軀,精細刻畫了人物的面部神韻。

300餘件紫砂藝術品集中展示

宜興紫砂產區300餘件精美紫砂藝術品將在本次博覽會精彩亮相,其中涵蓋了紫砂壺、紫砂陶刻、紫砂雕塑等多個藝術門類。本次參展的藝術家有:正高級工藝美術師袁國強、魯浩以及高級工藝美術師馮雲華、楊瑤芬、範榮仙等中青年實力代表,一部分老師更是師承於何道洪、徐漢棠、李昌鴻、吳群翔等老一輩紫砂大師、紫砂前輩。這也是紫砂工藝品首次在溫州大規模的集中亮相。

來源:甌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河南省中牟一高:走進農耕文化遺產搶救館 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河南省中牟一高:走進農耕文化遺產搶救館 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2020-12-15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感受傳統文化 體驗藝術魅力
    原標題:感受傳統文化 體驗藝術魅力   12月17日,青島市即墨區龍山中心幼兒園開展「傳統
  • 中國國家博物館丨「 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 」 彰顯中華傳統...
    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就是希望系統展示反映中國古代音樂發展演變歷程的代表性物證,彰顯中華優秀傳統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展覽包括四個部分:鶴鳴九皋,聲聞於天鐘鼓喤喤,大音至樂絲竹相合,妙音飛花雲間鑼鼓,日月同輝集中展示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精品及向多家文博單位商借的文物共計200餘件(套),其中包括河南舞陽賈湖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骨笛、唐代九霄環佩琴、清代十二律管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樂器珍品,一定程度上系統反映了中國古代音樂的發展脈絡,突出展現中國傳統音樂輔德化
  • 湖北宜昌:端午文化節相約「雲端」 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此次融入「雲端辦節」思路,將疫情防控與文旅推廣並重,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屈原愛國主義精神,充分展示湖北宜昌「中國詩歌之城」形象魅力,進一步提升宜昌知名度和美譽度。  活動主題為「中國端午 詩意宜昌」,期間將舉辦宜昌市端午文化節網絡營銷活動、「雲上端午·詩意宜昌」2020屈原故裡端午詩會、「中國端午習俗展——屈原故裡VR雲上端午習俗館」、2020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視頻開幕式暨屈原故裡端午祭活動等四大主題活動。
  • 在宜蘭縣傳統藝術中心感受當地傳統文化
    人民網宜蘭7月25日電(記者 劉慧)傳統布袋戲、好吃的麥芽糖、精彩的民間藝人踩街表演......佔地24公頃的臺灣宜蘭縣傳統藝術中心用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吸引了眾多的遊客,讓遊客沉浸在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當中。
  • 逛展丨這麼多新奇好物等著,怎樣才能暢通無阻入館?
    日報哥今日在泰國館看到,榴槤產品、乳膠枕頭、保健品都深受市民的歡迎,現場還有按摩服務可以體驗!泰王國駐南寧總領事館商務處工作人員介紹,今年泰國展館準備了2千多平方米的展館,其中分為國家形象展示館、品質商品展示館。前者重點展示泰國貿易、投資、文化方面的成就,後者則帶來了泰國的食品飲料、美容健康品、家裝用品、珠寶首飾等。
  • 端午節假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端午節假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2020-06-26 1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在橫琴即可零距離感受澳門文創魅力,東西匯文創展走心來襲!
    繼泛維時空音樂劇《澳門風雲》發布會後東西匯再添文創「新動作」2020年10月28日-11月28日澳門原創IP館降臨橫琴·東西匯無需到澳門,即可讓您零距離感受澳門文創魅力澳門開埠400多年,形成了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獨特魅力。在中西文化藝術間尋找創作靈感、定位澳門特色,已成為眾多澳門藝術家的文化自覺。隨著琴澳融合的步伐逐漸加深,琴澳同城大勢所趨。橫琴作為拓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新空間,兩地文創要素自由流動和行業資源深度融合,有利於提升琴澳文旅實力和全球影響力。
  • 「陶藝DIY」美好時光,一起來好朋友繪本館感受陶藝的魅力吧
    這是一次「傳統文化集繪本閱讀、繪畫手工、陶藝創作等於一身的藝術平臺通過一次完美的藝術體驗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同時,也給日常忙碌於工作的父母和孩子有一個增進親子感情的玩樂空間心動不如行動趕緊約上小夥伴一起報名體驗吧好朋友繪本館
  • 34秒丨濱州陽信皮影戲課程進校園 零距離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1日訊 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濱州市陽信縣大力開展傳統藝術進校園活動。近日,陽信縣金陽學區趙集幼兒園把皮影戲課程引進課堂,讓孩子們充分了解皮影戲的同時還培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陽信縣金陽街道辦事處趙集幼兒園將皮影戲引入幼兒園課程,讓孩子們走進了魅力無窮的中國傳統文化世界。孩子們在老師的講解中,了解皮影戲的由來、製作以及傳承。在老師的指導下用低碳環保可循環的材料製作皮影道具,從繪畫、剪裁到塗色、粘貼等都是孩子們獨立完成,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 走近皮影戲 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走近皮影戲 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2020-11-30 16:35:26   來源:淮北新聞網
