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鳳冠
石刻作品《毛主席》與《周總理》
首飾作品《幸福家園》
仫佬族第四代非遺剪紙傳承人羅華清
剪紙作品《仫佬族娃仔背帶》
壯錦作品《祥龍戲珠》
毛南族花竹帽
唐卡作品《五方文殊菩薩》
印染作品《革命之舟·;藍染》
黃楊劈雕《逆行使者》
曲陽石雕《道根儒莖佛葉花》
袁國強作品《月色菱花》
☉商報記者 陳佩蕾
中國傳統藝術到底有著怎樣的魅力?11月26日,即將開幕的2020溫州國際時尚文化產業博覽會3號館工藝美術非遺館,就能讓你感受到中國工藝美術的魅力。
展會期間,這裡不僅將全方位地展示不同區域、不同流派、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工藝美術及非遺精品,更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工藝美術大師來溫參展,為市民朋友們帶來精彩紛呈的少數民族非遺展演。此外,該館今年還將展出2020「市長杯」工業設計大賽的精品佳作。讓我們一起來圍觀這場盛宴吧!
工藝美術大師帶來非遺展演
藏於深山、少有人知的畲銀之美,黑白分明、層次豐富的雕刻之工,絢麗多彩、爭奇鬥豔的刺繡之精……在3號館中國百名工藝美術大師館,八位工藝美術大師將結合「民族和諧、共奔小康」的主題,身穿不同的民族服飾,帶來多項非遺展演。同時,該展館內還將繼續為市民呈現「中國百名工藝美術大師聯展」。
《畲族鳳冠》是畲族姑娘出嫁時戴的一件頭飾,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仕元,非遺「畲族銀器製作技藝」第五代傳承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林偉星帶來的這件作品,以傳統畲族鳳冠為原型,經過創新設計,融合南北技藝,採用花絲和掐絲工藝鏤空製作而成。
觀其細節,鳳冠正面上半部分以展翅的鳳凰為創作主元素,花絲工藝雕刻出伸展的鳳翅及栩栩如生的鳳尾;鳳冠下半部分配以鳳凰及雙龍戲珠圖案,採用高浮雕、陰陽雕工藝製作而成,龍珠鑲嵌的綠色翡翠,龍的尾部懸掛以銀鑲金工藝的向日葵花作為點綴,成為作品的一大亮點。整件作品蘊含著避邪平安、吉祥如意、代代相傳的美好祝福。
除畲族銀器外,該展區還將展示侗族刺繡、壯錦、竹編、剪紙等共八大非遺展演項目。
石刻肖像獨具藝術神韻
當代石刻藝術的雕刻技法,主要是以黑、灰、白的顏色來體現出它成像成畫的神奇效果。而雕刻技藝要求,刀法精準,作品關鍵部位一點都不可出錯。因此,雕刻一幅精美的作品不僅相當費時,更需極大的耐心。
從事石刻藝術二十餘年的曾安聽,曾為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的各界人士雕刻過肖像,其作品更是走進了千家萬戶。展會期間,他將帶來自己的石刻作品《毛主席》與《周總理》。純手工用尖利的鎢鋼刀頭,在拋光後的黑色花崗巖石板上雕刻出密密麻麻小白點。它既有攝影光學的同等藝術效果,又能體現出雕刻技法,比原圖更有意境,效果逼真,更是獨具藝術神韻。此外,還因石板堅硬不易腐蝕,可以永久保存的特性,而被譽為中華一絕、不朽藝術。
以脫貧攻堅為思路設計首飾
房子代表家,是生活安定的象徵;梯田和稻穀象徵豐衣足食;銅錢象徵發財致富……廣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蒲延麗帶來的首飾作品《幸福家園》,設計思路取材於脫貧攻堅。
作為梧州市首位獲得「廣西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珠寶設計從業者,蒲延麗大學畢業後,就任職於梧州市旺發新工藝品有限公司,任首席珠寶設計師至今。2016年獲得了「廣西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並創建蒲延麗大師工作室。
仫佬族剪紙以「紋」書寫歷史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羅城縣是我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當地獨特的仫佬族剪紙以其精湛的技藝受到群眾喜愛。仫佬族雖然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但羅氏娃仔背帶卻是一部沒有文字的史書。仫佬族第四代非遺剪紙傳承人羅華清,8歲時就跟隨外祖母和母親學習剪紙、刺繡、繪畫、縫紉等各種民間手工藝,尤其對古老神秘的仫佬族剪紙藝術有著執著的追求。由於家傳純手工製作背帶的手藝在當地堪稱一絕,每年三月三,羅華清的家門口便會排著一批又一批買背帶的人。