  • 視頻丨湘潭:皮影藝術進校園 師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11月19日,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非遺進校園」湘潭專場在湘鋼一中教育集團十二中校區舉行。本次活動由湘潭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廣體局、市教育局主辦。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湘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進課堂」活動常態開展,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於11月中下旬來潭,為湘潭市20所中小學校師生免費提供木偶、皮影藝術展演劇目,用細膩傳神、大氣精湛的表演,讓學生欣賞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臺北城的文藝精神·感受臺灣藝術的魅力
    從藝術電影、唱片封面到商業設計品,我們越來越多地了解到臺灣的藝文設計,雖然深受日本文化的影響,但也不可否認臺灣設計在華人世界的地位和影響力。今天給大家介紹臺北的文藝去處~ 二、好玩推薦 1、誠品書店 位置:臺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2F 開放時間:平日:10:00~次日00:00;節假日:10:00~次日02:00 誠品書店,是臺灣本土品牌,它跟一般的傳統書店不同
  • 走進動植物標本館,感受大自然魅力
    走進動植物標本館,感受大自然魅力黃龍縣石堡幼兒園幼兒期是發展的關鍵期,他們對自然、對周圍的一切都沒有全面系統的了解,但同時又對他們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親自去觀察去體驗,從而去了解、去熱愛。12月3日,黃龍縣石堡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了延安市黃龍山褐馬雞國家自然保護區宣教館,開啟了一次近距離觀察各種動物、植物,奇妙體驗之旅。首先映入孩子們眼帘的是植物標本館,孩子們好奇地觀看各個標本,認真聆聽教師介紹植物的進化歷程、植物的藥用價值等內容,孩子們頓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 兒童公益愛心義賣,感受傳統民俗魅力
    1月12號,貝德堡幼兒園開展「逛年貨一條街」迎新年親子遊園活動暨「手相連·獻愛心」兒童公益愛心義賣活動,將傳統新年的熱鬧喜慶和愛心公益活動融為一體,使孩子們在開心快樂中感受傳統民俗文化魅力。活動搭建了一個展示傳統民俗活動的平臺,同時開啟幼兒愛心公益活動之旅,使孩子們在開開心心逛街購年貨的同時,滋生了奉獻愛心、幫助他人的善念。
  • 臺北: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新華網臺北11月17日電(記者何自力範麗青)昨夜,一場藝術酬神戲《慶神醮》拉開了第四屆臺北藝術節「神遊臺北」的帷幕。孫悟空、媽祖、哪吒、財神爺大型偶像在喧天的鑼鼓聲中,吸引著成千上萬市民好奇的目光;戲臺上鴻勝醒獅團的《夜遊龍宮》、露天電影院放映的《梁山伯祝英臺》令人叫絕……  「文化是可長可久、靜水流深」。在人山人海中臺北市文化局長龍應臺說。
  • 非遺進課堂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同學們在學習編織中國結。本次活動通過抗疫主題非遺展和非遺小課堂兩種不同形式,引領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讓非遺教育真正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傳承非遺文化。全校近兩千名師生參與此次活動。 此次活動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博物館(深圳市非遺保護中心)承辦,光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協辦。
  • 李蕾 :《穿行》個展|宋洋美術3號館
    798藝術區 東街 宋洋美術3號館亞洲青年藝術家提名展 個展扶植計劃傳統價值觀頃刻間失去了尺度的有效性,中國繪畫藝術也一度陷入了「失語」的窘境。她從當代社會的視角出發,根據自身在當代文化境遇中的狀況與認知,以當代人的生存感受與心路情思來體悟中西古典文化精神,又以古典文化眼光和當代視覺經驗來描述當代生活。李蕾正是在這當代與傳統、東方與西方的視界交匯與融合中形成了她繪畫藝術獨特的文化品格和語言形態體貌。
  • 天津國學館 | 文化都城裡的風雅藝術
    從傳統中汲取精髓,簡化脫胎,衝淡喧騰與形式的浪潮,成就凝萃了東方文化的風骨。明德書院天津國學館,具有濃鬱中國風特色的文化體驗館。這裡不僅僅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交匯點,更是中國北方的曲藝之鄉,相聲、京劇、評書等傳統文化魅力十足。素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的天津,既傳承著雕梁畫棟、還有眾多新穎別致的西洋建築。縱目遠眺「天塔旋雲」、「薊北雄關」、「三盤暮雨」等等「津門十景」令人流連忘返。
  • 你心中的中國色是什麼樣的?快來龍美術館(西岸館)感受「走向絕對的...
    第六展廳上海徐匯區龍騰大道3398號2020年11月28日至2021年2月21日,龍美術館(西岸館)將呈現邱世華、梁紹基、秦一峰、劉建華和陳彧君5位藝術家的群展「中國色:走向絕對的東方美學」,展覽由評論家、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夏可君擔任學術主持,藝術策劃人、獨立藝術顧問蕭斌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