這次她將帶來剪紙作品《仫佬族娃仔背帶》,展現錦雞、石榴樹、枝繁葉茂的千年柳樹、萬子格、千斤頂等神秘的圖案和精湛的工藝,以「紋」的方式,書寫仫佬族的文明歷史和族人對子嗣綿延、富貴吉祥的生命渴求。
當壯錦遇上壯鄉風情
壯錦與雲錦、蜀錦、宋錦並稱四大名錦,是唯一的少數民族織錦,同時也是壯族民間傳統的優秀工藝品。靖西壯錦第六代傳承人、廣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李村靈帶來的壯錦作品《祥龍戲珠》,寓意人們對富貴美好生活的強烈渴望,也是吉祥如意的象徵。
李村靈採用傳統手工反面挑花、通經繼緯的方法進行織造,其圖案生動,結構嚴謹而富有變化,色彩搭配對比強烈,具有豔麗粗獷的藝術風格,整體效果美觀精緻,有著豐富文化底蘊的壯錦與濃鬱的壯鄉風情碰撞出了美麗的光彩。
小小花竹帽 大大致富經
廣西環江毛南族花竹帽,又名「頂卡花」,意為「在帽底編織花紋」。廣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譚素娟的竹編作品《毛南族花竹帽》,就是用當地盛產的金竹和墨竹蔑子編織而成的,結實耐用之餘,也不失精緻美觀。
譚素娟編織花竹帽已有近30年時間,是花竹帽編織的第五代傳人,而她所編「頂卡花」最為搶手。花竹帽的編織製作工藝極其考究,其選取毛南山鄉盛產的金竹和墨竹,將竹破成竹篾,手工編織而成。使用傳統編織技藝製成的花竹帽細密、勻齊,不透光,不漏雨,帽子形狀大方,精巧新穎,十分俏麗美觀。近幾年來,通過創新改良,譚素娟編織的花竹帽已成為毛南族知名品牌,累計帶動1000餘人傳承民族傳統技藝,其中,帶動多戶貧困戶利用農閒創收脫貧致富。
耗時七個月繪就唐卡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帶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鬱的宗教色彩以及獨特的藝術風格。唐卡畫師傳承人、雲南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麗江龍樹唐卡畫院創始人莊麗娟帶著唐卡作品《五方文殊菩薩》參加本屆文博會。
莊麗娟從小熱愛美術繪畫,畢業後獨自赴高原,跟隨青海熱貢唐卡之鄉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血熱老師,沉澱五年時間學習唐卡繪製;出師後,又赴拉薩跟隨著名的國家級唐卡大師丹巴繞旦進修唐卡繪製和理論知識。她此次帶來的這幅唐卡採用礦物顏料繪製七個月,畫工精美,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徵。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文博會上,將迎來青海唐卡首次參展,感興趣的市民朋友們不妨到場一觀。
溫州工美精品聯袂獻禮
鹿城百工、樂清黃楊木雕、泰順石雕……在3號館溫州工藝美術展區內,將整體特裝展出溫州工藝美術的精品。其中,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公博的黃楊劈雕《逆行使者》,以劈雕技法刻畫抗疫英雄,表現白衣天使捨生忘死的高尚品德;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桐鄉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省級傳承人哀警衛的印染《革命之舟·;藍染》運用民間工藝——桐鄉藍印花布印染技藝,表現了上海一大舊址和嘉興南湖的景色,以此刻畫中國革命前行路上重要的一段歷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劉紅立的曲陽石雕《道根儒莖佛葉花》,採用曲陽石雕傳統手工技藝雕琢而成,造型誇張而簡潔,富有現代審美意味,幾根線刻畫衣服褶皺,筆直的線條勾勒出身軀,精細刻畫了人物的面部神韻。
300餘件紫砂藝術品集中展示
宜興紫砂產區300餘件精美紫砂藝術品將在本次博覽會精彩亮相,其中涵蓋了紫砂壺、紫砂陶刻、紫砂雕塑等多個藝術門類。本次參展的藝術家有:正高級工藝美術師袁國強、魯浩以及高級工藝美術師馮雲華、楊瑤芬、範榮仙等中青年實力代表,一部分老師更是師承於何道洪、徐漢棠、李昌鴻、吳群翔等老一輩紫砂大師、紫砂前輩。這也是紫砂工藝品首次在溫州大規模的集中亮相。
來源:甌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